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但时间还是要抓紧,因为0分的乌龙让比赛最终的获奖名单迟迟没有公布。而且实际操作起来也要小心翼翼不至于落人话柄。于是施竞宇只能退而求其次,金奖是没有了,银奖铜奖也太引人注意。最终只能给他一个新势力奖意思一下,但这也足够他的团队来大肆渲染了。
  毕竟中国的红酒市场也就那样,没什么水平。
  看龚雪峰确实对这件事情很上心,施竞宇便提出筹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想法。龚雪峰立刻来了兴致,关起门要细细听来。
  阿肯打开一套方案告诉他会议将会安排在香港,租用某酒店的宴会厅,参会人数拟定100人。其中,将会有十位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专家、顾问和酒评家。
  龚雪峰看着“‘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论坛(香港)”的字样满意点头,跟他指导季蓓蓓做的项目课题“贺兰山东麓葡萄智能栽培管理技术体系构建与跨境标准研究”非常适配。他用手点了点会议主题说要在这里加上“电商渠道下的葡萄酒消费行为分析”,还要把酒大师当作案例在大会上探讨。阿肯“好,好”地赶紧记下。接着说会议要设置哪些分会场,龚雪峰告诉他这里要仔细一些,毕竟是“重点”,然后一边聊,一边在心里打起算盘。
  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名义打给香港某公司“咨询费”,给前来的“国际专家”支付劳务费、差旅费,再加上香港高昂的活动支出:场地、餐饮、住宿,心里的算珠简单拨弄几下,账户里剩下的资金已花掉一大半。再采买一些设备,施竞宇在这方面有的是路子。会后让学生们输出一些会议成果
  ,搞得体体面面。最后,把自己的某项专利授权给施竞宇提供的某空壳公司,然后这些钱就都会以“专利授权费”的方式回到他的手里。
  龚雪峰摩挲着下巴的胡茬,听他说完,满意地夸赞“施总不仅年轻有为,带出来的也都是办事牢靠的好将帅”。他抽出一根烟塞到嘴里,阿肯赶紧给他点火。他呼出一口,带着一种长者的语气说“施总的团队做事让人放心,这次的会务就全权交给你们”,心里已经想好马上要把昨天还没来得及拿走的茅台和1916送去给基金委,便于即将面临的经费调剂。
  不过一会儿他又打起会议产出的算盘,要是能联系一个不错的期刊弄个专栏,让季蓓蓓发几篇会议文章,副高评完之后马上就能着手正高的准备。那就让季蓓蓓做这次会议的主持人,他放下手中的烟杆准备说,施竞宇先开了口。
  “不过这次的会议我有个要求。”
  龚雪峰注意到他说的是“要求”而不是“请求”。
  “让林珠老师作为院方主要代表和我们一起筹备这次的会议。”
  林珠?她算哪根葱,也配在这种事上当要紧人物。
  龚雪峰已经越来越明晰了:像这种穷乡僻壤来的学生,如果没有绝对的野心豁出一切去搏一份前程,那给她的任何资源都是浪费。
  天天只知道埋头做学术,埋头做学术。
  做个屁。
  没有钱做个屁,没有人脉做个屁,没有资源做个屁。
  不懂阿谀奉承,不懂笼络人心,不懂趋炎附势。
  没人罩,没人带,没人铺路。
  一辈子都别想做出点名堂。
  一路走到这里,龚雪峰最明白的道理就是:学术不是苦出来的,是运营出来的。
  而那些热衷于吃苦的人,就只配给别人当牛做马了。
  比如林珠。
  龚雪峰想到招她就毁到肠子都青。
  她到底能干什么?能做的都是些对龚雪峰毫无助力的事情。
  开会不懂得倒茶,饭局不知道敬酒,过节不知道送礼。
  闷头搞研究,成果做出来了,翅膀硬了,连论文都没说要给他看一眼,一作也不知道给他献一篇。
  对师门百无一用的东西。
  这次会议,龚雪峰原本的打算就是让她打打杂呗。做记录、记数据、整理资料给季蓓蓓的文章当参考。她能出现在名单里,但绝对不会在一个起眼的位置。可施竞宇现在说的是“主要”,这就得掂量掂量了。
  如果让她得了这个体面,季蓓蓓肯定要闹脾气。
  本来她就不喜欢林珠,从把她招进来的时候她就看不惯她。往届的博士都是她先筛选过一遍之后再让龚雪峰挑。只有林珠,是龚雪峰连招呼都没跟她打,直接两个人联系之后就说定要招的。这件事让季蓓蓓对林珠一直心存芥蒂,觉得她心怀不轨,想要谋权篡位。
  施竞宇看出了龚雪峰的犹豫,便补充道:“林珠老师的国际视野和学术背景对这次会议非常关键,而且——”他的语气根本就是不由拒绝的,“稳住她是‘半山’上市的关键,这个代表的位置没有别人可以胜任。”
  话说到此,龚雪峰只好妥协。
  作者的话
  希文
  作者
  05-01
  更新时间改成隔日0点~
  第9章 ☆、009
  为了让林珠放下对比赛的关注,会议筹办工作几乎与重评组织同步启动。龚雪峰告诉她,季蓓蓓事务繁杂,这次的主持人便由她担任。他将会议描绘得天花乱坠,务求让林珠对这个机会感恩戴德。
  林珠知道好事轮不到她,猜想龚雪峰肯定是表面上用她,给她一点看上去的体面,实则最后真正的体面都是给别人的——整理出来的东西要是普普通通,就拿出来这边分一点,那边分一点,几个博士一人一篇文章发发普通刊物。要是能有什么优秀的产出,那就让她当个二作,把龚雪峰的名字往第一作者上一放,找一个权威期刊发上去,然后跟她说:“如果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你这个题目的文章人家是不会收的。”
  想到这里,林珠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提出:“今年的教学任务这么重,我也分身乏术,如果这次的会议产出不能好好发一篇独作,那老师还是把这个宝贵的机会给别人吧。”
  这话说出来把龚雪峰都惊呆了。嘴上说着好吧好吧,转身就去跟季蓓蓓说这丫头的心机终归是藏不住了。
  季蓓蓓自鸣得意:“谁让你当时跳过我直接收了她了?我早就看出来她的心思不简单!”
