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生活变得无聊而乏味。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应酬和宴会,觥筹交错,永远不熄的灯光和永远不变的笑话,男士们谈市场表现与高尔夫,女士们交换子女教育与南法的葡萄园。
  海莉甚至都不用花功夫去点缀自己,她哪怕就是穿着百货打折衣服出现在社交场合,在场的人也能找出一百种夸赞她的办法。
  极光的高层收入都很惊人,尤其负责投资的那几个,年收入都超过了亿元。
  豪车、豪宅、私人游艇、飞机,都成为唾手可及的东西。
  严格的招聘规则让极光变成了华尔街最难进入的几家金融机构之一,仅仅是实习经历都能为那些藤校商科毕业生增光添彩。
  极光的资产管理总量也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亿美金。
  美联储主席桑德史密斯——他已经不再是纽联储主席——会定期给海莉致电,询问她关于一部分货币政策的意见。
  新任纽联储主席——年轻的财政部官员特洛洛普帕里斯,由海莉,推荐成为新任的掌门人。
  帕里斯拥有四分之一的东欧犹太人血统,和海莉关系密切。
  偶尔,业内一些人会将海莉这个圈子里的人称为“新全球宏观派”,以区分从前乔治霍尔所建立的“老宏观”,意指她以及她周围这些人,gordon&stein、灰塔集团、摩根集团、科赫集团、联储和财政势力,正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影响全球宏观经济。
  而卡拉季奇就是这股势力里的皇帝,那些人戏称她为“华尔街女沙皇”,许多有着东欧犹太背景和斯拉夫背景的精英在“老宏观”倒台后,投靠并拢聚在她的四周,对她唯命是从。
  当有那么一群对冲基金经理,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对赌地产,并寻找各大风险评级公司来验证他们关于市场存在漏洞的猜想时,消息自然不可能瞒过海莉,对于无数人询问她为什么要设计cds,她给出的回答是怀特加西亚让她这么做的,至于怀特加西亚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丹.塞西尔向投资银行购买这种产品。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肇事者,那也是丹.塞西尔。
  **
  2006年,ac投资花费不到20亿收购三家私募基金。
  年末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海莉不厌其烦地在所有场合和其余人强调:“我们不做次贷市场。”
  “次级贷款不在我们的投资范围内,至少,占比不会超过10%,结构性产品过于复杂,风险性过高,如果不能确保穿透底层资产池,我们绝对不会为客户大规模配备这种产品。”
  “我有一个原则。”她对自己的主权基金朋友们说,“购买一样产品的前提条件是我能够了解这个产品的具体内容,但现在的cdo,恕我直言,我完全不知道底层资产池是什么情况,我相信全球都没有人知道,除非那些投资银行对我开放所有的数据,显然他们不会这么做。”
  而怀特,海莉只能说就连自己也对他叹为观止。
  他是天生的投资银行家,适应能力比他的哥哥还要快,很快就继承了他们家族的一切劣根性品质,在他的影响下,投资银行开始大规模开展私募股权业务,交易的利润占比已经远超于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
  对于他的做法,海莉一向是当做看不见。
  事实上,华尔街同僚的所有做法,她一概当做看不见。
  海莉不喜欢每天和这群人探讨交易,他们都是一群嘴巴上挂着利益和收益,实际上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出售什么的人。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结束后,她被拍到了和世界巨星亚德里安勒克莱尔一同前往瑞士恩加丁山谷的圣莫里茨滑雪。
  这个新闻很快就比她在会议上提到了次贷还要知名。
  亚德里安也荣升为女沙皇的新任宠臣。
  要知道他的上一任竞争对手是某赛车职业选手,上上任竞争对手则是一位橄榄球巨星,再上上上任竞争对手是如今红得发紫的利安德克拉克。
  人人都说只要当过海莉卡拉季奇的男朋友,很快就会迎来事业高峰——因为她非常大方,钱和资源都给的慷慨,哪怕分手了,只要是和平分手,依然会为对方投资。
  看看利安德克拉克,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制片公司。
  这完全是拿了人生赢家剧本嘛!
  亚德里安是一款非常美式甜心的大帅哥,海莉很喜欢他。
  破天荒地没有阻拦媒体疯狂外发两个人的新闻,拍到的照片也很养眼,都是高个子,俊男美女,跟时尚画报一样,还一同出现在经济论坛之后,以至于有关系好的媒体询问乔伊,海莉是不是又想要结婚了。
  乔伊:......
