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83节
曹妈妈似听不见似的,更加用力地擦净灶台上的油渍。
“阿娘。”阿蛮又叫了一声。
“别……不要说……”
“阿娘!”阿蛮道:“阿蛮也想逃避,可是逃避没有用,小福芦死了,尸首就停在顺天府的殓房,案件结束之前不许收尸。”
曹妈妈手上一滞:“是……怎么死的?”
阿蛮艰难地说:“弟弟出卖了安哥儿和珉王殿下,害他们遇险,给恶人陪葬了。若非珉王殿下做主压下了这件事,咱们此时已经被关进诏狱了,连陈家也要跟着受牵连。”
“阿娘,阿娘!”
阿蛮的呼喊声引来九环和陌露,只见曹妈妈晕倒在灶房中,院子里乱作一团,林月白这才知道小福芦已死的噩耗,忙请来郎中给曹妈妈诊治。
曹妈妈受到刺激,醒来便只会说一句话:“没脸见大奶奶,没脸见大奶奶……”
林月白是多聪明的人,听到这句话,便已猜出个七七八八,但她没说什么,只是叮嘱阿蛮好好照顾阿娘。
小福芦是她看着长起来的,十岁多搬去了前院,后来又去外面读私塾,长成大孩子以后她也不便过多关注了,平安又十分自理,不喜欢别人跟在身后事无巨细的照顾,平时连个书童丫鬟都不要,需要带人时才临时叫小福芦顶一顶。
如今发生这种事,林月白也在暗自后悔,没有及时注意到小福芦的变化,在儿子身边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经此一事,倒是要留心给平安找个机灵可靠的书童了。
从耳房中出来,九环跑来说:“大爷带着安哥儿回来了!”
林月白提着衣裙快步去了前院,只见丈夫背着儿子进了大门,她心里一慌,还以为平安受了伤,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在回家的路上就睡着了。
陈琰小声道:“在宫里吃过一点粥食,让他睡吧。”
林月白点点头,跟着他们父子去了东厢房。
陈琰将平安昨晚的经历大致说了一遍,林月白只听着便觉得心惊肉跳,任何一个环节稍晚一步,她的平安就再也回不来了。
陈琰又转述了沈太医的叮嘱,林月白觉得极有道理:“沈太医细心。”
说着,便让九环去煎药。
陈琰今日告假,夫妻俩就这样守着儿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一直守到中午,别说吃药了,吃饭都叫不醒,只好放他继续睡,一觉睡到天色擦黑。
总算叫醒吃了几口饭,刚吃完便又倒头睡去了,陈琰满心担心,让妻子去睡,又陪了他一夜,别说噩梦惊恐盗汗了,几乎是一个姿势到了大天亮。
平安从满床阳光中醒来,和老爹看了个对眼。
“咦,天还亮着呢。”平安以为自己只眯了一会儿。
陈琰:“……”
平安盯着老爹的脸:“爹,你黑眼圈怎么这么重啊?”
“……”
睡一昼夜的人会有一种少过一天的错觉,这不奇怪,陈琰摸摸他的额头:“有没有做噩梦,哪里不舒服??”
平安在床榻上蹦了两圈:“好得很!”
