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八零:白眼狼儿女都滚远点 第16节
张建国这话说的模糊。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到底要不要回去。
宿舍里有的人家离厂子远,过节基本都会回家。
张建国洗完衣服赶紧从宿舍出来,他和李芳现在基本每天都会见面。
“建国,过节你跟我去我家吧。”
李芳前几天收到她妈的信,她妈说在家那边给她物色了一个好人家。
这话她一点也不信,她妈不把她和妹妹卖了就不错了,还能给她找好人家。
她得尽快把她和张建国的亲事定下来。
虽说张建国现在和家里闹翻了,她就不信他妈能不关心自己儿子。
看着张建国还在犹豫,李芳接着说道,“建国,过节我们厂放了两天假,我都好久没回家了,下次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回去呢。”
“行吧,我陪你回去。”张建国想了想,既然不能回家,还不如跟李芳去她家里看看。
见张建国答应了,李芳脸上的笑容比刚才真诚多了。
“那建国,这几天有时间我们,去国营商店买点东西带回去。”
“好。”张建国见李芳高兴,便答应下来了,买东西别买太贵的就行。
和张建国分开之后,李芳赶紧给家里写了封信,告诉她妈她要带对象回去。
让她妈把家里收拾收拾,一想到家里炕上底下都是东西,李芳就头疼。
她妈从来都不收拾屋里的东西,从她记事开始家里一直都是乱糟糟的。
她长大一点之后,一直都是她在收拾屋里的东西,一扔东西,她妈就破口大骂,扔完的东西又都给捡回来。
她特意叮嘱,一定要收拾干净,她带回去的对象是城里人,有正经工作,家庭条件好。
李芳恨不得能回家自己收拾,她妈太能糊弄,只能希望她妹妹能帮忙给收拾。
因为要过节了,国营商店里人挤人,都在排队买肉和包粽子用的东西。
刘艳荣眼看着黄米和糯米要没有了,懒着排队了,直接走了。
国营商店里的东西不够用了,她得去黑市。
好在她之前放在空间一些衣服,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她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围巾,还有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睛。
拿了一件年轻点的外套就穿上了。
黑市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拐了好几个胡同才找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自行车收进空间里。
黑市价格比国营商店要贵一些,刘艳荣买了二斤黄米,三斤糯米,还买了一些白糖和红枣。
她是北方人,只吃蘸白糖甜口的粽子。
包粽子的粽叶也买着了。
她记得原主之前腌了一坛子鸡蛋和鸭蛋,现在也差不多能吃了。
买完东西,刘艳荣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衣服和东西都放进了空间里,把自行车拿出来。
等到快到家的时候才把买的东西拿出来,挂在车把子上。
赵老太一看刘艳荣买了这么多东西,“刘大妹子,你咋买到的东西,我都没买到糯米。”
第27章 赔偿金
“我去了两个地方才买到的,今年买东西的人确实挺多的。”
刘艳荣没把她去黑市的事说出来。
“这说明咱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赵老太有些感慨,以前能吃上玉米面就知足了,吃糠的日子也有过。
条件越好,家里人的心咋还越不齐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是啊,赵大姐,你明天一早再去看看,这离过节还有好几天呢。”
黑市的事,刘艳荣绝口不提,她记得赵老太家的大儿子是当兵的,去黑市被抓住,当兵应该会受影响吧。
“我是折腾不动了,明天让红英去看看,这丫头,唉。”
吴红英没有工作的事,刘艳荣知道,赵老太为这事没少发愁。
本来赵老太想拿钱给吴红英买个工作,三个儿媳妇都拦着不让,说是家里的钱都是赵老太三个儿子挣的,不应该给小姑子买工作。
反正吴红英早晚会嫁出去,等嫁出去了,工资就不能往娘家拿了。
三个嫂子一商量,干脆就让吴红英在家待着,还能在家里干点家务活。
“赵大姐,红英的亲事有着落吗?”
提起吴红英的亲事,赵老太就气得慌,“可别提了,老大媳妇前阵子给介绍了一个当兵,你猜怎么着?”
“当兵不是挺好的吗?”
