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皇帝笑笑道:“不错,大臣们确实不全是因为守孝的事对李光地发难。”
云岚心里明白,恐怕还因为李光地是汉人的身份,他跟陈廷敬不一样,人要有野心多了,一个劲努力往上爬。
其他人想必感受到李光地的威胁,就不想他年纪轻轻就上来,打算压一压这人的气焰。
守孝少了几天不算什么,毕竟汉臣要扎扎实实守孝三年,其他满蒙的臣子却只要守孝二十七天。
这守孝日子的差距,足够拖垮一个汉臣的晋升之路。
哪怕再厉害,也会像陈廷敬一样,从年轻熬到了年岁不小的时候,才站到如今的位置。
但是比起年轻人,他再往前的机会太小了,还不如安安分分当个透明人。
官职不大,还懂得长袖善舞,所以陈廷敬这个汉臣在朝廷里混得不错,针对他的人也不多。
李光地就不同了,不止御史,吏部都跳出来了。
云岚敢打包票,但凡皇帝一点都不惩罚李光地,其他六部的人也要跟着跳出来反对的。
处置李光地的话,肯定也会打击到其他汉臣,地位有所降低。
所以处置起来要谨慎,不然很容易让两边闹得更厉害。
云岚想了想皇帝这个平日的端水大师,于是就迟疑着说道:“皇阿玛,李大人提早结束守孝回京确实不对,要罚,却不能罚那么重,稍微降一级意思意思就好。”
原本李光地已经兼任翰林掌院学士,他降级后就是普通的讲课翰林了,好歹也没掉下去。
朝臣的争议地方不就是李光地的处罚吗?
皇帝这边应了,只是罚得没那么重,就说罚没罚了。
到时候朝臣还要反对,就有点过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轻罚来。
皇帝听后,挑眉看了过来,鼓励着问道:“轻罚后又准备怎么做,你来说说?”
云岚看着有戏,继续说道:“后边罚半年一年的,就看皇阿玛的意思了。到时候皇阿玛说李大人认错很诚心,有悔过之意,再重新重用就好了,谁都挑不出错来。”
罚了吗?罚了!
认错了吗?也认了!
悔改了吗?悔了改了!
那就没问题,人可以继续用了!
朝臣这时候想来反对也不行,想想他们也可能有犯错的时候,跟皇帝说犯错后不给再次起用,这不是直接砸掉自己的后路吗?
云岚感慨着,她这一招也算是阳谋了吧,让大臣们想反对却不行,简直□□,嘿嘿!
皇帝摸着女儿的小脑袋,笑眯眯道:“你说得很好,也十分周到,就这么办吧。”
他又看向小太子,然后问道:“你都听明白了吗?”
小太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小脑袋道:“皇阿玛,儿子有点明白了,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大臣们表面上是抓住李光地守孝的事情做文章,实际上就是用这个为借口打压他,也是满蒙和汉臣之间的矛盾。
不管皇帝重不重罚,都可能让这个矛盾加深。
云岚的法子却很好,罚了却轻罚,两边都顾及了,还谁都挑不出错来。
小太子再次点头,看向云岚道:“大姐姐最厉害了!”
