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皇上息怒,”严禄平战战兢兢,实在想不通哪一环出了差错,“您的圣旨上写明了尽早出发,若在早朝时段,不必前来拜别您……”
那诏书上的字迹、玉玺印记分毫不差,绝非假造的圣旨。
可皇帝为何露出了这样一副表情?
上位久者,喜怒不形于色,萧景明也一向是如此贯彻的。然而如今的他,额头已暴起青筋如虬龙盘踞,面色阴沉如铁,眉间拧出一道深深的沟壑,双目有些发红,眼角微微抽搐,整张脸因盛怒而微微扭曲,原本威严的帝王相此刻竟显出几分狰狞。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好,好得很!”
“摆驾坤宁宫!”
【作者有话说】
就这个爽[撒花]
第36章 破绽
◎她跑出去够远了吗?◎
坤宁宫里是萧景明熟悉的味道。
后妃们宫中的熏香各有各的喜好,譬如瑶贵妃就独爱桂花香,他每每闻到,也总会回忆起两人最初的日子;荣德妃不好那些香料的气味,因此常年只在殿中放些瓜果,延禧宫内便总有应季的清香……
沈皇后宫中的气味却总是他闻惯了的龙涎香。
历来龙涎香都是皇帝的象征,但并不像龙袍一类物件具有强烈的独属意味,他爱赐给谁就能赐给谁,皇后若想要,是断不会缺的。
但他寻常并不会赏赐这个,因为龙涎香并不柔美,其气味厚重沉稳,不适合人比花娇的嫔妃们,她们也不会用这样对他毫无吸引力的香气来争宠。
但皇后总用这香,就有她自己的必要所在。一来是彰显一国之后的地位,能用象征皇权的龙涎香;二来表明全心为皇上妻子的顺从,从不张扬自己的喜好,只默默点着皇帝最习惯的香。
他进殿时闻到这股香气,怒气便平复了两分:萧应婳自有她的不孝,那逆贼更是该死,然而皇后却是无辜的。
这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总是柔顺的。
有些奇怪的是,今日她并未候在殿外迎接圣驾。这不是沈皇后往常的行事习惯,她虽贵为皇后,却从来都是在门口亲自迎接自己的。
萧景明略有些疑惑地步入了内殿,沈皇后如往日般迎上来行礼,规矩丝毫不错,却未解释今日为何不在门口候着。
萧景明心下生出一丝不满,又想起萧应婳的大逆不道,便没有如常亲自扶沈皇后起身,只淡淡道了声起。
沈皇后径自起身,也不找话说,只默默地垂立在那里,连抬头多看他一眼都不曾。萧景明这才感到不对劲了。
“皇后,”他沉声唤道,“你今日仿佛有些没精神,是打理后宫累着了?”
问得虽端着架子、不太温情,对萧景明而言,已是难得的让步。
沈皇后缓缓抬起头来看他,眼神显得很平静,不像往常总带着些仰慕或抚慰,萧景明甚至能从中读出一两分哀怨来。
“回皇上,臣妾不累,”沈皇后悠悠开口,嗓音竟有些沙哑,“只是公主刚回来就走了,难免有些担忧和不舍。”
萧景明这才注意到,尽管面上的脂粉并无破绽,沈皇后的眼角却是红的,有刚哭过一场的痕迹。
他这才反应过来:对自己来说,萧应婳是还未关住就又飞了出去;对沈皇后来说,却是只来得及匆匆见到女儿一面,便又被一道圣旨分开了。
想必心里也是难受的。
思及此,萧景明的语气变得软和了几分:“她这样说走就走,确实叫你这个做母亲的操心。”
沈皇后却并不买账,听闻此言,眼中的哀怨更甚:“是她说走就走,还是皇上急着赶她走?”
在萧景明反应过来这话里的不尊敬之前,她又恍若忽觉自己失礼,忙跪了下去。
“臣妾失言,”那份埋怨劲儿消去了,沈皇后的神情里只余下一点母亲的无力,“皇上为江山社稷考虑,定有您自己的打算。”
“婳儿长大了,能为父皇分忧,是她的荣幸,只是,”她眼中泛起光泽,是含了眼泪却不肯落下的缘故,“只是臣妾实在不知道,下一次见她又是什么时候……”
端庄了许多年的皇后,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流露出这样的脆弱来。
萧景明对着年少结发的妻子,终究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
在沈皇后的眼中,是自己下令要萧应婳走的,她不怨自己已经很难得了,他又怎么能迁怒于她呢?
