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女 第71节
景昭低声说:“看他的态度,我们要想请卢家一起找人,难度有些大。”
裴令之道:“那也只能勉力一试,如果卢家主这边走不通,那就只能试着从卢老夫人那边下手了。”
说到这里,他又摇了摇头,似是不报很大期望。
当日卢妍与钟无忧双双离家,弃绝家族,偏偏他们一个是家中深受宠爱的嫡出幼女,一个是家族精心培养的嫡长子,这种做法不啻于在各自家族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卢妍夫妇都不太提起当日与家族决裂的始末,但只看卢家主态度如此冷硬,如果卢老夫人真能做主,当年又怎会任由最宠爱的小女儿弃绝家族、也被家族弃绝?
卢家态度如此,那钟家呢?
景昭说:“要是卢钟两家不肯出面,官署那边未必会用心查。”
的确,这句话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穆嫔打着顾氏的旗号前去报官,说自己朋友失踪,丹阳顾氏的身份并不足以让临澄官署畏惧低头,顶多只会更重视些。
但朋友再大大不过家族,如果卢钟两家对自家儿女的失踪表现出漠视,临澄官署不可能会花什么心思。
景昭微一思忖,说:“我们再合计一下,明天再去见他,把情形说的严重些,说不定能挑起几分兄妹情谊。如果不行的话,就再赌一下卢老夫人……如果都不行的话,我们赶紧走吧,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裴令之轻声道:“多谢。”
景昭明白他的意思,平静说道:“不用谢。”
裴令之坚持说道:“要谢的。”
景昭抬起眼,睫毛闪动,乌黑明亮的眼珠闪烁着含笑戏谑的光。
她信口说:“让你不要谢,你偏偏要谢。我的人情一般人还不起。”
“是吗?”裴令之禁不住笑起来,随口道,“那我慢慢还,女郎不会追债吧。”
第62章 失踪(三)......
远处传来模糊遥远的打更声。
正值午夜,窗外夜色灰蒙蒙一片,房舍间飘荡着浅淡的薄雾。
推开窗,夜风微湿,口鼻间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并不难闻,却仿佛像是蒙上了一层打湿的轻纱,有些不适。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穆嫔长居北方京城,不适应南方水土气候的缘故。
客栈三楼,穆嫔一把合上窗,只留下一道很窄的缝隙用来通风,窄得几乎看不出来。
此时夜色未尽,正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刻,她的额头却有一层薄薄细汗,自然不是因为炎热,而是因为烦躁。
人为一件事付出的精力越多,往往便会越发重视,就像父母总是情不自禁关注家中最不省心或者最多病的孩子。
即使穆嫔与那对夫妇素不相识,也根本没有太大兴趣,但她昨日为对方奔波了一整天,甚至和太女殿下分开了,平生头一次走进官署嚷嚷着要见外官,所耗的心力难以计数,情不自禁便为他们担忧伤神起来。
她睡不着,独自睡在一间房里,也睡不安稳。索性摸黑下床走到窗前,推开一线窗子通风,指甲轻轻掐着窗台上一盆花草,自言自语抱怨道:“真是的,这县令到底什么意思,两个大活人不见了,还不紧不慢,难道要我求着他们十万火急去找吗?早知道我就该直接闹到郡守面前。”
话虽如此,穆嫔也知道,丹阳顾氏在临澄县令面前可能有几分面子,但决计不足以惊动临澄郡守。
穆嫔用力一揪,那朵可怜的花身首分离,惨死在她的掌心。
穆嫔毫无半分愧疚,径直甩下花苞,捋了把未束的长发,正准备躺回床榻上重新酝酿睡意,余光一扫,忽然从窗子缝隙中瞥见了一抹光亮。
她鬼使神差停住脚步,凑到窗缝前,向外看去。
远处泛着朦胧雾气的街道上,数骑骏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马车,从雾霭深处徐行而来。
骏马的马蹄落地时近乎无声,在黑夜里也不至于引人注意。如果按照常理来推断,应该是包着布。
但穆嫔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深夜、长街、幽火,以及宵禁时悄无声息出现在街上的华贵车马。
她几乎立刻想到了狐鬼妖邪之说。
皇宫里最不缺这样隐秘的妖鬼传闻,尽管历朝历代君主都不会放任这些流言传播,但宫人的口舌终究无法全部禁绝。
穆嫔深吸一口气,咬住舌尖用力甩头,借此把那些听来的志怪异闻全都甩出脑海,心想临澄县是郡治所在,高门大户不少,或许是哪家纨绔子弟不守规矩无视宵禁。
就在她短暂地走神时,那辆华贵马车已经渐渐靠近,从穆嫔所在的房间下方经过。
叮咚!叮咚!
