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云岚看荷包已经做了小半,就知道苏麻喇姑很早就起来了,估计是习惯早起了。
“皇阿玛起来了吗?”
说完,云岚又觉得自己白问了,就皇帝那工作狂的性子,还精力旺盛,一路颠簸都不算什么,估计早就起来开始看折子了。
果然苏麻喇姑点头答道:“皇上已经起来处理了积累的折子,见格格睡得沉一直没醒来,皇上就去承乾宫那边用了早饭,刚才已经回来了。”
云岚有点意外,皇帝这是跑去承乾宫见佟贵妃了?
只用早饭,皇帝这是回来跟自己用早午饭吗?
果然云岚出去的时候,皇帝已经让厨房准备好吃食。
他们出外吃了太多河鲜和海鲜,回宫后皇帝就让御膳房做点清淡的。
云岚起来晚,早就饿了,吃了个半饱才问了起来:“皇阿玛,弟弟妹妹出生了吗?”
皇帝笑着说道:“郭贵人半个月前生下了一个小格格,母女平安。宜嫔的孩子倒是不着急,应该这两天才会发动。”
这话叫云岚有点意外,她还以为海船走得慢,另外还得从海路改为陆路,怎么都不可能赶上。
谁知道宜嫔肚子里的孩子倒是相当不着急,愣是等到皇帝回来。
看皇帝脸上的笑容,云岚就知道,他心里肯定觉得宜嫔肚子里的孩子跟自己十分有缘,非要等到皇帝回宫的这个时候才出生。
果然,皇帝回来陪着女儿用了她的早午饭,下午把剩下的折子处理好之后,就去了翊坤宫。
翊坤宫是宜嫔的宫殿,当初她被皇帝晋为嫔之后赐住的宫殿。
后宫除了坤宁宫,就只有翊坤宫有个坤字,所以一直都有翊坤宫住的人则是在皇后之下的宠妃。
看宜嫔如今受宠的程度,翊坤宫这个传言倒是有几分真实了。
皇帝去看望快生孩子的宠妃,云岚吃饱后一点都不困,索性去毓庆宫看看小太子。
小太子听说自家姐姐来了,特别高兴,跑到门口来欢迎她。
他牵着云岚的手往里走,一边说道:“我刚好跟陈先生聊完,准备歇息,姐姐就过来了。”
云岚脚步一顿,疑惑地问道:“太子弟弟这是找陈先生写折子,已经写好了?”
这才多久,他们昨天回来的时候下午,快到宫门落锁的时候了。
宫门要落锁,陈廷敬自然不可能进宫来,毕竟进来,他就要出不去了。
所以陈廷敬最早也得今天过来,云岚算一算时间,难道他早上进来后,大约半天功夫,小太子就跟对方商谈好后,折子就写好了?
小太子居然点头道:“是,我回来的路上一直琢磨,早就有腹稿了。昨天特地派人去跟陈先生说一声,今天早点进宫来,先生确实一早就来了。”
云岚心想这个弟弟回来后都没怎么休息,只记挂给皇帝写的折子了,真不愧是父子,一样的工作狂!
她摸了摸小太子的小脑袋道:“既然折子写好了,那弟弟这会儿就能休息一下。昨儿才回来,是不是感觉还有点累了?”
小太子摇头道:“姐姐,我昨晚睡得挺好的,一点都不累。陈先生写好的折子,姐姐能帮我看看吗?”
云岚想说她看折子不合适,不过想到自己在御书房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折子,皇帝也从来没说什么不合适的。
再就是小太子眼巴巴看着自己,云岚也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强说道:“那我看两眼,反正弟弟和陈先生写的折子,肯定没什么问题。”
小太子听了,高高兴兴带着她去了书房。
守着书房的太监明显被吓了一跳,估计想着自家主子怎么把大格格带进书房来了。
尤其小太子在桌上一翻,把刚才陈廷敬写好的折子递给大格格看,太监的表情更是困惑。
毕竟他进宫的时候,领导他的老太监就说过,后宫不能干涉朝政。
要是后宫主子问关于前朝的事,他们是一个字都不能透露。
所以说,太子怎么把折子递给大格格看了?
云岚看了一眼书房里伺候的太监是个生面孔,不由疑惑道:“弟弟这里换了笔墨太监?”
