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32节
  即便识字不够多的,也能用拼音记明白。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可以写得丑,绝对不能记错。
  丑可以练,不会可以学,马虎可不行。
  从作坊出来,沈宁顺便去地窨子看看。
  地窨子做活儿的基本都是五十以上的人,他们计件儿赚钱,压根儿不用人管,一个个都埋头干活儿。
  沈宁是去让他们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的,若是不注意休息,整天蹲坐、低头的,做不两年身体就该废了。
  尤其几个残疾人,以前形同废人,不能下地也不可能打工赚钱,吃白饭遭嫌弃。
  现在编席赚钱,东家不克扣工钱,还给肉汤喝,逢年过节还发节礼,家里人对他们也尊重起来,嘘寒问暖,吃饱穿暖的,一家子又和和气气的,他们又拼命想给家里多赚些钱。
  有的想给自己娶个媳妇,有个想给儿子去媳妇儿,有的想给儿孙攒钱,各有各的动力。
  “过个时辰要上来活动活动,喝喝水、上上厕所、晒晒太阳呀,咱要长长久久地赚钱,不是就赚两三年拉倒。”
  众人纷纷笑道:“东家放心吧,俺们可注意呢。”
  腿脚不好的男人双臂撑地,登时就来了几个别样俯卧撑,笑道:“东家瞧,俺也跟唐师父学了两招,且练着呢。”
  其他人也纷纷练两招给沈宁看,让她放心。
  沈宁笑道:“你们注意就行,今儿傍晚估计钦差会来,你们到时候也可以磕个头再走。”
  众人连声说好,不会给东家丢脸。
  他们以前半点见识也无,自打来了作坊那见识可嗖嗖涨。
  宫里来人、知府、知县、锦衣卫的,啥没见过呀。
  别的不会,磕头能不会么?
  刘知府问话,他们都能答两句呢,好不好不知道,反正裴老爹说没丢人,知府大人挺高兴。
  钦差来了也照办。
  沈宁叮嘱一圈,然后回去琢磨菜单子。
  小珍珠和阿鹏去接宝儿,顺便会把猪蹄子拿回来。
  家里再杀一只大鹅?
  听见外面嘎嘎的声音,沈宁寻思算了,别杀自家这些看门的功臣了。
  正盘算呢,高里正和高二郎推着鸡公车过来,一车鸡鸭和蛋,一车米面油。
  高里正:“阿宁,钦差来,咱得杀猪吧?现在杀,来了正好吃席。”
  沈宁想了想,也行,“再去柳家洼买两头羊。”
  京里贵人讲究,牛羊肉是好肉,猪肉次一等。
  高二郎主动道:“我这就去买。买回来和猪一堆儿杀,到时候直接抬过来,免得把这里弄上味儿。”
  高二郎如今也信服了爹的话,紧跟沈宁和裴二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自己那点产业算啥?
  跟着沈宁和裴长青,家业不但越来越多,还会更牢靠呢。
  现在他也不再跟大哥大嫂计较那点儿,大哥在城里张罗,三弟负责发货进货,他负责在家处理村中事务。
  沈宁这里有事儿,他也主动张罗。
  钱记账,回头从应酬费里出。
  应酬费是沈宁跟高里正商量好的,他们在城里跟官府、商家应酬,她这里跟客商的应酬,都可以报账。
  按说钦差是自家的事儿,不用作坊报账。
  可高里正觉得钦差这么长脸的事儿,哪能不算作坊的事儿?依着他要算全村的事儿,因为全村跟着长脸得好处啊。
  这种无形的好处摸不着,却能看得见。
  你村里来了钦差,县里都高看,四外村都尊重,村里交税、说亲、办事都顺利。
  哪哪儿都沾光!
