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其他流民,男女老少都有,全被官府围剿了。还说不是流民,而是山匪。
官府遇上山匪,对方人多势众,还拼命反抗,打伤了几个差役,于是就地处决的。
这消息是从一个喝醉的差役口中得来的,云岚没想到情报网还进了酒馆,这确实是个容易探知消息的地方。
这差役可能把此事埋在心底很久,却没有个能说的地方,不知不觉说得还挺多的。
比如这些流民衣衫褴褛,手无寸铁,然而官府坚称他们是十恶不做的山匪。
差役们不听就是抗命,还可能丢了差事,甚至可能归入山匪的同伙。
比如那个流民确实是打伤了人,还抢了吃的,但是官府坚决不承认,把人判了无罪放走了。
云岚越看,心里越是疑惑,这官府到底想做什么?
小太子这时候来了,跟皇帝行礼后,就坐在云岚身边。
云岚顺手把折子递給他,小太子低下头,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
他看过后,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开口说道:“皇阿玛,当地官府拼命否定流民的身份,是不是想遮掩什么。尤其是,这些流民是从哪里来的?”
皇帝听后,微微颔首道:“确实,东省各地这两天的收成都说不错,又没有发生天灾,不该有流民才是。”
如果当地没有的话,那就可能从外省逃荒过来的流氓了。
但是东省临近的几个省份都没有禀报过天灾,所以这流民从何而来?
云岚之前觉得违和,如今被小太子提醒,又有皇帝的话,感觉更矛盾了:“皇阿玛,天灾这个事会谎报吗?”
皇帝摇头道:“当地出现天灾,官府不报,朝廷这边就不会派人去赈灾。”
没人赈灾,当地没吃的,就不能随意开仓放粮。
没有朝廷帮忙赈灾,当地根本就活不下去,到时候当地官府是要担责的,根本不敢隐瞒。
再就是,当地哪怕想隐瞒,也很难了。
不说别的,天灾比如*暴雨成涝,怎么瞒着?
洪水会顺流而下,淹没下游的其它地方,上游想死命瞒着都不可能遮掩得住。
既然天灾瞒不住,那么会出现逃荒的流民,就只有两种情况了。
云岚掰着手指头盘算道:“皇阿玛,那只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当地官府擅自给百姓加税,让他们变卖所有东西后还是活不下去,只好成为流民。”
“二是当地收成不行,养不活当地百姓,也让他们不得不成为流民,流落在外。”
皇帝听着不由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当地官府可能谎报了收成?”
云岚眼神无辜地看了过来道:“皇阿玛,我觉得只有这两种可能了。”
不然当地收成大好,怎么会出现流民?
百姓只要吃饱饭,就绝不会轻易离乡别井的。
成为流民,那就必然是失去了所有,不得不离开家乡。
所以要么当地官员谎报了收成的情况,要么就是另外私下加了重税,叫百姓活不下去。
不管是哪一种,如此矛盾的情况出现,当地官府必然有问题。
加上他们还拼命否认流民的存在,甚至判了无罪的流民离开后没多久就死在河边,那就更可疑了。
如果只是外地的流民,像差役说的那样,全是衣衫褴褛又瘦弱不堪,为何还偏要说是山匪,非要全部灭口了?
当地官府完全可以把人赶出去,打发得远远的就行了。
所以这些流民很可能就是当地的,因为抢劫了一个其他乡镇的人,这人气不过去报官,事情才会暴露出来。
这人刚开始估计就是凭着一肚子火气去报官,最后发现官府居然无罪释放了那个流民,更是觉得不公允,才会匆忙离开,跑到京城来继续告状。
只是在路上,这人兴许发现了什么,才会日夜赶路跑到京城来。
说是告状,更像是逃命。
也不知道他在路上发生了什么,总不会当地官府还派人千里迢迢追杀,让这人闭嘴吧?
云岚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就跟皇帝说了出来:“这人惊慌失措跑来京城,去顺天府告状被赶出来后,立刻就去拦着皇阿玛的马车。”
“虽然这人当时说是看着马车材质上等,又有一队精悍的侍卫跟着,感觉不是一般人就撞了上来。我却觉得他是无法留在顺天府,担心在外头会出事,才会孤注一掷,故意撞上马车。”
闻言,小太子若有所思道:“姐姐是说这人故意撞上来,是想求贵人庇护?要是对方不高兴,把他送去顺天府的大牢,也能逃过一劫?”
