第172章
“过来坐下。”刘彻来了兴趣,“朕演示给你看。”
刘彻转身从内侍手中拿过一个盒子,从中取出两枚棋子,分开些距离放到面前的案上,接着,在无人触碰时,这两枚棋子竟然动起来了,最终它们碰到了一起。
“瞧着很有意思,难怪敢出来骗人。”卫青笑道,“臣猜一猜,陛下,想必这两枚棋子,并非平日所用的棋子,对吗?”
“正是。”刘彻将两枚棋子敛入手心,“天下骗术,大多如此,不过是些障眼法罢了,哪里真有什么神通?”
这话从皇帝陛下嘴里说出来……还是有些奇怪,卫青想。
他可是知道皇帝陛下曾经有多么痴迷神仙方士的,还是太子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卫青接着问道:“其中原理,臣实在好奇,还请陛下告知于臣。”
刘彻笑了:“朕叫你写诗作赋时,你怎么不这么好学?”
卫青笑道:“陛下,那是臣少年时的事了,如今臣可好学得很。”
“是吗?”皇帝陛下笑道,“那朕再教你写诗作赋?”
卫青:“……”
刘彻哈哈大笑,没有儿子逗,逗逗儿子的舅舅也挺好,毕竟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嘛。
笑够了皇帝陛下又道:“朕给皇孙定了个名字,你来瞧瞧。”
小皇孙已经出生八个多月了,皇帝陛下将取名的事揽下,却迟迟没有定准,这会儿终于定下了。
卫青忙凑过去看了眼,只见纸上写了一个“进”字。
“朕想了许多个字,但不知道为何,偏觉得这一个最合皇孙。”刘彻眼中带了些迷茫。
卫青温声道:“皇孙承祖宗基业,将来必定使大汉更加兴盛,这一个字正合了陛下对他的期盼。”
刘彻慢慢点了点头,让人将信送回长安城未央宫中。
收到信时,刘据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
刘进。
这个名字在史书上出现时,总是和巫蛊之祸联系在一起的。
刘据回到太子宫,将儿子的名字告诉轻越。
“进儿,我们宝宝有名字了。”轻越握着小孩儿的手逗他,“是大父给进儿取的名字……”
过了一会儿,轻越觉察出不对劲,她看向刘据:“怎么不高兴?”
刘据笑了笑,他捏了捏刘进的小手,道:“有些想阿翁了。”
轻越笑道:“你这般,瞧着倒比进儿还小了。”
刘据点了点小朋友肉嘟嘟的脸蛋,笑道:“进儿可不知道想他阿翁,成日还只知道吃和睡呢。”
“等他不只会吃和睡,你还要头疼呢。”轻越笑出声来,“你见过会走路的小孩子有多闹腾吗?”
刘据笑道:“我自然见过,嬗儿那小子这会儿倒是沉稳了几分,但三四岁时,可跟个野猴子似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冠军侯的儿子自然像冠军侯了,冠军侯素来就是沉稳的性子。”轻越慢慢摇晃着怀抱中的小儿,见他慢慢闭上眼睛,便将声音放轻了。
刘据抬手轻轻拍着,等候小朋友睡熟了,便将他放在榻上,自有伺候小皇孙的宫人围过来瞧着他。
“阿翁大约七月底便会回京,等八月,就行太子妃的册封礼。”刘据握着轻越的手到外间坐下。
轻越是去年八月生的孩子,坐完月子天就凉了,刘据生怕天寒地冻她会落下病,便想着将太子妃的册封推到第二年春天,但春天时皇帝陛下开始巡行郡国。
于是就像刘据尚未兑现的熊掌,轻越的太子妃册封也再一次被推迟了。
好在,今年八月就能尘埃落定了。
164
第164章
◎约定。◎
踩着七月的尾巴,皇帝陛下回到了未央宫。
刘据率群臣出长安城迎接,才行罢礼,他就被揪到了御驾之上。
“阿翁,你别揪我,我衣裳都有褶皱了。”刘据忙捋了捋衣领,丝绸做的衣裳就是这点不好。
刘彻瞧着他爱惜的模样,笑道:“还差这一件衣裳了。”
刘据唉声叹气道:“阿翁,我是说您好歹给我留几分面子呀,我都是多大的人了。”
“哟!”皇帝陛下惊讶道,“朕离京尚未半年,太子竟真的长大了,可见往常是你太依赖朕了,以后朕要常出门。”
刘据道:“阿翁,你想巡游天下其实可以直说,请不要拿我当借口。”
刘彻笑道:“不识好歹,朕是在锻炼你。”
“多谢阿翁。”刘据仰头一笑,有点皮笑肉不笑的感觉,“我可真有福气。”
“阴阳怪气!”皇帝陛下拍拍他的头,“看来朕这次不该回来……”
话未完,刘彻眼前一花,接着太子就赖在他身上了:“阿翁,我可想你了,你一走我就茶不思饭不想,你下次出京也带着我如何?”
