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初春里,滚滚热浪并不显得灼烫,反倒显出一种温柔,温柔地抚摸过她的发尾,带走那抹格格不入的白色。
丹葩一直在观察淮舟的神情,确定她并没有产生类似“生同衾死同穴”的激烈情绪后舒了口气。
这些天淮舟表现得很平静,可她越平静丹葩越不安,唯恐自己一不留神,她就和杜大夫一起走了。
斯人已逝,而活着的人总要往前看。
淮舟将骨灰装进四个不同的陶罐随身携带,准备到各地再埋葬。可不知为何,其中一个罐子始终无法盖上,令丹葩很是费解。
“莫不是罐子的材质有问题?”她怀疑。
淮舟却觉得这或许是杜大夫在提醒她什么,但到底是什么呢?
很快,她知道了真相。
丹葩坚持要送他们一程。在经过一棵槐树时,突然头顶树叶沙沙作响,狂风大作,周围砂石四起,陶罐中的一缕灰也被吹向不知何方。
两人慌忙去追,又慢慢停下脚步。
“这里是......”淮舟看着面前林立的墓碑,愕然道。
丹葩解释:“墓地。”
此处正是当年因为恶蛟作祟,从后山迁出的坟墓。为了避免再一次打扰逝者安息,村民们索性就此祭拜,没有把坟墓迁回去。
淮舟心想,杜大夫或许是害怕孤单,想待在人多的地方。既然如此,她便成全他的心愿,让这一缕留在武陵村。
风吹动她素白的衣角,似挽留,似挥手。她抱紧了陶罐,自问自答:“你喜欢这里吗?好,明年我不会忘记来这儿你的。”言罢带着剩下的骨灰,转身离去。
丹葩注视着她的身影消失在目光尽头,良久才收回视线,怔怔望着那缕骨灰奔赴的方向。
那是......应父应母的合葬坟。
————
他虽然不在了,淮舟却仍然遵守着“杀一百只妖见一面”的诺言,只不过轻叩门环变成了擦拭墓碑。
云中城、东海、宛泽城、琉璃京、武陵村......她辗转于这五个地方,间隔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至半个月,再到十天,七天。
到最后,除掉一百恶妖只需一天。
四海哗然。世人皆知,假以时日,此人必定突破练虚境界,羽化飞升。
这可是继故彰后的宇内第一人!不仅镇邪司想要招揽她,连与世隔绝的等闲山都说愿意助她一臂之力。
“越到后期雷劫越凶险,你身边无人护法,恐怕难以渡劫。”
等闲山派来的人是位名叫“慕潇”的御兽师,她的契约坐骑“悬星”拥有神兽血脉,能够吞噬雷霆。
但淮舟拒绝了所有帮助。
“为什么?”
她说:“我已经有了护法之物。”
慕潇蹙眉,将她自上到下打量了个遍,也没找出任何蕴含仙力的物品。劝说不成,她只能骑着悬星回去复命。
在她走后,淮舟摊开手掌,露出因攥得太近而沾上体温的半块玉佩。
在他离世的第一个月,她终于知道这半块玉佩出自哪个字了。
是,“舟”。
————
山雨欲来,黑云压低苍穹,狂风自四面八方涌来。
惊霆破空,雷劫将至。
丹葩不觉握紧了手里的剑,死死盯着潭边的那个人。以她如今的境界,早已无法为淮舟渡劫提供助力,可她仍然放心不下,选择亲眼见证。
是渡劫圆满还是道死身消,在此一举。
她只觉心跳如雷,惶恐难安。但风暴中心的那人却似无知无觉,甚而有闲暇将鬓角的雪发拨至耳后。
忽地,一声惊雷照破黑夜,划开万丈长空。
要来了!
丹葩心中一紧,连忙看向淮舟。只见她缓缓抬手,掌中分明无剑,却似聚拢了万千剑意。
雷落。
剑生。
第111章 前尘(上)
◎青云阶上,仙人羽化。◎
不周山,青云梯。
伴随着远方的一声轰鸣,紫电划空,将灰白穹宇劈开一道裂痕。灿金光芒从裂痕中渗出,云海煌煌,似连绵不绝的烛火,烧红了整片天。
炽烈之下,万仞冰峰本是青灰,此刻却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箔,自山巅向下,那抹灿金如融化的岩浆缓缓流淌,触目惊心。远处雪峰连绵成浪,冰原上积雪被照得通透,风过时,雪粒随风浪翻飞,在朝霞中化作无数跳跃的星火,天地间只剩下群山的静默。
万籁阒然,唯有辉光淋淋,仿佛天地间所有的光都顺着那道裂痕倾泻而下,要将这灰白的世界重塑。
不周山终年冰封,今时今日却雪霁天晴,引得一群灵智初开的神鸟振羽探看。忽地,云层翻涌,惊落无数翎羽,只见那正盛的金光中缓缓浮现阶梯的模样,自山脚至云端,摩天碍日,高不可攀。
山脚处的人开始了漫长的登云之路。神鸟们虽然好奇,但碍于那人身上磅礴的真气,竟无一敢靠近,只能缩在松树最高的那枝上,悄悄看了一眼又一眼。
咦?她为什么突然怔住?
