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于是后边翰林院来尚书房上课的人,越发用心了,他们还跟李光地请教,要如何让两个小阿哥专心上课。
李光地:他就这么上课,两个小阿哥就这么专心听课,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云岚听说李光地给同僚说的话,只感慨:难怪李光地人缘不好了,这不就是凡尔赛了吗!谁能受得了!
她怀疑李光地是不是故意的,之前翰林院的人挺排斥他,如今又眼巴巴来请教。
于是李光地就不说实话,还特意恶心一下同僚,叫他们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惹的!
偏偏李光地这话也没毛病:他没做什么,是两个小阿哥乖巧又聪明。
同僚能怎么反驳,能说两个小阿哥一句不好吗?
云岚琢磨着,李光地以后的人缘估计不能好了,甚至还能更差!
第98章
第98章
她把疑问一说,皇帝笑笑道:“朕*之前给他们发了那么多年俸,要是随便就把人弄死或者官职一撸到底,朕岂不是亏大了?”
云岚一听,顿时无语了:皇帝的意思是他发了那么多俸禄给大臣,这些臣子要是没干多少活就嗝屁了,那就要浪费给的这些钱了。
皇帝如今再是富有,却也保留着之前精打细算的性子。
毕竟他的私库确实有钱,但是国库就未必了,总得注意开源节流。
俸禄都给了不少,臣子只要不涉及诛九族的大罪,皇帝都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换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云岚更好奇道:“皇阿玛,要最后实在没地方去了,那该如何处置这些大臣?”
外放都不行的话,那要放到哪里去,让回家吃自己吗?
皇帝笑眯眯道:“那也简单,如今河道还没修好,各处都需要人手的时候。”
云岚明白了,这是让在各个地方都无法发光发热的臣子去帮忙修河道对吧?
那些读书人得知自己寒窗苦读多年可能要去修河道,每天晒得黑黝黝的,还要浑身泥浆,估计就不敢不努力办差了。
皇帝这还真的是物尽其用了,榨干臣子最后一滴!
云岚眨眨眼又问道:“皇阿玛这么想,大臣们知道吗?”
要知道的话,那位法喀就不敢胡来了吧!
皇帝沉吟片刻,对女儿开口道:“你说得对,朕是这般想,总归要叫这些臣子知道才是,不然他们是越发胡闹了。”
光是敲打已经不够了,得让他们知道不努力的后果是什么才行。
不过皇帝当然不会自降身价,直接告诉这些大臣了,得让人传出去才行。
云岚想着这人选就得斟酌一下,得天子近臣才有说服力,地位还不能太低。
李德全的地位高了,但是从他嘴里传出去却不合适。
身为天子跟前的红人,他的话保真,可是李德全能见到的臣子有限,也不能私下跟臣子们来往,说话也不方便了。
云岚还好奇皇帝会选谁,没料到最后选的人是索额图。
不过想想,索额图的身份确实合适,既得皇帝重用,最近又没什么差事,正是闲着的时候,跟其他臣子来往不算频密,只是能说得上话,这也很足够了。
他透露出的消息,自然而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大臣们知道皇帝的心思,心下大惊,生怕哪天被皇帝看不顺眼,就打发去河堤挖泥了!
光是想想,他们就开始心塞了,办差都比以往用心得多。
皇帝得知后还跟云岚感慨道:“早知道这般敲打能让大臣们更用心办差,朕早就该做了。”
云岚抿着唇好笑道:“皇阿玛,如今这样也不算晚,大臣们不都更用心了吗?”
皇帝哈哈笑道:“确实,他们用心点,朕就能少操点心,省事多了。”
小太子知道这个主意是云岚提的,也夸夸道:“姐姐真厉害,这建议极好,以后也能用起来。”
小太子:学会了!
云岚看着勤勉的太子弟弟,好笑着问道:“弟弟去尚书房上学好一阵子了,感觉如何?”