在那人的肆意妄为下,他和皇后是两个共同的受害者,他们一同看着自己的女儿远去他乡,也许心境有所不同,其中的不满、愤懑与无力却是相通的。
在这件事里,他们仍是夫妻同盟。
他拍了拍沈皇后的背,安抚道:“朕也有些后悔,边境再缺人,也不至于让堂堂嫡长公主去镇守。”
“朕这就下令召回婳儿,叫她好好待在宫里,哪儿也不去。”
“果真?”沈皇后“蹭”一下坐直了,露出一副少女时才有的雀跃和惊喜来。
萧景明这几年很少见到她这副模样了,不由也心下微动,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应许道:“那是自然,朕也舍不得女儿。”
边就唤严禄平进来,要他传皇帝口谕,派人骑最快的马去追及萧应婳,令她速归,不必再前去那东海三镇了。
沈皇后神情感动地低下了头,还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角。萧景明知道,她定是不愿在下人面前失态。他的皇后总是这样得体。
沈皇后垂着的眼帘下,却藏着比方才在萧景明面前更真切的忧心。
婳儿的马足够快吗?她跑出去够远了吗?沈皇后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萧景明当晚便歇在了坤宁宫,第二日去了德妃宫中。
并不是为他思念德妃或是安抚德妃父兄的缘故,而是因为查了敬事房的档案。
那人刚接替他身体的初期,只去过皇后、贵妃和德妃宫里,而后又破天荒地召幸了一次刘御女。再之后便有一段日子不进后宫,接着次数不多地雨露均沾,寻不出什么规律来。
那时的贵妃是萧景明自己,自然不会给这个窃位贼子什么好脸色,也因此每次都把那个皇帝气走,被禁足至小产。这些他是知道的。
而皇后这里问出的东西也并不多。昨夜在坤宁宫,他状似随意地问她,可还记得七月十五两人聊了什么。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毕竟日子过去了这样久,不想沈皇后却恰对那一天印象很深。
“皇上正是那日和臣妾说,决意要婳儿亲征,”沈皇后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那时的挣扎,“臣妾那时不懂事,一心只想女儿留在身边,竟还顶撞了皇上,您虽没有追究,臣妾却心里一直难安。”
皇后面上的惭愧就要溢出来:“是臣妾妇人之仁,不如皇上深谋远虑。多亏皇上英明,力排众议派婳儿亲征,才叫她立下这样的功劳。”
说着依偎在萧景明身侧,满眼都是对夫君的崇拜。
想起沈皇后这样的敬佩是对那人的决策,萧景明心头便涌出许多不快,不着声色地移开了些。
不过算起来,这与那人下旨令萧应婳亲征的时间大致相符,萧景明心中有了数。
直接审问下人自己前段时日的言行,确实显得有些奇怪;同嫔妃回忆起过往的事,却是很说得通的。
是个好办法。
次日便到了德妃的延禧宫,欲从此处也问出些什么来。
德妃仍旧是淡淡的,萧景明早已习惯了她这副模样。
其实德妃圣宠这么些年,并不只是家中父兄军功赫赫的缘故,萧景明很吃她冰山美人那一套做派。许久未见德妃了,如今能再看到她这副模样,萧景明本是该好好欣赏和享受的。
可惜他有心事。
“爱妃可还记得,前些日子朕到你宫里,与你常说些什么?”
德妃的表情向来不隐晦,她疑惑地望向萧景明,眼神里写满了“皇上是不是天热了有点发懵?”
萧景明自知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于是换了个问法:“朕有没有说过什么话,叫你觉得与往日不大一样?”
“皇上什么都说些,并没有什么太不寻常的。”德妃好像已接受了萧景明莫名其妙有此一问,恢复到了往常平淡如水的神情。
萧景明心知已问不出什么来,只得暂时按下不提。
一起用了晚膳,直至安歇,萧景明话里话外诸多试探,德妃却始终没说出什么有用的话来。
罢了,罢了,他早该想到的。德妃就是这么个性子,冷性冷情,万事不过心,自然也记得不甚清楚;话又不多,不爱多嘴,也就很难从许多废话里找出一两条有用的信息。
叹了口气,萧景明决定明日在刘御女处再寻出路。
皇后、贵妃、德妃,都是他平日里也常去看的,刘御女的出现才更为奇怪。
只是除了敏妃,这后宫还有谁与刘采女有什么纠缠?在前朝,刘采女家里更是不入流的六品小官,他想不出能掀起什么风浪。
那诏书上的字迹、玉玺印记分毫不差,绝非假造的圣旨。
可皇帝为何露出了这样一副表情?
