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40节
倒是林书赶比较无欲无求,“天气太热了,不是很想吃鸡汤,还是干菜丝瓜汤吧。”
这年头,考完试的孩子们也不像后来,疯狂休息,出去浪啦~看电视啦~玩电脑啦~
什么都没有,放下书包就是干活,没办法,下半年的口粮还在地里呢,就算家里人不催你下地,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林淑英问弟弟感觉考得怎么样?现在的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全凭自我感觉。
林书赶觉得高中应该是稳得,但能不能考上姐姐所在的那所高中就不一定了。
林淑英在市立第一高中读书,目前来说是整个越市最好的高中,也是分数线最高的,林书赶想着能进最好,不能进的话,县第一中学也不错,还能离家近点。
【第266章第266章林家有这读书的脑子】
五妮大概是最有信心的一个,她的成绩在乡中一直是排第一的,还是她们班的学习委员。现在的中考,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都可以加分,她们班主任早就说过那个分肯定会加给她,为她上中师加一把劲。
其实本来还有两个保送名额的,学校想要升学率,于是她们班主任跟她商量过后给了另外两个同学。
五妮当然也难过过,但她知道,那两个学生成绩也不差,只是分数不稳定,最重要的是,她们家里一直在给校长送礼。
这种事没法放到明面上来说,反正以她的成绩,再加上优秀分,就算真的考不上中师,市里一中也肯定能考上。所以她后来很快地就调整了状态,全力备战中考。
倒是林二牛,他觉得自己能上一所高中就不错了。
现在的中考录取率低的可怜,去年乡中两个班108个学生,达到普高线的,一共才21个,录取率才19.4%。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中考。
本来等成绩出来的时间是最难熬的,但因为双抢实在是能把人累麻了,回去只想睡觉,等到后来,林书赶都快忘了自己的成绩还没出来。
还是马德祥这几天有空了就往乡上跑,去问成绩有没有出来,以及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
五妮考了528分,比虞县中师的录取分数线整整高了20分!马德祥冲回四河村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家五妮考了528!我家五妮考了528!哈哈哈哈哈!她考进中师了!她考进中师了!”
林国庆是跳上田埂的,拉着马德祥就问,“那我家老二呢!你问了吗!姐夫?我家老二考了几分?”
最近地上都是大家上上下下的烂泥脚印,滑得很,马德祥被林国庆拉得一个趔趄,但也不生气,哈哈哈的笑着拍他的肩膀,
“书赶487!高中肯定也稳了!”
“哈哈哈哈!老二听到没!你他娘的也考上了!”
“听到了!听到了!”林书赶抱着一捆稻子大声喊着,他这分数比她姐当初都要高七八分呢!市里一中八成也能进了。
田里人都听到了马德祥的炫耀声,大家没一个停下手上的活,但嘴里脸上都是嘻嘻哈哈的,
“老马!那你得请客了啊!你家五妮这可是要当城里人去了!”
“就是啊!马支书!以后你家可是得让五妮罩着了!那提亲的人不得踏破你们马家门槛啊!”
“去去去!人妮子以后毕业了就是老师!还能瞧得上来村里提亲的?五妮!听叔一句话,以后把门关严实了!可别随便让媒婆进来!”
“我当初就说,这丫头聪明呢!”
“诶,是不是林家有这读书的脑子啊!你看国庆家两个孩子都上了高中,玉兰生的读书更好……”
说什么的都有,今天的中心主角非马五妮同学莫属,她红着脸接受着各种夸奖,顺便把刚割下的稻子扔给老七整理。
“请客!肯定请客!等填完志愿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摆它个三天流水席!”
马德祥已经乐疯了,很久以前,他的确是一门心思想要生个儿子出来传宗接代,不过这个想法在九妮出生以后算是彻底终结了。
这两年,他慢慢的觉得好像女儿也不错,大妮二妮虽然已经出嫁了,但是她们姐妹齐心,家里有什么事都会赶着来帮忙。
三妮一个女娃娃照样能掌家理事,还能招到像进舟这样的上门女婿;五妮读书更是压得过所有男孩子,国庆家的都考不过她。
四妮瞧着安静,但是孝顺能干,在厂里也总是能评上先进,比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儿子省心多了。六妮虽然读书好像不行,但是她会养鸡能赚钱啊!玉兰说鸡舍里的事情,春花都没六妮在行,那也是种本事不是?