小太子想了想说道:“挺好的,每天有不同的先生来给我和大哥上课。说的方面都不尽相同,基本上没有重复的,也能多听一些不一样的见解。”
翰林院的人都很想留下当小阿哥的先生,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自己的才学,恨不能把课说得高深又厉害。
小太子有些能听懂,有些却不能,大阿哥大部分都不太能听懂,瞌睡得不行。
每天大阿哥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努力睁开眼,后边就睡得昏天暗地。
白天睡多了,晚上就有点睡不着,让大阿哥苦不堪言。
说到这事,小太子也忍不住叹气道:“我这次来御书房见皇阿玛,也是想让先生尽快定下来才是,他们这般实在说得太深了一点。”
李光地还知道因材施教,知道两个小阿哥还小,虽然之前早早开始读书,却也只学了简单的,就启蒙了而已。
所以他说的都不是太高深的内容,而是从浅显的开始,又用典故翻译成大白话说一说,结合起来,课就讲得生动又有趣。
翰林院其他人生怕被他抢了差事,一个个就努力展现,却说得极为深奥,估计皇帝听了能明白,两个小阿哥听得就太吃力了一点。
皇帝听见后,只微微颔首道:“也罢,暂时先让李光地给你们两个上课,另外叫陈廷敬也过来。”
这两人上课还知道分寸,叫两个小阿哥适应良好。
皇帝原本给翰林院一些有才学的翰林一些机会,可惜他们没把握住。
他们学问是不错,却一个个都不会教人,还私心太多。
只想着展现才学,哪里是认真教导,不过是给皇帝看的而已。
皇帝有些失望,还是很快把尚书房先生的事定了下来。
翰林院那边知道他们再也不用轮流去给两位小阿哥上课,心里不是不失望。
最后得了头筹的竟然是两位汉臣,李光地和陈廷敬,更让他们大为失落了。
陈廷敬就算了,学问是极好的,又为官多年,性子稳重又好学,只喜欢钻研学问,在翰林院也颇受敬重。
加上他年纪大了,只怕再留几年就会致仕,对其他人都不是威胁,相处起来又轻松舒服,跟其他人没什么大矛盾,自然人缘就要好多了。
李光地却不一样,年纪要轻上许多,虽说运气差了一点,上回立大功后原本要高升,哪里想到得回去守孝,蹉跎几年才回来。
他刚回来又被弹劾,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皇帝却把人捞了回来。
虽说也是降级,却也只有一级,不痛不痒的,没多久又被皇帝提拔起来,还进了尚书房,显然李光地这又要起来了。
小太子和大阿哥不知道翰林院这些人的心思,因为先生固定下来,还是能让人听懂的李光地和陈廷敬。
大阿哥是大为松口气,他可不想每天来上课就瞌睡,睡太多夜里又睡不着,这日子真是受够了。
他哪怕不爱学习,也是看得出那些翰林在显摆自己的学问,压根就不是给他们好好讲课,心里自然不喜。
所以在课堂上,大阿哥也就肆无忌惮瞌睡,表面自己的态度了。
小太子对这些翰林也有不满,如今通通换下去了,他每天上课都有几分期盼了。
早上不需要别人催促,小太子到时辰就会自个醒来,然后洗漱后吃点东西就去尚书房。
大阿哥却是早上怎么都起不来,于是他偷偷来请教云岚,问道:“姐姐,有什么办法让我早上能按点起来?不然每次都匆匆忙忙,偶尔去尚书房还迟到。”
“有一回被皇阿玛发现了,狠狠训斥了一顿,又让我多写五张大字,写得我手疼。”
他可委屈了,不是自己不想起,而是身边人怎么都叫不醒,最后还是大阿哥自己醒来,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每天都这样,让大阿哥还挺苦恼的。
云岚想了想,觉得可以给大阿哥做个闹钟。
但是她琢磨着那么多人叫大阿哥,都没能把人叫起来,一个闹钟估计不够。
尤其云岚想到大阿哥小时候,听着八音盒才能睡得更好,还是秒睡,感觉闹钟对大阿哥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
不过看大阿哥眼巴巴盯着自己,云岚就想着尝试一下,不行再换个方式。
她也不用自己来,吩咐内务府就行了,里头做八音盒的工匠,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做点小机械了。
他们实在做不出来,还能去请教戴梓。
戴梓在机械上确实颇有天赋,做这点小东西更不在话下了。
说做就做,云岚跟内务府形容了一番,总管很快就交代下去了。
隔了几天居然就做出成品,呈上来给云岚过目。
云岚看着面前的闹钟,跟自己记忆中的不一样,非常大,里头也不是敲打小铃铛来发出声音,而是连着一个锣鼓。
她的脑袋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来,示意内务府的人说说这闹钟究竟是怎么用的。
李光地:他就这么上课,两个小阿哥就这么专心听课,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云岚听说李光地给同僚说的话,只感慨:难怪李光地人缘不好了,这不就是凡尔赛了吗!谁能受得了!