云岚点头道:“是啊,顺天府的大牢怎么都比外头安全多了。我估计他就是这么想的,觉得天子脚下,贵人再厉害,也不会当街砍了他,最多把人扭送进顺天府去。”
想必这人没料到,自己的眼力劲那么好,直接就撞上皇帝的马车吧!
不过这么一来,对方确实如愿进了顺天府的大牢了。
小太子却不解道:“姐姐,照这么说,对方应该隐约察觉到当地官府有问题,怎的皇阿玛派人去问话,他什么都没说,只透露了那个流民抢劫的案子有古怪?”
云岚眨眨眼道:“我猜测对方不确定当地官府有没靠山,那靠山会不会是京城的贵人,就不敢随意透露了。”
“去问话的人肯定没透露皇阿玛的身份,对方只以为是官府的人。要是皇阿玛再派人去问,先表明身份,想必对方就会愿意多说一些了。”
皇帝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会意,亲自出宫去顺天府的大牢见了报官的人。
果然李德全亮出腰牌,表明身份后,对方这才松了口。
李德全回宫转述了对方的话,云岚才知道这人一路来京城还挺坎坷的。
估计这人有功名在身,所以当地官府不敢像流民那样对待他,只让人拦着。
先是住宿的客栈莫名起火,起火的地方是马厩,他的骏马就被烧死了。
客栈掌柜也不见踪影,甚至找不到赔偿的人,对方只好去马行想买马却买不到,租赁牛车也不行。
没人愿意卖给他,这人当时就察觉不对劲了,似是有人一直跟着自己。
他当机立断,不再走大路,而是走小路,避开人躲躲闪闪离开。
后来躲在山洞里头,听见外边有几个人的脚步声和谈话声,得知他们果然是跟着自己,要拦着人上京。
这人就明白,流民的事大有文章。
最重要的是,他还偷听到一件事,就是当地曾爆发过蝗灾。
皇帝听过后却点头道:“这事朕知道,当地爆发蝗灾被扑灭了,为此西省巡抚还上书,嘉奖了当地官员。”
说完,皇帝的脸色很难看。
显然蝗灾的事是真的,当地知道瞒不住,就上报了。说是一开始就扑灭了,显然是个巨大的谎言。
蝗灾最后造成收成欠佳,当地官府担心皇帝问责,只说是小蝗灾,甚至还颠倒是非说成是他们的功劳。
这分明是欺君,到头来皇帝还嘉奖了欺君之人,他简直要气疯了!
云岚连忙给皇帝顺了顺气,安抚道:“皇阿玛悠着点,可不能气坏自己了。这些人该罚,但是能瞒得住,除了当地官府,应该还有其他人帮忙。”
之前皇帝还信誓旦旦,天灾不可能瞒得住,转头就被打脸了。
确实不能瞒住,但是却能以大化小,大的天灾说成小的。
甚至对方犯错了,还反过来说自己立功了,彻底把此事遮掩下来。
要不是这个一路跑到京城来告状的人,估计皇帝如今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该嘉奖的,反倒是这个坚持告状的人了!
小太子连忙点头附和道:“姐姐说得对,当地那么大的蝗灾,百姓都过不下去变成流民,肯定会逃去周边地方。其他地方必然知情,甚至上峰也会知道才是。”
云岚想着,尤其那个请功的巡抚,作为上峰他肯定知情,却还是给下属请了功劳。
然后这份功劳显然也会给他好处,指不定还高升了。
云岚看皇帝的脸色沉下去,就知道她必然是猜对了。
果不其然,皇帝发话道:“来人,让刑部尚书给朕滚过来!”
云岚不由惊讶,这巡抚果然被提拔了,二品的巡抚到从一品的刑部尚书。
要不是被揭发这件事,估计没几年过后,这人就能再往上走一步,成为一品大员,也就是内阁大学士,皇帝的心腹大臣了。
内阁大学士也是文官的最高品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还差一点,这样的人就会进内阁,皇帝就更生气了。
他心下越发觉得云岚之前的建议很对,就该尽快把情报网在各地铺开。不然就会像如今这样,轻易就被底下人欺瞒了过去!