后面七八九三个姑娘还在读书,谁知道以后她们是不是也能一飞冲天了!
他家九个姑娘,那可真是九朵金花啊!当初就不该总听他老娘的,要儿子要儿子的,把钱拿出来好好给孩子们读书,说不定从大妮开始就能冲出来了!
“国庆,走!带上五妮和书赶,跟我去乡上,咱得去给学校报个喜去哈哈!”
林二牛也考上了,但算是压着线上的普高,马德祥走到村口才想起来忘记通知林富强父子俩了,又回过头去把二牛也拉上。
二牛其实很犹豫要不要去上,现在的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基本是零,所以进普高说白了就是混个高中文凭出来。
林富强瞪了他一眼,去!当然得去!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那也是有条沟的!你现在才13岁就不读书了,出来想干嘛?真回家种地嘛!
于是最后填志愿的时候,林二牛还是填了县里的二中,而林书赶和五妮填的则是市里一中和虞县中师。
今年乡中的中考成绩其实挺好的,比起同级别的几个乡已经很辉煌了。
算上不参加中考的一共120人,中师提前录取2人,中考又考上了1人,市立一中录取2人,县一中录取3人,初中专录取1人,初中技录取2人,其他普通高中20人,合计31人,升高中(初中专)的比例达到了25.8%。
而四河村就占了3个人,整个四河村的人都与有荣焉,出去交个公粮跟人聊起来的开头都是,
“你咋知道我们村中考考上了三个呢!”
其实一开始沈春花还问林国庆,五妮为啥不去省城的中师,虞县太远了,从四河村过去得横穿整个山阴县和市里才能到虞县,直线距离都有五六十公里,比去省城还远。
结果林国庆告诉她,中师毕竟不是大学,它只招本市学生的,省城的中师当然只招省城户口的学生,五妮考不了。
好吧,那越市一共才三个中师,其他两个在嵊县和暨市,更远。
不过三妮说,到时候她陪五妮去报到,让齐进舟开车过去,等熟悉了那边环境后,再让五妮坐火车来回。
【第267章第267章儿行千里母担忧】
半只脚已经端上了铁饭碗的五妮,却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准备插秧。
马德祥真想办三天流水席,结果被林玉兰拉住了,虽然说五妮读中师基本就是不要钱,等开学了,户口就能往城里转,家里的粮食都能省一个人的下来。
但三妮四妮还要结婚呢!后面七八九妮也得上学,这钱可不是这么花的!再说了,你有那么多钱嘛!
林玉兰觉得办一天就够够的了,而且现在大家都忙着插秧呢!你起码要等这波晚稻插完了再办。
马德祥虽然很赞同林玉兰这个道理,但他心里痒得难受,等晚稻插完,五妮估计也要去学校报到了,总得让这给祖宗坟头添光的闺女吃上一口自己的升学饭才行吧!
林国庆知道后,倒是说可以凑点钱和马德祥家一起办,之前淑英上高中的时候,他也想摆它个十几桌来着,也是被沈春花拦住的,最后就拉着马家和几个朋友吃了两桌而已。
这次老二也上高中了,他心里那股劲也跟着又出来了。
沈春花和林玉兰晚上一起去鸡舍摸蛋添饲料的时候,都在吐槽着自家男人,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这要是以后谁考上个大学,不得整个乡里都喊过来?
“乡里差不多都知道了。”林玉兰撇撇嘴,“德祥那个大喇叭,每次去乡上都能跟人宣传一遍自己闺女考上中师了,见着人就说到时候来吃席啊!
