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31节
  小珍珠:“阿恒,你要不要睡新房?娘说钦差来了可以安置在这里。”
  谢恒自然不肯睡新房,他要和他们一起住。
  虽然分别许久,可双方一直有书信往来,彼此很了解对方的生活。
  谢恒:“这个院子也不够使的吧?”
  他知道沈宁的作坊越来越大,人多、活儿多,这样一个作坊肯定放不下。
  小鹤年笑道:“是呢,不过素鸡也都教给村民和其他豆腐坊了,火锅料、酱料也是靳老板那里做,咱家主要做腐乳、腌蛋、米粉这些。屋子不用很多,晾晒的可以放在外面,腌制的大缸也都放在外面就行,屋子主要囤货。”
  每天都在出货,屋子里的货也就是中转一下,不会囤太久。
  其实新作坊院子主要做米粉,腌蛋、腐乳这些还是在东院儿做,那边儿院子大,还有几个草棚子。
  参观完,孩子们也算叙完别情,也消食了,重又回来睡觉。
  阿鹏去找唐钜,谢恒自然跟着裴母他们。
  谢恒虽然很累,但是兴奋劲儿上来困劲儿就被压下去,躺进被窝的时候还有些睡不着。
  结果小珍珠秒睡,旁边小鹤年的呼吸也均匀绵长的时候他脑子一沉就陷入了黑甜乡。
  第二日沈宁和裴母原本想让谢恒多睡会儿的,但是乡下这地界儿人多牲口多,又是秋收大忙的时节,一早公鸡卖力地喊叫,大鹅也嘎嘎叫,人们起早下地、做饭、孩子吵闹,那是没法睡懒觉的。
  谢恒睁开眼看到不大的窗户,窗户上的花布窗帘,四边儿贴的剪纸窗花,并不是东宫的菱花窗,他就觉得浑身放松,脑子也晕陶陶的。
  有一种平静又安全的感觉。
  他也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心不受控制,他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他转动脑袋,看看右边儿的裴母,又看看左边儿的阿年。
  小鹤年朝他露出一个笑脸,“师兄,你醒啦?”
  谢恒也笑,伸懒腰打了个哈欠:“睡得好香。”
  他居然一夜无梦。
  小珍珠“蹭”爬起来,顾不得穿外衣,穿着短裤短袖就飞奔出去。
  昨晚夜宵吃多了,还喝了一大碗面汤。
  裴母:“珍珠,外面冷,穿衣服!”
  她早就醒了,为了让谢恒多睡会儿才一直躺着的,现在也起身穿衣。
  唐钜已经在外面敲锣了,晨练时间到,晚了要罚跑。
  裴长青起来也晚点儿,慌不迭拢了拢头发就去集合。
  小鹤年也催谢恒,“师兄,快快快!”
  昨晚上他还奢望师父看在师兄和阿鹏的份儿上,今儿会免了晨练呢。
  想多了。
  谢恒也不躲懒,穿上裴母给他找的阿年的单衣单裤一起去晨练了。
  晨练又是跑步又是打拳的,一会儿就出汗,不能穿厚了。
  王永和冯彬也没逃掉,跟着阿鹏一起去集合了。
  二蛋、锁头、蒜苗几个陪练弟子是必要到场的,其他孩子如果急着下地就去下地,不急的也来晨练。
  还有运输队轮休的几个青年也都乐意抽时间来练练。
  他们现在都想通了,运输队比他们种地赚钱,宁愿赚钱雇人种地也要跟着唐师父学几招拳脚棍棒功夫,这样就能更安全、更好的运货,这是必须的。
  见到谢恒,孩子们又是一阵热闹,纷纷给他行礼问好。
  他们不敢随意跟他开玩笑、打闹,极为尊重他,奉为小先生。
  谢恒笑着回礼,“我给你们带了礼物,不过要等等,在后面马车上。”
  孩子们纷纷说小少爷来了就好,他们不图礼物。
  现在他们家也能吃肉吃糖啦,没那么馋了。
  小珍珠:“晨练完给你们发糖。”
  “嗷嗷嗷,谢珍珠!”