刘彻笑出声来:“乱七八糟又说些胡话,你我父子怎能一同离京?”
“唉。”刘据将头搁在他爹肩膀上想了一会儿,道,“我得好好教教进儿了。”
“什么?”刘彻一时没理解他的意思,“进儿怎么了?”
刘据兴致勃勃地同他爹分享:“阿翁你想,等进儿能留在京中监国理政,那你我父子不就能一同巡游天下了吗?”
刘彻一怔:“进儿这会儿才多大,你想的倒是长远。”
“不长不长,也就是不到十五年而已。”刘据笑道。
刘彻提醒他:“你可是十七岁了,怎么擅自给进儿减了一岁?”
刘据理所当然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我儿子肯定比我强,阿翁,说不定十五岁他就能监国理政了。”
刘彻哑然失笑,无论是十五年还是十四年,他都不敢想那会儿自己还能与太子巡游天下。
到时自己可是要年近花甲了,能不能活着还不知道呢!
但太子好像从来不但心这个,在他的计划里,阿翁是能活到七十岁的。
“好,等到进儿能监国理政……”刘彻拍拍太子的肩膀,“朕就带你去巡游天下。”
不就是七十岁吗,皇帝陛下心道,朕做到了许多先人未曾做成的事,活到七十岁,朕凭什么做不到?
既然与太子定下约定,刘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养生,而且让太子与他一同养生。
这个刘据当然不会拒绝,虽然他现在非常之年轻,但养生不分年纪,他还顺便拉上了皇后和太子妃,以及卫霍两位大司马。
……
八月初六,刘进的生日前夕,太子妃的册封礼正式举办,真心恭喜的有,扼腕叹息者更多。
自从太子宫迎进良娣,为怕太子妃位花落别家,有想法的人家不知想了多少主意,但太子宫从始至终没有透露出半点要娶正妻的意思。
当时便有传闻,或许太子是有将良娣升为太子妃的意思,此话自然有很多人驳斥,但也有不少人赞同。
直到史良娣诞下皇孙,皇帝陛下下诏后,这场争论才算平息了。
但显然,仍旧有很多人不甘心。
如同皇帝陛下在偏宠一个人时总是显得很痴情一般,太子这会儿瞧着太子妃再好,早晚有厌倦的一日,到时候,他们家族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他们私底下这些想法,刘据当然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懒得搭理。
这天他与轻越带着小刘进来椒房殿向皇后问安,恰逢刘沅在此,见过礼各自落座后,卫子夫笑道:“你阿姊又有了喜讯。”
刘据眼皮跳了跳,这是一个上辈子没有的孩子。
有变数并不是坏事,但刘沅和曹襄的孩子却让刘据担心,毕竟他们的血缘关系过于近了,谁都不能保证这个未曾出世的孩子能像曹宗那样幸运。
轻越笑着恭喜了刘沅,二人说了几句话后,刘据问道:“阿姊有孕在身,怎么还一个人入宫?”
“你又挑人家的茬了。”刘沅笑道,“当初轻越有孕时,来椒房殿请安,也没见你次次相陪啊。”
刘据忙道:“轻越并未出宫,又有侍从女官跟着……”
“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呐。”刘沅接着笑道。
刘据便无话可说了,他看向轻越,眼中有着歉意。
轻越小声笑道:“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我原本就不需要你时时陪着我。”
刘沅凑近母亲轻声笑道:“也不知是谁教据儿的。”
卫子夫笑着摇摇头,道:“襄儿难道待你不好了?”
“这倒是。”刘沅点头笑道,她又看向那边的小两口,“太子,我听闻了一件与你有关的事。”
刘据看过去:“何事?”