她听说笔墨太监都不识字,却能磨一手好墨,又能认出所有的墨、纸张和毛笔。
毕竟不同的毛笔和墨用在不同的纸张上,效果也不一样。
自家主子想要画画,还是练字,又或者写文章什么的,需要出什么效果,笔墨太监就能提供适合的文房四宝。
而且这些文房四宝也有讲究,同样的毛笔出自什么地方的会更好,别的地方的可能有其他侧重的地方。
不管长短粗细,还是用的毛软和硬,笔锋尖还是钝,都能如数家珍。
云岚想了想,估计是皇帝回宫后给小太子配备的人。
小太子点头答道:“是,他是今早进书房来伺候的,只怕没见过姐姐。”
他挥着小手,示意这个笔墨太监退下,还对云岚不好意思说道:“我一时高兴,直接拉着姐姐进来了,早上又忙着写折子,忘记给这新来的太监敲打一番,倒是唐突了姐姐。”
云岚摇摇头,唐突倒不算,就是那笔墨太监看见她跟见鬼了一样。
不过也是,他进宫后能成为笔墨太监,肯定极为聪慧,又被老太监仔细培养上来的。
记性要好,规矩也得不错,才可能进到毓庆宫来伺候小太子。
避免出差错,宫里的规矩他必然要倒背如流。看见自己在书房里头,还能看小太子写的折子,估计把这太监之前学的世界观都快干崩塌了吧!
云岚耸耸肩,不再想那个脸生的太监,笑笑道:“太子弟弟说得什么话,是我突然找过来。再就是对方刚进毓庆宫,不清楚也很正常。”
小太子也点头道:“听说宫里培养笔墨太监,都是把他们关起来学习,背不熟的,两次之后就会剔除出来,最后剩下的人并不多。”
“这一回宫里就只剩下两个人,我就挑了这个回来,看着没那么机灵。”
云岚意外看了小太子一眼,这个笔墨太监不机灵,那另外一个就看着特别机灵了?
小太子看出她的想法,点头道:“另外那个嘴皮子厉害,很会说话。我就想着只是笔墨太监而已,把文房四宝都管好就足够了,安静点的会更好。”
云岚听后,差点笑出声来。估计那个机灵的笔墨太监想表现自己,好叫小太子的印象深刻,自然而然就会选上了。
哪里想到他这是弄巧成拙,太聒噪了,反而让小太子不喜欢,直接就选了另外一个沉默得多的。
不过云岚对小太子的举动很赞同,附和道:“确实,他们只需要管好笔墨,话太多确实吵得耳朵疼。”
听她赞同自己的选择,小太子顿时满脸笑容。
云岚这时候才打开手里的折子看了看,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来:“太子弟弟和陈先生写的很好,把之前商讨的措施都写上了。”
写得的确周全,看来小太子的确琢磨好了,一回来就让陈廷敬一蹴而就写好了折子,难怪能那么快了。
小太子却忽然说道:“陈先生写好折子后,跟我提过,朝廷降低铜矿采买的价格,大臣兴许会反对。”
云岚一听,立刻明白陈廷敬想提醒小太子,这些大商人背后的人际网里肯定有大臣当靠山,不然也未必能发家到如今这个规模。
大商人还会分不少利润给身后之人,让自己家族有所倚靠。
降低采买的价格,等于是抢走了大臣手里的利润,他们必然会跟皇帝抗议。
折子上也不会提及大商人跟倭国私运铜矿之事,而且云岚觉得,大臣未必都知情。
毕竟商人只送钱来,大臣收下就行了,他们也不会去探究商人要怎么压低成本,会有什么大动作。
对很多大臣来说,商人出身不高,根本不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更别提是试图了解这些商人的运作模式。
哪怕有那么一两个知道商人准备私下跟倭国做铜矿买卖,好压低成本。
反正大臣不沾手,回头东窗事发后,他们只咬死不知情,那就能撇清关系了。
另外倭国私运的船队连船带铜矿都被皇帝扣下了,还封锁了消息。
商人只以为倭国人不守信,给了订金后没送货来,并不会知道货给皇帝全抢走了。
尤其如今这折子是小太子写的,他还小,没到进早朝听政的年纪。
但是这么小的太子忽然写折子跟大臣们过不去,大臣未必觉得是小太子的主意,而是怀疑他背后的谁提出来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跟小太子的生母同个姓氏的索额图了。
大臣:索额图这是想挤走这些商人,换成他自己的人吗?
但是他们不明白,索额图非要降低朝廷采买铜矿的价格,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大臣们的猜想,是索额图先提出降价,商人们原本就吃亏,这下就更不想干了。
“皇阿玛起来了吗?”