  那还是馋的。
  大人们下地也特意拐过来跟谢恒问个好,表示欢迎小少爷。
  谢恒也都记得他们,一一问好,聊两句家常。
  村民们惊讶又惊喜,纷纷道:“谢小公子竟然还记得我嘞,我可真有脸。”
  晨练完,小珍珠果不食言,给大家分糖。
  二丫也大方地拿她的糖给珍珠一起分。
  她们这一次回来住几天,然后还要去县里。
  乡下起得早,晨练完还不到早饭时间,裴长青是照旧要晨读的,小鹤年、二蛋、蒜苗等孩子也跟着读,各背各的书。
  裴长青、小鹤年跟谢恒是能背到一起去的,这俩孩子会背的书比裴长青还多。
  他也不觉得跟小孩子请教掉价儿,就和谢恒请教做文章。
  谢恒在东宫陪读,除了背书、听先生讲书,也看了很多文章。
  虽然先生没要求他写文章,可他已经会,自然能给裴长青提供指导。
  裴长青有之前萧先生和谢恒给整理的书籍、文章,加上刘知府、詹通判以及曾知县的指点,他也算入了门,现在能对着格式写文章。
  八股文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用固定的格式,按要求写文章,内容既要歌功颂德还得言之有物、引经据典,而且必须有新意。
  要求很高,所以能取中生员的就算水平不错,能取中举人就相当不错。
  当朝举人都能做官的。
  那进士自然更加了不得,说几千里挑一也不为过,个个四书五经烂熟于心,做得一手锦绣文章,写得一手漂亮小楷。
  裴长青自认距离进士的要求何止千里,只怕不沉下心扎扎实实读个十年书是不成的。
  好在……他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不求出彩,只求考试过关还是很会的。
  阿宁给他出谋划策,已经找到破题的窍门儿了呢。
  再说他也没非要考进士,先取个生员资格再说。
  至于自己这个从七品的育种司司正?
  裴长青觉得应该是暂时的,只要玉米种子普及开来,那他这个育种司就没啥用。
  主要他对种地兴趣不大,宁愿帮朝廷培养几个有此兴趣的人才,到时候让他们研究怎么培育更优良的种子。
  他和阿宁只负责把现代那些生物知识找机会露给他们,给他们打个基础。
  谢恒试了试裴长青的底,见他背书非常流利,破题也有了窍门儿,很为他高兴。
  “裴叔,你真是读书的人才,进步飞速。”
  今年裴叔的学识就比去年精进很多,简直判若两人。
  裴长青谦虚道:“这都得益于你们的帮助。”
  他又问谢恒今儿去不去镇上,用不用给小谢庄送信等。
  谢恒:“不急,先迎接钦差,其他的过几日再说。”
  小珍珠:“阿鹏师兄,你和我一起去接宝儿呀。”
  宝儿知道阿恒哥哥回来,肯定会第一时间过来的。
  谢恒也挺想他的呢。
  目送珍珠和阿鹏出去,小鹤年道:“原本以为先生会是钦差呢。”
  他寻思萧先生对种子的事儿非常上心,送种子的时候对他们也诸多叮嘱,说不定会以钦差的身份过来呢。
  萧先生如今也认可了他弟子的身份,他非常憧憬能跟先生一起读书。
  没想到皇帝派了另外一个国子监司正,不派萧先生。
  谢恒嘴唇动了动,很想告诉他,却又忍住了。
  虽然知道阿年不会乱说,但是有些事儿不想人家议论就最好不要透露,免得招祸。
  原本皇帝是想派萧先生来宣旨的,让他下来看看,结果太子又作妖!
  太子听说萧先生要下乡,他竟然恐吓小太监假扮他,他则打扮成下乡学艺的小太监混在钦差队伍里。
  谢恒跟萧先生对太子无比了解,第一时间就给他“揪”出来。
  太子就耍赖,说萧先生和谢恒走的话红蓝队就散架了,不许谢恒走。
  萧先生便主动跟陛下进言他留下主持东宫读书,由国子监卫司正做钦差,又让谢恒随行。
  他留下,太子就无话可说。
  太子虽然聪明,但是无论他们出什么招数,总要被萧先生和谢恒识破,不能偷偷跟随出宫下乡。
  谢恒出发的时候太子还气得吱哇叫呢。
  他道:“东宫功课紧,先生一时走不脱。不过先生非常挂念裴叔和阿年的功课,特意托了卫先生来指点。届时裴叔不用紧张,有什么要请教的只管问就是,卫先生是个很和气的人。”
  裴长青虽然没进学,跟其他读书人接触也少,可他知道国子监司正的分量。
  若是给别人听见不知道得多羡慕呢。
  这年头良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书读得再好,要想写好策论、懂得安邦治国的理论却需要良师指导,不是自己能悟出来的。
  他感激得很,少不得心中又发狠必得尽快中个秀才,否则对不起这么多顶级资源啊。
  裴长青带着孩子们学习,沈宁先去作坊转一圈。
  作坊今儿继续上工,照旧发货,依然人来车往得很忙碌。
  如今大伯娘、三婶儿、四婶儿、荷花嫂子、黑壮嫂子、张老三等人各司其职,领着自己小组按部就班地上工,不需要沈宁多操心。
  发货也有清晰的账目对接,不只是二蛋等孩子能识字记账,运输队的小队长、作坊的组长、管事也都认识工作常用字,也能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