她怀疑李光地是不是故意的,之前翰林院的人挺排斥他,如今又眼巴巴来请教。
于是李光地就不说实话,还特意恶心一下同僚,叫他们知道自己也不是好惹的!
偏偏李光地这话也没毛病:他没做什么,是两个小阿哥乖巧又聪明。
同僚能怎么反驳,能说两个小阿哥一句不好吗?
云岚琢磨着,李光地以后的人缘估计不能好了,甚至还能更差!
第98章
第98章
她把疑问一说,皇帝笑笑道:“朕*之前给他们发了那么多年俸,要是随便就把人弄死或者官职一撸到底,朕岂不是亏大了?”
云岚一听,顿时无语了:皇帝的意思是他发了那么多俸禄给大臣,这些臣子要是没干多少活就嗝屁了,那就要浪费给的这些钱了。
皇帝如今再是富有,却也保留着之前精打细算的性子。
毕竟他的私库确实有钱,但是国库就未必了,总得注意开源节流。
俸禄都给了不少,臣子只要不涉及诛九族的大罪,皇帝都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换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云岚更好奇道:“皇阿玛,要最后实在没地方去了,那该如何处置这些大臣?”
外放都不行的话,那要放到哪里去,让回家吃自己吗?
皇帝笑眯眯道:“那也简单,如今河道还没修好,各处都需要人手的时候。”
云岚明白了,这是让在各个地方都无法发光发热的臣子去帮忙修河道对吧?
那些读书人得知自己寒窗苦读多年可能要去修河道,每天晒得黑黝黝的,还要浑身泥浆,估计就不敢不努力办差了。
皇帝这还真的是物尽其用了,榨干臣子最后一滴!
云岚眨眨眼又问道:“皇阿玛这么想,大臣们知道吗?”
要知道的话,那位法喀就不敢胡来了吧!
皇帝沉吟片刻,对女儿开口道:“你说得对,朕是这般想,总归要叫这些臣子知道才是,不然他们是越发胡闹了。”
光是敲打已经不够了,得让他们知道不努力的后果是什么才行。
不过皇帝当然不会自降身价,直接告诉这些大臣了,得让人传出去才行。
云岚想着这人选就得斟酌一下,得天子近臣才有说服力,地位还不能太低。
李德全的地位高了,但是从他嘴里传出去却不合适。
身为天子跟前的红人,他的话保真,可是李德全能见到的臣子有限,也不能私下跟臣子们来往,说话也不方便了。
云岚还好奇皇帝会选谁,没料到最后选的人是索额图。
不过想想,索额图的身份确实合适,既得皇帝重用,最近又没什么差事,正是闲着的时候,跟其他臣子来往不算频密,只是能说得上话,这也很足够了。
他透露出的消息,自然而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堂。
大臣们知道皇帝的心思,心下大惊,生怕哪天被皇帝看不顺眼,就打发去河堤挖泥了!
光是想想,他们就开始心塞了,办差都比以往用心得多。
皇帝得知后还跟云岚感慨道:“早知道这般敲打能让大臣们更用心办差,朕早就该做了。”
云岚抿着唇好笑道:“皇阿玛,如今这样也不算晚,大臣们不都更用心了吗?”
皇帝哈哈笑道:“确实,他们用心点,朕就能少操点心,省事多了。”
小太子知道这个主意是云岚提的,也夸夸道:“姐姐真厉害,这建议极好,以后也能用起来。”
小太子:学会了!
云岚看着勤勉的太子弟弟,好笑着问道:“弟弟去尚书房上学好一阵子了,感觉如何?”