昨天秀英家交完公粮回来看见我还在说呢,粮站那边都在问你们四河村的啊?你们马支书家闺女真考上中师了啊?我真的是……”
“哈哈哈!那是五妮给你脸上添光呢!你该高兴才是!”沈春花拿着一颗蛋对着墙角用手电看是不是种蛋,嘴里还不忘记打趣林玉兰。
晚上的鸡舍并没有灯火通明,而是挂着桅灯。
因为乡下经常停电,蜡烛又危险,养殖杂志上建议使用桅灯,一个桅灯相当于10~15瓦的灯泡,停电时鸡舍内使用桅灯基本上可以达到人工照明的要求,对产蛋率也没有什么影响,就是有点暗。
“孩子争气我当然高兴,就是虞县真的远了点……”林玉兰负责把蛋摸出来,放到沈春花左脚边的筐里,她右脚边还有两个筐,是她区分完后的种蛋和非种蛋。
“要是跟你家淑英一样在市里的话,起码十天半个月的就能回来一趟,我甚至能给她带几个蛋去……在虞县,真的就得等放寒暑假了。隔那么远,要是受了什么委屈我们都照顾不到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林玉兰可能并不算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但这年头大家其实都半斤八两,生得多,同样担心的也会多。
到目前为止,她的九个孩子还没有一个真的离她很远,哪怕是出嫁了的大妮二妮,也都是在隔壁村,走走就能到的那种。
哦对了,插一句题外话,大妮上个月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这会儿还在坐月子呢。
王勇和王家的关系现在基本跟陌生人差不多,更别指望他妈来照顾大妮坐月子,现在每天都是三妮四妮和林玉兰三人轮流去一个人照顾她。
刚好王勇和她也没有田要种,大妮在家躺着坐月子,王勇白天扛大包,下了班就跑老丈人家帮忙割稻子插秧苗,忙的不亦乐乎。
这也正是因为离得近才能这么干,但凡当初大妮嫁远点,也不用到虞县,就市郊农村吧,这会儿估计都有的哭了。这么一想,林玉兰就更担心了。
“我昨天才知道,其实五妮的成绩完全可以保送去中师,但是……唉!学校里的事情那丫头以前都不肯多说一句,要是早知道,让德祥去跟老师开开后门说不定她早就定下来了。”
沈春花:“开后门?你知道人家送多少吗?”
“我怎么会知道?”
“那不就好了,你送的万一没有人家多,到最后不还是一样的结果。”沈春花朝林玉兰摊摊手,
“再怎么开后门都不如自身正,现在能开后门,以后也能吗?”沈春花说到这,顿了顿,其实也能的,但她现在不能这么说。
“哎呀,你别担心那么多了,五妮那丫头主意正着呢!反正已经上了中师了,好好的读完这三年,毕业后她就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了!
她就是去那上学的,又不是不回来了。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有事可以发电报,还能打电话到国庆他们厂里,到时候你跑快点就行了!”
学校就是个小社会,五妮总有一天要步入大社会,总不能可能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林玉兰叹着气点头,谁说不是呢?
五妮最后还是吃上了自己的升学饭,是三家一起办的,四河村村口直接拉起了一块大红横幅——
“热烈庆祝我村马五妮、林书赶、林二牛同学升入虞县中师、市立一中、县立二中!”
这块红布还是前两天从纺织厂里硬要来的,现拉现染,干了以后就贴上字,马德祥说到时候还得折好放好,以后每年村里有孩子中考高考考上的,就拉出来挂上!
大概只有横幅上的当事人觉得有点脸红,其余人都是热情欢呼。
有人还建议她们仨带上大红花,被三孩子死命摇头拒绝了,林二牛一度想逃回家。
林富强今天是真高兴,拉着林国庆和马德祥就是一个劲的碰杯喝酒,还拍着二牛的肩膀跟他说好好学习,就算以后考不上大学,多读三年书总也能多学三年的知识。
他家死气沉沉那么多年了,终于也算是多了一件喜事。
连林老太太都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出来吃席了,只有马凤娟依然没有出面,村里人也跟忘记了她的存在一般。
李秀英扫了一眼林富强一家三口的位置,给自己儿子夹了一筷子炒蛋进碗里,
“快吃,今天是你五妮姐姐、二牛哥哥和书赶哥哥的升学宴,你多吃点沾沾喜气,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大学出来!”
【第268章第268章勤能补拙】
从确定自己能上市立一中的那天起,林家老二的话就密了起来,每天问他姐关于学校的事情。
高中作息是怎么样的?学习压力大不大?每个人都住校吗?住校生活是怎样的?姐你一个月10块钱的生活费够用吗?