青鸾窃窃私语。
咦?她因何在长叹后静默垂泪?
朱雀面露疑色。
咦?她又为何无声大笑?莫不是疯了?
凤凰唉声叹息。
唉,几百年了,好不容易降下青云梯,以为终于能看到凡人成仙,没想到又是一个贪恋红尘往事的痴人。
世人只知超脱练虚境界便可羽化,却不知雷劫之后还有一劫,这便是青云梯。
九九八十一阶,每一步都将旧事重演,如人在濒死时看到的走马灯。倘若仍有喜怒哀乐、贪痴嗔妄,便无法真正走出青云梯,攀至巅峰脱胎换骨。
没意思。神鸟们一哄而散,只有鸓*留在原地,脖子上的两个小脑袋面面相觑。
左脑袋问:“你也觉得,她身上有熟悉的气息?”
右脑袋狠狠点头。
左脑袋想了想,道:“横竖无事,我们便留下来看看吧,看看她究竟能不能爬完八十一阶。”
日升月落,循环往复,不知几日过去。天穹上的裂痕越来越小,金光也越来越稀薄,眼看着云梯就要闭合,神鸟们突然又想起那个凡人。
这么多天过去,她应该已经失败了吧,要不要去看一眼?这个念头如流水般在它们脑中滑过,转瞬即逝。
毕竟有意思的事那么多,谁会在乎一个小小凡人呢?也只有鸓那家伙好奇心旺盛,回头问问它好了。
于是一群神鸟接着商量等会去哪座山上啄果子吃,阴山还是阳山呢......然而它们还没琢磨出答案,一声巨响自不周山山巅传来,荡彻九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旋即,鸓又惊又喜的声音响起:“她成功了!”“她成功了!”
青云阶上,仙人羽化。
————
她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或许不止一个,分不清是善梦是噩梦。
梦中她是一把坚硬如铁的剑,天生地养,吸收日月精华,静静矗立在某座山的山顶,坐看斗转星移,碧海苍梧。
她没有亲人只有同伴,那是把和她一样锋利的宝剑。她们自出生起便待在一处,即便不能言语,却默契地知悉彼此心中所想。
她从不认为这样的日子无聊,每日吹吹风看看云也挺好,但同伴却说她们的才华不该被埋没。
“你我身为神兵,总有一天会被人握在手中,斩兵杀将,所向披靡。”
同伴说得斩钉截铁,俨然已经认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而她习惯了和她一齐行事,便没有拒绝。
于是当那个自称“等闲”的仙人找到她们,询问双剑是否愿意跟随祂时,她在稍作犹豫后,做出了和同伴一样的选择。
等闲是个很喜欢给事物取名的神仙,看到什么都要停下来思索一番。祂把孕育她们的山取名为“等闲山”,等闲山等闲山,换而言之就是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一座山,可这座山生出了她们,怎么能算等闲?除此之外祂还把一座山取名“东流”,但山怎么会流?祂回答说沧海桑田,这里曾经确实是一支水流。
她忍不住想,等闲真是个奇怪的神仙,自己从来捉摸不透祂的想法。
等闲给山取名,给石头取名,给草木禽兽取名。得了名字的万物不论生死纷纷开出灵智,甚至有一只猴子格外聪慧,竟然修出了人身。
可唯独,等闲不曾为她们取名。
她觉得无所谓,同伴却略显焦急,说一日得不到名字,便代表主人一日不器重她们。是的,同伴已经将等闲认为主人,她被仙人的强大深深折服,渴望自己能够为其效力,与之一同名留青史。但她从没有这么想过,她以为自己和等闲只是“执剑者”和“剑”的关系,她并不认可祂,也就不愿意被祂赐予名字,刻下烙印。
天地都不曾为她刻名,等闲凭什么?她暗道,等哪天她识文断字了,一定要给自己取个满意的名字,旁人取的她可不认。
没过多久,同伴如愿以偿。那日等闲饮酒后灵光一现,对她们道:“山间恒常者少有,能庇众生者更寥,唯山间清风与江上明月。汝等既与山川同寿,堪称恒常;又为兵家刀刃,庇护众生,不若就叫‘醒月’‘醉岚’。”
丹葩一直在观察淮舟的神情,确定她并没有产生类似“生同衾死同穴”的激烈情绪后舒了口气。
这些天淮舟表现得很平静,可她越平静丹葩越不安,唯恐自己一不留神,她就和杜大夫一起走了。
斯人已逝,而活着的人总要往前看。
淮舟将骨灰装进四个不同的陶罐随身携带,准备到各地再埋葬。可不知为何,其中一个罐子始终无法盖上,令丹葩很是费解。
“莫不是罐子的材质有问题?”她怀疑。
淮舟却觉得这或许是杜大夫在提醒她什么,但到底是什么呢?