刘沅笑道:“你如今有了太子妃,自然有人盯上其他的位子了。”
刘据转头看向轻越,她只是温婉地笑笑:“一切听从殿下吩咐。”
但她的眼睛里并没有笑意,刘据叹了口气,握住她的手,向刘沅道:“让他们死了这条心吧。”
轻越垂眸瞧着两人交握的双手,眼底慢慢浮现起笑意。
刘彻转身从内侍手中拿过一个盒子,从中取出两枚棋子,分开些距离放到面前的案上,接着,在无人触碰时,这两枚棋子竟然动起来了,最终它们碰到了一起。
“瞧着很有意思,难怪敢出来骗人。”卫青笑道,“臣猜一猜,陛下,想必这两枚棋子,并非平日所用的棋子,对吗?”
“正是。”刘彻将两枚棋子敛入手心,“天下骗术,大多如此,不过是些障眼法罢了,哪里真有什么神通?”
这话从皇帝陛下嘴里说出来……还是有些奇怪,卫青想。
他可是知道皇帝陛下曾经有多么痴迷神仙方士的,还是太子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卫青接着问道:“其中原理,臣实在好奇,还请陛下告知于臣。”
刘彻笑了:“朕叫你写诗作赋时,你怎么不这么好学?”
卫青笑道:“陛下,那是臣少年时的事了,如今臣可好学得很。”
“是吗?”皇帝陛下笑道,“那朕再教你写诗作赋?”
卫青:“……”
刘彻哈哈大笑,没有儿子逗,逗逗儿子的舅舅也挺好,毕竟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嘛。
笑够了皇帝陛下又道:“朕给皇孙定了个名字,你来瞧瞧。”
小皇孙已经出生八个多月了,皇帝陛下将取名的事揽下,却迟迟没有定准,这会儿终于定下了。
卫青忙凑过去看了眼,只见纸上写了一个“进”字。
“朕想了许多个字,但不知道为何,偏觉得这一个最合皇孙。”刘彻眼中带了些迷茫。
卫青温声道:“皇孙承祖宗基业,将来必定使大汉更加兴盛,这一个字正合了陛下对他的期盼。”
刘彻慢慢点了点头,让人将信送回长安城未央宫中。
收到信时,刘据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
刘进。
这个名字在史书上出现时,总是和巫蛊之祸联系在一起的。
刘据回到太子宫,将儿子的名字告诉轻越。
“进儿,我们宝宝有名字了。”轻越握着小孩儿的手逗他,“是大父给进儿取的名字……”
过了一会儿,轻越觉察出不对劲,她看向刘据:“怎么不高兴?”
刘据笑了笑,他捏了捏刘进的小手,道:“有些想阿翁了。”
轻越笑道:“你这般,瞧着倒比进儿还小了。”
刘据点了点小朋友肉嘟嘟的脸蛋,笑道:“进儿可不知道想他阿翁,成日还只知道吃和睡呢。”
“等他不只会吃和睡,你还要头疼呢。”轻越笑出声来,“你见过会走路的小孩子有多闹腾吗?”
刘据笑道:“我自然见过,嬗儿那小子这会儿倒是沉稳了几分,但三四岁时,可跟个野猴子似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冠军侯的儿子自然像冠军侯了,冠军侯素来就是沉稳的性子。”轻越慢慢摇晃着怀抱中的小儿,见他慢慢闭上眼睛,便将声音放轻了。
刘据抬手轻轻拍着,等候小朋友睡熟了,便将他放在榻上,自有伺候小皇孙的宫人围过来瞧着他。
“阿翁大约七月底便会回京,等八月,就行太子妃的册封礼。”刘据握着轻越的手到外间坐下。
轻越是去年八月生的孩子,坐完月子天就凉了,刘据生怕天寒地冻她会落下病,便想着将太子妃的册封推到第二年春天,但春天时皇帝陛下开始巡行郡国。
于是就像刘据尚未兑现的熊掌,轻越的太子妃册封也再一次被推迟了。
好在,今年八月就能尘埃落定了。
164
第164章
◎约定。◎
踩着七月的尾巴,皇帝陛下回到了未央宫。
刘据率群臣出长安城迎接,才行罢礼,他就被揪到了御驾之上。
“阿翁,你别揪我,我衣裳都有褶皱了。”刘据忙捋了捋衣领,丝绸做的衣裳就是这点不好。
刘彻瞧着他爱惜的模样,笑道:“还差这一件衣裳了。”
刘据唉声叹气道:“阿翁,我是说您好歹给我留几分面子呀,我都是多大的人了。”
“哟!”皇帝陛下惊讶道,“朕离京尚未半年,太子竟真的长大了,可见往常是你太依赖朕了,以后朕要常出门。”
刘据道:“阿翁,你想巡游天下其实可以直说,请不要拿我当借口。”
刘彻笑道:“不识好歹,朕是在锻炼你。”
“多谢阿翁。”刘据仰头一笑,有点皮笑肉不笑的感觉,“我可真有福气。”
“阴阳怪气!”皇帝陛下拍拍他的头,“看来朕这次不该回来……”
话未完,刘彻眼前一花,接着太子就赖在他身上了:“阿翁,我可想你了,你一走我就茶不思饭不想,你下次出京也带着我如何?”