“好啥啊,那小伙子两条腿都废了,坐在轮椅上。”
一提起这事,赵老太背地里没少骂大儿媳妇,哪有嫂子给小姑子挖坑的。
“大儿媳妇说,那人家庭条件不错,双腿还有机会恢复的。”
刘艳荣对这事不好评价,“红英这孩子我看着不错,缘分这东西谁也说不好,慢慢来吧。”
“可红英都二十了,唉,愁人呐,要是有个工作就不愁找对象了。”
“赵大姐,我这还真有个工作,不过不是铁饭碗。”刘艳荣忽然想起来,她的早餐店需要人手。
“啥工作,不是铁饭碗也行,只要不是花钱的工作就行。”
“过几天我的小吃店要开业了,让红英跟着我干,就是得起早。”
赵老太一听刘艳荣要开小吃店,有些震惊,“你咋要开店了啊。”
“工作给了云华之后,我在家也是闲着,待不住了,想干点啥,你有时间问问红英。”
“问啥问,我就能做主,能干,大妹子谢谢你还想着我家红英。”
这句感谢,赵老太是发自内心的,为红英工作的事,她没少发愁,愁完又愁婚事。
“等着开业时间定下来了,我提前告诉你,这事你告诉红英别出去说,我家老三老四都不知道呢。”
“成,我这就进屋告诉她。”赵老太菜也不挑了,拿着挑一半的菜进屋了。
刘艳荣进屋后把黄米和糯米都用水泡上。
等过完端午节,早餐店就能开业了。
她开早餐店的事几个白眼狼都不知道,早餐店挣的钱她可没打算给别人分。
做晚饭的菜,她买好了,就等着张云珍和张建军下班回家做菜呢。
张建军的陶瓷厂今天发端午节的粮票和肉票,大家排队等着呢。
“你知不知道那个死在咱们厂里的张全刚?”站在张建军前面的两人突然小声的说起话。
“知道啊,这事不都过去好久了。”
张建军听见了他爸的名字,立刻把耳朵竖了起来。
“我那天去办公室找厂长,你猜我在门外听见了啥?”
“你听见啥了?”
前面俩人的声音压的更低了。
“厂里给了不少补偿金。”
“那是多少啊?”
“听说好几万。”
“真的啊,我滴妈呀!”
另一个声音有点压不住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好几万块钱。
“你小点声,别跟别人瞎说哈。”
前面那个人捂着点了点头,还回头看了一眼张建军。
张建军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
心里却像闪电击中了,他没听错吧,厂里赔偿了他爸钱,还是好几万。
这事他咋不知道?
好像他们兄弟几个人都不知道。
他家是万元户,他妈咋没告诉他们。
怪不得他妈最近像变了个人,对他们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原来是想把他们都撵走,自己独吞这笔钱。
亏他这几天还觉得他妈是好人,合着他妈把他们四个当猴耍。
张建军感觉自己腿软的快要站不住了,噗通一声,他还真的就坐在地上了。
站在张建军身后的小李,赶紧上前想要把他扶起来,却怎么也扶不起来。
好在有人喊了起来,“主任有人晕倒了。”
正在发粮票的主任,赶紧走过来,“小同志,你怎么样了?”
张建军艰难的把话说了出来,“我腿软,站不住了。”
主任赶紧叫了两个人把张建军扶到椅子上坐着,还把他的票给他了。
“还能不能走路了?”小李站在一边有些紧张的问道。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到底要不要回去。
宿舍里有的人家离厂子远,过节基本都会回家。
张建国洗完衣服赶紧从宿舍出来,他和李芳现在基本每天都会见面。
“建国,过节你跟我去我家吧。”
李芳前几天收到她妈的信,她妈说在家那边给她物色了一个好人家。
这话她一点也不信,她妈不把她和妹妹卖了就不错了,还能给她找好人家。
她得尽快把她和张建国的亲事定下来。
虽说张建国现在和家里闹翻了,她就不信他妈能不关心自己儿子。
看着张建国还在犹豫,李芳接着说道,“建国,过节我们厂放了两天假,我都好久没回家了,下次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回去呢。”
“行吧,我陪你回去。”张建国想了想,既然不能回家,还不如跟李芳去她家里看看。
见张建国答应了,李芳脸上的笑容比刚才真诚多了。
“那建国,这几天有时间我们,去国营商店买点东西带回去。”
“好。”张建国见李芳高兴,便答应下来了,买东西别买太贵的就行。
和张建国分开之后,李芳赶紧给家里写了封信,告诉她妈她要带对象回去。
让她妈把家里收拾收拾,一想到家里炕上底下都是东西,李芳就头疼。
她妈从来都不收拾屋里的东西,从她记事开始家里一直都是乱糟糟的。
她长大一点之后,一直都是她在收拾屋里的东西,一扔东西,她妈就破口大骂,扔完的东西又都给捡回来。
她特意叮嘱,一定要收拾干净,她带回去的对象是城里人,有正经工作,家庭条件好。
李芳恨不得能回家自己收拾,她妈太能糊弄,只能希望她妹妹能帮忙给收拾。
因为要过节了,国营商店里人挤人,都在排队买肉和包粽子用的东西。
刘艳荣眼看着黄米和糯米要没有了,懒着排队了,直接走了。
国营商店里的东西不够用了,她得去黑市。
好在她之前放在空间一些衣服,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她从空间里拿出一个围巾,还有帽子,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睛。
拿了一件年轻点的外套就穿上了。
黑市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拐了好几个胡同才找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自行车收进空间里。
黑市价格比国营商店要贵一些,刘艳荣买了二斤黄米,三斤糯米,还买了一些白糖和红枣。
她是北方人,只吃蘸白糖甜口的粽子。
包粽子的粽叶也买着了。
她记得原主之前腌了一坛子鸡蛋和鸭蛋,现在也差不多能吃了。
买完东西,刘艳荣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衣服和东西都放进了空间里,把自行车拿出来。
等到快到家的时候才把买的东西拿出来,挂在车把子上。
赵老太一看刘艳荣买了这么多东西,“刘大妹子,你咋买到的东西,我都没买到糯米。”
第27章 赔偿金
“我去了两个地方才买到的,今年买东西的人确实挺多的。”
刘艳荣没把她去黑市的事说出来。
“这说明咱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赵老太有些感慨,以前能吃上玉米面就知足了,吃糠的日子也有过。
条件越好,家里人的心咋还越不齐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
“是啊,赵大姐,你明天一早再去看看,这离过节还有好几天呢。”
黑市的事,刘艳荣绝口不提,她记得赵老太家的大儿子是当兵的,去黑市被抓住,当兵应该会受影响吧。
“我是折腾不动了,明天让红英去看看,这丫头,唉。”
吴红英没有工作的事,刘艳荣知道,赵老太为这事没少发愁。
本来赵老太想拿钱给吴红英买个工作,三个儿媳妇都拦着不让,说是家里的钱都是赵老太三个儿子挣的,不应该给小姑子买工作。
反正吴红英早晚会嫁出去,等嫁出去了,工资就不能往娘家拿了。
三个嫂子一商量,干脆就让吴红英在家待着,还能在家里干点家务活。
“赵大姐,红英的亲事有着落吗?”