  晌午裴母做个丝瓜鸡蛋虾仁汤,再摊煎饼给大家伙儿简单吃一顿,等着晚上吃席。
  周边村子很快从豆腐村得了信儿,知道要来钦差队伍,立刻拔菜的、捉鸡的、要么抱上织的布匹、挑上编织的篓子筐子,又来牌坊这里赶集了。
  豆腐村的妇女孩子们也趁机过来看看有没有自己急需的。
  而周边大户打上次刘知府过来就知道钦差的事儿,全都算着日子呢,今儿也纷纷上门送米面油、各种肉鱼菜品。
  柳大爷也打发管事说会送几个厨子带着炊具食材什么的来帮忙。
  沈宁推辞不过,便让人把留下的人和食材等都记账,以后还人情。
  原本她寻思像刘知府他们那么多人,村里就招待了,可一想这一次钦差和宫嬷嬷他们还带了来学艺的小太监和宫女,那就说不好多少人了。
  也确实需要外援。
  正忙着,东边儿烟尘滚滚,来了好大一些人。
  牌坊下小集市上的人远远瞅着立刻飞奔去告诉沈宁:“沈娘子,东边儿县里来了好些人,估摸着是来你家的。”
  沈宁寻思应该是陆裕和曾知县他们来迎接钦差的,便叫上裴长青一起出去。
  小鹤年和谢恒几个也跟着出去了。
  沈宁和裴长青去了路边等候,一看,哦豁,真是来了好些人。
  他们骑快马的、骑骡子骑驴的,还有坐车的、步行的。
  为首的是县衙开路的差役,后面是陆裕陪着曾知县,同行的有……看样子是县学的教谕以及学生。
  沈宁跟士绅、县学没什么来往,裴长青修县衙的时候也去修过县学,加上他营造、算学很好,县学教谕还特意跟他聊过。
  谢恒跟县学就很熟了,他还带着小鹤年、小珍珠他们逛过县学。
  他们还跟县学的程先生讨论过算术、珠算等。
  谢恒拉着小鹤年:“走,看看程先生来了没?”
  很快陆裕和曾知县到了跟前,下马。
  沈宁和裴长青等人立刻上前拜见。
  曾知县笑道:“钦差估计快到龙庙镇了,二郎和沈娘子与我们一同迎迎?”
  沈宁哪有不说好的?
  裴长青说他回去套车,俩有眼力见儿的差役已经将马让了出来。
  这马也不是县衙的,是士绅借的。
  沈宁和裴长青也看到后面靳老板等人了。
  县中不少士绅跟着来了,还有靳老板、麦掌柜、陈老爷、霍老爷子等大商户,倒是没见谭秀三人。
  他们竟然赶了一个车队,拉着好些搭棚子的物事,以及一车车木柴,一篓子一篓子的食材等等。
  没时间寒暄,只匆匆打个招呼。
  靳老板等人摆手笑道:“沈老板、裴二郎,你们只管去迎接钦差大人,我们在牌坊这里支锅灶摆酒席,帮你们摆酒招待钦差大人。”
  靳老板原本想自家帮沈宁办这酒席,可哪里瞒得过麦掌柜呢,很快其他饭馆也参与进来,纷纷表示要一起出力。
  豆腐村偏僻,路远,不好办酒席,那他们就去帮沈老板办啊。
  还能亏待了钦差不成?
  他们就来了。
  他们决定帮沈老板和裴二郎在家里摆酒席招待钦差等贵客,再在家门口摆美食摊儿招待其他人。
  顺便打打成阳县酒楼饭馆的名声。
  沈宁等一行人就往西去迎钦差,以示尊重。
  谢恒问小鹤年:“你想去吗?”
  小鹤年:“师兄用不用去?”
  谢恒笑道:“我跟钦差请示过先行一步,他同意的。”
  小鹤年:“人多又乱,那咱还是在家等吧。”
  那么多人,钦差自然顾不得他们,有爹娘去就好啦。
  谢恒:“珍珠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小鹤年非常淡定道:“八成和宋家兄弟打起来了。”
  谢恒:“?”
  想了想,是珍珠能干的事儿。
  她可不惯着谁,也不讲究什么亲戚,若是惹到她跟前她先揍一顿再说的。
  谢肃都挨揍,更不用说宋家兄弟了。
  反正珍珠吃不了亏,谢恒和小鹤年也不担心,顾自回家看书了。
  他俩一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恨不得找个安静没人的地方去聊天看书才好呢。
  沈宁和裴长青一行人刚到镇上就看到一大群人等在那里,其中有柳大爷、禚老板、宋母等人,禚元杰也在后面蹦高高跟他们打招呼,没看到宋福瑞一家和珍珠阿鹏。
  因为有知县在,他们也不敢贸然上前,只在路边行礼见过大人。
  曾知县摆摆手,让众人免礼,简单训示几句,又道:“钦差路过此地尔等不必惊慌,更不要围观堵路,都不要耽误营生,各自忙去吧。”
  话虽如此,大家伙儿却不肯就散了,而是加入了迎接队伍。
  沈宁还想找找珍珠他们,却也没看着,按理说闺女接了宝儿就该回家的。
  很快听见锣鼓开道的声音,钦差到了!
  沈宁也就收敛心神专心迎接钦差了,闺女有阿鹏呢,自然不会有事儿。
  顶多就是别人有事儿,那……回头再说。
  钦差一行人自不是一路上吹吹打打的,也是进了龙庙镇听闻差役探报知县等人前来迎接才摆起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