云岚脸红红地摆手道:“没有的事,太子弟弟也很厉害。”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皇帝没好气道:“行了,你们都厉害得很。”
被皇帝夸了,小太子的小脸红扑扑的,别提多高兴了。
云岚见皇帝没有想问的了,这事也解决好了,于是牵着小太子的小手就去花园里吃点心。
两个孩子手牵手走了,皇帝见状,笑着对李德全感慨道:“要是太子也能有云岚这般聪慧敏锐就好了,朕就能少操点心。”
这话李德全有点不敢接,毕竟大格格这样多智近妖的孩子实在是百年一见,聪慧敏锐得有时候让李德全都有点后背发毛。
在大格格面前,被她目光一扫,仿佛就能看透一样。
而且大格格很擅长观察和模仿,在皇帝的身边久了,她的作风和想法也越发跟皇帝相似了。
像刚才皇帝提出解决李光地的事,李德全清楚,大格格说的就是皇帝所想的。
所以皇帝才会这么高兴,毕竟大格格懂她,还瞬间想得跟自己一样。
然而如果小太子也是如此,那就实在太可怕了,皇帝却未必这般高兴。
毕竟大格格是皇帝宠爱的女儿,太子却是皇帝的继承人。
如今的皇帝盼着小太子更厉害一点,以后就能继承大业。
但是等皇帝年迈的时候,兴许就不大想看到如此强大厉害又年轻的继承人。
这些话李德全当然不敢说,只默默低下头,他清楚皇帝只是感慨两句,并不需要自己的回答。
果不其然,李德全没接话,皇帝也不恼,而是吩咐道:“你亲自带御医去探望李光地,他估计是掐着时间日夜兼程赶回京来的。”
皇帝还是很了解李光地,不可能弄出这么大的把柄来,估计是掐着时间,一到守孝结束就立刻一路赶回京。
在路上的时间太短了,才会让朝臣抨击李光地的守孝时间不对。
偏偏这件事,李光地想要自证却也挺难的。
守孝在当地,周围全是亲朋戚友,谁作证都可能被说是伪证。
李光地还从水路赶回京,为了赶路包了一条不大的小船,除了船夫就只有他的侍从。
船夫是收了钱送他回京,侍从又是李光地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谁都没能作证。
李光地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压根就没有辩解。
皇帝倒是有点担心他为了赶路,让身体吃不消,索性让李德全过去看看,也安抚两句。
李光地原本以为自己这次匆忙回京,反而坏事,只怕仕途就到这里了。
谁知道峰回路转,李德全竟然亲自带御医来探望,显然是皇帝的意思。
李德全的话虽然隐晦,李光地又不傻,明白皇帝要暂时稍微压一压他。
等事情过去后,皇帝再重新提拔他。时间也不会长,半年到一年左右,李光地自然能等得起。
他心里对皇帝十分感激,明白皇帝这是要保自己了,连忙激动跪下,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谢恩。
李德全还提了一嘴道:“大格格正好知道这件事,还帮李大人求情了,这解决的法子也是她跟皇上提*的。”
李光地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又再次对大格格表示感激。
他心想大格格真是好孩子,根本没见过自己,还愿意替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
御医给李光地把脉后,果然他为了赶路劳累过度,身子骨有些亏损,得稍微养一阵子才行。
李德全拿着药方就先回宫了,皇帝看了,就让人送了药材去给李光地表示关心。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虽说罚了李光地,却对他依旧关心,以后肯定会继续用这人。
朝臣看出皇帝的态度,于是对李光地的事情只能到此为止,这就是后话了。
这会儿云岚牵着小太子去花园吃点心聊天,她问起小太子搬去后边的小院子住得如何。
小太子点点头道:“大姐姐放心,院子收拾得很舒服,就是比毓庆宫要小一点。”
云岚:这院子要比太子的东宫还大,那就离谱了!
