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过去半年,我们的资金结构相对封闭,这让我们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自主权,也赚了不少钱。情况非常不错,我们跑赢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对冲基金,现在,我们需要更深的资本池,以应对未来的机会。”
  他顿了一下,扫视了一圈高管们的表情,然后继续道:“是时候让esf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决定再次对外开放基金,重新引入外部资本,这将使我们的交易能力达到全新的水平。”
  空气瞬间凝滞了一秒,随后,一片窸窣的翻页声响起,紧接着便是沉默。
  “诸位的意见呢?”格里芬双手撑在桌上,俯身去看他的几位合伙人。
  “我没有意见。”负责宏观交易的尼克立刻道。
  “他当然没有意见。”海莉压低声音和伽玛吐槽,“宏观交易组目前只有1个多亿的头寸,对他们这一行来说,这点钱足够做什么?”
  “我也没有意见。”伽玛的老板欧文紧随其后,“钱当然越多越好,我们正在赚钱,为什么不能多赚一点?之前我们在内部会议上讨论过美国三十年国债的收益问题……”
  “什么时候?”海莉靠近伽玛。
  “一定是某次我们两个没资格上桌的会议。”伽玛。
  他们两个说小话的声音引起前面人的注意,距离海莉近一些的夏洛特斯通回头瞟了这边一眼。
  海莉立刻挺直背。
  “总之,我们公认到期的三十年国债和新发国债之间没有那样大的价格差异,执行这笔交易能带来巨大的利润……目前我们管理的头寸是十四亿美金如果增加到二十八亿美金,再合理运用一些杠杆工具,我们的收益率将达到……”欧文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草稿纸,63.6%。”
  “你得考虑这里有的风险,汤普森。”合规部的埃利斯说。
  “这是你该考虑的,伙计。”欧文不客气地反驳。
  “我们当然会做风险评估,事实上我们早该如此,只不过之前资金量不大,不需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和john提出过,是不是?”埃利斯看向兰利,“流动性问题。”
  这个熟悉的词汇冒出来,就像是有榔头在海莉的耳边猛敲一锤。
  她连忙抬头,紧紧盯着兰利。
  “如果资金量越来越大,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过去我们靠快速识别价差来获利,买入五亿美金再卖空五亿美金,只要操作的过快,我们就能赶上哪怕1%的差别。”
  “可是如果这个交易量变成二十亿美金,交易复杂性增加,速度延缓,大额资金进入市场本身又会导致价格波动,那么情况就大大的不妙了。”
  “这就好比我买入纽约一套商品楼,再抛售芝加哥一套商品楼,因为数量少,所以交易可控。但要是我同时买入第五大道所有房产,再抛售洛普区的地皮……”埃利斯摊手,“过载的交易很可能导致市场的流动性在瞬间枯竭。”
  海莉在这一瞬间仿佛找到了知音,埃利斯那啤酒肚在她眼里都变得迷人了起来!
  本质上都是流动性的问题。
  市场就像海洋,承载着从大河汇聚而来的钞票,生物循环作用下水流循环往复,资源并非无限。
  埃利斯提出的观点是,如果全世界所有的河流都同时断流,那么海洋也将干涸。
  而海莉挣不了钱,是因为她本身就身处一条流动缓慢的河流里,她同样没有能够影响它的力量。
  前者过载,后者微小。
  “你描述的是极端情况。”格里芬不耐烦地皱眉,“这得要几千亿的资金量才有可能引发,而我们只是想在十四亿头寸上加一个数字,发生率不到0.1%几率的特殊事件并不在此次会议讨论范围内,你认为呢,john?”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兰利一人身上。
  他身兼交易部和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的职位,是esf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毫无疑问格的里芬之下第一人,可以说,他的态度将决定整场会议的讨论结果。
  兰利怎么想?
  兰利和夏洛特斯通对视了一眼,沉声开口:“目前交易团队人数已经难以支撑更大量的资金流入。”
  竟然是拒绝。
  房间里再次沉默下来,只有细碎的雨滴在窗玻璃上敲打,声音像针尖落到石板。海莉看向窗外,灰蒙蒙一片,夏季的末端,一场雷暴雨即将到来。
  格里芬笑了一下,这种笑容礼貌而冰冷,既不友好,也没有显而易见的愤怒:“你反对?”
