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我爹是奸臣! 第162节
“你知道?”
平安点点头:“我有个堂哥,当年差点被黑虎会掳走,说要送到什么香菇馆,但我只听说过香菇酱。我去向大人们打听,他们都不告诉我,问多了还要揍我。”
“咳。”凌瑞咳嗽一声,他可不敢跟未成年的小师弟解释什么叫象姑馆,赶紧转移话题:“后来呢?”
平安拍拍胸脯得意地说:“我把他给救了。”
“你?”
“对啊,我用一个很大的功劳换锦衣卫出手,把他救回来了,还捣毁了一个窝点。”平安道。
凌瑞震惊于平安能在北镇抚司呼风唤雨,不过自从认识平安以后,震惊的事太多了,已经有点麻了。
平安却在想黑虎会的事,二百三十人之多,那不得杀得血流成河?
可惜这种树大根深的帮派很难一次拔除,甚至揪出的十七个保护伞也未必全面,这些钦差说得没错,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持久战,不知道朝廷下一步会怎么做。
……
未出三日,果然有圣旨下达,太常寺少卿凌砚,政绩卓著,转迁左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齐州;左春芳左庶子陈敬时外放齐州宁海府知府。
皇帝在乾清宫分别召见两人,凌砚进入东暖阁面圣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陈平安也在,起先还有些担心,这孩子整天大大咧咧的,别是犯了什么忌讳吧?定定神,却见平安一脸悠闲地坐在御榻上一边吃葡萄,一边下一种没见过的棋,见他进殿才站起来,笑嘻嘻地站在一边。
凌砚俯身行礼:“臣凌砚,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皇帝道:“给凌卿家赐座。”
吴用搬来一个锦墩。
“臣不敢。”凌砚道。
“让你坐就坐。”皇帝道:“朕今日叫来平安,是想原原本本地听听你的事迹……这些年,你不容易。”
平安心想,原来他是一只猹,还是御猹。
“臣……”凌砚听了这话,不自觉地哽住。
“朕听说你想用血肉之躯,铸一把斩杀奸佞的利剑?”
凌砚心里一紧,汗颜道:“臣……臣当日神思恍惚,出言无状,并非臣的本心。”
皇帝却道:“有时候,神思恍惚反而更能体现本心。”
凌砚闻言不安地站起身,心中暗道,怪不得大家都恨锦衣卫,明明救了他两次,一点感激之情都生不出来。
却见皇帝招手让他坐下,对身边侍立的少年道:“平安。”
“在呢。”
“朕考你一篇功课。南宫适以言行谨慎、处事智慧著称,孔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平安不假思索道:“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是说南宫适德才兼备且懂得机制变通,可以在政治清明时施展才能,也能在黑暗乱世明哲保身。”
“说得好,”皇帝道,“卿之德才堪比南容,却未能明哲保身,并非卿不够机变,而是朝廷辜负了卿。”
此言一出,凌砚眼眶微红,这话戳到他心窝子上了,十四年的颠沛流离历历在目,思念爱子的痛苦更是不堪回首。
见他如此,皇帝也有些动容,长长一叹道:“只是不知在你眼里,朕算不算有道明君。”
凌砚起身正色道:“陛下圣明烛照,天威振作,修水利、振文教、兴武学,令奸臣伏法,贤才见用,若陛下不算明君,臣仍在岑州充军,又怎会站在此处觐见陛下?
“臣不是趋利避害之人,苟利国家,死生以之,朝廷没有辜负臣,这条路,是臣自己的选择。”
平安听了这话,再次配合着点头。
“卿志向高洁,才能显著,此前明珠投沙,是朝廷的损失。”皇帝道:“朕赐你王命旗牌,代天子行权,可节制辖区文武,督抚调遣各部军队,逆伦重犯四品以下可先斩后奏。朕将齐州的军民百姓托付于你,愿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凌砚下拜叩首道:“臣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这样大的嘱托,自然少不了封妻荫子,皇帝当即封其妻子许佑娘为三品淑人,其子凌瑞不必再经过庶常馆考选,直接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凌砚却拒绝了对儿子的封荫,说凌瑞年纪尚轻,眼下在各部观政,学习实务,希望陛下再给他一年时间。
这倒令皇帝颇感意外:“那就给他一年时间,平安,你记性好,到时记得提醒朕。”
陈o备忘录o平安恭声应下。
凌砚出去,皇帝又令人去博兼堂宣陈敬时。
平安一听小叔公要来,灰溜溜地就要告退。
“你跑什么?”皇帝问。
平安道:“您跟他商量什么都行,别让臣听见,回头又怀疑是臣进了什么‘谗言’。”
皇帝道:“他过几日就外放了,怕他作甚?”
