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在逃白月光 第14节
中官唯唯告退,皇帝对郑贵妃道,“爱妃先回去歇息,朕还有事。”
郑贵妃微怔,藏起眼底失望,柔声应是。
中官刚走到门口,又被叫住。
“你说靖王携一女子外出,她也被救走了?”
中官回,“并不曾见。”
“那女子要紧,尽快弄清下落,”皇帝心下有了计算,“朕这里还有一个人,到时一并带了去见她。”
*
四更时分,裴疏则睁开眼。
他药性犹残,头痛欲裂,听褚未说完了始末,视线落在对方臂膀伤处,那里中了两箭,血肉模糊,还有几处刀伤,尽是惨烈殷红。
门外还有扈卫在包扎疗伤,不时发出痛楚闷哼。
裴疏则也被伤及,箭矢擦着喉咙飞过,只偏半寸便足以让他殒命,手臂犹在渗出斑斑血迹,恍若未觉。
褚未道,“殿下行踪泄露,恐怕是内部混入了细作。今夜行动受阻,要掌控扶风,恐怕得过阵子了。”
裴疏则只是安静,长眸自他伤处垂下,木然邃凉,一如外头漆黑的夤夜。
褚未正要唤他,他却自行开口,“参军以为,细作是谁?”
褚未垂首,“属下会细查。”
裴疏则笑了声,接过心腹端来的药,瓷盏却在手中碎裂,浓黑药汁混合鲜血,顺着指缝滴答答往下落。
褚未吓了一跳,“殿下…”
裴疏则仍在笑,那药有些蚀了嗓子,喉咙喑哑,双肩颤抖。
“你瞧,未叔,她又骗了我。”
“她还是从前那般,一如既往地想让我死。”
褚未心惊肉跳,无言以对。
裴疏则笑够了,止住想为他包扎的心腹,“这次是我害了你们,每人去领十年俸。未叔放心,不会再有下一次。”
褚未艰难启齿,“那姜姑娘…”
房内沉寂,须臾,才有冰凉的声音响起。
裴疏则松了手中残片,任其砸在地上,“她也不会有下一次。”
但愿她运气好,别再落到他手里。
第14章 盘查我等奉命,追索流落在外的贵人。……
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姜妤跟随出城货郎,来到了湋河码头。
码头之上铁锁连桥,船工客商熙熙攘攘,一派热闹,姜妤取出说好的三十文钱给对方,在旁边早市买了只糍糕,边吃边思索去路。
她已问清楚,这是离郡中最近的大码头,赶上春来开河,客船、商船人来舟往,不可胜数,若要登船,在津渡验过路引,码头之上便有牙行买卖船券。
她不能去金陵,即便裴疏则近日会被那所谓“大事”绊住,等他抽出空来,那里首当其冲,甚至她从前熟悉的江东范围都不安全。
也不能走得太远,身上银钱不多,免得在半路就陷入窘境。
姜妤回忆着从前和在游记中的见闻,最后决定去汴梁。
汴梁是本朝故都,外客众多,商贸繁荣,市井女性也可参与经营,游记中就多次提到女掌柜经营绣坊、茶楼,乃至药铺、酒肆,而她们的营生里,也不会排斥女子做账房和帮手。
要在外乡安身立命,不可能长久隐瞒性别,那种地方不至于没有投身之处。
姜妤将最后一口糍糕吃尽,登上了码头。
她找到一面善的小牙商,说自己是岐山人士,要去汴梁书院投奔亲戚。
岐山和扶风相近,都是说京中官话,姜妤长久住在京城,口音不会引人起疑。
牙商看了籍牒路引,便不疑有他,“公子赶得巧,有一掌柜洽谈酒曲生意,泛客舟来此,今日回程,托我延揽行客,就剩这张船券,公子若有心,五钱银子也卖你了。”
姜妤没有和独自远行交游的经验,听他说得千般好,存着几分戒心,“客船在哪,可否先带我去看看?”
牙商满口答应,边领路边笑道,“知道你们读书人讲究,那徐掌柜也是讲究人,很利落的娘子,不是读书人都不乐意让上去呢,怕乱了自家的船。”
姜妤闻言,便问,“徐掌柜是女的?”
“是啊,丈夫前些年病死了,她一人撑起家业,真是本事。”
客船就停在码头显眼处,打眼望去,甲板上站着不少阔袖阑衫的士子,或伫立观景,或吟诗作对,十分悠闲。
见此景象,姜妤心下稍宽,随牙商上船。
临舷处支着张圆桌,一女使侍立在侧,正在和桌前饮茶的中年女子报账。
女子身量中等,穿檀色褙子,松绿暗织竹纹袄,梳着圆髻,方圆面庞,相貌精干,牙商上前说吉利话,“夫人发财,临开船还来了客人,这才叫善始善终呢。”
女掌柜便收起肃容,露出笑来,“小猴崽子,都出手了?”
