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可能在她心里,有些事情不需要知道得太明白。
浮玉熬啊熬,熬过了殉葬一事,终于熬到了景饲生来到王都。这段等待的岁月里,她不仅承受着殉葬阴影的折磨,更时刻关注着朝廷风云变幻的局势。
彼时正值幼帝登基大典前夕,朝堂上下暗流涌动——年幼的君主难以驾驭各方势力,而那些虎视眈眈的王室宗亲们,个个都在暗中谋划,企图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分一杯羹。
浮玉敏锐地洞察到,这正是为景饲生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作为老熙王流落在外的血脉,景饲生身上汇聚着多重优势:他不仅有着伏国为质十年的特殊经历,磨砺出常人难及的坚韧品性;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非凡才能——平定匪患、推广新式农耕技术、因地制宜引进优质粮种,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生计。与那些终日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思进取的王室子弟相比,景饲生无论是血统正统性、个人能力还是治国理念,都堪称新君的最佳人选。
浮玉深信,在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她能送他坐上王位,朝中清流必然会支持她的决定,毕竟这些人怎会不希望一个心怀天下、务实为民的贤能之君,来稳固江山社稷?
只要景饲生即位,熙国的君主有一半伏国的血脉,她也能算伏国史册上千秋万代的功臣。
她是这么想的。
于是她冒着风险夤夜去见景饲生。
当她终于推开酒楼约定厢房的雕花木门时,映入眼帘的是景饲生凭栏而立的背影。
窗外灯火斑驳,而他沉默也锐利。
浮玉将局势利弊剖析殆尽,言辞间甚至带上了几分凌厉的逼迫。可那人始终背对着她,没给出任何反应。
她焦灼地来回踱步,要他给出答复。
景饲生这才缓缓转身,厢房中的灯盏照亮他已沉稳许多的面容。浮玉才恍觉,距离上次见面,竟已过了如此之久。
“你究竟想要什么呢?”他这样问。
“我想要什么?”她忽然低笑出声,“我原以为……你该是与我一样的人。”
“一样不甘屈居人下,一样渴望着能踏实握在手心的权柄。”她向他走近,仰头望进他眼底。
景饲生疑惑:“在你之上——你还能走到什么位置呢?”
他语调轻缓,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却堵住了浮玉所有的话。
她辨不清他眼底的深意,只觉那目光如霜,一寸寸凉透她的脊背。
景饲生没有再等她回答,绕过她推门而出。
登基大典那日,浮玉站在人群之中,看着景饲生一步步踏上玉阶。他俯身抱起幼帝,动作稳而轻,将他缓缓放上龙椅。那孩子小小的身躯陷在宽大的龙袍里,稚嫩的脸庞上迷茫又觉新奇。
“跪——”司礼内侍尖细的嗓音高声响起,可阶下群臣姿态散漫,有人甚至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冷笑,目光斜斜瞥向高台,满是不屑与算计。
“跪!”景饲生骤然厉喝,殿内霎时死寂,众人面色陡变。
有人想斥责他的无礼,却见他身后一条白玉般的龙懒散环绕于他的周身,以臣服的姿态缓慢缠上龙椅,它轻慢一瞥,周身威压沉沉碾下。而龙椅上的那小孩,不怕也不惊,显出些早熟的模样,但目光分明澄澈。
莫名的,就觉得这小孩与龙椅相衬,有些诡异又偏门的和谐感。
再看景饲生,他这些年征战敌国,俘获灵兽不在少数,可从没有听说过,哪一战之中得白龙眷顾。
那些原本心怀鬼胎之人绷紧了背脊,额角渗出冷汗,他们怕的未必是景饲生,也未必完全是受到这条龙的震慑,可能是对更多事情的考量。或许有心之人在今日典礼上做了某种安排,已经被景饲生化解;或许有的人无心在典礼上在做什么损害自己名声之事……浮玉不知道。
总之这些人再不敢拖延,齐刷刷伏身跪地,黑压压一片如潮水般矮了下去。
浮玉在人群中缓缓屈膝,抬眸的刹那,正对上高台上景饲生垂落的视线。他眼底一片深寂,无波无澜。
浮玉第二回觉得,自己做错了。
-
而今,浮玉看着跪在身前的祈姜引,抬手示意她起来。
“或许吾从觉得自己错了的那日,就不该放任景饲生如此下去,否则也不会等到故国覆灭的消息。”浮玉低声喃喃,“好在如今还不算晚。是人便有弱点,恰巧,景饲生的弱点,吾都知道。或许,为故国复仇,也算吾为伏地做的最后一件事。”
“太妃有什么打算?”祈姜引站起身来,垂头相询。她有些不理解,她知道太妃口中赋予景饲生的荣耀——不过是景饲生最落魄之时,借给了他一千兵而已。除此之外,她还对景饲生做过什么呢?