那是极轻又极脆的银铃声。
铃声逐渐清晰,又随之走向远处。
这队车马从夜色中来,又即将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仿佛当真如同志怪异闻中的狐鬼故事,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怪异感。
眼看铃声与火光一同向远处走去,穆嫔拧起眉梢,下意识想将窗户的缝隙推得更大些,仔细看清这队怪异的车马。
她的手已经搭在了窗框上。
然而,窗子即将推开的那一刹,穆嫔的手忽然转了个弯。
就连穆嫔自己回想,都不明白其中缘由。
刹那之间,她的身体往旁边一侧,原本推窗的手攥紧,全身贴在窗框旁的墙面上。
房间里没有点灯,漆黑一片。
穆嫔这样做,等同于将自己完全隐没在了黑暗中,即使下首街道上有人挑灯细看,也不可能在全然漆黑的窗户里看见窗边人影。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茫然靠着背后冰冷墙面。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窗外最后一丝火光也随之走远,彻底无法望见,银铃声早归于无,街道上又恢复了漆黑的死寂。
唯有灰蒙蒙的薄雾,仍然飘荡在深夜的房舍间。
穆嫔直起身,走回床榻边,一头栽倒在柔软的被褥里。她也不顾炎热,扯起枕畔巾帕蒙住头脸,这时才感觉到,不知何时背心寝衣已经浸透了潮湿的冷汗。
.
屋外鸟鸣啁啾,花香四溢。
屋内相对而坐,一片死寂。
景昭和裴令之秉持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卢家仆从的服侍下,沉默吃完一顿早餐。
卢家主显然不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没事干的纨绔子弟,昨夜能拨冗接见两名并不相识的小辈,其实是景昭和裴令之运气好。
今日一大早,卢家主自然没有时间再分给他们,据侍从说是乘车出门去了。
好在卢家是大家族,自然有一套接待客人的规矩。哪怕面对景昭二人这样的不速之客,也保持着良好的礼数。
吃完早饭,便有侍从前来,说夫人听闻有客到访,想尽一尽地主之谊。
南方女眷的规矩比较严苛,尤其是已婚妇人,讲究轻易不见外男。
很显然,即使是瞎子也不会将裴令之当作未留发的幼童,所以景昭和裴令之必须分开,景昭去内院正房见卢夫人,裴令之则去和正在读书的几位卢郎君打交道。
说实话,不但裴令之担忧朋友下落,一刻也不想多浪费时间,就连景昭也很不耐烦进行无谓的后宅妇人交际。
但没办法,来都来了。
无法面见说服卢家主,先摸一下卢家其他人的底子也是一样的。
景昭单枪匹马,跟着侍从进了卢家内院。
出乎意料的是,正房里不只有卢夫人,下首还端坐着几个中年妇人。景昭踏进房门,下意识目光一扫,便发觉这些妇人们虽然衣料精细,打扮入时得体,但穿的衣裳、戴的首饰都很素净。
卢夫人显然知道景昭的顾氏女身份,笑眯眯称呼世侄女,然后让她坐在身旁,竟亲自牵了她的手,向景昭一一介绍下首那几位妇人,分别是卢家二房、三房、四房的太太。