“……”
“那太好了,收拾书箱上学去吧。”陈琰笑道。
平安笑容一滞,突然虚弱无骨地摊回床上:“诶呀,突然感到头疼、心慌、胸闷……”
“皮痒。”陈琰补充道。
“那倒没有。”平安道:“总之很不舒服,上学还是挺困难的。”
陈琰啼笑皆非道:“陛下赐假,博兼堂停课七天。”
“真的?!”平安两眼冒光。
陈琰颔首道:“但沈太医说你受了惊吓,要多休息、忌劳累、饮食清淡。这些天锦衣卫到处抓捕黑虎会余孽,外头很乱,你索性呆在家里……”
话还没说完,平安已经跑没了影。
陈琰吐了口气,觉得沈太医或许多虑了,他儿子虽然乖巧,但也不是不经事的小白兔。
倒是他熬了一天两夜,这会儿困得眼皮打架,索性连早饭也不吃了,往平安的床上倒头睡去。
平安其实是急着去看阿蛮和曹妈妈,小福芦再让他伤心,曹妈妈也是带他长大的奶娘。
可真正让他伤心的是,不过三十几岁年纪,向来以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而自得的曹妈妈,鬓角竟然冒出许多白发。
原来真的有人一夜白头。
“阿嬷……”
曹妈妈见到平安,拉着他哭一阵笑一阵,劝慰的话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阿蛮总算将平安从阿娘手里掰开,把曹妈妈托给九环照看,两人一起离开了耳房。
“郎中说我阿娘受了刺激,需要一些时日将养。”阿蛮道。
平安点点头,道:“小福芦的事且不说,阿嬷现在越看到我,越容易激动。这次你冒死救驾立了大功,朝廷必有封赏,我听陛下的意思是打算给你封诰命的,不过未嫁女子极少有封外命妇的先例,阁老们都有些反对。但不论如何,金银赏赐是不会少的,到时给阿嬷赁个宅子,雇个人,她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享享清福了。”
平安越是替阿蛮想得周到,阿蛮越是踟蹰:“安哥儿,我不打算接受赏赐。”
“为什么?”平安惊讶地问。
阿蛮苦笑一下,没有作答。
……
阿蛮心情不好,平安也只好给她时间静一静,独自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又跑回自己的东厢房去。
陈琰几乎刚刚睡着,就被抠鼻子抠眼地弄醒了。
“陈平安!”陈琰被他闹得头疼心悸,叫人将沈太医开给平安的安神汤给自己煎一碗来。
“爹,我想出门。”平安道。
“我刚刚说了什么,你都当耳旁风了?”陈琰没好气地说。
“我要去沈太医家,有正事。”平安道。
陈琰倒回床上:“沈家可以去。”
与其祸害自己,不如祸害老沈。
……
平安来到沈家时,清儿正将一只死去的野狗抱出笼子,这只狗在术后状态很好,却在输液后高烧死去,清儿怀疑是动物肠子制作的输液管无法处理干净。
平安和清儿一起挖了个坑,撒上一层石灰,将野狗深埋,在心里盘算着,幸好还有时间,先拿珉王顶一顶,同时寻找一种类似橡胶的材料制作输液管。
等到沈太医下值回来,在前面的医馆换下官服,只见自家二门外直挺挺杵着八个锦衣卫。
这几位是新人,奉命保护陈家家小,还不认识沈太医,一脸戒备地将他拦在门外:“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沈太医险些破口大骂。
“请他进来吧。”
内宅里响起平安准许放行的命令,锦衣卫让开一条去路。
沈太医瞪他们一眼,气呼呼地进门,这到底是谁家啊。
沈清儿和平安正带着斗笠在后院的药圃里忙碌,先前从陈家移过来的花草,几乎都成活了,为表礼尚往来,打算挖一些草药给平安带回家里栽种。
“这是薄荷,清热解表。”
平安问:“啥意思?”
“可以油炸。”沈清儿道。
“好东西。”平安从荷包里丝滑地掏出一个大麻袋。
“这是紫苏,归肺和胃,可以煮粥。
“这是迷迭香,提神醒脑,可以炖肉。”
沈清儿连根深挖,放进平安带来的麻袋里,又依次给他讲了每种药材的移栽方法和注意事项。
沈太医见到自家的药圃被刨得满地坑洞,眼前一黑。
陈平安!