虽然她习惯叫东宫,其实宫里并没有直接给太子住的宫殿,是皇帝专门为小太子建的毓庆宫。
算是改建,原本是前朝的奉慈殿。
毓庆宫也不止一个宫殿,而是宫殿群,加起来足足有十三个宫殿。
前后四进,一共有一千八百平米。
也难怪小太子刚搬去毓庆宫的时候会害怕,那么大的宫殿,住的人还不多。
哪怕宫殿群都点了灯,到处灯火通明,却没几个人,也是怪吓人的。
好在小太子后来被云岚安抚后,渐渐适应了在毓庆宫的生活。
为此宁嬷嬷还特别感激云岚,毕竟小孩子最怕惊吓,一直惶恐不安的话很容易因此夭折。
皇帝为了照顾小太子,当然不可能让他住太小的院子。
新建的院子虽说比不上毓庆宫,却也很大,云岚目测应该有两百多平的样子。
有花厅,有寝室,有书房,甚至还有一个不大的藏书阁。
原本院子内要修个小湖,再建假山和亭台楼阁,不过被皇帝否了。
小太子年纪不大,院子里有湖,对他来说太危险了一点,索性只建了一个小花园,里头也有假山。
他读书累的时候可以在小花园里散散步,就不必跑出来外边的大花园了。
不过如今跟云岚来赏花,自然来的大花园。
小太子跟云岚在一起的时候会自在很多,压根没有在皇帝面前那样紧绷和紧张。
云岚看小太子吃得小脸上都是点心的碎屑,笑着用帕子给他擦了擦。
小太子还有点不好意思,伸手接过帕子自己擦了起来。
云岚心里明白,恐怕还因为李光地是汉人的身份,他跟陈廷敬不一样,人要有野心多了,一个劲努力往上爬。
其他人想必感受到李光地的威胁,就不想他年纪轻轻就上来,打算压一压这人的气焰。
守孝少了几天不算什么,毕竟汉臣要扎扎实实守孝三年,其他满蒙的臣子却只要守孝二十七天。
这守孝日子的差距,足够拖垮一个汉臣的晋升之路。
哪怕再厉害,也会像陈廷敬一样,从年轻熬到了年岁不小的时候,才站到如今的位置。
但是比起年轻人,他再往前的机会太小了,还不如安安分分当个透明人。
官职不大,还懂得长袖善舞,所以陈廷敬这个汉臣在朝廷里混得不错,针对他的人也不多。
李光地就不同了,不止御史,吏部都跳出来了。
云岚敢打包票,但凡皇帝一点都不惩罚李光地,其他六部的人也要跟着跳出来反对的。
处置李光地的话,肯定也会打击到其他汉臣,地位有所降低。
所以处置起来要谨慎,不然很容易让两边闹得更厉害。
云岚想了想皇帝这个平日的端水大师,于是就迟疑着说道:“皇阿玛,李大人提早结束守孝回京确实不对,要罚,却不能罚那么重,稍微降一级意思意思就好。”
原本李光地已经兼任翰林掌院学士,他降级后就是普通的讲课翰林了,好歹也没掉下去。
朝臣的争议地方不就是李光地的处罚吗?
皇帝这边应了,只是罚得没那么重,就说罚没罚了。
到时候朝臣还要反对,就有点过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轻罚来。
皇帝听后,挑眉看了过来,鼓励着问道:“轻罚后又准备怎么做,你来说说?”
云岚看着有戏,继续说道:“后边罚半年一年的,就看皇阿玛的意思了。到时候皇阿玛说李大人认错很诚心,有悔过之意,再重新重用就好了,谁都挑不出错来。”
罚了吗?罚了!
认错了吗?也认了!
悔改了吗?悔了改了!
那就没问题,人可以继续用了!
朝臣这时候想来反对也不行,想想他们也可能有犯错的时候,跟皇帝说犯错后不给再次起用,这不是直接砸掉自己的后路吗?
云岚感慨着,她这一招也算是阳谋了吧,让大臣们想反对却不行,简直□□,嘿嘿!
皇帝摸着女儿的小脑袋,笑眯眯道:“你说得很好,也十分周到,就这么办吧。”
他又看向小太子,然后问道:“你都听明白了吗?”
小太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小脑袋道:“皇阿玛,儿子有点明白了,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大臣们表面上是抓住李光地守孝的事情做文章,实际上就是用这个为借口打压他,也是满蒙和汉臣之间的矛盾。
不管皇帝重不重罚,都可能让这个矛盾加深。
云岚的法子却很好,罚了却轻罚,两边都顾及了,还谁都挑不出错来。
小太子再次点头,看向云岚道:“大姐姐最厉害了!”
