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还有就是镶嵌进来的时候,力气大一点,玻璃很可能也要碎了。毕竟太厚的玻璃,光线透进来就要少。”
  为了让房间看着明亮,皇帝就让纪理安烧的透明玻璃要薄一点,光才好透进来。
  这可把纪理安愁坏了,太薄的玻璃容易裂开,太厚的又不符合皇帝的要求。
  他反复烧了三个月,碎裂了不知道多少块玻璃,总算是烧出两块来。
  云岚也没料到,她这公主府最后操碎了心的人竟然会是纪理安,他也挺不容易的。
  他们算是简单参观完公主府,云岚对这里非常满意。
  想到以后她可以到公主府来住,就忍不住期待起来。
  只可惜皇帝看出云岚的想法,却说道:“你如今年纪还小,长住公主府的话,朕还是不放心。等你长大一点,再过来多住几天。”
  云岚有点失望,看来她能长久住在宫外的话,就得长大后,甚至可能出嫁后才可能住到公主府来了。
  走了一圈,她也有点累了,皇帝就带女儿坐马车回宫了。
  云岚在马车上有点昏昏欲睡,皇帝索性让她挨着自己眯一会眼,很快就要回到宫里,再躺下好好歇息就是了。
  谁知道云岚正瞌睡的时候,外边传来呵斥的声音,马车也停了下来。
  她迷迷糊糊睁开眼,有点疑惑马车怎么不走了,听见呵斥声不由从车窗探头看了看,不由满脸诧异。
  好家伙,竟然有人来拦他们的马车,正被侍卫们团团围住!
  第117章
  第117章
  但是皇帝出行,当然不可能坐着破旧的马车,这马车的材质一看就极为上等。
  哪怕起边看着普通,在识货的人面前压根就不平常。
  估计对方认出这马车是贵人坐的,才会冲过来想拦一拦。
  李德全很快回来了,表情有点古怪地禀报道:“皇上,是一个来顺天府告状的百姓。只是顺天府不接,把他赶了出来,正好看见车队就来拦,想着京城贵人多,要是能借此告御状就更好了。”
  谁能想到,对方胆子那么大,运气还挺好的,愣是让他真拦到了皇帝的马车。
  云岚诧异问道:“李伴伴,这人来顺天府是要告什么状?”
  李德全早就打听过了,连忙答道:“大格格,此人说是在回乡途中被流民所伤,还抢了财物,于是在当地报官。只是当地认为该让他回乡报官,他回去后却说对方并非流民,也没有抢劫,直接放走了。”
  “这人不服,就一路上京来告状,可惜顺天府认为该回去当地报官才是。”
  云岚是听出来了,顺天府觉得这人越级报官不合适,于是把人打发走。
  其实就是跟皮球一样,你踢给我,我又踢回去。
  换做一般的百姓根本耗不起,直接就放弃了。
  这人倒是厉害,竟然一路跑到京城来报官,实在够坚持的。
  皇帝见女儿疑惑,就解释道:“按照律法,百姓告官只能从州县衙门开始,如果对判决结果不服才可以上诉到巡抚衙门。”
  所以顺天府会拒绝也是正常的,毕竟这人确实越级了,而且不止越了一级。
  云岚点点头,又忍不住问道:“李伴伴,这人是从哪里上京来的?”
  李德全答道:“大格格,听闻这人是从东省一路过来的。”
  云岚眨眨眼,要换做现代的时候,东省过来京城确实不远,但是如今古代交通不便,这人上京来就不容易了。
  显然这人说什么都要拿到真相,才会一路跑上京来。
  云岚看向皇帝问道:“皇阿玛,这事要怎么办?”
  皇帝见女儿感兴趣,不由低头问道:“你想接下此事吗?”
  云岚歪着头说道:“皇阿玛,此人这么坚持,兴许有什么内情才是。如果不给对方一个真相,我怀疑他会跑到宫门前告御状了。”
  反正不达目的,对方是不会罢休的。
  与其闹得人尽皆知,风言风语的,还不如直接接手查一查。
  要这人说的都是真的,府衙判错了,就该给他一个公道。
  如果此人是为了图别的,胡缠烂打,不肯接受事实,那就打一顿再赶出京城。
  云岚这么一说,皇帝微微颔首道:“也罢,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办吧。”
  闻言,李德全就知道,这事皇帝打算管了。
  他转头吩咐侍卫带告状的人去顺天府仔细问话,然后把口供送进宫里来。
  云岚探头听见后,小脸上全是疑惑:“皇阿玛,我还以为李伴伴会把人带进宫里去问话呢!”