  龚雪峰赶紧接话:“以后还是都得你来把关。”
  一番忙碌后,重评事宜终于尘埃落定。获奖名单公布,“半山”的「“初见”单一西拉」赫然在列新势力奖。
  网上的质疑声瞬如潮涌。
  最初的舆论尚在理性范畴——业内人士聚焦赛事,普遍认定新势力奖是北农与酒大师暗中媾和的结果。毕竟圈内潜规则心照不宣:别说北农的比赛,全球葡萄酒赛事的奖杯,哪座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来没有沾过资本的指纹?
  只是这“赐死后追封”的魔幻操作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短短几年称霸葡萄酒电商的酒大师本就树大招风,眼红者早等着抓他把柄,这番自导自演的“复活赛”剧本,倒像是踩着同行脊梁骨登基的加冕礼。
  若在往日,红酒圈这点腌臜事连热搜尾巴都挂不住。可偏偏酒大师的商业野心早已突破行业壁垒——那句“让不喝酒的人喝酒,让喝酒的人喝红酒”的口号,早把葡萄酒知识通过算法塞进千万素人的手机。
  当这群新晋的“云品酒师”撞见“国货被专家打零分”的爆款话题,文化自信的东风瞬间助燃怒火,小众行业丑闻硬生生烧成全民守护“国潮红酒”的圣战。
  “0分专家”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林珠点开热搜时,评论区早已厮杀成红海——
  @红酒品鉴师lucy(认证用户):
  “盲品测试中,60%消费者选国产
  酒。盲品比赛中,‘0分大师’赐死国产新星。这种行为对比的本质是学术背书为国际品牌扫清障碍。看看进口酒在华市占率从32%到50%,谁在真正打压一目了然。”(获赞1k)
  @吃瓜群众9527(普通用户):
  “各位别急着骂专家,酒大师这波操作太像自导自演了!先搞个0分争议引流,再借爱国情怀收割韭菜,互联网营销经典套路啊!”(获赞887)
  @3561232456(普通用户):
  “国产酒就活该被打压?外国的月亮真的比较圆?某些评委跪久了站不起来,看到国产酒就想踩一脚,这种心态才是行业毒瘤!”(获赞688)
  @资本显微镜(财经博主):
  “深扒酒大师对赌协议:用民族情绪掩盖资本游戏,这波舆情才是他们的年度kpi!”(获赞522)
  @今晚不醉不归(普通用户):
  “这个评委是不是收了进口酒商的钱?故意抹黑国产酒,毫无职业操守!建议行业封杀这种败类!”(获赞417)
  三天后,林珠照常走进教室开始她这学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概论」课程。
  她站在讲台上讲解着她精心准备的课件,“英国几乎垄断了巨大的国际葡萄酒大赛市场。从1969年创立的iwsciwsc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大赛(internationalwine&spiritcompetition)创立于1969年,是全球顶级葡萄酒与烈酒竞赛,被誉为“酒中奥斯卡奖”。到1984年创办的iwc国际葡萄酒挑战赛(internationalwinechallenge,简称iwc)创立于1984年,由英国著名酒评家罗伯特约瑟夫在伦敦发起,是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葡萄酒竞赛之一。,再到目前所有赛事中规模最大的dwwa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dwwa)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赛事之一,始于2004年,由世界知名葡萄酒杂志decanter(创刊于1975年)组织举办。,葡萄酒鉴赏的话语权被牢牢抓在西方仲裁者的手上。如果他们不认可你,你就难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