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08节
  不赚钱,就是带带的价格。
  毕竟裴长青盘火炕间接给他家带来好多生意,除了青砖土坯石灰就是桐油和木板了。
  他没说这是二十五斤,但是他相信裴二郎会知道的。
  因为宋福瑞夸他二舅兄手上有准星,能掂量几斤几两。
  多五斤,裴二郎肯定能掂量出来。
  不说裴长青了,就是王大也能感觉出来。
  禚元杰陪着宋福瑞给几人送走,回头就笑开花儿,“兄弟,我家这几天材料都卖断货,不停地往这边儿运,哈哈,比县城铺子卖得都多。”
  宋福瑞:“我二舅兄过几天要去县里,县里又要多卖了。”
  禚元杰敏感道:“哎呀,那估计要涨价了。我得跟爹说说,让他赶紧多囤桐油啥的,别到时候不够了。”
  青砖石灰土坯啥的倒是无所谓,因为窑厂全年无休一直在烧,囤积了很多青砖。
  石灰矿只要不采空了,就不会缺石灰,主要是运送费时间。
  宋福瑞拍拍他的肩膀,“元杰,好好干啊,跟定我二舅兄以后多的是好处呢。”
  他二舅兄还要给人盖房子,就照他那套理念,以后这些大户人家估计更愿意找他盖。
  这么说吧,二舅兄可以用更少的钱,让屋子里不返潮,让院子里不积水,这一点很多人家都做不到。
  那些一下雨就在院子里养鱼的,每年都得头疼俩月呢。
  他得意地邀请禚元杰一起去看他的火炕。
  禚元杰:“你家又没干,不能睡。”
  宋福瑞:“我二哥说了,可以小火烘烘,咱去点火试试。”
  裴长青警告他了,不能着急贪快,大火会让炕面裂开的。
  烟道以及砖缝也是,如果没有经过充分自由地收缩干透,而是靠猛火烤干,那就会让砖缝间的泥浆骤然收缩,会导致砖与砖之间拔缝,那就漏烟了。
  但是小火就没问题。
  可小火也就烘烘炉子,根本烘不到炕,更烘不到烟道。
  禚元杰又不傻,自然能想到这么简单的道理,不去。
  他要去爹和大哥跟前卖好儿,多捞点好处。
  裴长青给带来这么多生意,那自己不得分两成啊?
  他想开个胭脂水粉铺子,嘿嘿。
  宋福瑞跑回家,“阿云,宝儿,我回来了。”
  宝儿不在家,去她奶院儿里玩了,顺便在那边吃饭。
  虽然宋福瑞很稀罕儿子,但是隔三差五的儿子不在跟前儿也挺好,他可以和媳妇儿腻歪。
  但是这会儿家里多了俩婆子,他……没的腻歪了。
  俩婆子却很有眼力见儿,“三娘子,时候不早了,看不清针脚儿做活儿伤眼,婆子先回了,明儿再来。”
  裴云笑着送她们出去,回来见宋福瑞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正乐呵呢。
  她笑道:“捡钱了?”
  宋福瑞得意道:“今儿又有八户来排队盘火炕。我瞅着二舅兄得忙晕头,能赚不少钱。”
  裴云:“娘和二嫂还说呢,多亏你介绍人盘火炕,二哥才接那么多活儿。”
  宋福瑞不要二舅兄给他分红,就为这朵夸奖的小红花儿。
  主要媳妇儿和二舅兄岳母他们夸他,他就觉得哎呀,这么累还挺值得。
  最近他跟着盘火炕,和泥抛砖都专业了,胳膊和腿上也练出结实的肌肉。
  这让他感觉非常有力量,人也挺拔自信很多。
  这时候外面下起雨来。
  起初淅淅沥沥的,后来渐渐传来雨打瓦片的沙沙声。
  宋福瑞:“哎呀,又让二舅兄算着了,得亏给元杰把烟囱盖了,要不刚砌好的烟囱这么淋一宿肯定得漏。”
  裴云也高兴,“二哥现在做事真是靠谱得很,比那些四五十的掌柜不差啥。”
  郑氏和张瓦匠等人也在看这场雨,盼着下大点,如此正好检验裴二郎的烟囱漏不漏!