说完,云岚又觉得自己白问了,就皇帝那工作狂的性子,还精力旺盛,一路颠簸都不算什么,估计早就起来开始看折子了。
果然苏麻喇姑点头答道:“皇上已经起来处理了积累的折子,见格格睡得沉一直没醒来,皇上就去承乾宫那边用了早饭,刚才已经回来了。”
云岚有点意外,皇帝这是跑去承乾宫见佟贵妃了?
只用早饭,皇帝这是回来跟自己用早午饭吗?
果然云岚出去的时候,皇帝已经让厨房准备好吃食。
他们出外吃了太多河鲜和海鲜,回宫后皇帝就让御膳房做点清淡的。
云岚起来晚,早就饿了,吃了个半饱才问了起来:“皇阿玛,弟弟妹妹出生了吗?”
皇帝笑着说道:“郭贵人半个月前生下了一个小格格,母女平安。宜嫔的孩子倒是不着急,应该这两天才会发动。”
这话叫云岚有点意外,她还以为海船走得慢,另外还得从海路改为陆路,怎么都不可能赶上。
谁知道宜嫔肚子里的孩子倒是相当不着急,愣是等到皇帝回来。
看皇帝脸上的笑容,云岚就知道,他心里肯定觉得宜嫔肚子里的孩子跟自己十分有缘,非要等到皇帝回宫的这个时候才出生。
果然,皇帝回来陪着女儿用了她的早午饭,下午把剩下的折子处理好之后,就去了翊坤宫。
翊坤宫是宜嫔的宫殿,当初她被皇帝晋为嫔之后赐住的宫殿。
后宫除了坤宁宫,就只有翊坤宫有个坤字,所以一直都有翊坤宫住的人则是在皇后之下的宠妃。
看宜嫔如今受宠的程度,翊坤宫这个传言倒是有几分真实了。
皇帝去看望快生孩子的宠妃,云岚吃饱后一点都不困,索性去毓庆宫看看小太子。
小太子听说自家姐姐来了,特别高兴,跑到门口来欢迎她。
他牵着云岚的手往里走,一边说道:“我刚好跟陈先生聊完,准备歇息,姐姐就过来了。”
云岚脚步一顿,疑惑地问道:“太子弟弟这是找陈先生写折子,已经写好了?”
这才多久,他们昨天回来的时候下午,快到宫门落锁的时候了。
宫门要落锁,陈廷敬自然不可能进宫来,毕竟进来,他就要出不去了。
所以陈廷敬最早也得今天过来,云岚算一算时间,难道他早上进来后,大约半天功夫,小太子就跟对方商谈好后,折子就写好了?
小太子居然点头道:“是,我回来的路上一直琢磨,早就有腹稿了。昨天特地派人去跟陈先生说一声,今天早点进宫来,先生确实一早就来了。”
云岚心想这个弟弟回来后都没怎么休息,只记挂给皇帝写的折子了,真不愧是父子,一样的工作狂!
她摸了摸小太子的小脑袋道:“既然折子写好了,那弟弟这会儿就能休息一下。昨儿才回来,是不是感觉还有点累了?”
小太子摇头道:“姐姐,我昨晚睡得挺好的,一点都不累。陈先生写好的折子,姐姐能帮我看看吗?”
云岚想说她看折子不合适,不过想到自己在御书房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折子,皇帝也从来没说什么不合适的。
再就是小太子眼巴巴看着自己,云岚也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勉强说道:“那我看两眼,反正弟弟和陈先生写的折子,肯定没什么问题。”
小太子听了,高高兴兴带着她去了书房。
守着书房的太监明显被吓了一跳,估计想着自家主子怎么把大格格带进书房来了。
尤其小太子在桌上一翻,把刚才陈廷敬写好的折子递给大格格看,太监的表情更是困惑。
毕竟他进宫的时候,领导他的老太监就说过,后宫不能干涉朝政。
要是后宫主子问关于前朝的事,他们是一个字都不能透露。
所以说,太子怎么把折子递给大格格看了?
云岚看了一眼书房里伺候的太监是个生面孔,不由疑惑道:“弟弟这里换了笔墨太监?”