平安哇地一声,提着麻袋跑路,身后是沈清儿银铃般的笑声。
白氏闻声从前面医馆回到内宅,反而责怪丈夫:“你吓唬平安作甚?这孩子心情不好,才高兴一会儿,就被你吓跑了。”
“他心情不好,就来霍霍我家?!”沈太医指着清儿:“你还笑。”
“不是你让他来的吗?”白氏道:“真来了你又不高兴。”
“我……”
……
平安不用上学,又不被允许出门,闲极无聊,把家里院子翻了一遍,一连折腾了几日,终于等到旨意下达。
平安升授承德郎,赐“忠义”匾,赏金百两,银千两,丝绸百匹;陈琰授嘉议大夫加资治尹,赐穿斗牛服,赐禁宫内骑马;林月白封三品淑人,陈老爷、赵氏也各有赏赐。
此外,皇帝还特赐阿蛮正六品安人诰命,曹妈妈为太安人,赏银千两,赐原籍田宅等,嘉奖她忠勇可嘉,救珉王于危难的行为。
阿蛮写了一份奏疏,口吻谦卑恭顺,打算向中宫疏辞赏赐,然后带着阿娘回老家养病。奏疏还未递上去的时候,陈琰却又叫她跟着去兵部帮忙。
阿蛮知道大爷有话要对她说,尽心尽力地忙碌了整日,散衙的时候,还按大奶奶的吩咐督促陈琰添了件斗篷。
陈琰还未上车,大街上便传来纷乱的嘈杂声,阿蛮循声望去,是押送黑虎会头目的囚车来到了京城。
为首的乔三德带着重枷,头发蓬乱,满身风尘,沿街百姓跟在囚车后面叫骂,整条街被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只好暂且等待,先让囚车队伍过去。
“其实百姓并不清楚囚车里押得是什么人。”陈琰道:“三法司外的这条大街,年年有囚车经过,年年有百姓义愤填膺的叫骂,他们只道囚车里关押的都是贪官污吏、盗匪奸贼,却不知还有连坐的族人家眷,有些确实是助纣为虐的奸恶之徒,有些也确实是无辜受累的老弱妇孺。”
阿蛮听了这话,心里格外难受,低着头说不出一个字。
“听说你要辞掉朝廷的赏赐?”陈琰道。
阿蛮说:“我受之有愧,良心难安。”
“阿蛮,我教了你那么久,不仅仅希望你开阔眼界,更希望你学会处世。”陈琰道。
阿蛮满目疑惑。
陈琰接着道:“在朝中,我是臣子和堂官,在家里,我是父亲和丈夫,我这样问你,倘若一个部院里出现了危害朝廷的败类下属,身为上官当如何处置?”
“阿娘。”阿蛮又叫了一声。
“别……不要说……”
“阿娘!”阿蛮道:“阿蛮也想逃避,可是逃避没有用,小福芦死了,尸首就停在顺天府的殓房,案件结束之前不许收尸。”
曹妈妈手上一滞:“是……怎么死的?”
阿蛮艰难地说:“弟弟出卖了安哥儿和珉王殿下,害他们遇险,给恶人陪葬了。若非珉王殿下做主压下了这件事,咱们此时已经被关进诏狱了,连陈家也要跟着受牵连。”
“阿娘,阿娘!”
阿蛮的呼喊声引来九环和陌露,只见曹妈妈晕倒在灶房中,院子里乱作一团,林月白这才知道小福芦已死的噩耗,忙请来郎中给曹妈妈诊治。
曹妈妈受到刺激,醒来便只会说一句话:“没脸见大奶奶,没脸见大奶奶……”
林月白是多聪明的人,听到这句话,便已猜出个七七八八,但她没说什么,只是叮嘱阿蛮好好照顾阿娘。
小福芦是她看着长起来的,十岁多搬去了前院,后来又去外面读私塾,长成大孩子以后她也不便过多关注了,平安又十分自理,不喜欢别人跟在身后事无巨细的照顾,平时连个书童丫鬟都不要,需要带人时才临时叫小福芦顶一顶。
如今发生这种事,林月白也在暗自后悔,没有及时注意到小福芦的变化,在儿子身边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经此一事,倒是要留心给平安找个机灵可靠的书童了。
从耳房中出来,九环跑来说:“大爷带着安哥儿回来了!”