牙商笑嘻嘻把船钱给她,向姜妤示意,“这小公子孤身到汴梁投亲,左右开船时辰到了,就给他减了一钱。”
徐芳打量姜妤一眼,只见她是个白面书生,身段羸弱,风尘仆仆,倒有几分可怜,没说什么,吩咐女使带他下去分帐,又道,“这次换得布匹,扯三尺弋绨给你,自去做件坎肩穿。”
牙商千恩万谢,眼只瞅着桌上托盘,“夫人都做起丝绸生意了,这料子才是真好,波光粼粼的,跟水面儿似的。”
徐芳笑骂,“鬼灵精的,这可是吴绫,你穿上也伺候不起,快领弋绨去吧!”
牙商走了,姜妤目光却被那片绫布吸引,鼓起勇气搭话,“夫人,这料子可是用货物从京中换的?”
她曾在书中看过,豫地产粮,商人开坊蹋曲,以酒曲豆品销往全国,而汴梁绸布门面广阔,交易动辄千万,便有豫商以货物换取绸缎,回乡倒卖。
得到肯定的答复,姜妤才道,“夫人想是才做这桩生意,我有句话,您莫生气。”
徐芳神色微讶,“如何谈得上动气,你说便是。”
姜妤捏起边角搓了搓,“这是刷了油粉的粗绫,光泽是人造出来的,用于掩盖粗纱断纬,不是吴绫。”
徐芳顿时皱眉,“这怎么可能?”
姜妤垂目,“夫人若不信,打滚水来泡上一会,揉搓几番便知分晓。”
徐芳不敢延误,找人照做,果然绫光全无,灰扑扑不能看了。
她气得竖眉大骂,命人下船寻那奸商,急往库中验货,见姜妤还立在那儿,向她道谢,“小公子,这次亏得有你,不然我可栽坑里了,我看你是个行家,可否陪我一道下去瞧瞧?”
姜妤不敢轻易随她下舱,推脱道,“夫人抬举,举手之劳罢了。”
“小公子眼神明亮,难道先前家中曾是做布庄生意的?”徐芳看姜妤穿的简陋,试探道,“公子独自远行,想必十分不易,若肯帮我这个忙,必有重酬。”
姜妤不过是自小绫罗绸缎不离身,乍遇假货直觉不对,知道造假的法子,只因儿时女工太差,贿赂丫鬟代工还被发现了,裴疏则和越文州便想办法从外头给她买,兄弟俩没一个懂的,买了不少假绸缎边角料绣的绣品回来,最后三人一块被罚抄书。
思及往事,姜妤心中酸涩,如实道,“夫人误会,我的确不是门里出身,概因机缘巧合才知内情,丝绸作假我只知两种法子:一则用桐油和滑石粉刷在粗紬表面,晾干后打磨,便如你手边这般;二则以麻布仿造,拿鱼鳔或桃胶涂抹,石磙反复碾压,使其平整如缎。这些用水煮和毛刷便可分明,您只管去*验便是。”
徐芳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见她这般交底,好感顿升,“只是我该如何谢你呢?”
姜妤微微一怔,抬起剪瞳。
她果断抓住这个机会,诚恳道,“不瞒夫人,我家道中落,身上拮据,走投无路才去汴梁寻亲,还不知能否寻到,若寻不着,恐无容身之处,夫人生意宽大,不知手下可缺文书先生,或舍我一个活计,便感恩不尽了。”
徐芳爽朗应下,“这有何难,你放心,寻亲之事也包我身上。”
姜妤连忙道谢。
“小兄弟,我着急去忙,你且歇歇,我让丫头给你寻间好舱房,晚会再来找你。”
姜妤应了,随女使到客舱安顿。
她推开小窗向外望去,朝阳破开晨雾,但见水波无垠,江烟浩渺,几只白鹭掠过桅顶,悠然飞向远方。
姜妤伸出手,端详着从指缝漏进的阳光,感受皮肤攀上暖意,不觉展颜而笑,仰倒在窄铺上沉沉睡去。
*
她太累了,骤然松弛,再醒来时只见晨光熹微,有种日夜颠倒的混乱感,洗了把脸,推门出去。
徐芳刚处理完绸缎之事回来,见她出门,讶然道,“小兄弟,你才醒啊?都第二天了!”
