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苜蓿并不难养活,扶苏看过草场的生长情况后,甚为满意,打算回去向父亲汇报这个好消息。
  但李映却拉住了他:“大公子,能给我换个不这么风吹日晒的活不,再过段日子,外头也太冷了。”
  扶苏将手遮在眉毛处,望了望头顶的大太阳,表情无辜道:“天冷,日晒正好,多暖和。”
  李映:“……”
  李映面无表情道:“封建统治者可比资本家狠多了,我都想唱一首《国际歌》了。”
  扶苏失笑:“跟你开玩笑的,天冷了你尽管回来就是。”
  苜蓿的种植技术李映已经教授完毕,这里伺候农田的人都已经掌握了,不需要他常驻在此。
  李映斟酌一番,最后还是道:“算了,别的活我也不想干,还是就在这里待着吧,别人都能待,我也能,而且我偶尔还能回你那边偷懒。”
  扶苏尊重了他的意见,并且欢迎他随时回去偷懒,还保证冬天暂且不给他安排新工作了。
  刚享受了长子孝敬的美食,又从长子口中得知苜蓿种植的顺利,嬴政的疲惫一扫而空,简直能再连续看两个时辰的奏本。
  但扶苏劝住了父亲,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得劳逸结合,他邀请父亲和他一起去散步。
  嬴政欣然应允。
  扶苏见状暗下决心,往后得多劝父亲,不能让他仗着年轻就任意挥霍身体。
  这个冬天在扶苏努力让父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悄然过去,无论是秦国还是东方六国,都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开春后,秦国开始酝酿下一场战役,扶苏因长伴父亲身边,已经提前知道了秦国今年的主要战略目标——灭韩。
  三晋在秦国出函谷关的必经之路上,这些年被秦国揍了不止一次,而作为三晋中最弱的韩国,被秦国按在地上摩擦这件事,它已经十分熟练了。
  不过即便如此,灭国对于韩国人,尤其是王族和贵族来说,仍然会是个很大的打击。
  扶苏并不打算掺和打仗这件事,秦国的将军们哪个不比他有领兵的经验,他就不去鲁班门前耍大刀了。
  但战后安排、消化打下来的新土地、管理百姓这些事,扶苏打算多掺和掺和。
  秦统一六国后,六国人心如何归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就这个问题,在扶苏的上一世,嬴政想了不少办法,但始终没能完全解决,在始皇帝驾崩后,在胡亥不做人的统治下,六国遗民们纷纷掀起反秦的大旗,试图再度复立六国。
  扶苏认真总结了上辈子的经验,他认为普通的黔首没有复立六国的理由,头顶上是谁,他们还不是照样过自己的日子。
  他们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日子和自己的家人,只要让他们能过下去日子,他们才不会主动为别人拼命。
  哪怕是秦赵有宿仇,等个几代人,只要黔首过上稳当的日子,谁也不会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扶苏认为,只要让黔首感受到日子有奔头,慢慢过上好日子后,谁还能蛊惑他们造反?
  各国的王公贵族才是积极复国的那批人,地方豪强也需要警惕,这些人虽是少数,却是最能搅动风云的。
  必须得解决他们,才能彻底消除将来六国造反的祸患。
  当扶苏用修饰过的语言将这番话说出来后,嬴政的重臣小会议上,众人再一次因为扶苏呆住了。
  大公子……你才七岁,怎么跟武安君在世似的?你们老嬴家跟他们老白家也没联过姻呐,你从哪里遗传来的?
  他们的震惊太过明显,嬴政与扶苏没办法看不懂其中隐藏的含义。
  扶苏一脸黑线地解释:“解决的意思是,让他们不再有复国的念头,而不是将六国的王族和贵族、官员全部杀光。”
  重臣们:“……”
  啊……如释重负的朝臣们忽然又有点小失落,杀降的名声固然不好,但确实能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嬴政不悦地冷哼一声,当然不是对着扶苏,是冲这些忽然脑子掉线的重臣们。
  就算将来真的要杀光六国权贵之人,这个提议也不能出自秦国的大公子之口。
  浑然不知大王心内想法的重臣们正打算就扶苏的建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忽然觉得背后有点发冷。
  众人不约而同地一激灵,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时已是暮春,天气暖和了起来,不该觉得冷啊。因大家都在忙着开会,便只当是错觉略过去了。
  小型会议结束后,扶苏整理好手头的笔记,一抬头就见父亲高深莫测地瞧着自己。
  扶苏疑惑道:“阿父?”
