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原本他跟着去台岛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回来了,对方应该也有心理准备。
如今峰回路转,他不但能回来,还可能有官职加身。
哪怕起初的官职不大,却是个正经的好出身,实在是足够厉害的诱惑了。
谁想客死异乡,谁不想回归国土,谁不想风光回来呢?
皇帝丢出的这么个诱饵,郑夫人身边那个人是绝对会上钩的,只怕恨不能立刻接住!
云岚躺在大篮子里面,都想给皇帝鼓掌了:他真是太会蛊惑人心!啊不,是笼络人心!
唐大人自然明白,自己留在女儿身边最得力的人手就要被皇帝撬走了,根本留不住。
但是郑经那个私生子因为此事被质疑,被夺走手里的权力,唐大人只舍去一个心腹部下而已,没什么不愿意的。
他跪下再次谢恩,皇帝摆摆手道:“此事就交给爱卿,想必你有联系台岛的法子。”
这话听得唐大人后背的冷汗都下来了,毕竟这些年他为了打听女儿的消息,确实私下有点联系台岛的渠道。
十几年来,皇帝从来不问,这会儿提起,仿佛早就知道了,只是不计较罢了。
要是皇帝计较,那唐家上下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私自跟台岛有联系,这跟叛徒有什么区别?
吓得唐大人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云岚仰躺着,没能看见,光是听见膝盖磕在地上的声音,就知道这位唐大人跪得多快多用力,听着就感觉很疼。
乾清宫铺的都是金砖,虽然叫这个名字,却并非金子做的。
而是制作的工艺极为复杂,用时还非常长。用的是苏州大运河边上的泥土,光是选土、晾晒、造胚和阴干就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然后才能把阴干的砖头入窑,还得用特殊的柴草足足要烧上半年才行。
差不过一年的功夫才得一窑的金砖,烧出来后也不是直接能用了,还要筛选一番。
要形状方正,每一块的大小几乎一模一样。颜色是纯青,还不能有任何斑点,敲上去声音清脆响亮才行。
所以这砖头光是烧制的成本就十分惊人,价格堪比金子,于是就叫做金砖了。
而且每一块金砖上都刻了一个工匠的名字,证明这块金砖是对方负责挑选到模胚、烧制和筛选。
如果这块金砖以后坏了,出现裂痕或者其他问题,就得这个工匠来负责了。
所以这些金砖每一块都结实耐用得很,至少到后世的时候,六百年的功夫,一块都没坏。
砖头不结实也不行,一旦坏了一丁点,工匠的九族都得用命来赔罪。
于是在乾清宫跪下的人,膝盖的骨头碎了,这些金砖都不可能裂开一点点。
云岚等了一会,没等到皇帝开口让唐大人起来,忍不住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察觉到女儿看过来的目光,对着她微微一笑,眼里没有丁点的恼怒,却依旧没开口。
见状,云岚立刻明白了,皇帝这是以沉默为压力,吓唬唐大人呢!
唐大人爱女心切,于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派人打点,弄出点渠道来顺利打听女儿的消息。
出发点是好的,却犯了忌讳。
皇帝如今要用唐大人,这事当然不能较真,却也不能完全不计较。
要是皇帝轻轻放过了,唐大人就算了,其他人得知后效仿怎么办?
私通台岛或者其它地方,可不是一件小事!
皇帝看唐大人在沉默中吓得脸色发白,整个人摇摇欲坠,快要晕过去的时候,终于大发慈悲缓缓开口道:“此事朕可以既往不咎,就看爱卿和郑夫人能不能戴罪立功了。”
这是等唐大人和他女儿成事后,才不计较的意思。
唐大人这才松口气,匍匐在地保证道:“皇上放心,老臣一定全力以赴,把事情办妥!”
皇帝点头道:“朕就在这里等爱卿的好消息了,希望爱卿不会让朕失望。”
唐大人连连应下,这件事他确实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毕竟失败的代价很可能是唐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
见唐大人跪太久起不来,皇帝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让两个小太监扶起这位大人告退。
李德全得了皇帝的吩咐,还让人在殿门口准备了一顶小轿子,把唐大人送到宫门口。
不然就唐大人这吓得腿软都站不直的样子,只怕磨蹭半天才能出宫。
云岚有点奇怪,皇帝似乎没派人跟着唐大人,就不怕对方办事出什么岔子吗?
