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皇帝摸了摸女儿小脑袋,好笑道:“你这么着急?不过朕得先给你说说,刚才那两人说的夫人生辰是一件,还有他们自己的生辰,以及春节、端午和中秋。加起来后,就是所谓的三节两寿。”
  云岚眨眨眼,这里头居然还有那么多的门道吗?
  不过还真是,如今这三节是每年最大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庆祝,这些京城的官员办宴席请同僚请下属过来喝酒吃饭,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哪怕是旁人见了,也挑不出问题来。
  谁能想到,这些节日全是送礼的借口呢!
  再就是夫妻两人的生辰,请客那就更没问题了,送的东西贵重一点,旁人见了只会觉得跟主人家关系好而已。
  云岚没想到皇帝只听了几句,大多都已经猜出官员的套路来了。
  皇帝又继续说道:“除了三节两寿,还有新官上任时,下属肯定会送贺礼;官员出差的时候,所到之处的地方官会送上‘程仪’。”
  “这些看着就要少了,但是没路过一个地方就有当地官送,积少成多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云岚托着下巴,轻轻点头。
  这些加起来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高官哪怕年俸低,依旧能过得很好。
  他们可以住大宅子,家里奴仆成群,过着奢华的生活。还有余钱给孩子请好几个先生,又能买得起云岚铺面里的奢侈品。
  中低品级的官员过得就要窘迫多了,毕竟他们不止养家,还得出钱打点上司,自己就要节衣缩食才行了,过得苦哈哈的。
  这还是有失缺的官员,等着补缺的后补官员就更惨了,他们不止没有年俸,还要四处打点谋个官职,就只能四处借钱,最后很可能债台高筑,却什么都捞不到。
  云岚了解清楚情况后,仰头问道:“皇阿玛,直接给大臣们加年俸,好像也解决不了。”
  皇帝这边加了年俸,对高品级的官员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毕竟皇帝不可能一下子加太多。
  中低等官员可能年俸要多一些,但是转头就送去给上司打点了。
  甚至因为他们的年俸多了,打点的钱也多了,于是一个个只能水涨船高,跟着打点的钱都要给多一些,不然上司就要不高兴。
  这么卷起来的后果,就是皇帝加的那点年俸,最后依旧全进了高品级官员的手里,底下的官员仍旧过得很艰难,上边的仍旧能过奢华的生活,什么都没有改变。
  如此一来,皇帝直接加年俸的办法就是无效的了。
  皇帝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知道她已经想到了,点头道:“是啊,朕直接给官员加年俸,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过朕在路上忽然想到你给掌柜加奖金的事,兴许能试着用一用。”
  云岚听得歪着小脑袋,有点不解道:“皇阿玛打算怎么用?是官员们每年评级的时候,评得好就给奖金,算是加年俸了?”
  可是这样一来,年俸不也依旧加了,最后还是被中低品级的官员孝敬给高品级的上峰了吗?
  皇帝想了想说道:“朕打算这份奖金并不是只有金银,而是有更多生活上需要的东西。”
  比如米面油、布料等家里每日需要消耗的,这些东西不贵重,却是生活里不能缺的。
  如果给了这些,中低品级的官员就不需要花费银钱去买了。
  而且这些东西,他们哪怕拿去换钱,其实也换不了什么,直接送给上峰,估计上峰也看不上这些。
  这样中低品级的官员就能拿到实惠的东西,能切实自己来用,而不是直接或者间接送出去了。
  云岚听得双眼一亮,点头道:“皇阿玛,这个法子好。”
  这些东西作为奖金不但实用,还不能变卖,实实在在让底层官员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然而要给上峰送礼这件事,依旧没能解决。
  其实底层官员未必很想送,但是每三年任期的评职却是上峰做的。
  他们不送礼,上峰在他们的评职上写个不好的评价,那就让人晋升无望了。
  所以底层官员不送也得送,没钱也要借钱送,就是这个缘故。
  毕竟他们爬上去后,才能过更好更风光的生活。但是上峰一句话就能把底下人打下去,再也上不去。
  说到底还是上峰的权力太大,底下人的生死权力全在他们手上。
  另外吏部的权力也极大,每次评级汇总后到了吏部,都由他们来做最后的评级。
  所以底下官员要讨好上峰,补缺的官员要讨好吏部的人,都是无可奈何之事。
  皇帝沉吟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云岚忽然说道:“皇阿玛,我听说科考的时候,最后会糊上考生的名字来评卷,这是真的吗?”