姜妤太久没睡过这样的安稳觉,听见她的话,不由愣怔。
徐芳噗嗤笑出声,“这是在路上累成啥样了,来,女使做了卤面,一道吃饭吧。”
席间徐芳问她亲戚之事,姜妤也只能含糊过去,听她道,“即便寻不着,你也别忧心,我手底下铺子多,你不是想做文书吗,就跟着我,每月三贯钱,包吃住,可好?”
姜妤吃面的动作停下,忙不迭点头,两腮还鼓鼓囊囊的,活像只兔子。
徐芳被她逗笑,让女使再盛一碗,姜妤下意识推辞,被她阻拦,“吃吧,你这样瘦,合该多补补,我们汴梁的面食最养人了。”
徐芳是个爽利人,当天便着手教她辨认货物,交易商契,姜妤虽被困数年,到底生得聪明,又是大儒教出来的,很快便入了门。
两人日渐熟稔,徐芳常聊些风土人情,姜妤也不再沉默寡言,有时起了兴致,也会讲个老掉牙的文人笑话,或是教徐芳点茶。
徐芳对她的茶艺赞不绝口,“你这手法真是好,连我们城里最好的茶楼都比不过,我怎么就练不会呢。”
姜妤笑笑,“不过是水磨工夫,没什么大用处的。”
“想是妹子从小就练了,所以才…”
姜妤手一抖,险些拂落茶盏,茶水泼出来,漫到手背上。
徐芳惊觉自己说漏嘴,哎呦一声,“别介意妹子,其实你扮得挺好的,真的,你放心,我不会说出去。”
姜妤有点无所适从,为了乔装,她特意放宽腰身,垫高男靴,压低嗓音,这几日还戴着头巾,没想到对方早就看出来了。
她白着脸问,“很明显吗?”
“不不,我刚出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才看得出。”
徐芳掏出帕子,拉过姜妤的手,将茶水擦干,“咱们女子孤身在外总是艰难些,可没什么难处是过不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姜妤被触动心肠,眼圈微热,朝徐芳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她从前总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若是运气好,便不会遇上裴疏则,可天无绝人之路,又让她逃出生天,遇到贵人,在外谋生。
客船经萦城入汴河,经过虎牢关,便能远远望见汴梁的城池了。
期间徐芳带姜妤下船谈了一桩小生意,让她草拟文契。
郑贵妃微怔,藏起眼底失望,柔声应是。
中官刚走到门口,又被叫住。
“你说靖王携一女子外出,她也被救走了?”
中官回,“并不曾见。”
“那女子要紧,尽快弄清下落,”皇帝心下有了计算,“朕这里还有一个人,到时一并带了去见她。”
*
四更时分,裴疏则睁开眼。
他药性犹残,头痛欲裂,听褚未说完了始末,视线落在对方臂膀伤处,那里中了两箭,血肉模糊,还有几处刀伤,尽是惨烈殷红。
门外还有扈卫在包扎疗伤,不时发出痛楚闷哼。
裴疏则也被伤及,箭矢擦着喉咙飞过,只偏半寸便足以让他殒命,手臂犹在渗出斑斑血迹,恍若未觉。
褚未道,“殿下行踪泄露,恐怕是内部混入了细作。今夜行动受阻,要掌控扶风,恐怕得过阵子了。”
裴疏则只是安静,长眸自他伤处垂下,木然邃凉,一如外头漆黑的夤夜。
褚未正要唤他,他却自行开口,“参军以为,细作是谁?”