提起吴红英的亲事,赵老太就气得慌,“可别提了,老大媳妇前阵子给介绍了一个当兵,你猜怎么着?”
“当兵不是挺好的吗?”
“好啥啊,那小伙子两条腿都废了,坐在轮椅上。”
一提起这事,赵老太背地里没少骂大儿媳妇,哪有嫂子给小姑子挖坑的。
“大儿媳妇说,那人家庭条件不错,双腿还有机会恢复的。”
刘艳荣对这事不好评价,“红英这孩子我看着不错,缘分这东西谁也说不好,慢慢来吧。”
“可红英都二十了,唉,愁人呐,要是有个工作就不愁找对象了。”
“赵大姐,我这还真有个工作,不过不是铁饭碗。”刘艳荣忽然想起来,她的早餐店需要人手。
“啥工作,不是铁饭碗也行,只要不是花钱的工作就行。”
“过几天我的小吃店要开业了,让红英跟着我干,就是得起早。”
赵老太一听刘艳荣要开小吃店,有些震惊,“你咋要开店了啊。”
“工作给了云华之后,我在家也是闲着,待不住了,想干点啥,你有时间问问红英。”
“问啥问,我就能做主,能干,大妹子谢谢你还想着我家红英。”
这句感谢,赵老太是发自内心的,为红英工作的事,她没少发愁,愁完又愁婚事。
“等着开业时间定下来了,我提前告诉你,这事你告诉红英别出去说,我家老三老四都不知道呢。”
“成,我这就进屋告诉她。”赵老太菜也不挑了,拿着挑一半的菜进屋了。
刘艳荣进屋后把黄米和糯米都用水泡上。
等过完端午节,早餐店就能开业了。
她开早餐店的事几个白眼狼都不知道,早餐店挣的钱她可没打算给别人分。
做晚饭的菜,她买好了,就等着张云珍和张建军下班回家做菜呢。
张建军的陶瓷厂今天发端午节的粮票和肉票,大家排队等着呢。
“你知不知道那个死在咱们厂里的张全刚?”站在张建军前面的两人突然小声的说起话。
“知道啊,这事不都过去好久了。”
张建军听见了他爸的名字,立刻把耳朵竖了起来。
“我那天去办公室找厂长,你猜我在门外听见了啥?”
“你听见啥了?”
前面俩人的声音压的更低了。
“厂里给了不少补偿金。”
“那是多少啊?”
“听说好几万。”
“真的啊,我滴妈呀!”
另一个声音有点压不住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好几万块钱。
“你小点声,别跟别人瞎说哈。”
前面那个人捂着点了点头,还回头看了一眼张建军。
张建军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
心里却像闪电击中了,他没听错吧,厂里赔偿了他爸钱,还是好几万。
这事他咋不知道?
好像他们兄弟几个人都不知道。
他家是万元户,他妈咋没告诉他们。
怪不得他妈最近像变了个人,对他们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原来是想把他们都撵走,自己独吞这笔钱。
亏他这几天还觉得他妈是好人,合着他妈把他们四个当猴耍。
张建军感觉自己腿软的快要站不住了,噗通一声,他还真的就坐在地上了。
站在张建军身后的小李,赶紧上前想要把他扶起来,却怎么也扶不起来。
好在有人喊了起来,“主任有人晕倒了。”
正在发粮票的主任,赶紧走过来,“小同志,你怎么样了?”
张建军艰难的把话说了出来,“我腿软,站不住了。”
主任赶紧叫了两个人把张建军扶到椅子上坐着,还把他的票给他了。
“还能不能走路了?”小李站在一边有些紧张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