  嬴政若有所思道:“就由你来负责,寡人觉得甚好。”
  这话颇有些没头没尾,扶苏下意识道:“阿父,以后就由我负责做记录吗?”
  嬴政瞧了瞧扶苏手中的纸张,道:“你做记录的方式不错,让他们随你学学。但,寡人所说,是另一桩事。”
  另一桩事?今天还有什么别的事?
  “啊……”扶苏眨眨眼睛,不确定道,“阿父,是让我负责战后之事?”
  嬴政认可地点头:“寡人会下旨。”
  旨意一下,便是王命,往后只要是有关战后的一切问题,秦朝诸臣就必须得来请示扶苏了。
  这的确很合扶苏的心意,但他却没有第一时间谢恩,而是道:“阿父,这样要紧的决定,不需要同丞相他们商议吗?”
  “丞相就能评判寡人的大公子了?”嬴政挑了挑眉,他抬手将扶苏拉到自己身边,问道,“扶苏,你不敢吗?”
  扶苏摇了摇头,道:“有阿父在,我没有什么不敢的。”
  嬴政满意地笑道:“既敢,便去做。”
  扶苏端正地行礼:“谨遵王命。”
  61
  第61章
  ◎灭韩。◎
  以韩国现在的国力,秦国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调兵遣将,只去年新任命的南阳假守带领一方军队,韩王挣扎了一下,就出城投降了。
  消息传回咸阳,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毕竟韩国实在太弱了,打下它实在彰显不了秦国的强大。
  现在,朝臣们的注意力更多在后续关于韩国的治理上,因为大王将此事全权交给了大公子。
  旨意下来的时候,朝臣们已经不会像之前那样大惊小怪了,半年多的时间,足够让他们看清扶苏的实力。
  秦国的现在和未来都光明无比,倒比灭韩这件事还让朝臣们欢欣鼓舞。
  因此,近来扶苏见到的大臣们个个喜气洋洋,不知道的还以为秦国已经把东方六国都纳入囊中了。
  不过,对于扶苏来说,这显然是件好事,因为朝臣们的工作热情高涨,战后安排进展迅速。
  韩国的王公贵族还没到咸阳,韩国——也就是现在的颍川郡,各项事宜就已经安排好了。
  在韩王到达之前,扶苏抽空去拜访了韩非。
  韩非再一次病了,但也许是对于韩亡这件事,他早已经做了心理准备,所以这一次他病的并不严重。
  见到扶苏,韩非问道:“大公子,我还能在这座府上住几日?”
  韩非是韩国王族,韩已亡,无论他是韩国使臣还是质子,都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扶苏答道:“先生想住多久就能住多久。”
  这是一个韩非意料之中的答案,秦王并不在意他的生死,但扶苏却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保全他。
  师生之情……韩非从未想过,这份情谊会出现在他与秦国大公子之间。
  韩非摩挲了下手中青色的瓷杯,又问道:“冒昧一问,大公子,王室中人,会被囚在何处?”
  韩非并未娶妻,韩亡后,除了他的宗族血亲,他再没有什么值得牵挂的人。
  扶苏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先生不问一问韩国的黔首吗?”
  韩非不加犹豫:“有大公子在,他们无需担心。”
  经过与扶苏这些日子的书信往来,要说韩非没有丝毫动摇,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但对于黔首,韩非承认,纵然他们愚昧无知,可他们也是人,他们是与自己一样的人。
  扶苏道:“多谢先生信任我的为人。既然如此,先生也不必担心你的亲眷,我秦国中人,并不弑杀。”
  “大公子这样说,我倒不得不担心了。”韩非苦笑道。
  他自然相信扶苏,但要说秦国人不弑杀,韩非却是不信的。
  扶苏道:“战场之上决生死,战场之下,秦人也都是血肉之心。”
  韩非顿了顿,道:“大公子,但愿你……永不改此心。”
  扶苏垂眸笑了笑,道:“多谢先生的期许。”
  两厢无言片刻,韩非忽然道:“大公子,你还记得张良张子房吗?”
  扶苏一愣,道:“记得。先生放心,这次押赴咸阳的韩国王族、贵族、公卿中,并没有张良其人。”
  韩非道:“我知道不会有他。自离开秦国后,子房就在周游列国,再也没有回过韩国。他托人给我带过两封信,观其文字,在黔首一事,他倒与大公子见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