见女儿乌溜溜的双眸看过来,皇帝重新抱起她,居然能察觉到云岚的疑惑:“你是觉得朕怎么没派人跟着唐老,不怕他泄露消息或者坏事是吧?”
“放心,他不敢,毕竟他和他女儿以及一族的性命都押在这上面了。再就是朕从来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是选定了唐家来做这事,就没必要派人盯着那么麻烦。”
云岚心想皇帝还挺自信的,不过皇帝一开始选定唐大人,也是因为他虽说是郑经的岳父,却对郑经极为不满。
要不是隔着老远,唐大人指不定早就带着人杀过去把郑经打一顿了。
如今他得了皇帝的允许,光明正大能让郑经不痛快,简直不要太乐意!
皇帝虽然没派人贴身跟着唐大人,但是对唐大人的一举一动还是挺清楚的,时不时会有人来汇报。
云岚:皇帝你说好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呢?
皇帝不派人跟在唐老身边,不等于完全不让人留意他的动静。
唐老的动作很快,已经通过多年来建立的秘密渠道,跟自己在台岛的心腹联系上,也就是郑夫人身边的管事。
这位管事被赐姓唐,叫唐锐。当初是唐老收养的孤儿,因为十分聪慧,被唐老赏识,派人教会对方识字和学武。
对方也不辜负唐老所望,长大后极为出色。正好这时候先帝下旨,让致仕的唐老最小的女儿嫁给郑经。
唐老百般不乐意,最后无法抗旨,只好让小女儿出嫁,却把唐锐跟着派过去。
唐锐还没怎么出现在人前,颇为面生,也就没人知道他是唐老私下培养的心腹。
这些年来唐老陆陆续续来打听女儿的消息和送点金银,免得远嫁的女儿受苦。
唐锐第一次收到唐老用密语写的密信,看完后立刻烧掉,很快跟郑夫人转告了唐老的计谋。
郑夫人神色蔫蔫的,其实并不是很想掺和此事。她在后边闹事,等郑经回来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还是唐锐再三苦劝,明白郑夫人如果不做点什么,唐老就要倒霉不说,那私生子也会顺利继承郑经的位子。
那么郑夫*人以后几十年可能都要对着私生子低头,这叫她听着就有点受不了,于是才答应下来。
根本不需要郑夫人在前面冲锋,唐锐早就在这些年收买了一些郑家人,如今就能用上了。
于是私生子可能并非郑经亲子的事很快传遍台岛,闹得沸沸扬扬。
私生子身边的辅臣有想辩驳的,却不知道从何辩起。
那乳母和私生子都说自己是郑经的亲生儿子,但偏偏这私生子是早产儿。
乳母那时候的丈夫还没死,后来突然病死了。
这丈夫是真的病死了,还是乳母发现自己怀孕后,担心郑经会怀疑,索性谋杀亲夫来灭口?
丈夫一死,谁还能证明这私生子究竟是谁的血脉呢?
流言就是如此,说的人多了,就像是真的一样。
辅臣里有些人都开始动摇了,怀疑了起来,私生子气急败坏,只能一口咬定自己就是郑经的血脉。
这些风言风语被唐锐推波助澜,愣是传到了前线郑经的耳边,让他也是急怒攻心。
谁能受得了这种了流言,郑经就想要立刻班师回台,好好找出流言的源头,然后彻底扼杀。
但是郑经身边也有唐锐这些年收买的人,提及流言不说,还提到了乳母的丈夫是在她怀上私生子之后才忽然死的。
对方平铺直叙,只说了听来的流言。
听着似乎说得很客观,却叫郑经忍不住回想,也开始有点不确定起来。
他这边无心迎战,那边施琅已经赶到建省和康亲王汇合,大军攻势逐渐厉害。
尤其对方仿佛总能知道郑家军下一步如何走,提前布局,让郑家军一时损失惨重。
郑经得知后对领兵的将领极为不满,只想着对方跟着郑成功多年,是个厉害人,谁知道年纪大了却如此不中用呢!
接连失利,郑经越发不高兴,最后直接换掉了老将,把自己的一个心腹顶了上去。
这心腹还十分年轻,领兵的经验不如老将,被康亲王和施琅联手打得就更惨了,输得一败涂地。
眼看战力损失越来越厉害,郑经又着急回去处理家事,渐渐有了退意。
于是他派人过去,主动要求跟康亲王停战和谈。
康亲王得知后,一边派人送信回京询问皇帝的意思,一边其实也有意跟郑经和谈。
如今峰回路转,他不但能回来,还可能有官职加身。
哪怕起初的官职不大,却是个正经的好出身,实在是足够厉害的诱惑了。
谁想客死异乡,谁不想回归国土,谁不想风光回来呢?