很快,她知道了真相。
丹葩坚持要送他们一程。在经过一棵槐树时,突然头顶树叶沙沙作响,狂风大作,周围砂石四起,陶罐中的一缕灰也被吹向不知何方。
两人慌忙去追,又慢慢停下脚步。
“这里是......”淮舟看着面前林立的墓碑,愕然道。
丹葩解释:“墓地。”
此处正是当年因为恶蛟作祟,从后山迁出的坟墓。为了避免再一次打扰逝者安息,村民们索性就此祭拜,没有把坟墓迁回去。
淮舟心想,杜大夫或许是害怕孤单,想待在人多的地方。既然如此,她便成全他的心愿,让这一缕留在武陵村。
风吹动她素白的衣角,似挽留,似挥手。她抱紧了陶罐,自问自答:“你喜欢这里吗?好,明年我不会忘记来这儿你的。”言罢带着剩下的骨灰,转身离去。
丹葩注视着她的身影消失在目光尽头,良久才收回视线,怔怔望着那缕骨灰奔赴的方向。
那是......应父应母的合葬坟。
————
他虽然不在了,淮舟却仍然遵守着“杀一百只妖见一面”的诺言,只不过轻叩门环变成了擦拭墓碑。
云中城、东海、宛泽城、琉璃京、武陵村......她辗转于这五个地方,间隔的时间从一个月缩短至半个月,再到十天,七天。
到最后,除掉一百恶妖只需一天。
四海哗然。世人皆知,假以时日,此人必定突破练虚境界,羽化飞升。
这可是继故彰后的宇内第一人!不仅镇邪司想要招揽她,连与世隔绝的等闲山都说愿意助她一臂之力。
“越到后期雷劫越凶险,你身边无人护法,恐怕难以渡劫。”
等闲山派来的人是位名叫“慕潇”的御兽师,她的契约坐骑“悬星”拥有神兽血脉,能够吞噬雷霆。
但淮舟拒绝了所有帮助。
“为什么?”
她说:“我已经有了护法之物。”
慕潇蹙眉,将她自上到下打量了个遍,也没找出任何蕴含仙力的物品。劝说不成,她只能骑着悬星回去复命。
在她走后,淮舟摊开手掌,露出因攥得太近而沾上体温的半块玉佩。
在他离世的第一个月,她终于知道这半块玉佩出自哪个字了。
是,“舟”。
————
山雨欲来,黑云压低苍穹,狂风自四面八方涌来。
惊霆破空,雷劫将至。
丹葩不觉握紧了手里的剑,死死盯着潭边的那个人。以她如今的境界,早已无法为淮舟渡劫提供助力,可她仍然放心不下,选择亲眼见证。
是渡劫圆满还是道死身消,在此一举。
她只觉心跳如雷,惶恐难安。但风暴中心的那人却似无知无觉,甚而有闲暇将鬓角的雪发拨至耳后。
忽地,一声惊雷照破黑夜,划开万丈长空。
要来了!
丹葩心中一紧,连忙看向淮舟。只见她缓缓抬手,掌中分明无剑,却似聚拢了万千剑意。
雷落。
剑生。
第111章 前尘(上)
◎青云阶上,仙人羽化。◎
不周山,青云梯。
伴随着远方的一声轰鸣,紫电划空,将灰白穹宇劈开一道裂痕。灿金光芒从裂痕中渗出,云海煌煌,似连绵不绝的烛火,烧红了整片天。
炽烈之下,万仞冰峰本是青灰,此刻却被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箔,自山巅向下,那抹灿金如融化的岩浆缓缓流淌,触目惊心。远处雪峰连绵成浪,冰原上积雪被照得通透,风过时,雪粒随风浪翻飞,在朝霞中化作无数跳跃的星火,天地间只剩下群山的静默。
万籁阒然,唯有辉光淋淋,仿佛天地间所有的光都顺着那道裂痕倾泻而下,要将这灰白的世界重塑。
不周山终年冰封,今时今日却雪霁天晴,引得一群灵智初开的神鸟振羽探看。忽地,云层翻涌,惊落无数翎羽,只见那正盛的金光中缓缓浮现阶梯的模样,自山脚至云端,摩天碍日,高不可攀。
山脚处的人开始了漫长的登云之路。神鸟们虽然好奇,但碍于那人身上磅礴的真气,竟无一敢靠近,只能缩在松树最高的那枝上,悄悄看了一眼又一眼。
咦?她为什么突然怔住?