“这不还有几日嘛。”平安嘴上说着,脚下不停,话音刚落,人已经跑到了殿外。
吴公公无奈摇头,这世上还有第二个人敢不经允许从皇帝眼前直接跑掉的吗?
皇帝却只是笑骂一声:“这点出息。”
陈敬时不常面圣,但给皇帝留下的印象不浅——陈家最大的逆子嘛。
皇帝也给他赐了座,上来便问:“知道朕为什么召你来吗?”
陈敬时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皇帝道:“宁海府,是黑虎会危害百姓的重灾区,前一任知府已经被撤职查办,现在正在解送进京的路上。”
陈敬时微微躬身,静候下文。
“这个黑虎会,朕登基之初就有所耳闻,在全国都有分堂,朕多次派御史督促清剿,收效甚微。他们与当地的巨室豪族、士绅大户相互勾结,最善将地方官员拖下水,与之同流合污。”皇帝道:“包括这一次,抛开地方官员夸功的成分,朕觉得仅仅是重创,远算不上清剿,远的不说,在京的阁老部堂们每年所收的冰敬炭敬,有多少来自他们的‘上供’?这些是官场陋习,由来已久,暂且不提,但直觉告诉朕,这些犯官背后还有一只更大的手,有一个更大的阴谋。”
陈敬时道:“陛下,地方帮派的确是国之大患,他们盘踞地方近百年,地方官的任期却是有限的,臣听说很多官员与帮派勾结,每年贡献一些名额抓捕上报,以完成朝廷的考绩,更有甚者拿无辜的良民充数。如此一来,反倒使帮派势力更加猖獗。”
皇帝颔首道:“朕想听听你的态度。”
“陛下的态度,就是臣的态度。”陈敬时道:“打击黑虎会刻不容缓,剿的动要剿,剿不动也要剿。”
皇帝欣慰地笑道:“卿虽年近不惑,却常怀少年之心,怪道能写出这本《三侠平妖传》。”
陈敬时错愕抬头,这才发现皇帝桌上躺着他的小说,这本小说从他被革去功名开始,连载到会试之前完成,足有十二册之多。
他感觉天都塌了!
大雍刊印业发达,创作环境开放,大部分小说话本儿里多多少少夹杂对官场腐败的描写,甚至对时政的讽刺,这东西被皇帝看到不要紧,当面拆穿身份可就太尴尬了。
“这是从珉王那里收上来的,他和安宁公主都喜欢,朕十分好奇,便让锦衣卫去查,这才知道是你写的,于是连夜看了几册。”皇帝道。
陈敬时额头见汗:几册……
有这时间补个觉不好吗?
“看完后当即决定,这个宁海知府非你莫属。”皇帝道。
陈敬时:“………”
不觉得太草率了吗?
“朕不觉得草率。”皇帝似乎听到了他的心声:“眼下朝廷需要的官员,要有剜疮割肉的气魄,气魄,比才具更加难得,何况卿的才能虽然还未施展,朕已经可以预见了。
“陈敬时听旨。”
“臣在。”陈敬时跪地听旨。
“特简尔为齐州宁海知府,赐银章密奏之权、下辖五品以下官员任免处置之权,协助凌砚全力清剿辖区内的帮派欲孽。”
“臣遵旨。”
皇帝让他平身,啜了口茶,又道:“还有一件事,尚未着手准备,朕同你打个招呼,你做到心里有数即可,不必对外人道。”
陈敬时道:“臣洗耳恭听。”
“朕欲重开海禁,宁海港是其中之一。”皇帝道。
陈敬时错愕抬头,对上皇帝平静的目光,又低下头去。
皇帝对他说:“你尽管放手去干,朕保你身家性命,声誉前程。”
第154章 有人被老师留下谈话了……
平安气喘吁吁地回到博兼堂,他为了躲开小叔公兜了好大一个圈子。
珉王探过一个脑袋:“你被狗撵啦?”
平安一脸嫌弃地看着他,刚刚听完皇帝和凌伯伯的奏对,感受更加直观,这家伙跟他恩威并施的父皇相比,确实差了那么一点儿。
想到清儿的外科手术、研究所的酒精、□□、大蒜素……心里还真有点压力,珉王殿下年纪还小,一定要想到办法让皇帝大叔多活几年啊。
“我小叔公要外放了,陛下找他一定有要事交代,我得避避风头,免得背锅。”平安道。
“哦……”珉王道:“你也别担心,没什么大事,我父皇想开海。”
平安错愕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他也是从《奸臣传》只言片语的记载当中得知,在明年和后年,朝廷会因是否取消海禁、重开市舶司爆发剧烈争议,海商集团、漕政集团、保守派官员、皇室利益等各个派系相互博弈之后,最终仅开了三个港口。
珉王嘿嘿笑道:“我猜的。”
“这也猜得出来?”