这几位太太见到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郎,又听卢夫人以世侄女相称,虽不识得景昭,却也决计不会以为她是来打秋风的寻常穷亲戚,各自含笑道好,又称赞景昭两句。
卢四太太看着最年轻,说话也最爽快,笑吟吟道:“顾女郎生的当真美貌,这样花骨朵似的年轻姑娘,大嫂从前怎么不肯介绍给我们?我倒不知道,咱们家还和丹阳顾氏有交情。”
她说话倒也客气,原因无他,丹阳顾氏虽说没落多年,但没落的世家也是世家,最多沦为寒门,只要家传典籍世代不断,倘若有个机会,随时都可能复起。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摇摇欲坠的郡望名头也能拿来换几个钱。
豪强不同,气焰鼎盛时并不逊于世家,但倘若跌下去,几代爬不起来,便只能称作庶民了。
如今南方士庶天隔,丹阳顾氏这个名头总还值些面子。
卢夫人微笑,并不硬接卢四太太的话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宫是微缩的朝堂,后宅则是微缩的后宫。
这句话虽不全对,但也有几分道理。
即使景昭没有在后宅生活过,却不代表她懵然无知,她在朝堂上浸淫了将近十年,见过的风浪不计其数,对这些绵里藏针的口角机锋只觉得厌烦。
正当景昭准备找个借口脱身,卢夫人终于停止了谈话,转向她微笑道:“世侄女来的正巧,昨日我们大姑奶奶回家小住,今日在内院设了小宴,预备上下一起乐一乐,女郎可不要推拒,你兄长自有我们家几个小郎在外院一同说话,咱们不管他们。”
景昭只好低头继续作鹌鹑状,竭力装出无限羞涩的模样说:“我们兄妹冒昧前来,已经是十分冒犯,怎么好再列席家宴呢?”
“什么家宴。”卢夫人笑道,“不过是借个名头,大家一起说话谈笑,松快松快——你世叔刻意嘱咐过,要我尽好地主之谊,你可不许让婶子挨骂。”
卢四太太掩口笑道:“大嫂向来孝顺,怎么今天反而忘了——老夫人还在吃斋,咱们大鱼大肉的吃起来,面上不好看吧——还是说,大嫂要招待姑奶奶和顾女郎吃素斋?”
卢夫人平静说道:“四弟妹误会了,这是老夫人的意思,姑奶奶回来了,不用跟着她吃斋,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要不然,我今日怎么敢擅自做主,先把你们请过来呢?”
昨晚卢氏侍从送了饭菜过来,当时景昭和裴令之整日骑马,早已经疲惫不堪,草草吃了两口就撂下筷子,只觉得饭菜清淡,但高门大户向来注重养生,夜间送些清淡无味的饭菜并不稀奇。
如今回想,似乎确实都是素菜,没有荤腥。
卢四太太今日屡战屡败,又在外客面前被堵了回来,倒显得她自己心胸狭隘和大嫂过不去,面上有些挂不住,拿手帕掩住口,不尴不尬笑道:“老夫人确实最疼女儿们,就连家里的几位爷也要倒退一射之地,大姑奶奶的面子可比大哥还好用。”
这句话说的着实不成体统。
卢夫人有些不悦,却不发作,只当没有听见。
景昭心头却是一动。
卢老夫人本有二子二女,幼女卢妍离家后,早已经是家中讳莫如深的存在。卢家恨不得将她这个人尽数抹去,对外提起,再不说有个小女儿。就连卢家侍从闲谈时,也只说卢家有位大姑奶奶。
她寻了个机会,适时插口道:“‘女儿们’?我第一次登门拜会,原来竟有好几位世姑?”