林月白提着衣裙快步去了前院,只见丈夫背着儿子进了大门,她心里一慌,还以为平安受了伤,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在回家的路上就睡着了。
陈琰小声道:“在宫里吃过一点粥食,让他睡吧。”
林月白点点头,跟着他们父子去了东厢房。
陈琰将平安昨晚的经历大致说了一遍,林月白只听着便觉得心惊肉跳,任何一个环节稍晚一步,她的平安就再也回不来了。
陈琰又转述了沈太医的叮嘱,林月白觉得极有道理:“沈太医细心。”
说着,便让九环去煎药。
陈琰今日告假,夫妻俩就这样守着儿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一直守到中午,别说吃药了,吃饭都叫不醒,只好放他继续睡,一觉睡到天色擦黑。
总算叫醒吃了几口饭,刚吃完便又倒头睡去了,陈琰满心担心,让妻子去睡,又陪了他一夜,别说噩梦惊恐盗汗了,几乎是一个姿势到了大天亮。
平安从满床阳光中醒来,和老爹看了个对眼。
“咦,天还亮着呢。”平安以为自己只眯了一会儿。
陈琰:“……”
平安盯着老爹的脸:“爹,你黑眼圈怎么这么重啊?”
“……”
睡一昼夜的人会有一种少过一天的错觉,这不奇怪,陈琰摸摸他的额头:“有没有做噩梦,哪里不舒服??”
平安在床榻上蹦了两圈:“好得很!”
“……”
“那太好了,收拾书箱上学去吧。”陈琰笑道。
平安笑容一滞,突然虚弱无骨地摊回床上:“诶呀,突然感到头疼、心慌、胸闷……”
“皮痒。”陈琰补充道。
“那倒没有。”平安道:“总之很不舒服,上学还是挺困难的。”
陈琰啼笑皆非道:“陛下赐假,博兼堂停课七天。”
“真的?!”平安两眼冒光。
陈琰颔首道:“但沈太医说你受了惊吓,要多休息、忌劳累、饮食清淡。这些天锦衣卫到处抓捕黑虎会余孽,外头很乱,你索性呆在家里……”
话还没说完,平安已经跑没了影。
陈琰吐了口气,觉得沈太医或许多虑了,他儿子虽然乖巧,但也不是不经事的小白兔。
倒是他熬了一天两夜,这会儿困得眼皮打架,索性连早饭也不吃了,往平安的床上倒头睡去。
平安其实是急着去看阿蛮和曹妈妈,小福芦再让他伤心,曹妈妈也是带他长大的奶娘。
可真正让他伤心的是,不过三十几岁年纪,向来以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而自得的曹妈妈,鬓角竟然冒出许多白发。
原来真的有人一夜白头。
“阿嬷……”
曹妈妈见到平安,拉着他哭一阵笑一阵,劝慰的话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阿蛮总算将平安从阿娘手里掰开,把曹妈妈托给九环照看,两人一起离开了耳房。
“郎中说我阿娘受了刺激,需要一些时日将养。”阿蛮道。
平安点点头,道:“小福芦的事且不说,阿嬷现在越看到我,越容易激动。这次你冒死救驾立了大功,朝廷必有封赏,我听陛下的意思是打算给你封诰命的,不过未嫁女子极少有封外命妇的先例,阁老们都有些反对。但不论如何,金银赏赐是不会少的,到时给阿嬷赁个宅子,雇个人,她辛苦了这么多年,也该享享清福了。”
平安越是替阿蛮想得周到,阿蛮越是踟蹰:“安哥儿,我不打算接受赏赐。”
“为什么?”平安惊讶地问。
阿蛮苦笑一下,没有作答。
……
阿蛮心情不好,平安也只好给她时间静一静,独自在院子里溜达了一圈,又跑回自己的东厢房去。
陈琰几乎刚刚睡着,就被抠鼻子抠眼地弄醒了。
“陈平安!”陈琰被他闹得头疼心悸,叫人将沈太医开给平安的安神汤给自己煎一碗来。
“爹,我想出门。”平安道。
“我刚刚说了什么,你都当耳旁风了?”陈琰没好气地说。
“我要去沈太医家,有正事。”平安道。
陈琰倒回床上:“沈家可以去。”
与其祸害自己,不如祸害老沈。
……
平安来到沈家时,清儿正将一只死去的野狗抱出笼子,这只狗在术后状态很好,却在输液后高烧死去,清儿怀疑是动物肠子制作的输液管无法处理干净。
平安和清儿一起挖了个坑,撒上一层石灰,将野狗深埋,在心里盘算着,幸好还有时间,先拿珉王顶一顶,同时寻找一种类似橡胶的材料制作输液管。
等到沈太医下值回来,在前面的医馆换下官服,只见自家二门外直挺挺杵着八个锦衣卫。
这几位是新人,奉命保护陈家家小,还不认识沈太医,一脸戒备地将他拦在门外:“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沈太医险些破口大骂。
“请他进来吧。”
内宅里响起平安准许放行的命令,锦衣卫让开一条去路。
沈太医瞪他们一眼,气呼呼地进门,这到底是谁家啊。
沈清儿和平安正带着斗笠在后院的药圃里忙碌,先前从陈家移过来的花草,几乎都成活了,为表礼尚往来,打算挖一些草药给平安带回家里栽种。
“这是薄荷,清热解表。”
平安问:“啥意思?”