珉王点点头:“那日你不在学堂,陈师傅告诉我,齐州私盐案只是冰山一角,全国所有的沿海港口都存在走私现象,老百姓靠海吃海,海禁堵了他们的活路,把普通百姓逼成盗匪,不惜铤而走险参与走私,甚至勾结倭寇变成海盗。
“我想着,大概只有开海,给沿海百姓合法贸易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都能想到的事,我父皇不会想不到。”
“有道理。”平安道:“不过重开海禁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反对之声会高过支持的声音。”
珉王点点头:“所以,我父皇只能私下和几个官员通通气,真正要开海,还得从长计议。”
陈敬时回来时,已经到了午膳时间,他将毛笔挂好,放孩子们去下房用膳。
“珉王殿下。”陈敬时忽然叫住了珉王:“臣有几句话想跟殿下单谈。”
珉王看向伙伴们,以平安为首,众人满目担忧地看着他,然后一窝蜂跑出了门——有人被老师留下谈话了,还不快跑啊!!!
珉王:“……”
陈敬时微哂道:“咱们出去走走?”
“好。”
平安点点头:“我有个堂哥,当年差点被黑虎会掳走,说要送到什么香菇馆,但我只听说过香菇酱。我去向大人们打听,他们都不告诉我,问多了还要揍我。”
“咳。”凌瑞咳嗽一声,他可不敢跟未成年的小师弟解释什么叫象姑馆,赶紧转移话题:“后来呢?”
平安拍拍胸脯得意地说:“我把他给救了。”
“你?”
“对啊,我用一个很大的功劳换锦衣卫出手,把他救回来了,还捣毁了一个窝点。”平安道。
凌瑞震惊于平安能在北镇抚司呼风唤雨,不过自从认识平安以后,震惊的事太多了,已经有点麻了。
平安却在想黑虎会的事,二百三十人之多,那不得杀得血流成河?
可惜这种树大根深的帮派很难一次拔除,甚至揪出的十七个保护伞也未必全面,这些钦差说得没错,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持久战,不知道朝廷下一步会怎么做。
……
未出三日,果然有圣旨下达,太常寺少卿凌砚,政绩卓著,转迁左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齐州;左春芳左庶子陈敬时外放齐州宁海府知府。
皇帝在乾清宫分别召见两人,凌砚进入东暖阁面圣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陈平安也在,起先还有些担心,这孩子整天大大咧咧的,别是犯了什么忌讳吧?定定神,却见平安一脸悠闲地坐在御榻上一边吃葡萄,一边下一种没见过的棋,见他进殿才站起来,笑嘻嘻地站在一边。
凌砚俯身行礼:“臣凌砚,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皇帝道:“给凌卿家赐座。”
吴用搬来一个锦墩。
“臣不敢。”凌砚道。
“让你坐就坐。”皇帝道:“朕今日叫来平安,是想原原本本地听听你的事迹……这些年,你不容易。”
平安心想,原来他是一只猹,还是御猹。
“臣……”凌砚听了这话,不自觉地哽住。
“朕听说你想用血肉之躯,铸一把斩杀奸佞的利剑?”
凌砚心里一紧,汗颜道:“臣……臣当日神思恍惚,出言无状,并非臣的本心。”
皇帝却道:“有时候,神思恍惚反而更能体现本心。”
凌砚闻言不安地站起身,心中暗道,怪不得大家都恨锦衣卫,明明救了他两次,一点感激之情都生不出来。
却见皇帝招手让他坐下,对身边侍立的少年道:“平安。”
“在呢。”
“朕考你一篇功课。南宫适以言行谨慎、处事智慧著称,孔子是如何评价他的?”
平安不假思索道:“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是说南宫适德才兼备且懂得机制变通,可以在政治清明时施展才能,也能在黑暗乱世明哲保身。”
“说得好,”皇帝道,“卿之德才堪比南容,却未能明哲保身,并非卿不够机变,而是朝廷辜负了卿。”
此言一出,凌砚眼眶微红,这话戳到他心窝子上了,十四年的颠沛流离历历在目,思念爱子的痛苦更是不堪回首。
见他如此,皇帝也有些动容,长长一叹道:“只是不知在你眼里,朕算不算有道明君。”
凌砚起身正色道:“陛下圣明烛照,天威振作,修水利、振文教、兴武学,令奸臣伏法,贤才见用,若陛下不算明君,臣仍在岑州充军,又怎会站在此处觐见陛下?