8月中的时候还从乡中领到了各自的录取通知书和开学须知。
五妮的很简单,除了带上自己的行李以外,就是绝对不能落下村里开的户口证明,这关系到她后面的户口迁移和生活费、口粮发放问题。
而上高中的需要带的就比较多了,开学须知上明确写着,8月31日—2日报到,3日正式上课。
这年头,考完试的孩子们也不像后来,疯狂休息,出去浪啦~看电视啦~玩电脑啦~
什么都没有,放下书包就是干活,没办法,下半年的口粮还在地里呢,就算家里人不催你下地,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林淑英问弟弟感觉考得怎么样?现在的考试也没有标准答案,全凭自我感觉。
林书赶觉得高中应该是稳得,但能不能考上姐姐所在的那所高中就不一定了。
林淑英在市立第一高中读书,目前来说是整个越市最好的高中,也是分数线最高的,林书赶想着能进最好,不能进的话,县第一中学也不错,还能离家近点。
【第266章第266章林家有这读书的脑子】
五妮大概是最有信心的一个,她的成绩在乡中一直是排第一的,还是她们班的学习委员。现在的中考,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都可以加分,她们班主任早就说过那个分肯定会加给她,为她上中师加一把劲。
其实本来还有两个保送名额的,学校想要升学率,于是她们班主任跟她商量过后给了另外两个同学。
五妮当然也难过过,但她知道,那两个学生成绩也不差,只是分数不稳定,最重要的是,她们家里一直在给校长送礼。
这种事没法放到明面上来说,反正以她的成绩,再加上优秀分,就算真的考不上中师,市里一中也肯定能考上。所以她后来很快地就调整了状态,全力备战中考。
倒是林二牛,他觉得自己能上一所高中就不错了。
现在的中考录取率低的可怜,去年乡中两个班108个学生,达到普高线的,一共才21个,录取率才19.4%。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直接放弃了中考。
本来等成绩出来的时间是最难熬的,但因为双抢实在是能把人累麻了,回去只想睡觉,等到后来,林书赶都快忘了自己的成绩还没出来。
还是马德祥这几天有空了就往乡上跑,去问成绩有没有出来,以及今年的分数线是多少。
五妮考了528分,比虞县中师的录取分数线整整高了20分!马德祥冲回四河村的时候,整个人都在颤抖。
“我家五妮考了528!我家五妮考了528!哈哈哈哈哈!她考进中师了!她考进中师了!”
林国庆是跳上田埂的,拉着马德祥就问,“那我家老二呢!你问了吗!姐夫?我家老二考了几分?”
最近地上都是大家上上下下的烂泥脚印,滑得很,马德祥被林国庆拉得一个趔趄,但也不生气,哈哈哈的笑着拍他的肩膀,
“书赶487!高中肯定也稳了!”
“哈哈哈哈!老二听到没!你他娘的也考上了!”
“听到了!听到了!”林书赶抱着一捆稻子大声喊着,他这分数比她姐当初都要高七八分呢!市里一中八成也能进了。
田里人都听到了马德祥的炫耀声,大家没一个停下手上的活,但嘴里脸上都是嘻嘻哈哈的,
“老马!那你得请客了啊!你家五妮这可是要当城里人去了!”
“就是啊!马支书!以后你家可是得让五妮罩着了!那提亲的人不得踏破你们马家门槛啊!”
“去去去!人妮子以后毕业了就是老师!还能瞧得上来村里提亲的?五妮!听叔一句话,以后把门关严实了!可别随便让媒婆进来!”
“我当初就说,这丫头聪明呢!”
“诶,是不是林家有这读书的脑子啊!你看国庆家两个孩子都上了高中,玉兰生的读书更好……”
说什么的都有,今天的中心主角非马五妮同学莫属,她红着脸接受着各种夸奖,顺便把刚割下的稻子扔给老七整理。
“请客!肯定请客!等填完志愿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摆它个三天流水席!”
马德祥已经乐疯了,很久以前,他的确是一门心思想要生个儿子出来传宗接代,不过这个想法在九妮出生以后算是彻底终结了。
这两年,他慢慢的觉得好像女儿也不错,大妮二妮虽然已经出嫁了,但是她们姐妹齐心,家里有什么事都会赶着来帮忙。
三妮一个女娃娃照样能掌家理事,还能招到像进舟这样的上门女婿;五妮读书更是压得过所有男孩子,国庆家的都考不过她。
四妮瞧着安静,但是孝顺能干,在厂里也总是能评上先进,比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儿子省心多了。六妮虽然读书好像不行,但是她会养鸡能赚钱啊!玉兰说鸡舍里的事情,春花都没六妮在行,那也是种本事不是?
