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阿哥一问,得知是云岚给小太子做的,不由嘟着嘴有点不高兴。
  姐姐偏心,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给小太子做一份,却不给他做!
  不过大阿哥后来想想,他有惠嫔帮忙做书包,小太子的额娘却不在了,于是大阿哥心里还是大度地原谅了云岚的偏心。
  云岚不知道大阿哥在心里腹诽过自己,后来他还让人跟惠嫔说一声,也做了个书袋来用。
  毕竟大阿哥看小太子的书袋特别方便,东西放进去不会一兜乱糟糟的,分开好几格,随时就能拿出来。
  甚至装毛笔的格子还缝了几个手指粗的圈圈,毛笔只需要戳在里面,就不会弄乱毛笔尖了。
  大阿哥第一天去尚书房的时候因为兴奋,早上没怎么催就起来了。
  等上了一天课,他昏昏欲睡,一边背书一边瞌睡,后来彻底趴在榻上睡过去。
  第二天大阿哥就起不来了,身边的宫人急得反复催促,他应一声又睡着了,再醒了一下,迷迷糊糊又睡过去。
  身边人急得不行,索性一人抱着大阿哥,一人给大阿哥洗漱。
  大阿哥愣是闭着眼洗漱完,还被人塞了一块点心。
  吃完点心,他才算能睁开眼了,还被噎得慌,却不敢多喝水。
  喝多了就要跑茅房,上课的时候大阿哥可不能到处走,免得课没听完整,回来就要听不懂了。
  他匆匆忙忙赶去尚书房,险些迟到了。
  但是等上课的时候,大阿哥很快又开始瞌睡。
  第一天来讲课的是李光地,讲得风趣幽默,又深入浅出,特别容易听懂,大阿哥又正稀罕的时候,听得认真,就不困了。
  今天来的是翰林院的人,说得就要深多了,大阿哥没听懂,加上没睡饱,于是一个劲点头。
  刚开始翰林院的先生还以为大阿哥听得入迷,不住点头附和,等仔细一看,才发现大阿哥都睡着了,脑袋才一点点的。
  他只能放大声音,希望能吵醒大阿哥,可惜根本吵不醒。
  翰林院的人又只好下去,伸手轻轻敲桌子,试图提醒大阿哥醒来。
  可惜大阿哥睡得太沉了,这点敲击声根本听不见。
  小太子都看不过去了,示意身边伺候的笔墨太监去推醒大阿哥。
  大阿哥被推了几下才醒来,迷迷糊糊问道:“是下课了吗?”
  他抬头见翰林院的先生和小太子盯着自己,立刻坐直身道:“先生继续说,我听着呢!”
  翰林院的人又好气又好笑,课都有点说不下去了。
  毕竟他看小太子虽然没跟大阿哥那么明目张胆瞌睡,不过也听得有点心不在焉,顿时心里又委屈又无奈。
  皇帝之前让翰林院的人轮流来上课,除了第一天是李光地,后边都是抓阄决定的。
  这人的手气不错,抓到了李光地后边第一个。
  他听闻李光地上课的时候,大阿哥和小太子年纪不大,却都很认真听说,并没有闹腾,只觉得这上课比自己想象中简单。
  原本他担心皇家贵胄,要是一团孩子气,在课上闹腾,自己不好训斥,上课就不容易了。
  如今看李光地没什么困难,他就认为挺简单的,哪里想到两个小阿哥都没怎么认真听讲呢!
  这人下课后到御书房来跟皇帝禀报的时候,那表情一看就差把委屈两个字写在脸上。
  云岚看得奇怪,大阿哥不说,小太子那么喜欢学习,肯定会认真听课,怎么这先生的表情那么难看?
  等翰林院这人一说,她才知道大阿哥在课上睡着了,小太子也听得不太专心的样子。
  于是这位先生就委屈大发了,还说昨天李光地上课挺好的,今天两个小阿哥却这么对他,总感觉是区别对待什么的。
  云岚:读书人告状都那么直接的吗?就差没说两个小阿哥是不是被李光地教坏了,只听李光地的,对其他先生都不够尊重什么的?
  不至于吧,小太子再是喜欢李光地的课,昨天才完整听了一回,怎么可能就只喜欢他,不喜欢其他先生了呢?
  皇帝听完后没有什么表示,只安抚一句,打发那翰林院的人走了。
  人一走,云岚才问道:“皇阿玛,这人一面之词,就差没说李大人居心不良,教坏两个弟弟了。有没可能,就是他上课讲得不好听,两个弟弟才这样?”
