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32节
  崔二狗好奇地探头往里看。
  裴长青低声道:“在城里最要紧的就是别东张西望。”
  你东张西望,不小心就可能和谁的眼神儿对上。
  一旦对上,对方可能就要拿你做文章。
  你只管目空一切地往前走,甭管地痞还是啥的他都不敢随便撩你。
  崔二狗忙收回视线,老老实实跟着裴长青。
  到了霍家小院儿门口,老苍头去敲门,跟应门的说明来意。
  很快就传来高里正的笑声,“二郎,二郎来啦,快进来!”
  高里正一把挽住裴长青的手臂,比亲儿子还亲的感觉,问什么时候到的,来了几个人,行李呢?
  “甭管几个人,就住这里,地方宽敞,住得下。”
  裴长青一一答了,“里正伯,我们来了八个人呢,暂时住在我妹妹那里。”
  高里正这才看到旁边还有几个黑乎乎的人影,忙跟他们招呼。
  互相招呼过,一起入内。
  高里正高兴道:“二郎,接下来你可有的忙了,麦掌柜那边盘完,这边儿靳老板常老板还有我女婿他们也都排好队了。”
  裴长青:“多谢里正伯。”
  “嗨,都是自己人,谢啥。”
  很快三婶儿、张氏和香蒲也从西厢出来,都去正屋说话。
  三婶儿记挂家里,问问三叔等人,又问问阿宁有没有说让她回去。
  “我年纪大了,以前觉得挑担子卖豆腐挺简单,现在觉得不行,真跟不上。”
  还不只是这个呢,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大家说话都不一样。
  在龙庙镇还好,来了县里她发现有人说话她听不懂,她说话人家听不懂。
  张氏也不知道生了一双啥耳朵,竟然都能听懂。
  也是怪了。
  她觉得自己不能在这里占着地方浪费工钱,还是回家给阿宁帮忙吧。
  回家做素鸡啥的她可会了。
  裴长青:“三婶儿,你跟着里正伯回去也好,阿宁那里缺人手,又招了好几个,你帮她看着点儿。”
  三婶儿笑道:“行,我赶紧去收拾收拾。”
  虽然也没什么东西,但是随身物品还是得归置一下。
  张氏:“二郎,阿宁又招着人儿没啊?”
  裴长青:“大丫二丫正培训呢,过几天给你送来。”
  张氏惊讶道:“大丫二丫?”
  裴长青点头,“嗯,阿宁说她俩不错。”
  阿宁说不错,张氏就没问题了,反而有点期待,“二丫那丫头真行,别看她小,闯实,什么都不怕。”
  张氏和香蒲正在准备明儿去尼姑庵听经会,会有另外尼姑庵的比丘尼和信众参与。
  主持爱吃红烧素鸡,加上庵里清苦,而张氏说话热闹,主持挺喜欢她。
  今儿特意让小徒过来邀请,说介绍另外人给她认识。
  张氏自然要去。
  简单交换一下信息,裴长青就带人告辞,明儿一早去拜访麦掌柜。
  张氏和香蒲要跑生意,和高里正是一起的,所以还是住这里方便。
  高里正几个送裴长青他们出来,高里正:“我明儿回家,你有口信儿捎给阿宁不?”
  裴长青默然。
  怎么才出来,他就有一肚子话又要和阿宁说呢?