景昭心里很清楚。
卢家主肯定和妻子通过气,卢夫人一定知道他们是来寻卢妍的。
但此刻房中不止一人,卢夫人如果不想张扬,就不可能当着其他人的面胡言乱语、任意糊弄她。
所以她毫无顾忌地发问,依然如同昨天晚上面对卢家主那样,神情是全然的莽撞天真。
话音未落。
裴令之道:“那也只能勉力一试,如果卢家主这边走不通,那就只能试着从卢老夫人那边下手了。”
说到这里,他又摇了摇头,似是不报很大期望。
当日卢妍与钟无忧双双离家,弃绝家族,偏偏他们一个是家中深受宠爱的嫡出幼女,一个是家族精心培养的嫡长子,这种做法不啻于在各自家族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卢妍夫妇都不太提起当日与家族决裂的始末,但只看卢家主态度如此冷硬,如果卢老夫人真能做主,当年又怎会任由最宠爱的小女儿弃绝家族、也被家族弃绝?
卢家态度如此,那钟家呢?
景昭说:“要是卢钟两家不肯出面,官署那边未必会用心查。”
的确,这句话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穆嫔打着顾氏的旗号前去报官,说自己朋友失踪,丹阳顾氏的身份并不足以让临澄官署畏惧低头,顶多只会更重视些。
但朋友再大大不过家族,如果卢钟两家对自家儿女的失踪表现出漠视,临澄官署不可能会花什么心思。
景昭微一思忖,说:“我们再合计一下,明天再去见他,把情形说的严重些,说不定能挑起几分兄妹情谊。如果不行的话,就再赌一下卢老夫人……如果都不行的话,我们赶紧走吧,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裴令之轻声道:“多谢。”
景昭明白他的意思,平静说道:“不用谢。”
裴令之坚持说道:“要谢的。”
景昭抬起眼,睫毛闪动,乌黑明亮的眼珠闪烁着含笑戏谑的光。
她信口说:“让你不要谢,你偏偏要谢。我的人情一般人还不起。”
“是吗?”裴令之禁不住笑起来,随口道,“那我慢慢还,女郎不会追债吧。”
第62章 失踪(三)......
远处传来模糊遥远的打更声。
正值午夜,窗外夜色灰蒙蒙一片,房舍间飘荡着浅淡的薄雾。
推开窗,夜风微湿,口鼻间有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并不难闻,却仿佛像是蒙上了一层打湿的轻纱,有些不适。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穆嫔长居北方京城,不适应南方水土气候的缘故。
客栈三楼,穆嫔一把合上窗,只留下一道很窄的缝隙用来通风,窄得几乎看不出来。
此时夜色未尽,正是一天中最凉爽的时刻,她的额头却有一层薄薄细汗,自然不是因为炎热,而是因为烦躁。
人为一件事付出的精力越多,往往便会越发重视,就像父母总是情不自禁关注家中最不省心或者最多病的孩子。
即使穆嫔与那对夫妇素不相识,也根本没有太大兴趣,但她昨日为对方奔波了一整天,甚至和太女殿下分开了,平生头一次走进官署嚷嚷着要见外官,所耗的心力难以计数,情不自禁便为他们担忧伤神起来。
她睡不着,独自睡在一间房里,也睡不安稳。索性摸黑下床走到窗前,推开一线窗子通风,指甲轻轻掐着窗台上一盆花草,自言自语抱怨道:“真是的,这县令到底什么意思,两个大活人不见了,还不紧不慢,难道要我求着他们十万火急去找吗?早知道我就该直接闹到郡守面前。”
话虽如此,穆嫔也知道,丹阳顾氏在临澄县令面前可能有几分面子,但决计不足以惊动临澄郡守。
穆嫔用力一揪,那朵可怜的花身首分离,惨死在她的掌心。
穆嫔毫无半分愧疚,径直甩下花苞,捋了把未束的长发,正准备躺回床榻上重新酝酿睡意,余光一扫,忽然从窗子缝隙中瞥见了一抹光亮。
她鬼使神差停住脚步,凑到窗缝前,向外看去。
远处泛着朦胧雾气的街道上,数骑骏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马车,从雾霭深处徐行而来。
骏马的马蹄落地时近乎无声,在黑夜里也不至于引人注意。如果按照常理来推断,应该是包着布。
但穆嫔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深夜、长街、幽火,以及宵禁时悄无声息出现在街上的华贵车马。
她几乎立刻想到了狐鬼妖邪之说。
皇宫里最不缺这样隐秘的妖鬼传闻,尽管历朝历代君主都不会放任这些流言传播,但宫人的口舌终究无法全部禁绝。
穆嫔深吸一口气,咬住舌尖用力甩头,借此把那些听来的志怪异闻全都甩出脑海,心想临澄县是郡治所在,高门大户不少,或许是哪家纨绔子弟不守规矩无视宵禁。
就在她短暂地走神时,那辆华贵马车已经渐渐靠近,从穆嫔所在的房间下方经过。
叮咚!叮咚!