  皇帝哈哈笑道:“幸好你这话刚才没问出口,不然那人只怕要恼羞成怒了。”
  “其实也不能怪他,实在是平日翰林院面对的多是国子监或者朝廷里的官员,没怎么跟孩子相处过。”
  云岚:皇帝说得够婉转了,其实就是这人读书厉害,学识不错,平日跟同龄人打交道也没什么问题,却未必会教小孩子。
  会读书的未必会是个会教人的好先生,确实如此。
  不过这人说话酸溜溜的,还一个劲内涵李光地,至于吗?
  云岚沉默了一下,忍不住吐槽道:“皇阿玛,这人寒窗苦读多年,进了翰林院,怎么心眼还跟针尖一样大了呢?”
  皇帝好笑道:“毕竟他心里明白,刚开始翰林院抓阄,是每个人都轮流给两个小阿哥上课。后边看小阿哥的反应,就该选择留下谁来继续当先生了。”
  云岚有点意外,还以为皇帝准备让翰林院的人轮流上课,是给小太子和大阿哥见识一番。
  毕竟每个人的阅历和读书都不一样,说课的侧重点也不同,都试试也能开眼界了。
  如今云岚才发现,皇帝早就想从中挑选适合的人来当尚书房的先生。
  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讲课是另外一回事。两个小阿哥的反应,就足够看得出对方会不会讲课。
  云岚还等着后续,发现皇帝就没下文了,不由诧异道:“皇阿玛不打算处置刚才那人的告状吗?还是就这么算了?”
  皇帝笑笑道:“他也就上一天课,显然没上好,两个小阿哥不买账,后边自然就没有机会再去尚书房了,只能来朕这边说一说酸话。”
  云岚:皇帝这就听了,不给这翰林一点教训吗?
  皇帝的脾气,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好了?
  她却见皇帝手里拿着一个名单,在后边画了个记号。
  这名单第一行写着李光地的名字,后边也画了个不同的记号。
  明显第二个没及格,被剔除出去了。
  后边每个人上课后,皇帝都会给对方做记号,能不能入选就只有一天的机会。
  皇帝又对女儿解释道:“这人跑来朕这边说酸话,一来有借口在朕面前露露脸,让朕记住他,以后有什么差事兴许会想起他来。”
  “二来他不能说小阿哥的不对,就只能说李光地的不好,顺便给李光地上上眼药。”
  说到这里,皇帝又挑眉道:“李光地的学问不错,讲课也好,看来在翰林跟其他人的关系相当不怎么样。”
  云岚心想,不怎么样已经够婉转了,李光地压根就没有好人缘!
  看这人际关系多差,同僚都跑到皇帝面前阴阳他了!
  皇帝又开口道:“你是不是觉得刚才那翰林没什么用的样子,朕却没有降罪的意思?”
  云岚诚实地点头道:“我还以为皇阿玛只用能臣,不行的就会调派去别的地方,再不行就还换个地方。”
  皇帝听后,笑着摇头道:“这人是前几年的探花,学问确实不错。除了心眼有点小之外,没什么毛病。”
  云岚:皇帝他刚才说那翰林心眼小了,是在骂人了吧!
  皇帝一副刚才什么都没说的样子,继续道:“就跟朕前两天跟太子说的那样,大臣里头没有十成十的完人。他们身上都有缺点,要怎么用,用在哪里,只有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挥作用。”
  云岚听着,不住点头,又好奇道:“那皇阿玛打算让这翰林去什么适合的位置?”
  皇帝想了想说道:“朕正打算让翰林院修书,这翰林的学识不错,先叫他去试试。”
  “按照你说的,如果修书不行的话,那他就再换个地方试试。”
  云岚歪着头又问道:“皇阿玛,要是再换地方,那人还是不合适呢?”
  皇帝喃喃道:“去国子监估计也不合适,毕竟他不会讲课,那就只能外放了。”
  云岚懂了,皇帝给了机会,对方一次都接不住的话,就只能去外头的犄角地方当个小官。
  哪怕品级相同,京官始终身份比地方官员要好一些,能留下的都不愿意外放。
  那翰林真被外放的话,在他心里面,估计就跟流放差不多了,很难再回到京城来,那就真的要羞愤欲死了!
  好在后来得知这人修书还不错,最终留在了翰林院。
  他估计不知道,皇帝把后边都想好了,不行就可能扔到地方去锻炼。
  估计没几年,皇帝就要把人彻底忘了个干净。
  这会儿其他翰林院的人,看出这翰林被扔去修书,已经是皇帝额外开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