刘彻笑出声来:“乱七八糟又说些胡话,你我父子怎能一同离京?”
“唉。”刘据将头搁在他爹肩膀上想了一会儿,道,“我得好好教教进儿了。”
“什么?”刘彻一时没理解他的意思,“进儿怎么了?”
刘据兴致勃勃地同他爹分享:“阿翁你想,等进儿能留在京中监国理政,那你我父子不就能一同巡游天下了吗?”
刘彻一怔:“进儿这会儿才多大,你想的倒是长远。”
“不长不长,也就是不到十五年而已。”刘据笑道。
刘彻提醒他:“你可是十七岁了,怎么擅自给进儿减了一岁?”
刘据理所当然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我儿子肯定比我强,阿翁,说不定十五岁他就能监国理政了。”
刘彻哑然失笑,无论是十五年还是十四年,他都不敢想那会儿自己还能与太子巡游天下。
到时自己可是要年近花甲了,能不能活着还不知道呢!
但太子好像从来不但心这个,在他的计划里,阿翁是能活到七十岁的。
“好,等到进儿能监国理政……”刘彻拍拍太子的肩膀,“朕就带你去巡游天下。”
不就是七十岁吗,皇帝陛下心道,朕做到了许多先人未曾做成的事,活到七十岁,朕凭什么做不到?
既然与太子定下约定,刘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养生,而且让太子与他一同养生。
这个刘据当然不会拒绝,虽然他现在非常之年轻,但养生不分年纪,他还顺便拉上了皇后和太子妃,以及卫霍两位大司马。
……
八月初六,刘进的生日前夕,太子妃的册封礼正式举办,真心恭喜的有,扼腕叹息者更多。
自从太子宫迎进良娣,为怕太子妃位花落别家,有想法的人家不知想了多少主意,但太子宫从始至终没有透露出半点要娶正妻的意思。
当时便有传闻,或许太子是有将良娣升为太子妃的意思,此话自然有很多人驳斥,但也有不少人赞同。
直到史良娣诞下皇孙,皇帝陛下下诏后,这场争论才算平息了。
但显然,仍旧有很多人不甘心。
如同皇帝陛下在偏宠一个人时总是显得很痴情一般,太子这会儿瞧着太子妃再好,早晚有厌倦的一日,到时候,他们家族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他们私底下这些想法,刘据当然不知道,即便知道了他也懒得搭理。
这天他与轻越带着小刘进来椒房殿向皇后问安,恰逢刘沅在此,见过礼各自落座后,卫子夫笑道:“你阿姊又有了喜讯。”
刘据眼皮跳了跳,这是一个上辈子没有的孩子。
有变数并不是坏事,但刘沅和曹襄的孩子却让刘据担心,毕竟他们的血缘关系过于近了,谁都不能保证这个未曾出世的孩子能像曹宗那样幸运。
轻越笑着恭喜了刘沅,二人说了几句话后,刘据问道:“阿姊有孕在身,怎么还一个人入宫?”
“你又挑人家的茬了。”刘沅笑道,“当初轻越有孕时,来椒房殿请安,也没见你次次相陪啊。”
刘据忙道:“轻越并未出宫,又有侍从女官跟着……”
“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呐。”刘沅接着笑道。
刘据便无话可说了,他看向轻越,眼中有着歉意。
轻越小声笑道:“你有你的事,我有我的事,我原本就不需要你时时陪着我。”
刘沅凑近母亲轻声笑道:“也不知是谁教据儿的。”
卫子夫笑着摇摇头,道:“襄儿难道待你不好了?”
“这倒是。”刘沅点头笑道,她又看向那边的小两口,“太子,我听闻了一件与你有关的事。”
刘据看过去:“何事?”
刘沅笑道:“你如今有了太子妃,自然有人盯上其他的位子了。”
刘据转头看向轻越,她只是温婉地笑笑:“一切听从殿下吩咐。”
但她的眼睛里并没有笑意,刘据叹了口气,握住她的手,向刘沅道:“让他们死了这条心吧。”
轻越垂眸瞧着两人交握的双手,眼底慢慢浮现起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