哦对,为了景饲生的“通天大道”,杀了景饲生最亲近的兄弟,苏蘅沂。
“如今,九州一统,而其中带来了许多隐患。许多人盯着这些治理权,想分一杯羹。”
浮玉意味深长道:“新制度的推行,朝中当有旁的人来做,景饲生也该歇一歇了。”
她看向祁姜引:“朝臣向来如此,需要时将人捧到高处,不需要时,就恨不得将人踩进泥里。可惜,景饲生还不懂这个道理。他或许治国用兵上有些才能,但错就错在没有野心。如今我们只需要煽风点火,就可将景饲生置入死地。”
“凡未经诏令擅自离开自己应在之地的宗室,视同谋逆——只是向来宗亲之谊在这条律法之上,所以很多人忘记了这条律法。现在我们就让大家回忆起,十一年前,景饲生私自带质子归国之事。最后再把质子遇害之事推到他的头上,散播他想掌帝权,所以杀质子,推傀儡幼帝即位的流言。他不是不想承认自己的王室血脉吗?那就让他做个外人,野心勃勃的外人。”
祈姜引脑子有些乱:“可是景大人如今的地位,靠陈年旧事恐怕难以撼动。”
“何须我们亲自动手?”浮玉笑,“只要迈出这一步,朝野上下自会有无数双手推着景饲生坠入深渊。你且想想——他一旦倒台,会腾出多少权柄?新政的推行之权、各州县的辖制之权、边军的调遣之权,乃至……摄政之权。还有太多太多。”
她的声音渐渐压低,“这些权柄之下,又牵扯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新政一改,税赋如何征收?粮仓如何调配?商路如何划分?光是这些蝇头小利,就足以让那些地方小吏争得头破血流。而再往上呢?世家大族、封疆大吏、朝中派系……谁会不想在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祈姜引顺着她的话,眼前仿佛展开一张无边无际的网——细密、森冷,却又生机勃勃。网线交织之处,是无数双手在暗中拉扯:朝堂上冠冕堂皇的奏对,暗巷里低声的密谋;繁华街市间商贾的算计,酒宴之上杯盏交错间的试探。
这些看似稳固的网,当真仅靠景饲生一人在维系平衡吗?
啼笑皆非了些。
祈姜引眼前又浮现出那些繁华街巷——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孩童举着糖人奔跑嬉闹,茶楼里说书人拍案惊堂,引得满座喝彩。还有曼妙的女子,狂浪的诗人……烟火人间,芸芸众生。
她怔然片刻,恍惚间又忆起自己最落魄的年月。
——想这些做什么?
祈姜引猛然掐断思绪,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疼痛让她清醒过来,耳边再度响起浮玉冰冷的嗓音:“如今你只管到景饲生身边去。外头的事,自有游灯处置。他不是在查苏蘅沂之死的真相么?且看着,他究竟能查到几分。”
这些年祁姜引早已成为浮玉的心腹,对从前的事大多都从浮玉或游灯口中知晓,游灯在外负责执行一些浮玉不方便做的事,而祁姜引在她身侧照料。
这个一直活在别人口中、传奇一般的男子祁姜引没有见过,但她却知道,浮玉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全因这景大人当年的一句话——
“虽然还不知道杀害王嗣和幺姆陈叔的真凶是谁,但如果让我找到……用一千兵换余生安稳,这买卖很划算。”
这段话,在外头守着的游灯也曾听见,后来告诉过祁姜引,并让祁姜引劝说王妃——莫要再触碰与苏蘅沂有关的任何事,景饲生就能遵守他的诺言,让这件事彻底过去。
可是,真的过去了吗?景饲生的确没有动浮玉,却率铁骑踏平了伏国,让浮玉活着看到自己的故国归顺于仇人——老熙王的领土。
浮玉已经无计可施,被一口不甘心的气吊着,现在能做的,好像也的确只有尝试杀了景饲生而已。
祁姜引颤抖着,最终道:“好。”
第38章
阴暗潮湿的地牢中,景饲生从牢门处缓步走下阶梯。
“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景饲生沉思道,“今日那个想来救母的女子——你可知她母亲是被抓住的哪一位?”