皇帝丢出的这么个诱饵,郑夫人身边那个人是绝对会上钩的,只怕恨不能立刻接住!
云岚躺在大篮子里面,都想给皇帝鼓掌了:他真是太会蛊惑人心!啊不,是笼络人心!
唐大人自然明白,自己留在女儿身边最得力的人手就要被皇帝撬走了,根本留不住。
但是郑经那个私生子因为此事被质疑,被夺走手里的权力,唐大人只舍去一个心腹部下而已,没什么不愿意的。
他跪下再次谢恩,皇帝摆摆手道:“此事就交给爱卿,想必你有联系台岛的法子。”
这话听得唐大人后背的冷汗都下来了,毕竟这些年他为了打听女儿的消息,确实私下有点联系台岛的渠道。
十几年来,皇帝从来不问,这会儿提起,仿佛早就知道了,只是不计较罢了。
要是皇帝计较,那唐家上下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毕竟私自跟台岛有联系,这跟叛徒有什么区别?
吓得唐大人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云岚仰躺着,没能看见,光是听见膝盖磕在地上的声音,就知道这位唐大人跪得多快多用力,听着就感觉很疼。
乾清宫铺的都是金砖,虽然叫这个名字,却并非金子做的。
而是制作的工艺极为复杂,用时还非常长。用的是苏州大运河边上的泥土,光是选土、晾晒、造胚和阴干就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然后才能把阴干的砖头入窑,还得用特殊的柴草足足要烧上半年才行。
差不过一年的功夫才得一窑的金砖,烧出来后也不是直接能用了,还要筛选一番。
要形状方正,每一块的大小几乎一模一样。颜色是纯青,还不能有任何斑点,敲上去声音清脆响亮才行。
所以这砖头光是烧制的成本就十分惊人,价格堪比金子,于是就叫做金砖了。
而且每一块金砖上都刻了一个工匠的名字,证明这块金砖是对方负责挑选到模胚、烧制和筛选。
如果这块金砖以后坏了,出现裂痕或者其他问题,就得这个工匠来负责了。
所以这些金砖每一块都结实耐用得很,至少到后世的时候,六百年的功夫,一块都没坏。
砖头不结实也不行,一旦坏了一丁点,工匠的九族都得用命来赔罪。
于是在乾清宫跪下的人,膝盖的骨头碎了,这些金砖都不可能裂开一点点。
云岚等了一会,没等到皇帝开口让唐大人起来,忍不住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察觉到女儿看过来的目光,对着她微微一笑,眼里没有丁点的恼怒,却依旧没开口。
见状,云岚立刻明白了,皇帝这是以沉默为压力,吓唬唐大人呢!
唐大人爱女心切,于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派人打点,弄出点渠道来顺利打听女儿的消息。
出发点是好的,却犯了忌讳。
皇帝如今要用唐大人,这事当然不能较真,却也不能完全不计较。
要是皇帝轻轻放过了,唐大人就算了,其他人得知后效仿怎么办?
私通台岛或者其它地方,可不是一件小事!
皇帝看唐大人在沉默中吓得脸色发白,整个人摇摇欲坠,快要晕过去的时候,终于大发慈悲缓缓开口道:“此事朕可以既往不咎,就看爱卿和郑夫人能不能戴罪立功了。”
这是等唐大人和他女儿成事后,才不计较的意思。
唐大人这才松口气,匍匐在地保证道:“皇上放心,老臣一定全力以赴,把事情办妥!”
皇帝点头道:“朕就在这里等爱卿的好消息了,希望爱卿不会让朕失望。”
唐大人连连应下,这件事他确实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毕竟失败的代价很可能是唐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
见唐大人跪太久起不来,皇帝看了李德全一眼,后者让两个小太监扶起这位大人告退。
李德全得了皇帝的吩咐,还让人在殿门口准备了一顶小轿子,把唐大人送到宫门口。
不然就唐大人这吓得腿软都站不直的样子,只怕磨蹭半天才能出宫。
云岚有点奇怪,皇帝似乎没派人跟着唐大人,就不怕对方办事出什么岔子吗?