  郑氏一会儿去宋母院儿里瞅瞅,一会儿又打发丫头去问问老太太房间漏没漏雨。
  可惜她盼了一晚上人家也没漏。
  王大几个走在路上,还没到家就落了雨。
  幸亏他们带了雨布。
  这种雨布就是用铜钱厚的粗棉布浸泡桐油,三浸三晾得来的。
  防水防雨很好,也是做油布伞的材料。
  这可是裴长青之前斥巨资买的呢,就怕砌烟囱半途下大雨把人家屋顶给泡坏。
  阴天下雨的时候用这个罩着,边缘糊上黄泥,那就没问题了。
  他们把油布交给小珍珠和小鹤年披着,汉子们自己戴上斗笠,快步往豆腐村赶。
  等他们到家,正好裴长青和裴大柱几个也回来。
  一见面王大就主动跟裴长青汇报:“二郎,我们给禚家盖好油布了,没问题。”
  裴长青笑道:“我想到了,你们做事都稳妥,肯定没问题的。”
  王大高兴得呀,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王木匠又悄悄捅咕他一下,让他稳重点。
  王二瞅着大哥那得意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从小大家夸他聪明伶俐,大哥笨笨的,结果现在大哥却得意起来了,他反而灰溜溜的。
  裴长青也没落下他,戴着斗笠去看了看本村和周边村子新送来的几根木头。
  这是高老二帮他联系,又用驴车给拉过来的。
  王木匠已经领着王二剥了树皮,修了树瘤以及枝丫,还拉好了墨线,明儿就开始锯板子了。
  锯木板需要的技术很高,尤其需要扯大锯的俩人配合默契,必须把板子锯的一样厚薄。
  他今儿可把老二好好叮嘱了一番。
  裴长青笑道:“王伯,现在干活儿麻利很多啊。”
  王木匠:“那肯定不能给二郎你拖后腿儿呀。”
  裴长青看了王二一眼,“照这样,锯完板子也能一起做家具了。”
  王二心里说我不稀罕他夸我,我才不像大哥那么上赶着,可听到裴长青夸他,他也笑得瞬间不值钱起来。
  不枉他今儿埋头撅腚地干活儿,都没偷懒。
  裴大柱看着外面的雨丝,虽然不大,但是秋雨经常下两三天不歇,“二郎,要是明儿还下雨怎么办?”
  裴长青:“东家都有数,阴天就会把土坯和石灰搬到仓房去,咱们盘炕砌墙在室内,到时候在屋里撬砖空出泥地来和泥也一样。收拾完以后,再给东家处理一下,把地砖铺好就行。”
  只要保证烟囱盖好,其他都是小意思。
  大家就放心了。
  王木匠带着俩儿子告辞。
  再不告辞他怕丢人,老大老二那俩眼珠子一门儿往灶房瞅,怕不是想留下吃炖猪蹄?
  虽然他也想,但是你醒醒,人家这一大家子人呢,哪有你吃的份儿?
  咱家伙食也不差!
  如今父子三人都赚钱,老婆子还在家里纺纱织布,小闺女也自己做嫁衣不用花钱。
  他们家在乡下算有钱人好吧,会吃不起几个猪蹄?
  回家就炒盘子鸡蛋吃!
  果断告辞。
  因为下雨天冷,沈宁让妇女们也早点下班回家。
  她们从早忙到晚,个个很勤快,天气不好早点收工也是应该的。
  小珍珠和小鹤年跟爹娘汇报买东西的过程,顺便报账。
  带了多少钱,付了多少定钱,买了哪些东西,还要了什么赠品。
  小珍珠一样样往桌上摆,可给裴母乐得不行。
  一会儿一哎呀,一会儿一惊喜。
  “锥子,大粗针!珍珠,阿年,你们可真能耐啊,咱家就缺这个呢!”
  一会儿裴父又呀起来,还有给他们刮皮刮瓤准备的铁片和小刀呢?
  这俩孩子,真是顶大用,多少大人也要不来这些东西啊。
  至少裴父觉得自己就不行。
  沈宁看着大鏊子笑逐颜开,“哇,鏊子,我的梦中情鏊,摊煎饼的神器!”
  听说俩孩子给自己定了两把昂贵的菜刀,沈宁果然先肉疼两句,“小孩子买东西果然不看价格”,随后又高兴,“咱家可太需要两把好菜刀了,你们真会买!以后就得让你们帮忙买东西,尤其我想买又舍不得的。”
  前世她如果碰到想买又舍不得花钱的就让裴长青给买,好像钱不从自己手里出去就不那么心疼一样。
  她给珍珠和阿年一顿好夸,母女俩又一顿么么哒。
  小鹤年虽然也想和爹娘么么哒,但是——太羞耻了啊!
  还是算了!
  裴长青垂眸瞅瞅儿子,大手胡撸一下儿子的头顶,“干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