寒致在他身后半步之遥,敏锐地察觉到主子今日格外不同。“属下不知。”
景饲生不再说话,继续拾级而下。走到关押所有嫌疑犯的牢门外,他微微抬眼扫视了一圈里头关着的人。
浮玉熬啊熬,熬过了殉葬一事,终于熬到了景饲生来到王都。这段等待的岁月里,她不仅承受着殉葬阴影的折磨,更时刻关注着朝廷风云变幻的局势。
彼时正值幼帝登基大典前夕,朝堂上下暗流涌动——年幼的君主难以驾驭各方势力,而那些虎视眈眈的王室宗亲们,个个都在暗中谋划,企图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分一杯羹。
浮玉敏锐地洞察到,这正是为景饲生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作为老熙王流落在外的血脉,景饲生身上汇聚着多重优势:他不仅有着伏国为质十年的特殊经历,磨砺出常人难及的坚韧品性;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非凡才能——平定匪患、推广新式农耕技术、因地制宜引进优质粮种,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生计。与那些终日沉溺于风花雪月、不思进取的王室子弟相比,景饲生无论是血统正统性、个人能力还是治国理念,都堪称新君的最佳人选。
浮玉深信,在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她能送他坐上王位,朝中清流必然会支持她的决定,毕竟这些人怎会不希望一个心怀天下、务实为民的贤能之君,来稳固江山社稷?
只要景饲生即位,熙国的君主有一半伏国的血脉,她也能算伏国史册上千秋万代的功臣。
她是这么想的。
于是她冒着风险夤夜去见景饲生。
当她终于推开酒楼约定厢房的雕花木门时,映入眼帘的是景饲生凭栏而立的背影。
窗外灯火斑驳,而他沉默也锐利。
浮玉将局势利弊剖析殆尽,言辞间甚至带上了几分凌厉的逼迫。可那人始终背对着她,没给出任何反应。
她焦灼地来回踱步,要他给出答复。
景饲生这才缓缓转身,厢房中的灯盏照亮他已沉稳许多的面容。浮玉才恍觉,距离上次见面,竟已过了如此之久。
“你究竟想要什么呢?”他这样问。
“我想要什么?”她忽然低笑出声,“我原以为……你该是与我一样的人。”
“一样不甘屈居人下,一样渴望着能踏实握在手心的权柄。”她向他走近,仰头望进他眼底。
景饲生疑惑:“在你之上——你还能走到什么位置呢?”
他语调轻缓,仿佛只是随口一问,却堵住了浮玉所有的话。
她辨不清他眼底的深意,只觉那目光如霜,一寸寸凉透她的脊背。
景饲生没有再等她回答,绕过她推门而出。
登基大典那日,浮玉站在人群之中,看着景饲生一步步踏上玉阶。他俯身抱起幼帝,动作稳而轻,将他缓缓放上龙椅。那孩子小小的身躯陷在宽大的龙袍里,稚嫩的脸庞上迷茫又觉新奇。
“跪——”司礼内侍尖细的嗓音高声响起,可阶下群臣姿态散漫,有人甚至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冷笑,目光斜斜瞥向高台,满是不屑与算计。
“跪!”景饲生骤然厉喝,殿内霎时死寂,众人面色陡变。
有人想斥责他的无礼,却见他身后一条白玉般的龙懒散环绕于他的周身,以臣服的姿态缓慢缠上龙椅,它轻慢一瞥,周身威压沉沉碾下。而龙椅上的那小孩,不怕也不惊,显出些早熟的模样,但目光分明澄澈。
莫名的,就觉得这小孩与龙椅相衬,有些诡异又偏门的和谐感。
再看景饲生,他这些年征战敌国,俘获灵兽不在少数,可从没有听说过,哪一战之中得白龙眷顾。
那些原本心怀鬼胎之人绷紧了背脊,额角渗出冷汗,他们怕的未必是景饲生,也未必完全是受到这条龙的震慑,可能是对更多事情的考量。或许有心之人在今日典礼上做了某种安排,已经被景饲生化解;或许有的人无心在典礼上在做什么损害自己名声之事……浮玉不知道。
总之这些人再不敢拖延,齐刷刷伏身跪地,黑压压一片如潮水般矮了下去。
浮玉在人群中缓缓屈膝,抬眸的刹那,正对上高台上景饲生垂落的视线。他眼底一片深寂,无波无澜。
浮玉第二回觉得,自己做错了。
-
而今,浮玉看着跪在身前的祈姜引,抬手示意她起来。
“或许吾从觉得自己错了的那日,就不该放任景饲生如此下去,否则也不会等到故国覆灭的消息。”浮玉低声喃喃,“好在如今还不算晚。是人便有弱点,恰巧,景饲生的弱点,吾都知道。或许,为故国复仇,也算吾为伏地做的最后一件事。”
“太妃有什么打算?”祈姜引站起身来,垂头相询。她有些不理解,她知道太妃口中赋予景饲生的荣耀——不过是景饲生最落魄之时,借给了他一千兵而已。除此之外,她还对景饲生做过什么呢?