云岚脸红红地摆手道:“没有的事,太子弟弟也很厉害。”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皇帝没好气道:“行了,你们都厉害得很。”
被皇帝夸了,小太子的小脸红扑扑的,别提多高兴了。
云岚见皇帝没有想问的了,这事也解决好了,于是牵着小太子的小手就去花园里吃点心。
两个孩子手牵手走了,皇帝见状,笑着对李德全感慨道:“要是太子也能有云岚这般聪慧敏锐就好了,朕就能少操点心。”
这话李德全有点不敢接,毕竟大格格这样多智近妖的孩子实在是百年一见,聪慧敏锐得有时候让李德全都有点后背发毛。
在大格格面前,被她目光一扫,仿佛就能看透一样。
而且大格格很擅长观察和模仿,在皇帝的身边久了,她的作风和想法也越发跟皇帝相似了。
像刚才皇帝提出解决李光地的事,李德全清楚,大格格说的就是皇帝所想的。
所以皇帝才会这么高兴,毕竟大格格懂她,还瞬间想得跟自己一样。
然而如果小太子也是如此,那就实在太可怕了,皇帝却未必这般高兴。
毕竟大格格是皇帝宠爱的女儿,太子却是皇帝的继承人。
如今的皇帝盼着小太子更厉害一点,以后就能继承大业。
但是等皇帝年迈的时候,兴许就不大想看到如此强大厉害又年轻的继承人。
这些话李德全当然不敢说,只默默低下头,他清楚皇帝只是感慨两句,并不需要自己的回答。
果不其然,李德全没接话,皇帝也不恼,而是吩咐道:“你亲自带御医去探望李光地,他估计是掐着时间日夜兼程赶回京来的。”
皇帝还是很了解李光地,不可能弄出这么大的把柄来,估计是掐着时间,一到守孝结束就立刻一路赶回京。
在路上的时间太短了,才会让朝臣抨击李光地的守孝时间不对。
偏偏这件事,李光地想要自证却也挺难的。
守孝在当地,周围全是亲朋戚友,谁作证都可能被说是伪证。
李光地还从水路赶回京,为了赶路包了一条不大的小船,除了船夫就只有他的侍从。
船夫是收了钱送他回京,侍从又是李光地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谁都没能作证。
李光地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压根就没有辩解。
皇帝倒是有点担心他为了赶路,让身体吃不消,索性让李德全过去看看,也安抚两句。
李光地原本以为自己这次匆忙回京,反而坏事,只怕仕途就到这里了。
谁知道峰回路转,李德全竟然亲自带御医来探望,显然是皇帝的意思。
李德全的话虽然隐晦,李光地又不傻,明白皇帝要暂时稍微压一压他。
等事情过去后,皇帝再重新提拔他。时间也不会长,半年到一年左右,李光地自然能等得起。
他心里对皇帝十分感激,明白皇帝这是要保自己了,连忙激动跪下,向着皇宫的方向磕头谢恩。
李德全还提了一嘴道:“大格格正好知道这件事,还帮李大人求情了,这解决的法子也是她跟皇上提*的。”
李光地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又再次对大格格表示感激。
他心想大格格真是好孩子,根本没见过自己,还愿意替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
御医给李光地把脉后,果然他为了赶路劳累过度,身子骨有些亏损,得稍微养一阵子才行。
李德全拿着药方就先回宫了,皇帝看了,就让人送了药材去给李光地表示关心。
皇帝的态度很明确,虽说罚了李光地,却对他依旧关心,以后肯定会继续用这人。
朝臣看出皇帝的态度,于是对李光地的事情只能到此为止,这就是后话了。
这会儿云岚牵着小太子去花园吃点心聊天,她问起小太子搬去后边的小院子住得如何。
小太子点点头道:“大姐姐放心,院子收拾得很舒服,就是比毓庆宫要小一点。”
云岚:这院子要比太子的东宫还大,那就离谱了!
虽然她习惯叫东宫,其实宫里并没有直接给太子住的宫殿,是皇帝专门为小太子建的毓庆宫。
算是改建,原本是前朝的奉慈殿。
毓庆宫也不止一个宫殿,而是宫殿群,加起来足足有十三个宫殿。
前后四进,一共有一千八百平米。
也难怪小太子刚搬去毓庆宫的时候会害怕,那么大的宫殿,住的人还不多。
哪怕宫殿群都点了灯,到处灯火通明,却没几个人,也是怪吓人的。
好在小太子后来被云岚安抚后,渐渐适应了在毓庆宫的生活。
为此宁嬷嬷还特别感激云岚,毕竟小孩子最怕惊吓,一直惶恐不安的话很容易因此夭折。
皇帝为了照顾小太子,当然不可能让他住太小的院子。
新建的院子虽说比不上毓庆宫,却也很大,云岚目测应该有两百多平的样子。
有花厅,有寝室,有书房,甚至还有一个不大的藏书阁。
原本院子内要修个小湖,再建假山和亭台楼阁,不过被皇帝否了。
小太子年纪不大,院子里有湖,对他来说太危险了一点,索性只建了一个小花园,里头也有假山。
他读书累的时候可以在小花园里散散步,就不必跑出来外边的大花园了。
不过如今跟云岚来赏花,自然来的大花园。
小太子跟云岚在一起的时候会自在很多,压根没有在皇帝面前那样紧绷和紧张。
云岚看小太子吃得小脸上都是点心的碎屑,笑着用帕子给他擦了擦。
小太子还有点不好意思,伸手接过帕子自己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