上位久者,喜怒不形于色,萧景明也一向是如此贯彻的。然而如今的他,额头已暴起青筋如虬龙盘踞,面色阴沉如铁,眉间拧出一道深深的沟壑,双目有些发红,眼角微微抽搐,整张脸因盛怒而微微扭曲,原本威严的帝王相此刻竟显出几分狰狞。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好,好得很!”
“摆驾坤宁宫!”
【作者有话说】
就这个爽[撒花]
第36章 破绽
◎她跑出去够远了吗?◎
坤宁宫里是萧景明熟悉的味道。
后妃们宫中的熏香各有各的喜好,譬如瑶贵妃就独爱桂花香,他每每闻到,也总会回忆起两人最初的日子;荣德妃不好那些香料的气味,因此常年只在殿中放些瓜果,延禧宫内便总有应季的清香……
沈皇后宫中的气味却总是他闻惯了的龙涎香。
历来龙涎香都是皇帝的象征,但并不像龙袍一类物件具有强烈的独属意味,他爱赐给谁就能赐给谁,皇后若想要,是断不会缺的。
但他寻常并不会赏赐这个,因为龙涎香并不柔美,其气味厚重沉稳,不适合人比花娇的嫔妃们,她们也不会用这样对他毫无吸引力的香气来争宠。
但皇后总用这香,就有她自己的必要所在。一来是彰显一国之后的地位,能用象征皇权的龙涎香;二来表明全心为皇上妻子的顺从,从不张扬自己的喜好,只默默点着皇帝最习惯的香。
他进殿时闻到这股香气,怒气便平复了两分:萧应婳自有她的不孝,那逆贼更是该死,然而皇后却是无辜的。
这个母仪天下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总是柔顺的。
有些奇怪的是,今日她并未候在殿外迎接圣驾。这不是沈皇后往常的行事习惯,她虽贵为皇后,却从来都是在门口亲自迎接自己的。
萧景明略有些疑惑地步入了内殿,沈皇后如往日般迎上来行礼,规矩丝毫不错,却未解释今日为何不在门口候着。
萧景明心下生出一丝不满,又想起萧应婳的大逆不道,便没有如常亲自扶沈皇后起身,只淡淡道了声起。
沈皇后径自起身,也不找话说,只默默地垂立在那里,连抬头多看他一眼都不曾。萧景明这才感到不对劲了。
“皇后,”他沉声唤道,“你今日仿佛有些没精神,是打理后宫累着了?”
问得虽端着架子、不太温情,对萧景明而言,已是难得的让步。
沈皇后缓缓抬起头来看他,眼神显得很平静,不像往常总带着些仰慕或抚慰,萧景明甚至能从中读出一两分哀怨来。
“回皇上,臣妾不累,”沈皇后悠悠开口,嗓音竟有些沙哑,“只是公主刚回来就走了,难免有些担忧和不舍。”
萧景明这才注意到,尽管面上的脂粉并无破绽,沈皇后的眼角却是红的,有刚哭过一场的痕迹。
他这才反应过来:对自己来说,萧应婳是还未关住就又飞了出去;对沈皇后来说,却是只来得及匆匆见到女儿一面,便又被一道圣旨分开了。
想必心里也是难受的。
思及此,萧景明的语气变得软和了几分:“她这样说走就走,确实叫你这个做母亲的操心。”
沈皇后却并不买账,听闻此言,眼中的哀怨更甚:“是她说走就走,还是皇上急着赶她走?”
在萧景明反应过来这话里的不尊敬之前,她又恍若忽觉自己失礼,忙跪了下去。
“臣妾失言,”那份埋怨劲儿消去了,沈皇后的神情里只余下一点母亲的无力,“皇上为江山社稷考虑,定有您自己的打算。”
“婳儿长大了,能为父皇分忧,是她的荣幸,只是,”她眼中泛起光泽,是含了眼泪却不肯落下的缘故,“只是臣妾实在不知道,下一次见她又是什么时候……”
端庄了许多年的皇后,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流露出这样的脆弱来。
萧景明对着年少结发的妻子,终究叹了口气,将她揽入怀中。
在沈皇后的眼中,是自己下令要萧应婳走的,她不怨自己已经很难得了,他又怎么能迁怒于她呢?
