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201节
  冬青摇摇头。
  平安思索片刻,扯出一张稿纸,写了一份“告示”,贴在囚犯们居住的役舍的外墙上。
  次日有人向监丞纠举,有人公然在监内从事商业活动。
  监丞一听,这还了得,带着绳愆厅的两个皂吏,气势汹汹地跟着告发人去了现场。
  其实在监中能有什么商业活动,无非是寒门子弟为富家子弟代写文章、协助舞弊,收取酬金一类,当然也有监生私下与商人合作,外借身份投资商铺、田产以逃避朝廷的摊派,得到一些红利等。
  但这些都是暗中操作,一旦被发现,轻则杖责、罚跪,重责开除学籍,哪有人敢公然经商营利的,这学还想不想读了?
  役舍之外,平安还真支了个小摊子,代写家书、捎带财物,一次一文。
  刚刚在伙房忙完的囚犯们,被油烟熏烤出一身淋漓热汗,正昏头涨脑地返回役舍准备窝着,被门前的小摊子吸引了目光。
  有个识字的囚犯念出那行字,众人窸窸窣窣地议论起来,渐渐的,不少监生也闻讯前来围观。
  “一次只要一文钱?托信客送到隔壁县都要十文了,还拿什么赚钱?”
  冬青道:“你看我家少爷像缺钱的样子吗?”
  那囚犯看着平安身上象征举人身份的蓝色圆领袍,疑惑地问:“不缺钱……总得缺点什么吧。”
  缺心眼儿吗?
  平安提前交代过,上赶着不是买卖,因此冬青也没什么好态度,把下巴一扬:“你爱信不信,不信就滚。”
  那囚犯“切”了一声,带着镣铐咣啷咣啷地转身进屋。
  其他人表情各异,有人一脸不屑跟着进屋,有人因身无分文站在原地踟蹰,还真有个人掏出一枚铜板,搁在平安面前的钱罐子里:“我家在隔壁临青县,能送吗?”
  “能送。”平安提笔沾墨,态度温和:“你想写点什么?”
  话音刚落,便听有人呵斥:“何人在此摆摊经商,拿学规当摆设?!”
  两个身强力壮的皂吏拨开围观众人,监丞铁青着脸走过来,看到是摊子后坐着的人,脸色一白,瞥一眼其他人,将平安拉到一旁去。
  监丞额头见汗,压低了声音道:“祖宗,才安分几天啊,这又是闹哪一出?”
  “我没闹,干正事呢。”平安道。
  监丞急坏了:“这叫哪门子正事?国子监有规定,监生需“专心学业,不得营利”,违者要被革除监生身份,逐出国子监。”
  “逐出国子监?”平安一脸惊讶。
  “是啊。”监丞擦一擦额头的汗,心说,算是唬住了。
  “还有这等好事?!”
  “……”
  第193章 那我继续摆摊儿了?……
  “冬青,收摊儿!”平安说着,将钱罐子里唯一的铜板扔回给那个囚犯厨子。
  “您不……不写了?”那厨子小心翼翼地问。
  “不写了!”平安兴高采烈地说:“收拾书箱回家喽!”
  监丞道:“快拦住他!”
  两皂吏一个跨步上前,将平安抓了回来。
  “都散了散了!”监丞烦躁地驱散监生:“听不见吗?又想罢课闹事?”
  一个大帽子扣下来,看热闹的监生们稀稀拉拉地原地解散。
  监丞叹着气:“祖宗,您有什么诉求不妨直说。”
  “不够明显吗?”平安道:“离开国子监啊。”
  “那不行。”监丞心说,把你小子放走了,一群大佬来找我算账,非把我碾成人渣不可。
  平安指着自己贴在墙上的广告:“我营利了,违犯了学规,您得赶紧把我开除出去,不能徇私枉法啊。”
  监丞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好在他向来有些急智,看着平安贴出来的告示道:“代写书信,捎带财物,一文钱……您这不算营利,算营亏。没有哪条学规规定不能营亏,所以您走不了。”
  平安眨眨眼,这样也行?
  他一脸失望道:“那我继续摆摊儿了?”
  监丞:“……”
  平安权当他默认了,坐回字摊后,问刚刚那个厨子:“你叫什么名字?”
  “张大有。”
  “要写点什么?”