那是极轻又极脆的银铃声。
铃声逐渐清晰,又随之走向远处。
这队车马从夜色中来,又即将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仿佛当真如同志怪异闻中的狐鬼故事,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怪异感。
眼看铃声与火光一同向远处走去,穆嫔拧起眉梢,下意识想将窗户的缝隙推得更大些,仔细看清这队怪异的车马。
她的手已经搭在了窗框上。
然而,窗子即将推开的那一刹,穆嫔的手忽然转了个弯。
就连穆嫔自己回想,都不明白其中缘由。
刹那之间,她的身体往旁边一侧,原本推窗的手攥紧,全身贴在窗框旁的墙面上。
房间里没有点灯,漆黑一片。
穆嫔这样做,等同于将自己完全隐没在了黑暗中,即使下首街道上有人挑灯细看,也不可能在全然漆黑的窗户里看见窗边人影。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茫然靠着背后冰冷墙面。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窗外最后一丝火光也随之走远,彻底无法望见,银铃声早归于无,街道上又恢复了漆黑的死寂。
唯有灰蒙蒙的薄雾,仍然飘荡在深夜的房舍间。
穆嫔直起身,走回床榻边,一头栽倒在柔软的被褥里。她也不顾炎热,扯起枕畔巾帕蒙住头脸,这时才感觉到,不知何时背心寝衣已经浸透了潮湿的冷汗。
.
屋外鸟鸣啁啾,花香四溢。
屋内相对而坐,一片死寂。
景昭和裴令之秉持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卢家仆从的服侍下,沉默吃完一顿早餐。
卢家主显然不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没事干的纨绔子弟,昨夜能拨冗接见两名并不相识的小辈,其实是景昭和裴令之运气好。
今日一大早,卢家主自然没有时间再分给他们,据侍从说是乘车出门去了。
好在卢家是大家族,自然有一套接待客人的规矩。哪怕面对景昭二人这样的不速之客,也保持着良好的礼数。
吃完早饭,便有侍从前来,说夫人听闻有客到访,想尽一尽地主之谊。
南方女眷的规矩比较严苛,尤其是已婚妇人,讲究轻易不见外男。
很显然,即使是瞎子也不会将裴令之当作未留发的幼童,所以景昭和裴令之必须分开,景昭去内院正房见卢夫人,裴令之则去和正在读书的几位卢郎君打交道。
说实话,不但裴令之担忧朋友下落,一刻也不想多浪费时间,就连景昭也很不耐烦进行无谓的后宅妇人交际。
但没办法,来都来了。
无法面见说服卢家主,先摸一下卢家其他人的底子也是一样的。
景昭单枪匹马,跟着侍从进了卢家内院。
出乎意料的是,正房里不只有卢夫人,下首还端坐着几个中年妇人。景昭踏进房门,下意识目光一扫,便发觉这些妇人们虽然衣料精细,打扮入时得体,但穿的衣裳、戴的首饰都很素净。
卢夫人显然知道景昭的顾氏女身份,笑眯眯称呼世侄女,然后让她坐在身旁,竟亲自牵了她的手,向景昭一一介绍下首那几位妇人,分别是卢家二房、三房、四房的太太。
这几位太太见到一个年轻漂亮的陌生女郎,又听卢夫人以世侄女相称,虽不识得景昭,却也决计不会以为她是来打秋风的寻常穷亲戚,各自含笑道好,又称赞景昭两句。