皇帝担心自己大发雷霆会吓着女儿,挥挥手示意云岚和小太子先离开御书房。
官府遇上山匪,对方人多势众,还拼命反抗,打伤了几个差役,于是就地处决的。
这消息是从一个喝醉的差役口中得来的,云岚没想到情报网还进了酒馆,这确实是个容易探知消息的地方。
这差役可能把此事埋在心底很久,却没有个能说的地方,不知不觉说得还挺多的。
比如这些流民衣衫褴褛,手无寸铁,然而官府坚称他们是十恶不做的山匪。
差役们不听就是抗命,还可能丢了差事,甚至可能归入山匪的同伙。
比如那个流民确实是打伤了人,还抢了吃的,但是官府坚决不承认,把人判了无罪放走了。
云岚越看,心里越是疑惑,这官府到底想做什么?
小太子这时候来了,跟皇帝行礼后,就坐在云岚身边。
云岚顺手把折子递給他,小太子低下头,一目十行很快看完了。
他看过后,小眉头皱得紧紧的,开口说道:“皇阿玛,当地官府拼命否定流民的身份,是不是想遮掩什么。尤其是,这些流民是从哪里来的?”
皇帝听后,微微颔首道:“确实,东省各地这两天的收成都说不错,又没有发生天灾,不该有流民才是。”
如果当地没有的话,那就可能从外省逃荒过来的流氓了。
但是东省临近的几个省份都没有禀报过天灾,所以这流民从何而来?
云岚之前觉得违和,如今被小太子提醒,又有皇帝的话,感觉更矛盾了:“皇阿玛,天灾这个事会谎报吗?”
皇帝摇头道:“当地出现天灾,官府不报,朝廷这边就不会派人去赈灾。”
没人赈灾,当地没吃的,就不能随意开仓放粮。
没有朝廷帮忙赈灾,当地根本就活不下去,到时候当地官府是要担责的,根本不敢隐瞒。
再就是,当地哪怕想隐瞒,也很难了。
不说别的,天灾比如*暴雨成涝,怎么瞒着?
洪水会顺流而下,淹没下游的其它地方,上游想死命瞒着都不可能遮掩得住。
既然天灾瞒不住,那么会出现逃荒的流民,就只有两种情况了。
云岚掰着手指头盘算道:“皇阿玛,那只有两种情况了。一是当地官府擅自给百姓加税,让他们变卖所有东西后还是活不下去,只好成为流民。”
“二是当地收成不行,养不活当地百姓,也让他们不得不成为流民,流落在外。”
皇帝听着不由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当地官府可能谎报了收成?”
云岚眼神无辜地看了过来道:“皇阿玛,我觉得只有这两种可能了。”
不然当地收成大好,怎么会出现流民?
百姓只要吃饱饭,就绝不会轻易离乡别井的。
成为流民,那就必然是失去了所有,不得不离开家乡。
所以要么当地官员谎报了收成的情况,要么就是另外私下加了重税,叫百姓活不下去。
不管是哪一种,如此矛盾的情况出现,当地官府必然有问题。
加上他们还拼命否认流民的存在,甚至判了无罪的流民离开后没多久就死在河边,那就更可疑了。
如果只是外地的流民,像差役说的那样,全是衣衫褴褛又瘦弱不堪,为何还偏要说是山匪,非要全部灭口了?
当地官府完全可以把人赶出去,打发得远远的就行了。
所以这些流民很可能就是当地的,因为抢劫了一个其他乡镇的人,这人气不过去报官,事情才会暴露出来。
这人刚开始估计就是凭着一肚子火气去报官,最后发现官府居然无罪释放了那个流民,更是觉得不公允,才会匆忙离开,跑到京城来继续告状。
只是在路上,这人兴许发现了什么,才会日夜赶路跑到京城来。
说是告状,更像是逃命。
也不知道他在路上发生了什么,总不会当地官府还派人千里迢迢追杀,让这人闭嘴吧?
云岚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就跟皇帝说了出来:“这人惊慌失措跑来京城,去顺天府告状被赶出来后,立刻就去拦着皇阿玛的马车。”
“虽然这人当时说是看着马车材质上等,又有一队精悍的侍卫跟着,感觉不是一般人就撞了上来。我却觉得他是无法留在顺天府,担心在外头会出事,才会孤注一掷,故意撞上马车。”
闻言,小太子若有所思道:“姐姐是说这人故意撞上来,是想求贵人庇护?要是对方不高兴,把他送去顺天府的大牢,也能逃过一劫?”