青鸾窃窃私语。
咦?她因何在长叹后静默垂泪?
朱雀面露疑色。
咦?她又为何无声大笑?莫不是疯了?
凤凰唉声叹息。
唉,几百年了,好不容易降下青云梯,以为终于能看到凡人成仙,没想到又是一个贪恋红尘往事的痴人。
世人只知超脱练虚境界便可羽化,却不知雷劫之后还有一劫,这便是青云梯。
九九八十一阶,每一步都将旧事重演,如人在濒死时看到的走马灯。倘若仍有喜怒哀乐、贪痴嗔妄,便无法真正走出青云梯,攀至巅峰脱胎换骨。
没意思。神鸟们一哄而散,只有鸓*留在原地,脖子上的两个小脑袋面面相觑。
左脑袋问:“你也觉得,她身上有熟悉的气息?”
右脑袋狠狠点头。
左脑袋想了想,道:“横竖无事,我们便留下来看看吧,看看她究竟能不能爬完八十一阶。”
日升月落,循环往复,不知几日过去。天穹上的裂痕越来越小,金光也越来越稀薄,眼看着云梯就要闭合,神鸟们突然又想起那个凡人。
这么多天过去,她应该已经失败了吧,要不要去看一眼?这个念头如流水般在它们脑中滑过,转瞬即逝。
毕竟有意思的事那么多,谁会在乎一个小小凡人呢?也只有鸓那家伙好奇心旺盛,回头问问它好了。
于是一群神鸟接着商量等会去哪座山上啄果子吃,阴山还是阳山呢......然而它们还没琢磨出答案,一声巨响自不周山山巅传来,荡彻九霄,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旋即,鸓又惊又喜的声音响起:“她成功了!”“她成功了!”
青云阶上,仙人羽化。
————
她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或许不止一个,分不清是善梦是噩梦。
梦中她是一把坚硬如铁的剑,天生地养,吸收日月精华,静静矗立在某座山的山顶,坐看斗转星移,碧海苍梧。
她没有亲人只有同伴,那是把和她一样锋利的宝剑。她们自出生起便待在一处,即便不能言语,却默契地知悉彼此心中所想。
她从不认为这样的日子无聊,每日吹吹风看看云也挺好,但同伴却说她们的才华不该被埋没。
“你我身为神兵,总有一天会被人握在手中,斩兵杀将,所向披靡。”
同伴说得斩钉截铁,俨然已经认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而她习惯了和她一齐行事,便没有拒绝。
于是当那个自称“等闲”的仙人找到她们,询问双剑是否愿意跟随祂时,她在稍作犹豫后,做出了和同伴一样的选择。
等闲是个很喜欢给事物取名的神仙,看到什么都要停下来思索一番。祂把孕育她们的山取名为“等闲山”,等闲山等闲山,换而言之就是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一座山,可这座山生出了她们,怎么能算等闲?除此之外祂还把一座山取名“东流”,但山怎么会流?祂回答说沧海桑田,这里曾经确实是一支水流。
她忍不住想,等闲真是个奇怪的神仙,自己从来捉摸不透祂的想法。
等闲给山取名,给石头取名,给草木禽兽取名。得了名字的万物不论生死纷纷开出灵智,甚至有一只猴子格外聪慧,竟然修出了人身。
可唯独,等闲不曾为她们取名。
她觉得无所谓,同伴却略显焦急,说一日得不到名字,便代表主人一日不器重她们。是的,同伴已经将等闲认为主人,她被仙人的强大深深折服,渴望自己能够为其效力,与之一同名留青史。但她从没有这么想过,她以为自己和等闲只是“执剑者”和“剑”的关系,她并不认可祂,也就不愿意被祂赐予名字,刻下烙印。
天地都不曾为她刻名,等闲凭什么?她暗道,等哪天她识文断字了,一定要给自己取个满意的名字,旁人取的她可不认。
没过多久,同伴如愿以偿。那日等闲饮酒后灵光一现,对她们道:“山间恒常者少有,能庇众生者更寥,唯山间清风与江上明月。汝等既与山川同寿,堪称恒常;又为兵家刀刃,庇护众生,不若就叫‘醒月’‘醉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