卢四太太看着最年轻,说话也最爽快,笑吟吟道:“顾女郎生的当真美貌,这样花骨朵似的年轻姑娘,大嫂从前怎么不肯介绍给我们?我倒不知道,咱们家还和丹阳顾氏有交情。”
她说话倒也客气,原因无他,丹阳顾氏虽说没落多年,但没落的世家也是世家,最多沦为寒门,只要家传典籍世代不断,倘若有个机会,随时都可能复起。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摇摇欲坠的郡望名头也能拿来换几个钱。
豪强不同,气焰鼎盛时并不逊于世家,但倘若跌下去,几代爬不起来,便只能称作庶民了。
如今南方士庶天隔,丹阳顾氏这个名头总还值些面子。
卢夫人微笑,并不硬接卢四太太的话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宫是微缩的朝堂,后宅则是微缩的后宫。
这句话虽不全对,但也有几分道理。
即使景昭没有在后宅生活过,却不代表她懵然无知,她在朝堂上浸淫了将近十年,见过的风浪不计其数,对这些绵里藏针的口角机锋只觉得厌烦。
正当景昭准备找个借口脱身,卢夫人终于停止了谈话,转向她微笑道:“世侄女来的正巧,昨日我们大姑奶奶回家小住,今日在内院设了小宴,预备上下一起乐一乐,女郎可不要推拒,你兄长自有我们家几个小郎在外院一同说话,咱们不管他们。”
景昭只好低头继续作鹌鹑状,竭力装出无限羞涩的模样说:“我们兄妹冒昧前来,已经是十分冒犯,怎么好再列席家宴呢?”
“什么家宴。”卢夫人笑道,“不过是借个名头,大家一起说话谈笑,松快松快——你世叔刻意嘱咐过,要我尽好地主之谊,你可不许让婶子挨骂。”
卢四太太掩口笑道:“大嫂向来孝顺,怎么今天反而忘了——老夫人还在吃斋,咱们大鱼大肉的吃起来,面上不好看吧——还是说,大嫂要招待姑奶奶和顾女郎吃素斋?”
卢夫人平静说道:“四弟妹误会了,这是老夫人的意思,姑奶奶回来了,不用跟着她吃斋,该怎么吃就怎么吃——要不然,我今日怎么敢擅自做主,先把你们请过来呢?”
昨晚卢氏侍从送了饭菜过来,当时景昭和裴令之整日骑马,早已经疲惫不堪,草草吃了两口就撂下筷子,只觉得饭菜清淡,但高门大户向来注重养生,夜间送些清淡无味的饭菜并不稀奇。
如今回想,似乎确实都是素菜,没有荤腥。
卢四太太今日屡战屡败,又在外客面前被堵了回来,倒显得她自己心胸狭隘和大嫂过不去,面上有些挂不住,拿手帕掩住口,不尴不尬笑道:“老夫人确实最疼女儿们,就连家里的几位爷也要倒退一射之地,大姑奶奶的面子可比大哥还好用。”
这句话说的着实不成体统。
卢夫人有些不悦,却不发作,只当没有听见。
景昭心头却是一动。
卢老夫人本有二子二女,幼女卢妍离家后,早已经是家中讳莫如深的存在。卢家恨不得将她这个人尽数抹去,对外提起,再不说有个小女儿。就连卢家侍从闲谈时,也只说卢家有位大姑奶奶。
她寻了个机会,适时插口道:“‘女儿们’?我第一次登门拜会,原来竟有好几位世姑?”
景昭心里很清楚。
卢家主肯定和妻子通过气,卢夫人一定知道他们是来寻卢妍的。
但此刻房中不止一人,卢夫人如果不想张扬,就不可能当着其他人的面胡言乱语、任意糊弄她。
所以她毫无顾忌地发问,依然如同昨天晚上面对卢家主那样,神情是全然的莽撞天真。
话音未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