见女儿乌溜溜的双眸看过来,皇帝重新抱起她,居然能察觉到云岚的疑惑:“你是觉得朕怎么没派人跟着唐老,不怕他泄露消息或者坏事是吧?”
“放心,他不敢,毕竟他和他女儿以及一族的性命都押在这上面了。再就是朕从来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是选定了唐家来做这事,就没必要派人盯着那么麻烦。”
云岚心想皇帝还挺自信的,不过皇帝一开始选定唐大人,也是因为他虽说是郑经的岳父,却对郑经极为不满。
要不是隔着老远,唐大人指不定早就带着人杀过去把郑经打一顿了。
如今他得了皇帝的允许,光明正大能让郑经不痛快,简直不要太乐意!
皇帝虽然没派人贴身跟着唐大人,但是对唐大人的一举一动还是挺清楚的,时不时会有人来汇报。
云岚:皇帝你说好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呢?
皇帝不派人跟在唐老身边,不等于完全不让人留意他的动静。
唐老的动作很快,已经通过多年来建立的秘密渠道,跟自己在台岛的心腹联系上,也就是郑夫人身边的管事。
这位管事被赐姓唐,叫唐锐。当初是唐老收养的孤儿,因为十分聪慧,被唐老赏识,派人教会对方识字和学武。
对方也不辜负唐老所望,长大后极为出色。正好这时候先帝下旨,让致仕的唐老最小的女儿嫁给郑经。
唐老百般不乐意,最后无法抗旨,只好让小女儿出嫁,却把唐锐跟着派过去。
唐锐还没怎么出现在人前,颇为面生,也就没人知道他是唐老私下培养的心腹。
这些年来唐老陆陆续续来打听女儿的消息和送点金银,免得远嫁的女儿受苦。
唐锐第一次收到唐老用密语写的密信,看完后立刻烧掉,很快跟郑夫人转告了唐老的计谋。
郑夫人神色蔫蔫的,其实并不是很想掺和此事。她在后边闹事,等郑经回来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还是唐锐再三苦劝,明白郑夫人如果不做点什么,唐老就要倒霉不说,那私生子也会顺利继承郑经的位子。
那么郑夫*人以后几十年可能都要对着私生子低头,这叫她听着就有点受不了,于是才答应下来。
根本不需要郑夫人在前面冲锋,唐锐早就在这些年收买了一些郑家人,如今就能用上了。
于是私生子可能并非郑经亲子的事很快传遍台岛,闹得沸沸扬扬。
私生子身边的辅臣有想辩驳的,却不知道从何辩起。
那乳母和私生子都说自己是郑经的亲生儿子,但偏偏这私生子是早产儿。
乳母那时候的丈夫还没死,后来突然病死了。
这丈夫是真的病死了,还是乳母发现自己怀孕后,担心郑经会怀疑,索性谋杀亲夫来灭口?
丈夫一死,谁还能证明这私生子究竟是谁的血脉呢?
流言就是如此,说的人多了,就像是真的一样。
辅臣里有些人都开始动摇了,怀疑了起来,私生子气急败坏,只能一口咬定自己就是郑经的血脉。
这些风言风语被唐锐推波助澜,愣是传到了前线郑经的耳边,让他也是急怒攻心。
谁能受得了这种了流言,郑经就想要立刻班师回台,好好找出流言的源头,然后彻底扼杀。
但是郑经身边也有唐锐这些年收买的人,提及流言不说,还提到了乳母的丈夫是在她怀上私生子之后才忽然死的。
对方平铺直叙,只说了听来的流言。
听着似乎说得很客观,却叫郑经忍不住回想,也开始有点不确定起来。
他这边无心迎战,那边施琅已经赶到建省和康亲王汇合,大军攻势逐渐厉害。
尤其对方仿佛总能知道郑家军下一步如何走,提前布局,让郑家军一时损失惨重。
郑经得知后对领兵的将领极为不满,只想着对方跟着郑成功多年,是个厉害人,谁知道年纪大了却如此不中用呢!
接连失利,郑经越发不高兴,最后直接换掉了老将,把自己的一个心腹顶了上去。
这心腹还十分年轻,领兵的经验不如老将,被康亲王和施琅联手打得就更惨了,输得一败涂地。
眼看战力损失越来越厉害,郑经又着急回去处理家事,渐渐有了退意。
于是他派人过去,主动要求跟康亲王停战和谈。
康亲王得知后,一边派人送信回京询问皇帝的意思,一边其实也有意跟郑经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