  他道:“里正伯,早上和阿宁说过了。下次里正伯帮我把工钱给阿宁捎些回去。”
  高里正:“好嘞。”
  第二日一早,裴云起来带着厨娘和另外俩婆子忙活早饭。
  人多,她就学沈宁做煎饼。
  煎饼比稀饭管饱,比窝头饼子的好吃。
  她把沈宁摊煎饼的方法教给厨娘和俩婆子。
  三人:“哎哟,三娘子好厨艺。”
  裴云笑道:“是我娘家二嫂教的,她厨艺可好呢,自己琢磨出点豆腐教给大家伙儿,大家都叫她豆腐娘子呢。”
  裴云现在是沈宁迷妹,只要说二嫂的事儿就停下来,恨不得跟所有新认识的人宣传二嫂的事迹。
  三个婆子也好八卦,自然爱听。
  再尝过裴长青他们带来的腐乳腌萝卜,就越发服气。
  原本她们三个也不踏实,怕换了主子容不下她们,现在看裴云随和好相处,也就放下心来。
  吃过早饭,裴长青他们用鸡公车推着工具去找麦掌柜。
  酒楼上午基本不开业,但人是上班的,要准备下午和晚上的活儿。
  他们一群人到了酒楼后门,让个小伙计给通传一下。
  麦掌柜早就和前后门的伙计说了,如果有人说他叫裴长青,来盘火炕的,就火速领进去。
  麦掌柜正在后厨清点今儿一早送来的菜蔬,什么韭菜、蒜黄、豆芽的,还得叮嘱需要泡发的海参等名贵菜,再看看今儿预订包房的有哪几位,还要知道各种食材存货多少需要什么时候安排进货等等。
  另外他还得跟庖厨合计合计,开发几个其他酒楼饭馆没有的素鸡新菜式。
  什么红烧素鸡、油焖素鸡不稀奇,要做更多好吃的菜式。
  还有这个腌白菜,既能直接当小菜吃,还能炒肉、做腌白菜饼、包腌白菜包子、饺子、锅贴什么的。
  最近不是天儿冷了么,大家都爱涮锅子,又是牛肉羊肉又是五花肉的,吃得腻歪,上来这么一盘子腌白菜,保管给他们吃熨帖。
  腐乳是下饭神器,腌白菜就是解腻神器。
  他正和庖厨合计呢,就听小伙计说那个火炕裴二郎来了。
  麦掌柜还念叨一下火炕裴二郎,被小伙计气笑了,骂道:“再这么嘴贫自己扇巴掌。”
  小伙计嘿嘿一笑,“大掌柜,是盘火炕的裴二郎来找您了。”
  麦掌柜便快步往酒楼外面去。
  小伙计:“后门,后门!”
  麦掌柜:“人家裴二郎就是有规矩。”
  一见面,麦掌柜也是非常热情,贴心地问什么时候到的,住哪里,怎么不来找他,他给安排住处等等,又问早饭吃了没,快进来吃饭。
  裴二郎表示吃过饭,又把宋家院子地址告诉他,晚上若是有事儿可以去那里找。
  麦掌柜还是邀请他们入内喝杯茶,又问豆腐娘子以及裴父裴母好,连俩孩子都没落下,又问裴父编席如何。
  裴长青也都一一答了。
  麦掌柜:“二郎近来风头正盛呀,龙庙镇盘火炕的事儿我们县里都听说了。”
  裴长青笑道:“都是诸位老板抬爱。”
  感谢张瓦匠和儿子的反向宣传。
  叙了一会儿旧,麦掌柜这才跟二掌柜说一声,他亲自领着裴长青等人去第一处盘火炕的院子。
  这是杨老板家。
  杨老板在府城和其他县城都有酒楼,平时成阳县和府城两地跑。
  这几日又去了府城。
  杨家的宅子很大,为了避免逾制搞了一些小心机,比如大门朴素,但是进了院子里面却很奢华,有多处超越他身份的建筑。
  比如正房的房屋开间、房屋间数,都是有规定的。
  他家正厅竟然是五开间的,作为商人之家这就逾制。
  但是杨家花钱捐了一个官身,马马虎虎又能够得上。
  只要不是京城那种被御史们整天盯着的地方,乡下山高皇帝远的,一般也没人追究。
  尤其这些商人平时打点得好,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这样,也就习以为常。
  对于他们这些人家来说,钱重要,但是脸面更重要。
  否则史书上也不会那么多巨贾斗富的故事了。
  麦掌柜将裴长青引荐给杨管事儿,交代这是很厉害的大工匠,能盖宅子的那种,让杨管事切不可怠慢。
  麦掌柜知道仆随主人形,老板傲慢,仆从就有样学样。
  而杨老板可是顶傲慢的人。
  杨管事还是懂事的,把麦掌柜的话听进去,毕竟人家裴二郎干着一天一两银子的活儿呢,一般瓦匠可没这个本事。
  再有龙庙镇传来的热闹,说明裴二郎有真本事,他自然不敢小觑。
  他简单给裴长青说了一下,“我们一共有六盘炕,这可不少吧?”
  裴长青点头,“确实,别人家一般两三盘就够了,杨老板家大业大,自然人丁旺盛,需要的火炕也多。”
  杨管事很想问问裴长青是不是得便宜些。
  一盘炕三天,一天一两银子,这可是18两呢。
  够贵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