后面七八九三个姑娘还在读书,谁知道以后她们是不是也能一飞冲天了!
他家九个姑娘,那可真是九朵金花啊!当初就不该总听他老娘的,要儿子要儿子的,把钱拿出来好好给孩子们读书,说不定从大妮开始就能冲出来了!
“国庆,走!带上五妮和书赶,跟我去乡上,咱得去给学校报个喜去哈哈!”
林二牛也考上了,但算是压着线上的普高,马德祥走到村口才想起来忘记通知林富强父子俩了,又回过头去把二牛也拉上。
二牛其实很犹豫要不要去上,现在的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基本是零,所以进普高说白了就是混个高中文凭出来。
林富强瞪了他一眼,去!当然得去!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那也是有条沟的!你现在才13岁就不读书了,出来想干嘛?真回家种地嘛!
于是最后填志愿的时候,林二牛还是填了县里的二中,而林书赶和五妮填的则是市里一中和虞县中师。
今年乡中的中考成绩其实挺好的,比起同级别的几个乡已经很辉煌了。
算上不参加中考的一共120人,中师提前录取2人,中考又考上了1人,市立一中录取2人,县一中录取3人,初中专录取1人,初中技录取2人,其他普通高中20人,合计31人,升高中(初中专)的比例达到了25.8%。
而四河村就占了3个人,整个四河村的人都与有荣焉,出去交个公粮跟人聊起来的开头都是,
“你咋知道我们村中考考上了三个呢!”
其实一开始沈春花还问林国庆,五妮为啥不去省城的中师,虞县太远了,从四河村过去得横穿整个山阴县和市里才能到虞县,直线距离都有五六十公里,比去省城还远。
结果林国庆告诉她,中师毕竟不是大学,它只招本市学生的,省城的中师当然只招省城户口的学生,五妮考不了。
好吧,那越市一共才三个中师,其他两个在嵊县和暨市,更远。
不过三妮说,到时候她陪五妮去报到,让齐进舟开车过去,等熟悉了那边环境后,再让五妮坐火车来回。
【第267章第267章儿行千里母担忧】
半只脚已经端上了铁饭碗的五妮,却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准备插秧。
马德祥真想办三天流水席,结果被林玉兰拉住了,虽然说五妮读中师基本就是不要钱,等开学了,户口就能往城里转,家里的粮食都能省一个人的下来。
但三妮四妮还要结婚呢!后面七八九妮也得上学,这钱可不是这么花的!再说了,你有那么多钱嘛!
林玉兰觉得办一天就够够的了,而且现在大家都忙着插秧呢!你起码要等这波晚稻插完了再办。
马德祥虽然很赞同林玉兰这个道理,但他心里痒得难受,等晚稻插完,五妮估计也要去学校报到了,总得让这给祖宗坟头添光的闺女吃上一口自己的升学饭才行吧!
林国庆知道后,倒是说可以凑点钱和马德祥家一起办,之前淑英上高中的时候,他也想摆它个十几桌来着,也是被沈春花拦住的,最后就拉着马家和几个朋友吃了两桌而已。
这次老二也上高中了,他心里那股劲也跟着又出来了。
沈春花和林玉兰晚上一起去鸡舍摸蛋添饲料的时候,都在吐槽着自家男人,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这要是以后谁考上个大学,不得整个乡里都喊过来?
“乡里差不多都知道了。”林玉兰撇撇嘴,“德祥那个大喇叭,每次去乡上都能跟人宣传一遍自己闺女考上中师了,见着人就说到时候来吃席啊!