  “帮我写给我老娘和媳妇儿,告诉她们,我不是什么邪教妖孽,是有同村的拉我入教,给教主诵经祈福可以领十个鸡蛋……我媳妇儿快生了,我想那十个鸡蛋正好拿回去坐月子,结果来了一班官差,就把我们抓起来了,判了个徒刑三年。”
  大雍宗教活动频繁,有不少邪教打着宗教旗号蛊惑民众,达到各种各样的政治意图,他们传教的手段也各有特色,比如这种入教送鸡蛋的,平安就头一次听说……
  平安道:“你这也太倒霉了吧。”
  张大有叹气道:“谁说不是呢,可怜我媳妇儿肚子里的娃,生下来就见不着爹。”
  平安用简单易懂的话,帮张大有写完了一封家书。
  张大有又道:“您能借我点钱吗,我想给家里捎点回去。”
  平安没说话,从荷包里掏出二钱银子,一并装进信封中,将收信人和住址写在信封上。
  监丞在一旁看得直咋舌——还真是‘营亏’啊。
  平安又问:“这钱,你打算如何还我?”
  张大有挠了挠头:“掌馔月月都说,干好了给我们赏钱。”
  “可你们月月都拿不到,对吧?”平安反问。
  张大有心虚地笑笑:“实在是水平有限,监生老爷们对馔食怨声载道,不骂我们就不错了,哪有机会领赏啊……”
  平安心说,这也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其他人可未必这么想,监生若真敢聚众打骂折辱他们,想在饭菜里动点手脚简直轻而易举,不说多严重,跑肚拉稀的滋味也不好受。
  所以这年头,最不敢得罪的就是厨子。
  “你先回去吧,监丞会帮你想办法的。”平安道。
  监丞:???
  “谁还要写。”平安道:“可以赊账。”
  那些原地踟蹰的厨子们面面相觑,冷不丁挤上前来:“我我我……”
  待平安把这些人的家书处理妥当,告知他们以后每月朔望考后都会有人过来支摊写信,便伸了个懒腰:“真累啊。”
  监丞:“……”
  平安见他脸色不好,笑道:“您忙您忙,我先回去上课了。”
  “别急着走啊,去我那儿聊聊。”监丞道。
  平安撒腿就跑,被两个皂吏一左一右擒住,两腿悬空登了几圈,就被带到了监丞的办公的绳愆厅。
  这是个令监生们谈之色变的地方,好在冯监丞待他还算客气,请他坐下,还叫人上了茶。
  “小陈大人,您给下官一个准话,到底想做什么?”
  平安道:“我让他们与家里人取得联系,就能往家里捎带财物,如此一来,他们为了赏银也会好好做饭的。”
  监丞一脸惊讶:“就为了让他们好好做饭?”
  “什么叫‘就’?”平安反驳道:“监生也是人嘛,常年宿在监中,饭都吃不好,可怎么读书?”
  监丞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这些厨子,他们根本就不是厨子,给赏钱也成不了厨子。”
  “这还不简单,培训呗。”平安道。
  “培什么?”
  “培训。”平安道:“给官员们做‘堂馔’的两个,是专业厨子,让他们带徒弟,大厨房的囚犯们轮流去学,为期一个月,出师的可以继续掌厨、拿赏钱,学不会的只能杂活,赏钱拿小头。”
  监丞面色犯难,教囚犯掌厨,没人这样做过啊……
  平安道:“律法惩戒,本意在于‘明刑弼教’,让囚犯习得一门手艺,日后无论是刑满释放,还是远赴流放之地,都可作为正经生计,这正是教化之功啊。”
  监丞张了张嘴,觉得整个人都升华了。
  片刻他又回到了现实:“钱呢?给他们送信的钱从哪出?”
  平安道:“国子监有经费,有年节赏赐,还有学田、例银和捐资……”
  监丞摆手打断了他:“每一笔进项都有用处,哪里是随便挪用的。”
  “那就开源,不是情节严重的旷课、违纪,可以罚银抵罪,冲入公费。”平安道:“干扰大家读书的监生,付出一些银钱作为弥补,让大家吃好喝好,实乃天经地义。”
  “……”
  监丞道:“你想得还真周全。”
  “那当然。”平安很骄傲地说:“我从小就知道,吃饭是顶顶重要的事,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仅次于读书科举。”
  监丞嘴角抽了抽。
  两人初步达成共识,自即日起,每三日派三名囚犯进入小灶房做学徒,轮流学习掌厨的手艺。
  冯监丞其实是想跟平安交好的,见聊得差不多了,便提道:“那个检举你的监生……”
  “我派的。”平安很实诚地说,“就是为了把您叫过去。”
  监丞张口结舌。
  平安没什么要说了,行了个礼,心满意足地回到诚意堂去。
  监丞满脸无奈,仿佛看到一只大尾巴狐狸一窜一窜跳出了门。
  ……
  平安溜进小灶房看过,囚犯们多半还算认真,每日围着师傅忙前忙后,学刀功、练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