“可以油炸。”沈清儿道。
“好东西。”平安从荷包里丝滑地掏出一个大麻袋。
“这是紫苏,归肺和胃,可以煮粥。
“这是迷迭香,提神醒脑,可以炖肉。”
沈清儿连根深挖,放进平安带来的麻袋里,又依次给他讲了每种药材的移栽方法和注意事项。
沈太医见到自家的药圃被刨得满地坑洞,眼前一黑。
陈平安!
平安哇地一声,提着麻袋跑路,身后是沈清儿银铃般的笑声。
白氏闻声从前面医馆回到内宅,反而责怪丈夫:“你吓唬平安作甚?这孩子心情不好,才高兴一会儿,就被你吓跑了。”
“他心情不好,就来霍霍我家?!”沈太医指着清儿:“你还笑。”
“不是你让他来的吗?”白氏道:“真来了你又不高兴。”
“我……”
……
平安不用上学,又不被允许出门,闲极无聊,把家里院子翻了一遍,一连折腾了几日,终于等到旨意下达。
平安升授承德郎,赐“忠义”匾,赏金百两,银千两,丝绸百匹;陈琰授嘉议大夫加资治尹,赐穿斗牛服,赐禁宫内骑马;林月白封三品淑人,陈老爷、赵氏也各有赏赐。
此外,皇帝还特赐阿蛮正六品安人诰命,曹妈妈为太安人,赏银千两,赐原籍田宅等,嘉奖她忠勇可嘉,救珉王于危难的行为。
阿蛮写了一份奏疏,口吻谦卑恭顺,打算向中宫疏辞赏赐,然后带着阿娘回老家养病。奏疏还未递上去的时候,陈琰却又叫她跟着去兵部帮忙。
阿蛮知道大爷有话要对她说,尽心尽力地忙碌了整日,散衙的时候,还按大奶奶的吩咐督促陈琰添了件斗篷。
陈琰还未上车,大街上便传来纷乱的嘈杂声,阿蛮循声望去,是押送黑虎会头目的囚车来到了京城。
为首的乔三德带着重枷,头发蓬乱,满身风尘,沿街百姓跟在囚车后面叫骂,整条街被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只好暂且等待,先让囚车队伍过去。
“其实百姓并不清楚囚车里押得是什么人。”陈琰道:“三法司外的这条大街,年年有囚车经过,年年有百姓义愤填膺的叫骂,他们只道囚车里关押的都是贪官污吏、盗匪奸贼,却不知还有连坐的族人家眷,有些确实是助纣为虐的奸恶之徒,有些也确实是无辜受累的老弱妇孺。”
阿蛮听了这话,心里格外难受,低着头说不出一个字。
“听说你要辞掉朝廷的赏赐?”陈琰道。
阿蛮说:“我受之有愧,良心难安。”
“阿蛮,我教了你那么久,不仅仅希望你开阔眼界,更希望你学会处世。”陈琰道。
阿蛮满目疑惑。
陈琰接着道:“在朝中,我是臣子和堂官,在家里,我是父亲和丈夫,我这样问你,倘若一个部院里出现了危害朝廷的败类下属,身为上官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