  怎么把人送去顺天府,不让她亲自问吗?
  皇帝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道:“哪里就能把人随便带宫里,还要劳动你来亲自问话?”
  言下之意,这不过是小事。只因为云岚感兴趣,皇帝才过问了,对方哪里有资格让女儿亲自问话了。
  要不是云岚好奇,皇帝估计只会交给顺天府去应付了。
  等云岚回到乾寝宫,换了一身衣服,捧着甜水吃着点心,李德全就回来了。
  李德全说道:“皇上,此人的口供反复问过,跟之前没什么变化。县里已经判了,只是那个流民被判无罪释放后,不到几天就发现死在河边,说是淹死的。”
  “这人十分害怕,才会一路跑到京城来告状,其实是不敢一直留在县里,还认为那流民是被府衙偷偷下了毒手。”
  云岚放下杯子,这事越听越觉得离奇。
  原本以为就是个坚持找出真相的报官人,怎么到头来,还牵扯到命案上来了?
  而且最让人奇怪的事,官府为何要对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民下手?
  尤其先是判定了这流民无罪,回头又偷偷下手。难不成这流民还能贿赂官府,官府怕人知道,判完后再灭口吗?
  但是这也说不过去,都是流民了,身无分文,到处流浪,能拿出什么好东西来贿赂官府?
  官府的人也不至于眼皮子这么浅,看到好点的东西就愿意帮流民了。
  毕竟误判的话,官府承受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被人发现后,那乌纱帽就得摘掉了,何必为一个流民以身犯险?
  不是钱财贿赂,难道是流民无意中发现官府什么秘密,用这个来威胁?
  要这样的话,勉强也能说得通。
  官府迫于无奈,只好判了流民无罪,把人释放了。却又气不过,于是官府偷偷对流民下手,让他永远闭上嘴巴。
  毕竟只有死人,才能永远守住秘密了。
  云岚一阵头脑风暴后,把最后的怀疑告诉了皇帝。
  皇帝听后挑眉道:“确实有这个可能,只是一介流民到底能知道什么样的秘密,叫官府能冒险把人灭口?”
  云岚就说道:“皇阿玛,看来要派人去当地查一查,才能知道了。”
  皇帝正有这个意思,恰好他手里的情报网正慢慢展开,不如就从这个县城开始布置。
  一来能练练手,以后在别的地方布置起来也能有所参考。
  二来直接派钦差过去当地,未必能看出点什么,还不如让人私底下搜集情报。
  当然,明面上皇帝还是会让人去当地走一圈,做明面上的靶子,吸引所有的注意力。
  云岚最初以为,这流民掌握的秘密,不外乎是家宅那种。
  比如现成府衙的官老爷强抢民女到后宅纳为妾,又或者私底下收受贿赂被流民无意中撞见之类的。
  但是她转念一想,流民哪怕知道这两个,跟别人说,都未必有人相信。
  当地官老爷压根没必要对流民下手,反而闹出更大的事来。
  再就是那个被抢的人,也不会害怕得一路从东省跑到京城来。
  云岚算过,这中间起码有六七八公里那么远,简直是拼了命跑过来了。
  如此害怕,显然流民知道的事估计相当不得了。
  等了一阵子,那边陆陆续续传来消息。
  汇总刚开始有点零散,消息还比较少,后边慢慢就好多了。
  看来派去的人渐渐熟悉了手头的工作,搜集消息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这天云岚早上起来去御书房找皇帝的时候,就见皇帝眉头皱得紧紧的。
  看见女儿,皇帝这才稍微松开了一点,指着桌上的折子说道:“这是刚送来的消息,那边的事情查得差不多了。”
  云岚有点好奇,皇帝又说道:“朕已经派人去叫太子,一会儿他也过来看一看。”
  如今小太子在蒙语上越发出色,已经不用每天去上课了。
  皇帝偶尔有什么大事,就会把小太子叫来御书房一起商议。
  看来查到的事情相当厉害,云岚拿起折子先看了起来了,看完后,等会就交给小太子看。
  折子上再次汇总,第一条就是流民的数量并不少。
  那个抢劫的流民只是其中一个,当时抢劫了那个人,还打伤了对方,被对方抓住扭送官府。
  实际上当时周围几十个流民,官府听到这人报案后就派差役过去四周把人剿灭,只有这个被扭送官府大牢的流民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