  兰利颔首:“是,我反对。”
  “理由呢?不要说什么人手不够,我们可以再招一些大学生进来。”
  “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兰利说,“大学生处理不好复杂交易,她们想法很多,实践能力却不强,我不希望你把我的团队搞得一团糟。”
  “他在骂你。”伽玛说。
  “谢谢。”海莉冷漠地答道,“我没想到你还是个话唠。”
  “你的团队?”格里芬抬高了声音,“你的意思是整个交易团队属于你,john,哈,多么荒谬,这不是你的团队。”他在白板前来来回回走动,“这是我的团队,myteam!你明白吗?我一直很少干涉你的决定,因为我知道你经验丰富,但这不是你可以无视我的理由。”
  “哇。”海莉小声说,“他们好像要吵起来了。”
  这下只要不是聋子,都知道格里芬和兰利闹出了不小的矛盾——普遍存在于高层之间的矛盾。
  “我没有无视你,老板。”兰利说,他在boss这个称呼上用了些古怪的转音,让发音听起来有些许挑衅的意味,“我们两个已经认识二十多年,你知道我的风格。”
  兰利可不会随便称呼他为老板,格里芬瞪大了眼睛。
  他们两个都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在学生期间就亲密无间,些许不同的是约翰兰利出生于在一个富饶的长岛家庭,他从小沐浴在纽约的上层阶级氛围中,夏季的假期永远是在汉普顿的海边度过。而格里芬来自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已经称得上是贫困的工人家庭,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锈迹斑斑的炼油厂和散发着劣质烟草味的餐馆之间徘徊
  毕业后,两人同时进入华尔街,先后任职于顶级投行。约翰兰利信奉交易至上的理念,凭借敏锐的市场直觉和果敢的交易风格,他迅速在债券市场上积攒了巨大的名气,为林奇证券赢得了数以亿计的利润。
  而格里芬也开始崭露头角。不同于兰利深厚的债券交易背景,格里芬在很早的时候便意识到纯粹的交易不足以支撑他未来的雄心壮志,他缺少兰利那样的眼界、想法和人脉,因而追求一些技术上的优势试图弥补这一点。很快,他对于市场背后的逻辑和数学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敏锐地觉察到数学模型将成为未来市场强大的核武器。
  在华尔街打拼三年之后,格里芬做出了一项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他离开了炙手可热的职位,放弃了丰厚的年终奖金,重返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他的导师尤金法马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也是现代金融学的理论集大成者。1970年,法马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轰动了整个金融领域,这种观点也深深影响了年轻的格里芬。
  格里芬继承了尤金法马的理念,博士毕业后,他回到华尔街,加入了以激进著称的银石投资银行。在那里,他将自己设计的计算机交易系统付诸实践,仅仅几个月,这套模型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银石的利润如泉水般涌出。
  凭借这一贡献,银石投资银行迅速跻身世界级投行的行列,而格里芬也快速攀升为银石的二号人物。
  一直以来,格里芬很清楚他和兰利在不同又相同轨迹上并行,在广袤的版图上各自统治着属于自己的领地。也知道多年来,两人虽然保持着昔日的友情,但不同的人生哲学与事业路径已然悄悄埋下冲突的种子。
  现在,那些多年沉积的微妙矛盾与分歧,终于如暗流般浮出了水面。
  【作者有话说】
  滑跪,我算错入v日期了,所以完全猝不及防,先把存稿放出来,明天再给大家补两章
  第22章 对冲基金
  【你知道格里芬先生为什么从银石离职吗?】海莉飞快敲击手机键盘。
  伽玛眼睁睁看着一条条信息丛自己的诺基亚手机上弹出来,他眼疾手快将音量键调至最小。
  【不知道。】
  【他升任银石ceo失败,董事会空降了一位所罗门家族的成员顶替他的位置。据说他被取代是因为手下一位中层管理被美联储和sec调查出严重失职,涉嫌利用职务泄露内部交易信息,导致了数十亿美金的损失。不过布朗先生和我们的合伙人,美联储前副主席道尔顿.威廉姆斯关系良好,因此这件事情被威廉姆斯先生隐瞒了下来,但银石内部以此为由,拒绝让他坐上ceo的位置。】
  【...】伽玛缺乏背后讲老板八卦的经验,只能沉默。他显然有话想说,但似乎担心隔墙有耳,嘴唇微微张开,又重新闭上,显得不安而拘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