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第461节
  当然他们这艘大船是因为有水厂公司一口气订了四艘六十几米的大型渔船,后来又想将其中两艘换成收鲜船,不要这么多渔船。
  那时候船都完成三分之一了,平时肯定不能改,改也要扣点钱。
  许厂长知道周承磊订了60大船,直接帮他们重新做两艘收鲜船,其中一艘六十六米就给了周承磊。
  另一艘暂时停工,所以他们这么快有船收。
  周父听了啥也不顾了,也不愿待在码头了等卖鱼了:“我这就回去买大鞭炮。”
  他跑过去和田采花道:“小花,你在这里看着,到时候告诉阿鑫和阿森,明天不要出海,咱家的新渔船明天下水,让他们一起过去船厂看看!”
  田采花惊喜道:“新船可以下水了?”
  “对,可以了,明天试水!我去买大鞭炮!”周父说完就匆匆跑去生产队门口开摩托车去买大鞭炮。
  码头人来人往很多人,有村民听见了,忍不住追着周父问道:“永福,阿磊又买新船了?”
  周父高兴的道:“是啊,买了!”
  “这次买了多大的啊?”
  周父长腿一跨上了摩托车,然后乐呵呵的抬起屁股,脚用力一蹬,手配合着给油,摩托车就启动了,他笑呵呵的卖了个关子:“明天中午开回来你们就知道了!”
  周父脚踩了一下离合,摩托车就呼啦一下开出去了。
  大家看周父这兴奋的样子,就觉得这次估计又买了一条大船了。
  有些妇人改去问周母和田采花。
  周母笑道:“阿磊订的,我也不知道船有多大,只知道是远洋捕捞的大渔船。”
  那些人就问江夏:“小夏,你家这次订的渔船多大啊?”
  “肯定比现在这艘大,对不对?”
  江夏笑得应了声:“嗯,是比现在这艘大渔船大一点。”
  这时田采花怀里的哥哥突然哭了,田采花感觉掌心有暖意:“尿尿了!”
  “给我抱。”江夏伸手接过儿子,立马就感觉手心有点暖:“妈,大嫂,我先走了,回去给宝宝换尿布。”
  周母:“我也回去!阿花在这里等着将鱼卖了吧!”
  新船下水仪式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她今晚有得忙。
  “行,你们回去吧!”
  江夏和周母匆匆回家。
  江夏一走,其它人继续追着田采花问。
  第551章 新船回来
  “你小叔子到底订了一艘多大的渔船,真的又订了一艘和现在那条差不多大的大渔船?”
  江夏不在,田采花的嘴再也守不住了,“小夏那是太谦虚了!肯定不是大一点点啊!大了不止一半!是六十米以上的大渔船!那种出海捕鱼可以一年半载不回家的大渔船。”
  空气突然安静了!
  六十米,比他们家的房子和院子加起来都要长!
  “你不会吹牛吧?”
  “我吹牛干嘛?阿磊不仅订了一艘大渔船,还订了一艘万吨货轮,可以漂洋过海的万吨货轮!咱们这个码头都停靠不了货轮。”
  “万吨货轮?那些加油加满都要上万块的万吨货轮?”
  田采花哪里知道加满油要多少钱,但还是道:“对!就是那种,而且是两万吨货轮!人家外国的富豪才订的那种!”
  众人:“……”
  “你知道家小叔子是怎么订得起这么大的船的?他的钱怎么赚的啊?”有人忍不住感叹。
  大家一起出海打渔,咋差距这么大?
  田采花:“我当然知道,娶个旺夫旺家的媳妇啊!都是小夏旺的!”
  连带她家都旺了!
  众人:“……”
  *
  第二天天未亮,周父和周母就起床准备新船下水要拜神的祭品了。
  周承磊也早早起来帮忙。
  江夏一直睡到六点半左右才醒。
  三个孩子的作息比较规律,每天早上六点到六点半这段时间必醒,于是她也是这个时间醒。
  周承磊看着时间回到楼上帮忙换尿布,冲奶粉,喂奶。
  周承磊拿着奶瓶给妹妹喂奶:“今天只有你和妈在家里,要是忙不过来就喊太奶奶过来帮忙,大嫂应该也会过来。”
  “行,我知道,三个孩子这么好带,不会忙不过来,你放心吧。”
  江夏一边喂弟弟,一边握住哥哥的手逗他。
  哥哥的脾气是真的好,有人在身边他就不哭。除了尿布脏了,饿狠了或者特别困,不然一般都不哭。
  当然前提是弟弟妹妹不哭。
  两小的一哭,他才跟着哭,但两小的不哭了,他也不哭。
  周承磊没再说什么,三个孩子确实比较好带,估计是因为有伴。
  以前几个侄子侄女都没这么好带。
  夫妻二人喂饱孩子后,就抱着孩子下楼了。
  周父立马上前一一抱过三个小旺财:“爷爷和你们爸爸要去船厂开大船回来,到时候再带你们上大船看看。”
  周母伸手去抱过他怀里的孙女催促道:“好了,七点多了,出发吧!”