  闻言,皇帝点头道:“是,殿试之后会糊名,还让人先誊抄考生的卷子,免得有人认出对方的笔迹来。”
  这样一来,考卷就能做到公平公正,防止考官认出考生而有所偏向,杜绝舞弊。
  皇帝说完,忽然低下头对着女儿笑了起来:“你的意思是,吏部评级的时候,也能用糊名的方式来给官员评职?”
  这还真是个好方法,糊住名字和官职,就不清楚对方是谁。
  每个官员底下会写上他们这三年来做的事,比如当地有没受灾,灾后恢复如何。如果没受灾,这几年的人口有没增加,粮食作物有没增产等等。
  皇帝微微颔首道:“如此一来,确实能稍微杜绝吏部的人收受贿赂后,给官员的评级作假。”
  云岚疑惑道:“皇阿玛,只能稍微杜绝吗?不能彻底杜绝的?”
  皇帝听后,又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解释道:“虽说糊名了,吏部的人并不清楚对方是谁,确实能公平一些。但是你要知道,这些评价却是这些官员的上峰写的。”
  换言之,上峰写的东西未必是真的,吏部哪怕做的公平了,送上来的东西不是真实的,那评级也就依旧没用。
  上峰写的花团锦簇,也可能是底下人送礼送得足够了,没送的人可能得不到好的评价。
  于是问题又回到最初的地方,要如何杜绝上峰给底下人写的评价相对公平一些呢?
  云岚眨巴着眼睛,忽然起身说道:“皇阿玛,这个我会!”
  皇帝听后失笑道:“好,你说说这事要怎么办才好?”
  云岚看他一副不大相信的样子,气鼓鼓说道:“皇阿玛,这事可以抽查的。每年在评级之前,随意让人在各地抽查上峰对底下官员的评价。”
  “要是真的,那就嘉许两句。如果是假的,那就让上峰滚蛋。”
  虽然这样不能完全杜绝上峰胡乱写评价,却也让他们忌讳一些,哪怕写也不敢写得太过分。
  比如当地治理得民不聊生的,上峰还要睁眼说瞎话,说那地方的百姓安居乐业,好得不行。
  这种事只要有人去看一眼,就能立刻戳穿。
  抽查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去,谁会去,上峰和当地官员想遮掩,也不可能一整年都遮掩得了。
  皇帝听得挑眉,低头对女儿说道:“你这小脑瓜子的点子真多,确实能试一试。”
  要完全杜绝这事确实不可能,毕竟水至清而无鱼,但是起码不能让他们继续如此猖狂下去。
  让一些真正办事不错的底层官员一直苦苦挣扎,被上峰压制着,一直没有出头之日不说,还过得惨惨淡淡的。
  皇帝被云岚提醒了一下,思路豁然开朗。
  他在早朝的时候对百官宣布了抽查的事,也没说让谁去查,更没有任命谁当这个督察的官员,让朝臣都有些胆战心惊。
  这就算了,皇帝还让吏部的人轮流来评级。
  每三年是谁来评级,都是用抓阄的方式。而且不止吏部的官员和小吏,其他六部都可能被抽中。
  那样一来,补缺的人想要送礼,要送给谁就是个问题了。
  他们总不能六部所有人都送吧,知道这是有多少人吗!
  皇帝这一招够狠的,直接让补缺的人想送礼也无处可送了。
  而且皇帝还用糊名的方式,哪怕他们抢先送到抽签到的官员,对方评级的时候压根找不到人。
  一连串的方式把朝中大臣都打懵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反对。
  说是增加了工作量吧,但是三年才一次,每次还是六部来抽调的官吏。
  工作量大,那皇帝就说多增加点人呗,这是多大点事,群臣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要问什么人去抽查,去哪里抽查,什么时候去的话,皇帝就要问这些人想做什么了,想广而告之,提前让人准备起来,好粉饰太平吗?
  问的人来说说,打算告诉谁,跟底下的谁勾结了,是不是干过乱写评级之事等等,群臣谁能招架得住?
  这些都不能问,能问的就只有评级优秀的奖金了。
  问题是皇帝给的奖金没多少金银,而是米面油和布料,还都不是特别好的东西。
  要说皇帝给的奖励太好,太破费了,朝臣还有理由驳斥一番,让皇帝不要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