昨天秀英家交完公粮回来看见我还在说呢,粮站那边都在问你们四河村的啊?你们马支书家闺女真考上中师了啊?我真的是……”
“哈哈哈!那是五妮给你脸上添光呢!你该高兴才是!”沈春花拿着一颗蛋对着墙角用手电看是不是种蛋,嘴里还不忘记打趣林玉兰。
晚上的鸡舍并没有灯火通明,而是挂着桅灯。
因为乡下经常停电,蜡烛又危险,养殖杂志上建议使用桅灯,一个桅灯相当于10~15瓦的灯泡,停电时鸡舍内使用桅灯基本上可以达到人工照明的要求,对产蛋率也没有什么影响,就是有点暗。
“孩子争气我当然高兴,就是虞县真的远了点……”林玉兰负责把蛋摸出来,放到沈春花左脚边的筐里,她右脚边还有两个筐,是她区分完后的种蛋和非种蛋。
“要是跟你家淑英一样在市里的话,起码十天半个月的就能回来一趟,我甚至能给她带几个蛋去……在虞县,真的就得等放寒暑假了。隔那么远,要是受了什么委屈我们都照顾不到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林玉兰可能并不算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但这年头大家其实都半斤八两,生得多,同样担心的也会多。
到目前为止,她的九个孩子还没有一个真的离她很远,哪怕是出嫁了的大妮二妮,也都是在隔壁村,走走就能到的那种。
哦对了,插一句题外话,大妮上个月生了一个大胖儿子,这会儿还在坐月子呢。
王勇和王家的关系现在基本跟陌生人差不多,更别指望他妈来照顾大妮坐月子,现在每天都是三妮四妮和林玉兰三人轮流去一个人照顾她。
刚好王勇和她也没有田要种,大妮在家躺着坐月子,王勇白天扛大包,下了班就跑老丈人家帮忙割稻子插秧苗,忙的不亦乐乎。
这也正是因为离得近才能这么干,但凡当初大妮嫁远点,也不用到虞县,就市郊农村吧,这会儿估计都有的哭了。这么一想,林玉兰就更担心了。
“我昨天才知道,其实五妮的成绩完全可以保送去中师,但是……唉!学校里的事情那丫头以前都不肯多说一句,要是早知道,让德祥去跟老师开开后门说不定她早就定下来了。”
沈春花:“开后门?你知道人家送多少吗?”
“我怎么会知道?”
“那不就好了,你送的万一没有人家多,到最后不还是一样的结果。”沈春花朝林玉兰摊摊手,
“再怎么开后门都不如自身正,现在能开后门,以后也能吗?”沈春花说到这,顿了顿,其实也能的,但她现在不能这么说。
“哎呀,你别担心那么多了,五妮那丫头主意正着呢!反正已经上了中师了,好好的读完这三年,毕业后她就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了!
她就是去那上学的,又不是不回来了。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有事可以发电报,还能打电话到国庆他们厂里,到时候你跑快点就行了!”
学校就是个小社会,五妮总有一天要步入大社会,总不能可能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林玉兰叹着气点头,谁说不是呢?
五妮最后还是吃上了自己的升学饭,是三家一起办的,四河村村口直接拉起了一块大红横幅——
“热烈庆祝我村马五妮、林书赶、林二牛同学升入虞县中师、市立一中、县立二中!”
这块红布还是前两天从纺织厂里硬要来的,现拉现染,干了以后就贴上字,马德祥说到时候还得折好放好,以后每年村里有孩子中考高考考上的,就拉出来挂上!
大概只有横幅上的当事人觉得有点脸红,其余人都是热情欢呼。
有人还建议她们仨带上大红花,被三孩子死命摇头拒绝了,林二牛一度想逃回家。
林富强今天是真高兴,拉着林国庆和马德祥就是一个劲的碰杯喝酒,还拍着二牛的肩膀跟他说好好学习,就算以后考不上大学,多读三年书总也能多学三年的知识。
他家死气沉沉那么多年了,终于也算是多了一件喜事。
连林老太太都颤颤巍巍拄着拐杖出来吃席了,只有马凤娟依然没有出面,村里人也跟忘记了她的存在一般。
李秀英扫了一眼林富强一家三口的位置,给自己儿子夹了一筷子炒蛋进碗里,
“快吃,今天是你五妮姐姐、二牛哥哥和书赶哥哥的升学宴,你多吃点沾沾喜气,以后也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大学出来!”
【第268章第268章勤能补拙】
从确定自己能上市立一中的那天起,林家老二的话就密了起来,每天问他姐关于学校的事情。
高中作息是怎么样的?学习压力大不大?每个人都住校吗?住校生活是怎样的?姐你一个月10块钱的生活费够用吗?
8月中的时候还从乡中领到了各自的录取通知书和开学须知。
五妮的很简单,除了带上自己的行李以外,就是绝对不能落下村里开的户口证明,这关系到她后面的户口迁移和生活费、口粮发放问题。
而上高中的需要带的就比较多了,开学须知上明确写着,8月31日—2日报到,3日正式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