  周父抱完三个小旺财就感觉财气冲天了:“出发!”
  发!
  发!
  发!
  今年收两条船,明年再收四条船!
  不然,三个小旺旺不够分啊!
  将来怎么也得一人一艘大渔船,一艘货轮才公平吧?
  周父将大鞭炮放到车上,想到什么又问:“相机带了吗?”
  周承磊:“带了。”
  周父又道:“胶卷够吗?”
  “够,有两卷。”
  周父就放心了的上了副驾驶。
  周承鑫和周承森也一起上了车,车子就开走了。
  江夏将三个孩子放婴儿车,推到院子里晒太阳。
  她将婴儿车的遮阳棚拉上,不让阳光晒到他们的眼睛,又将蚊帐放下来。
  夏天院子比较多蚊子,专爱叮三胞胎。
  昨天弟弟睡午觉小脸蛋就被叮了一个又红又肿又大的包。
  周舟和周莹在院子里玩踢毽子给弟弟妹妹看。
  安顿好三胞胎后,江夏就和周母一起准备一会儿拜神要用的祭品,其实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主要将要鸡,鱼,虾和肉那些煮熟就行。
  周母还要喂鸡,一会儿又要去菜园子淋菜,早上尤其忙。
  江夏在厨房里蒸鸡的时候,突然听见广播声:“敬请各位村民留心听好,本乡已接到指示,明日起需开始缴纳爱国粮,统购粮,请各位村民提前准备好稻谷,按上级指示每亩田需要交……”
  很长的一段话,除了宣扬交公粮的爱国行为,不交公粮的后果,还提醒大家准备好稻谷,稻谷必须晒得足干,没有瘪壳和碎茎叶,还有不能以次充好之类的。
  周母:“我上楼将稻谷再晒一晒。”
  家里收早稻的时候,江夏正在坐月子,收割稻谷,插秧,所有活计都是周承森和周承鑫两口子帮忙做的,当然也请了人。
  但是晒稻谷,收稻谷这些总不能也请人,都是他们帮忙干的。
  回来后周母都没去管那些稻谷,不知道晒得够不够干,有没有受潮。
  交公粮的稻谷要特别干,而且要粒粒饱满,不能有碎叶之类的杂质,因为水份和杂质超标会扣斤数。
  江夏对这事不了解:“妈,咱们家要交多少公粮?”
  “咱家田多,算上统购粮要交三千斤。”
  江夏惊讶了:“这么多?”
  周母解释道:“是两季的公粮一起交。早稻的米煮出来的饭没有晚稻的米香,晚稻米好吃,所以咱们家一般是在夏收就将秋收那一季的公粮也一起交了。这样就能留着晚稻的米自家吃。”
  江夏:“那夏收的稻谷够吃一年吗?”
  “看收成。有时候够,有时候不够。收成少的时候,就不够,因为未分家之前家里男孩子多,饭量大,就有点不够,不够就做红薯饭,混着吃,肯定是够的。你们大哥吃得最多红薯饭,他最讨厌吃了,说闻着那股味就讨厌。但盛饭的时候,他自己那碗是最多红薯的。”
  现在分家就不用担心不够吃了,一是赚的钱多了,不够可以买米,不过分家后家里人也不多了,三个孙子又还没长大,粮是绝对够的。
  老大家的收成可能就不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但是不过现在他们也有钱买,周母就不担心了。
  江夏明白为什么周承鑫吃得最多红薯饭。因为周承磊去当兵,周承森又去读大学,后来又吃的是公家饭。而周承鑫是留在家里承担大部分农活的人。
  他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好的都要留给上老下少吃。
  *
  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新船开回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