褚未垂首,“属下会细查。”
裴疏则笑了声,接过心腹端来的药,瓷盏却在手中碎裂,浓黑药汁混合鲜血,顺着指缝滴答答往下落。
褚未吓了一跳,“殿下…”
裴疏则仍在笑,那药有些蚀了嗓子,喉咙喑哑,双肩颤抖。
“你瞧,未叔,她又骗了我。”
“她还是从前那般,一如既往地想让我死。”
褚未心惊肉跳,无言以对。
裴疏则笑够了,止住想为他包扎的心腹,“这次是我害了你们,每人去领十年俸。未叔放心,不会再有下一次。”
褚未艰难启齿,“那姜姑娘…”
房内沉寂,须臾,才有冰凉的声音响起。
裴疏则松了手中残片,任其砸在地上,“她也不会有下一次。”
但愿她运气好,别再落到他手里。
第14章 盘查我等奉命,追索流落在外的贵人。……
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姜妤跟随出城货郎,来到了湋河码头。
码头之上铁锁连桥,船工客商熙熙攘攘,一派热闹,姜妤取出说好的三十文钱给对方,在旁边早市买了只糍糕,边吃边思索去路。
她已问清楚,这是离郡中最近的大码头,赶上春来开河,客船、商船人来舟往,不可胜数,若要登船,在津渡验过路引,码头之上便有牙行买卖船券。
她不能去金陵,即便裴疏则近日会被那所谓“大事”绊住,等他抽出空来,那里首当其冲,甚至她从前熟悉的江东范围都不安全。
也不能走得太远,身上银钱不多,免得在半路就陷入窘境。
姜妤回忆着从前和在游记中的见闻,最后决定去汴梁。
汴梁是本朝故都,外客众多,商贸繁荣,市井女性也可参与经营,游记中就多次提到女掌柜经营绣坊、茶楼,乃至药铺、酒肆,而她们的营生里,也不会排斥女子做账房和帮手。
要在外乡安身立命,不可能长久隐瞒性别,那种地方不至于没有投身之处。
姜妤将最后一口糍糕吃尽,登上了码头。
她找到一面善的小牙商,说自己是岐山人士,要去汴梁书院投奔亲戚。
岐山和扶风相近,都是说京中官话,姜妤长久住在京城,口音不会引人起疑。
牙商看了籍牒路引,便不疑有他,“公子赶得巧,有一掌柜洽谈酒曲生意,泛客舟来此,今日回程,托我延揽行客,就剩这张船券,公子若有心,五钱银子也卖你了。”
姜妤没有和独自远行交游的经验,听他说得千般好,存着几分戒心,“客船在哪,可否先带我去看看?”
牙商满口答应,边领路边笑道,“知道你们读书人讲究,那徐掌柜也是讲究人,很利落的娘子,不是读书人都不乐意让上去呢,怕乱了自家的船。”
姜妤闻言,便问,“徐掌柜是女的?”
“是啊,丈夫前些年病死了,她一人撑起家业,真是本事。”
客船就停在码头显眼处,打眼望去,甲板上站着不少阔袖阑衫的士子,或伫立观景,或吟诗作对,十分悠闲。
见此景象,姜妤心下稍宽,随牙商上船。
临舷处支着张圆桌,一女使侍立在侧,正在和桌前饮茶的中年女子报账。
女子身量中等,穿檀色褙子,松绿暗织竹纹袄,梳着圆髻,方圆面庞,相貌精干,牙商上前说吉利话,“夫人发财,临开船还来了客人,这才叫善始善终呢。”
女掌柜便收起肃容,露出笑来,“小猴崽子,都出手了?”
牙商笑嘻嘻把船钱给她,向姜妤示意,“这小公子孤身到汴梁投亲,左右开船时辰到了,就给他减了一钱。”
徐芳打量姜妤一眼,只见她是个白面书生,身段羸弱,风尘仆仆,倒有几分可怜,没说什么,吩咐女使带他下去分帐,又道,“这次换得布匹,扯三尺弋绨给你,自去做件坎肩穿。”
牙商千恩万谢,眼只瞅着桌上托盘,“夫人都做起丝绸生意了,这料子才是真好,波光粼粼的,跟水面儿似的。”
徐芳笑骂,“鬼灵精的,这可是吴绫,你穿上也伺候不起,快领弋绨去吧!”
牙商走了,姜妤目光却被那片绫布吸引,鼓起勇气搭话,“夫人,这料子可是用货物从京中换的?”
她曾在书中看过,豫地产粮,商人开坊蹋曲,以酒曲豆品销往全国,而汴梁绸布门面广阔,交易动辄千万,便有豫商以货物换取绸缎,回乡倒卖。
得到肯定的答复,姜妤才道,“夫人想是才做这桩生意,我有句话,您莫生气。”
徐芳神色微讶,“如何谈得上动气,你说便是。”
姜妤捏起边角搓了搓,“这是刷了油粉的粗绫,光泽是人造出来的,用于掩盖粗纱断纬,不是吴绫。”
徐芳顿时皱眉,“这怎么可能?”
姜妤垂目,“夫人若不信,打滚水来泡上一会,揉搓几番便知分晓。”
徐芳不敢延误,找人照做,果然绫光全无,灰扑扑不能看了。
她气得竖眉大骂,命人下船寻那奸商,急往库中验货,见姜妤还立在那儿,向她道谢,“小公子,这次亏得有你,不然我可栽坑里了,我看你是个行家,可否陪我一道下去瞧瞧?”