  信她老板会结婚不如信耶稣啊喂!
  平时给男朋友,拿个几百万上千万,就已经够够的了,给资源也是顺手的事,真结婚涉及到财产分割,就不是这点小钱能解决,就算只分一点点财产,也以亿计数,老板才没有这么笨。
  只能告诉媒体:“根本没影子的事情。”
  “没有人关心我提到了结构化产品的问题吗?”海莉一只手持着电话,一只手拨开温泉水波纹,很疑惑,“为什么都在关注我和谁一起滑雪,。”
  价值几十亿的次贷市场完全没有人在乎吗?
  乔伊:“......可能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结构化产品,老板。”
  “白费了我的好心。”海莉说,“我可是事先提醒了,找报纸写几篇文章,省的事后这些人都忘得一干二净。”
  “好的。”
  “为什么一定要留下痕迹。”亚德里安在一边含着笑问。
  “因为这样会显得我很有先见之明。”海莉挑眉。
  2006年,华尔街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林奇证券的总裁约翰兰利跳槽到花旗集团担任ceo,原林奇证券的首席财务官考珀.乔治接过他的职位。
  相比于兰利的传统思维,考珀的胆子更大一些,他也更年轻,才38岁,将自己对标怀特加西亚,打出要带领林奇超越gordon&stein的口号,大力发展交易业务。
  考珀.乔治最出名的战绩是他在职业生涯里的任何一个管理岗位上,都会大批量地裁员,这是他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晋升的一种管理方式,同时,他极其擅长斗争,扶持亲信,打压异己,在他还未担任ceo一职时,就已经搞的兰利烦不胜烦,他以股东身份随意极光的事物,也让海莉对他很不满意。
  这些不满,使得海莉从未和考珀.乔治交流过关于次贷债券的观点。
  而考珀.乔治正在大规模持有这种债券,并促使董事会去收购一家专门做抵押贷款的公司。
  【作者有话说】
  海莉的性格会越来越显得“温和”“体恤”,因为她确实已经不需要在意很多东西了,比如小型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之间的博弈,她可以做中间商,赚两边的钱,而不用去过多算计。
  在牌桌上,她是庄家,她要保证的是稳定和长期主义,所以要摒弃掉投机主义那一部分,但又不能完全抛弃,市场变化对她来说已经不是赌博,而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对于次贷的部分就不过多赘述了,其实文章中也解释过cdo和cds了,但我知道可能还是没办法做到很直观去展现这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由房贷作为主体构成的债券和对冲这个债券风险的保险合约,前者亏损,持有后者就可以得到赔偿。cdo是一种复杂型衍生品,是债券中的债券,先有基础债券,然后债券不断组合,构成这种超复杂型债券。
  不知道我写明白没有。
  海莉知道房贷市场会出问题吗?不知道。但海莉在这里解释了她不看好次贷的原因,因为排列组合污染了底层资产池。假设底层资产池是一锅由无数种珍贵食材炖成的鲜汤,那么一粒老鼠屎足够毁掉这锅汤了。
  丹在这里代表着对冲基金,他像过去的海莉一样,大胆,勇敢,充满赌博精神。他来找海莉,是因为他不知道海莉给他的东西到底会不会坑他,他一开始觉得自己天纵奇才,看出来市场的漏洞,看了极光给他的合约,才意识到他只是个挑战者,上面还有庄家,他要见海莉是因为害怕海莉出于保护gs的目的,转嫁风险。
  海莉看到他,出于对他这种近似于她的欣赏,告诉他手中的cds合约的最终对赌方是谁(某保险公司),这样,丹才会放心买下。
  第134章 衍生交易
  2006年,华尔街最赚钱的公司是gordon&stein,这家投资银行全年向它的员工发放200亿美元薪资,紧随其后的是ag投资、摩根集团和林奇证券。
  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巅峰,无论是曼哈顿的豪宅,还是亚利桑那的独栋别墅,价格几乎每个月都在刷新纪录。开发商、建筑商、地产基金以及为他们提供融资的银行,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狂热的信心中。
  这一切,追根溯源,来自美国长达数年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与“911”袭击之后,美联储连续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压至历史低位,并在随后的几年中维持在1%到2%的区间。这让信贷几乎变得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