云岚点头道:“是啊,顺天府的大牢怎么都比外头安全多了。我估计他就是这么想的,觉得天子脚下,贵人再厉害,也不会当街砍了他,最多把人扭送进顺天府去。”
想必这人没料到,自己的眼力劲那么好,直接就撞上皇帝的马车吧!
不过这么一来,对方确实如愿进了顺天府的大牢了。
小太子却不解道:“姐姐,照这么说,对方应该隐约察觉到当地官府有问题,怎的皇阿玛派人去问话,他什么都没说,只透露了那个流民抢劫的案子有古怪?”
云岚眨眨眼道:“我猜测对方不确定当地官府有没靠山,那靠山会不会是京城的贵人,就不敢随意透露了。”
“去问话的人肯定没透露皇阿玛的身份,对方只以为是官府的人。要是皇阿玛再派人去问,先表明身份,想必对方就会愿意多说一些了。”
皇帝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会意,亲自出宫去顺天府的大牢见了报官的人。
果然李德全亮出腰牌,表明身份后,对方这才松了口。
李德全回宫转述了对方的话,云岚才知道这人一路来京城还挺坎坷的。
估计这人有功名在身,所以当地官府不敢像流民那样对待他,只让人拦着。
先是住宿的客栈莫名起火,起火的地方是马厩,他的骏马就被烧死了。
客栈掌柜也不见踪影,甚至找不到赔偿的人,对方只好去马行想买马却买不到,租赁牛车也不行。
没人愿意卖给他,这人当时就察觉不对劲了,似是有人一直跟着自己。
他当机立断,不再走大路,而是走小路,避开人躲躲闪闪离开。
后来躲在山洞里头,听见外边有几个人的脚步声和谈话声,得知他们果然是跟着自己,要拦着人上京。
这人就明白,流民的事大有文章。
最重要的是,他还偷听到一件事,就是当地曾爆发过蝗灾。
皇帝听过后却点头道:“这事朕知道,当地爆发蝗灾被扑灭了,为此西省巡抚还上书,嘉奖了当地官员。”
说完,皇帝的脸色很难看。
显然蝗灾的事是真的,当地知道瞒不住,就上报了。说是一开始就扑灭了,显然是个巨大的谎言。
蝗灾最后造成收成欠佳,当地官府担心皇帝问责,只说是小蝗灾,甚至还颠倒是非说成是他们的功劳。
这分明是欺君,到头来皇帝还嘉奖了欺君之人,他简直要气疯了!
云岚连忙给皇帝顺了顺气,安抚道:“皇阿玛悠着点,可不能气坏自己了。这些人该罚,但是能瞒得住,除了当地官府,应该还有其他人帮忙。”
之前皇帝还信誓旦旦,天灾不可能瞒得住,转头就被打脸了。
确实不能瞒住,但是却能以大化小,大的天灾说成小的。
甚至对方犯错了,还反过来说自己立功了,彻底把此事遮掩下来。
要不是这个一路跑到京城来告状的人,估计皇帝如今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该嘉奖的,反倒是这个坚持告状的人了!
小太子连忙点头附和道:“姐姐说得对,当地那么大的蝗灾,百姓都过不下去变成流民,肯定会逃去周边地方。其他地方必然知情,甚至上峰也会知道才是。”
云岚想着,尤其那个请功的巡抚,作为上峰他肯定知情,却还是给下属请了功劳。
然后这份功劳显然也会给他好处,指不定还高升了。
云岚看皇帝的脸色沉下去,就知道她必然是猜对了。
果不其然,皇帝发话道:“来人,让刑部尚书给朕滚过来!”
云岚不由惊讶,这巡抚果然被提拔了,二品的巡抚到从一品的刑部尚书。
要不是被揭发这件事,估计没几年过后,这人就能再往上走一步,成为一品大员,也就是内阁大学士,皇帝的心腹大臣了。
内阁大学士也是文官的最高品级,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还差一点,这样的人就会进内阁,皇帝就更生气了。
他心下越发觉得云岚之前的建议很对,就该尽快把情报网在各地铺开。不然就会像如今这样,轻易就被底下人欺瞒了过去!
皇帝担心自己大发雷霆会吓着女儿,挥挥手示意云岚和小太子先离开御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