小太子想了想说道:“挺好的,每天有不同的先生来给我和大哥上课。说的方面都不尽相同,基本上没有重复的,也能多听一些不一样的见解。”
翰林院的人都很想留下当小阿哥的先生,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自己的才学,恨不能把课说得高深又厉害。
小太子有些能听懂,有些却不能,大阿哥大部分都不太能听懂,瞌睡得不行。
每天大阿哥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努力睁开眼,后边就睡得昏天暗地。
白天睡多了,晚上就有点睡不着,让大阿哥苦不堪言。
说到这事,小太子也忍不住叹气道:“我这次来御书房见皇阿玛,也是想让先生尽快定下来才是,他们这般实在说得太深了一点。”
李光地还知道因材施教,知道两个小阿哥还小,虽然之前早早开始读书,却也只学了简单的,就启蒙了而已。
所以他说的都不是太高深的内容,而是从浅显的开始,又用典故翻译成大白话说一说,结合起来,课就讲得生动又有趣。
翰林院其他人生怕被他抢了差事,一个个就努力展现,却说得极为深奥,估计皇帝听了能明白,两个小阿哥听得就太吃力了一点。
皇帝听见后,只微微颔首道:“也罢,暂时先让李光地给你们两个上课,另外叫陈廷敬也过来。”
这两人上课还知道分寸,叫两个小阿哥适应良好。
皇帝原本给翰林院一些有才学的翰林一些机会,可惜他们没把握住。
他们学问是不错,却一个个都不会教人,还私心太多。
只想着展现才学,哪里是认真教导,不过是给皇帝看的而已。
皇帝有些失望,还是很快把尚书房先生的事定了下来。
翰林院那边知道他们再也不用轮流去给两位小阿哥上课,心里不是不失望。
最后得了头筹的竟然是两位汉臣,李光地和陈廷敬,更让他们大为失落了。
陈廷敬就算了,学问是极好的,又为官多年,性子稳重又好学,只喜欢钻研学问,在翰林院也颇受敬重。
加上他年纪大了,只怕再留几年就会致仕,对其他人都不是威胁,相处起来又轻松舒服,跟其他人没什么大矛盾,自然人缘就要好多了。
李光地却不一样,年纪要轻上许多,虽说运气差了一点,上回立大功后原本要高升,哪里想到得回去守孝,蹉跎几年才回来。
他刚回来又被弹劾,眼看着就要沉下去了,皇帝却把人捞了回来。
虽说也是降级,却也只有一级,不痛不痒的,没多久又被皇帝提拔起来,还进了尚书房,显然李光地这又要起来了。
小太子和大阿哥不知道翰林院这些人的心思,因为先生固定下来,还是能让人听懂的李光地和陈廷敬。
大阿哥是大为松口气,他可不想每天来上课就瞌睡,睡太多夜里又睡不着,这日子真是受够了。
他哪怕不爱学习,也是看得出那些翰林在显摆自己的学问,压根就不是给他们好好讲课,心里自然不喜。
所以在课堂上,大阿哥也就肆无忌惮瞌睡,表面自己的态度了。
小太子对这些翰林也有不满,如今通通换下去了,他每天上课都有几分期盼了。
早上不需要别人催促,小太子到时辰就会自个醒来,然后洗漱后吃点东西就去尚书房。
大阿哥却是早上怎么都起不来,于是他偷偷来请教云岚,问道:“姐姐,有什么办法让我早上能按点起来?不然每次都匆匆忙忙,偶尔去尚书房还迟到。”
“有一回被皇阿玛发现了,狠狠训斥了一顿,又让我多写五张大字,写得我手疼。”
他可委屈了,不是自己不想起,而是身边人怎么都叫不醒,最后还是大阿哥自己醒来,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每天都这样,让大阿哥还挺苦恼的。
云岚想了想,觉得可以给大阿哥做个闹钟。
但是她琢磨着那么多人叫大阿哥,都没能把人叫起来,一个闹钟估计不够。
尤其云岚想到大阿哥小时候,听着八音盒才能睡得更好,还是秒睡,感觉闹钟对大阿哥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
不过看大阿哥眼巴巴盯着自己,云岚就想着尝试一下,不行再换个方式。
她也不用自己来,吩咐内务府就行了,里头做八音盒的工匠,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做点小机械了。
他们实在做不出来,还能去请教戴梓。
戴梓在机械上确实颇有天赋,做这点小东西更不在话下了。
说做就做,云岚跟内务府形容了一番,总管很快就交代下去了。
隔了几天居然就做出成品,呈上来给云岚过目。
云岚看着面前的闹钟,跟自己记忆中的不一样,非常大,里头也不是敲打小铃铛来发出声音,而是连着一个锣鼓。
她的脑袋上缓缓升起一个问号来,示意内务府的人说说这闹钟究竟是怎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