姜妤不敢轻易随她下舱,推脱道,“夫人抬举,举手之劳罢了。”
“小公子眼神明亮,难道先前家中曾是做布庄生意的?”徐芳看姜妤穿的简陋,试探道,“公子独自远行,想必十分不易,若肯帮我这个忙,必有重酬。”
姜妤不过是自小绫罗绸缎不离身,乍遇假货直觉不对,知道造假的法子,只因儿时女工太差,贿赂丫鬟代工还被发现了,裴疏则和越文州便想办法从外头给她买,兄弟俩没一个懂的,买了不少假绸缎边角料绣的绣品回来,最后三人一块被罚抄书。
思及往事,姜妤心中酸涩,如实道,“夫人误会,我的确不是门里出身,概因机缘巧合才知内情,丝绸作假我只知两种法子:一则用桐油和滑石粉刷在粗紬表面,晾干后打磨,便如你手边这般;二则以麻布仿造,拿鱼鳔或桃胶涂抹,石磙反复碾压,使其平整如缎。这些用水煮和毛刷便可分明,您只管去*验便是。”
徐芳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见她这般交底,好感顿升,“只是我该如何谢你呢?”
姜妤微微一怔,抬起剪瞳。
她果断抓住这个机会,诚恳道,“不瞒夫人,我家道中落,身上拮据,走投无路才去汴梁寻亲,还不知能否寻到,若寻不着,恐无容身之处,夫人生意宽大,不知手下可缺文书先生,或舍我一个活计,便感恩不尽了。”
徐芳爽朗应下,“这有何难,你放心,寻亲之事也包我身上。”
姜妤连忙道谢。
“小兄弟,我着急去忙,你且歇歇,我让丫头给你寻间好舱房,晚会再来找你。”
姜妤应了,随女使到客舱安顿。
她推开小窗向外望去,朝阳破开晨雾,但见水波无垠,江烟浩渺,几只白鹭掠过桅顶,悠然飞向远方。
姜妤伸出手,端详着从指缝漏进的阳光,感受皮肤攀上暖意,不觉展颜而笑,仰倒在窄铺上沉沉睡去。
*
她太累了,骤然松弛,再醒来时只见晨光熹微,有种日夜颠倒的混乱感,洗了把脸,推门出去。
徐芳刚处理完绸缎之事回来,见她出门,讶然道,“小兄弟,你才醒啊?都第二天了!”
姜妤太久没睡过这样的安稳觉,听见她的话,不由愣怔。
徐芳噗嗤笑出声,“这是在路上累成啥样了,来,女使做了卤面,一道吃饭吧。”
席间徐芳问她亲戚之事,姜妤也只能含糊过去,听她道,“即便寻不着,你也别忧心,我手底下铺子多,你不是想做文书吗,就跟着我,每月三贯钱,包吃住,可好?”
姜妤吃面的动作停下,忙不迭点头,两腮还鼓鼓囊囊的,活像只兔子。
徐芳被她逗笑,让女使再盛一碗,姜妤下意识推辞,被她阻拦,“吃吧,你这样瘦,合该多补补,我们汴梁的面食最养人了。”
徐芳是个爽利人,当天便着手教她辨认货物,交易商契,姜妤虽被困数年,到底生得聪明,又是大儒教出来的,很快便入了门。
两人日渐熟稔,徐芳常聊些风土人情,姜妤也不再沉默寡言,有时起了兴致,也会讲个老掉牙的文人笑话,或是教徐芳点茶。
徐芳对她的茶艺赞不绝口,“你这手法真是好,连我们城里最好的茶楼都比不过,我怎么就练不会呢。”
姜妤笑笑,“不过是水磨工夫,没什么大用处的。”
“想是妹子从小就练了,所以才…”
姜妤手一抖,险些拂落茶盏,茶水泼出来,漫到手背上。
徐芳惊觉自己说漏嘴,哎呦一声,“别介意妹子,其实你扮得挺好的,真的,你放心,我不会说出去。”
姜妤有点无所适从,为了乔装,她特意放宽腰身,垫高男靴,压低嗓音,这几日还戴着头巾,没想到对方早就看出来了。
她白着脸问,“很明显吗?”
“不不,我刚出门做生意的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才看得出。”
徐芳掏出帕子,拉过姜妤的手,将茶水擦干,“咱们女子孤身在外总是艰难些,可没什么难处是过不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姜妤被触动心肠,眼圈微热,朝徐芳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她从前总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若是运气好,便不会遇上裴疏则,可天无绝人之路,又让她逃出生天,遇到贵人,在外谋生。
客船经萦城入汴河,经过虎牢关,便能远远望见汴梁的城池了。
期间徐芳带姜妤下船谈了一桩小生意,让她草拟文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