她听说笔墨太监都不识字,却能磨一手好墨,又能认出所有的墨、纸张和毛笔。
毕竟不同的毛笔和墨用在不同的纸张上,效果也不一样。
自家主子想要画画,还是练字,又或者写文章什么的,需要出什么效果,笔墨太监就能提供适合的文房四宝。
而且这些文房四宝也有讲究,同样的毛笔出自什么地方的会更好,别的地方的可能有其他侧重的地方。
不管长短粗细,还是用的毛软和硬,笔锋尖还是钝,都能如数家珍。
云岚想了想,估计是皇帝回宫后给小太子配备的人。
小太子点头答道:“是,他是今早进书房来伺候的,只怕没见过姐姐。”
他挥着小手,示意这个笔墨太监退下,还对云岚不好意思说道:“我一时高兴,直接拉着姐姐进来了,早上又忙着写折子,忘记给这新来的太监敲打一番,倒是唐突了姐姐。”
云岚摇摇头,唐突倒不算,就是那笔墨太监看见她跟见鬼了一样。
不过也是,他进宫后能成为笔墨太监,肯定极为聪慧,又被老太监仔细培养上来的。
记性要好,规矩也得不错,才可能进到毓庆宫来伺候小太子。
避免出差错,宫里的规矩他必然要倒背如流。看见自己在书房里头,还能看小太子写的折子,估计把这太监之前学的世界观都快干崩塌了吧!
云岚耸耸肩,不再想那个脸生的太监,笑笑道:“太子弟弟说得什么话,是我突然找过来。再就是对方刚进毓庆宫,不清楚也很正常。”
小太子也点头道:“听说宫里培养笔墨太监,都是把他们关起来学习,背不熟的,两次之后就会剔除出来,最后剩下的人并不多。”
“这一回宫里就只剩下两个人,我就挑了这个回来,看着没那么机灵。”
云岚意外看了小太子一眼,这个笔墨太监不机灵,那另外一个就看着特别机灵了?
小太子看出她的想法,点头道:“另外那个嘴皮子厉害,很会说话。我就想着只是笔墨太监而已,把文房四宝都管好就足够了,安静点的会更好。”
云岚听后,差点笑出声来。估计那个机灵的笔墨太监想表现自己,好叫小太子的印象深刻,自然而然就会选上了。
哪里想到他这是弄巧成拙,太聒噪了,反而让小太子不喜欢,直接就选了另外一个沉默得多的。
不过云岚对小太子的举动很赞同,附和道:“确实,他们只需要管好笔墨,话太多确实吵得耳朵疼。”
听她赞同自己的选择,小太子顿时满脸笑容。
云岚这时候才打开手里的折子看了看,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来:“太子弟弟和陈先生写的很好,把之前商讨的措施都写上了。”
写得的确周全,看来小太子的确琢磨好了,一回来就让陈廷敬一蹴而就写好了折子,难怪能那么快了。
小太子却忽然说道:“陈先生写好折子后,跟我提过,朝廷降低铜矿采买的价格,大臣兴许会反对。”
云岚一听,立刻明白陈廷敬想提醒小太子,这些大商人背后的人际网里肯定有大臣当靠山,不然也未必能发家到如今这个规模。
大商人还会分不少利润给身后之人,让自己家族有所倚靠。
降低采买的价格,等于是抢走了大臣手里的利润,他们必然会跟皇帝抗议。
折子上也不会提及大商人跟倭国私运铜矿之事,而且云岚觉得,大臣未必都知情。
毕竟商人只送钱来,大臣收下就行了,他们也不会去探究商人要怎么压低成本,会有什么大动作。
对很多大臣来说,商人出身不高,根本不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更别提是试图了解这些商人的运作模式。
哪怕有那么一两个知道商人准备私下跟倭国做铜矿买卖,好压低成本。
反正大臣不沾手,回头东窗事发后,他们只咬死不知情,那就能撇清关系了。
另外倭国私运的船队连船带铜矿都被皇帝扣下了,还封锁了消息。
商人只以为倭国人不守信,给了订金后没送货来,并不会知道货给皇帝全抢走了。
尤其如今这折子是小太子写的,他还小,没到进早朝听政的年纪。
但是这么小的太子忽然写折子跟大臣们过不去,大臣未必觉得是小太子的主意,而是怀疑他背后的谁提出来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跟小太子的生母同个姓氏的索额图了。
大臣:索额图这是想挤走这些商人,换成他自己的人吗?
但是他们不明白,索额图非要降低朝廷采买铜矿的价格,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大臣们的猜想,是索额图先提出降价,商人们原本就吃亏,这下就更不想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