在那人的肆意妄为下,他和皇后是两个共同的受害者,他们一同看着自己的女儿远去他乡,也许心境有所不同,其中的不满、愤懑与无力却是相通的。
在这件事里,他们仍是夫妻同盟。
他拍了拍沈皇后的背,安抚道:“朕也有些后悔,边境再缺人,也不至于让堂堂嫡长公主去镇守。”
“朕这就下令召回婳儿,叫她好好待在宫里,哪儿也不去。”
“果真?”沈皇后“蹭”一下坐直了,露出一副少女时才有的雀跃和惊喜来。
萧景明这几年很少见到她这副模样了,不由也心下微动,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应许道:“那是自然,朕也舍不得女儿。”
边就唤严禄平进来,要他传皇帝口谕,派人骑最快的马去追及萧应婳,令她速归,不必再前去那东海三镇了。
沈皇后神情感动地低下了头,还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角。萧景明知道,她定是不愿在下人面前失态。他的皇后总是这样得体。
沈皇后垂着的眼帘下,却藏着比方才在萧景明面前更真切的忧心。
婳儿的马足够快吗?她跑出去够远了吗?沈皇后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萧景明当晚便歇在了坤宁宫,第二日去了德妃宫中。
并不是为他思念德妃或是安抚德妃父兄的缘故,而是因为查了敬事房的档案。
那人刚接替他身体的初期,只去过皇后、贵妃和德妃宫里,而后又破天荒地召幸了一次刘御女。再之后便有一段日子不进后宫,接着次数不多地雨露均沾,寻不出什么规律来。
那时的贵妃是萧景明自己,自然不会给这个窃位贼子什么好脸色,也因此每次都把那个皇帝气走,被禁足至小产。这些他是知道的。
而皇后这里问出的东西也并不多。昨夜在坤宁宫,他状似随意地问她,可还记得七月十五两人聊了什么。本是不报什么希望的,毕竟日子过去了这样久,不想沈皇后却恰对那一天印象很深。
“皇上正是那日和臣妾说,决意要婳儿亲征,”沈皇后回忆起当日的场景,像是又经历了一次那时的挣扎,“臣妾那时不懂事,一心只想女儿留在身边,竟还顶撞了皇上,您虽没有追究,臣妾却心里一直难安。”
皇后面上的惭愧就要溢出来:“是臣妾妇人之仁,不如皇上深谋远虑。多亏皇上英明,力排众议派婳儿亲征,才叫她立下这样的功劳。”
说着依偎在萧景明身侧,满眼都是对夫君的崇拜。
想起沈皇后这样的敬佩是对那人的决策,萧景明心头便涌出许多不快,不着声色地移开了些。
不过算起来,这与那人下旨令萧应婳亲征的时间大致相符,萧景明心中有了数。
直接审问下人自己前段时日的言行,确实显得有些奇怪;同嫔妃回忆起过往的事,却是很说得通的。
是个好办法。
次日便到了德妃的延禧宫,欲从此处也问出些什么来。
德妃仍旧是淡淡的,萧景明早已习惯了她这副模样。
其实德妃圣宠这么些年,并不只是家中父兄军功赫赫的缘故,萧景明很吃她冰山美人那一套做派。许久未见德妃了,如今能再看到她这副模样,萧景明本是该好好欣赏和享受的。
可惜他有心事。
“爱妃可还记得,前些日子朕到你宫里,与你常说些什么?”
德妃的表情向来不隐晦,她疑惑地望向萧景明,眼神里写满了“皇上是不是天热了有点发懵?”
萧景明自知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于是换了个问法:“朕有没有说过什么话,叫你觉得与往日不大一样?”
“皇上什么都说些,并没有什么太不寻常的。”德妃好像已接受了萧景明莫名其妙有此一问,恢复到了往常平淡如水的神情。
萧景明心知已问不出什么来,只得暂时按下不提。
一起用了晚膳,直至安歇,萧景明话里话外诸多试探,德妃却始终没说出什么有用的话来。
罢了,罢了,他早该想到的。德妃就是这么个性子,冷性冷情,万事不过心,自然也记得不甚清楚;话又不多,不爱多嘴,也就很难从许多废话里找出一两条有用的信息。
叹了口气,萧景明决定明日在刘御女处再寻出路。
皇后、贵妃、德妃,都是他平日里也常去看的,刘御女的出现才更为奇怪。
只是除了敏妃,这后宫还有谁与刘采女有什么纠缠?在前朝,刘采女家里更是不入流的六品小官,他想不出能掀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