哦对,为了景饲生的“通天大道”,杀了景饲生最亲近的兄弟,苏蘅沂。
“如今,九州一统,而其中带来了许多隐患。许多人盯着这些治理权,想分一杯羹。”
浮玉意味深长道:“新制度的推行,朝中当有旁的人来做,景饲生也该歇一歇了。”
她看向祁姜引:“朝臣向来如此,需要时将人捧到高处,不需要时,就恨不得将人踩进泥里。可惜,景饲生还不懂这个道理。他或许治国用兵上有些才能,但错就错在没有野心。如今我们只需要煽风点火,就可将景饲生置入死地。”
“凡未经诏令擅自离开自己应在之地的宗室,视同谋逆——只是向来宗亲之谊在这条律法之上,所以很多人忘记了这条律法。现在我们就让大家回忆起,十一年前,景饲生私自带质子归国之事。最后再把质子遇害之事推到他的头上,散播他想掌帝权,所以杀质子,推傀儡幼帝即位的流言。他不是不想承认自己的王室血脉吗?那就让他做个外人,野心勃勃的外人。”
祈姜引脑子有些乱:“可是景大人如今的地位,靠陈年旧事恐怕难以撼动。”
“何须我们亲自动手?”浮玉笑,“只要迈出这一步,朝野上下自会有无数双手推着景饲生坠入深渊。你且想想——他一旦倒台,会腾出多少权柄?新政的推行之权、各州县的辖制之权、边军的调遣之权,乃至……摄政之权。还有太多太多。”
她的声音渐渐压低,“这些权柄之下,又牵扯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新政一改,税赋如何征收?粮仓如何调配?商路如何划分?光是这些蝇头小利,就足以让那些地方小吏争得头破血流。而再往上呢?世家大族、封疆大吏、朝中派系……谁会不想在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祈姜引顺着她的话,眼前仿佛展开一张无边无际的网——细密、森冷,却又生机勃勃。网线交织之处,是无数双手在暗中拉扯:朝堂上冠冕堂皇的奏对,暗巷里低声的密谋;繁华街市间商贾的算计,酒宴之上杯盏交错间的试探。
这些看似稳固的网,当真仅靠景饲生一人在维系平衡吗?
啼笑皆非了些。
祈姜引眼前又浮现出那些繁华街巷——商贩的吆喝此起彼伏,孩童举着糖人奔跑嬉闹,茶楼里说书人拍案惊堂,引得满座喝彩。还有曼妙的女子,狂浪的诗人……烟火人间,芸芸众生。
她怔然片刻,恍惚间又忆起自己最落魄的年月。
——想这些做什么?
祈姜引猛然掐断思绪,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疼痛让她清醒过来,耳边再度响起浮玉冰冷的嗓音:“如今你只管到景饲生身边去。外头的事,自有游灯处置。他不是在查苏蘅沂之死的真相么?且看着,他究竟能查到几分。”
这些年祁姜引早已成为浮玉的心腹,对从前的事大多都从浮玉或游灯口中知晓,游灯在外负责执行一些浮玉不方便做的事,而祁姜引在她身侧照料。
这个一直活在别人口中、传奇一般的男子祁姜引没有见过,但她却知道,浮玉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全因这景大人当年的一句话——
“虽然还不知道杀害王嗣和幺姆陈叔的真凶是谁,但如果让我找到……用一千兵换余生安稳,这买卖很划算。”
这段话,在外头守着的游灯也曾听见,后来告诉过祁姜引,并让祁姜引劝说王妃——莫要再触碰与苏蘅沂有关的任何事,景饲生就能遵守他的诺言,让这件事彻底过去。
可是,真的过去了吗?景饲生的确没有动浮玉,却率铁骑踏平了伏国,让浮玉活着看到自己的故国归顺于仇人——老熙王的领土。
浮玉已经无计可施,被一口不甘心的气吊着,现在能做的,好像也的确只有尝试杀了景饲生而已。
祁姜引颤抖着,最终道:“好。”
第38章
阴暗潮湿的地牢中,景饲生从牢门处缓步走下阶梯。
“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景饲生沉思道,“今日那个想来救母的女子——你可知她母亲是被抓住的哪一位?”
寒致在他身后半步之遥,敏锐地察觉到主子今日格外不同。“属下不知。”
景饲生不再说话,继续拾级而下。走到关押所有嫌疑犯的牢门外,他微微抬眼扫视了一圈里头关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