“臣不是趋利避害之人,苟利国家,死生以之,朝廷没有辜负臣,这条路,是臣自己的选择。”
平安听了这话,再次配合着点头。
“卿志向高洁,才能显著,此前明珠投沙,是朝廷的损失。”皇帝道:“朕赐你王命旗牌,代天子行权,可节制辖区文武,督抚调遣各部军队,逆伦重犯四品以下可先斩后奏。朕将齐州的军民百姓托付于你,愿你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凌砚下拜叩首道:“臣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这样大的嘱托,自然少不了封妻荫子,皇帝当即封其妻子许佑娘为三品淑人,其子凌瑞不必再经过庶常馆考选,直接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凌砚却拒绝了对儿子的封荫,说凌瑞年纪尚轻,眼下在各部观政,学习实务,希望陛下再给他一年时间。
这倒令皇帝颇感意外:“那就给他一年时间,平安,你记性好,到时记得提醒朕。”
陈o备忘录o平安恭声应下。
凌砚出去,皇帝又令人去博兼堂宣陈敬时。
平安一听小叔公要来,灰溜溜地就要告退。
“你跑什么?”皇帝问。
平安道:“您跟他商量什么都行,别让臣听见,回头又怀疑是臣进了什么‘谗言’。”
皇帝道:“他过几日就外放了,怕他作甚?”
“这不还有几日嘛。”平安嘴上说着,脚下不停,话音刚落,人已经跑到了殿外。
吴公公无奈摇头,这世上还有第二个人敢不经允许从皇帝眼前直接跑掉的吗?
皇帝却只是笑骂一声:“这点出息。”
陈敬时不常面圣,但给皇帝留下的印象不浅——陈家最大的逆子嘛。
皇帝也给他赐了座,上来便问:“知道朕为什么召你来吗?”
陈敬时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皇帝道:“宁海府,是黑虎会危害百姓的重灾区,前一任知府已经被撤职查办,现在正在解送进京的路上。”
陈敬时微微躬身,静候下文。
“这个黑虎会,朕登基之初就有所耳闻,在全国都有分堂,朕多次派御史督促清剿,收效甚微。他们与当地的巨室豪族、士绅大户相互勾结,最善将地方官员拖下水,与之同流合污。”皇帝道:“包括这一次,抛开地方官员夸功的成分,朕觉得仅仅是重创,远算不上清剿,远的不说,在京的阁老部堂们每年所收的冰敬炭敬,有多少来自他们的‘上供’?这些是官场陋习,由来已久,暂且不提,但直觉告诉朕,这些犯官背后还有一只更大的手,有一个更大的阴谋。”
陈敬时道:“陛下,地方帮派的确是国之大患,他们盘踞地方近百年,地方官的任期却是有限的,臣听说很多官员与帮派勾结,每年贡献一些名额抓捕上报,以完成朝廷的考绩,更有甚者拿无辜的良民充数。如此一来,反倒使帮派势力更加猖獗。”
皇帝颔首道:“朕想听听你的态度。”
“陛下的态度,就是臣的态度。”陈敬时道:“打击黑虎会刻不容缓,剿的动要剿,剿不动也要剿。”
皇帝欣慰地笑道:“卿虽年近不惑,却常怀少年之心,怪道能写出这本《三侠平妖传》。”
陈敬时错愕抬头,这才发现皇帝桌上躺着他的小说,这本小说从他被革去功名开始,连载到会试之前完成,足有十二册之多。
他感觉天都塌了!
大雍刊印业发达,创作环境开放,大部分小说话本儿里多多少少夹杂对官场腐败的描写,甚至对时政的讽刺,这东西被皇帝看到不要紧,当面拆穿身份可就太尴尬了。
“这是从珉王那里收上来的,他和安宁公主都喜欢,朕十分好奇,便让锦衣卫去查,这才知道是你写的,于是连夜看了几册。”皇帝道。
陈敬时额头见汗:几册……
有这时间补个觉不好吗?
“看完后当即决定,这个宁海知府非你莫属。”皇帝道。
陈敬时:“………”
不觉得太草率了吗?
“朕不觉得草率。”皇帝似乎听到了他的心声:“眼下朝廷需要的官员,要有剜疮割肉的气魄,气魄,比才具更加难得,何况卿的才能虽然还未施展,朕已经可以预见了。
“陈敬时听旨。”
“臣在。”陈敬时跪地听旨。
“特简尔为齐州宁海知府,赐银章密奏之权、下辖五品以下官员任免处置之权,协助凌砚全力清剿辖区内的帮派欲孽。”
“臣遵旨。”
皇帝让他平身,啜了口茶,又道:“还有一件事,尚未着手准备,朕同你打个招呼,你做到心里有数即可,不必对外人道。”
陈敬时道:“臣洗耳恭听。”
“朕欲重开海禁,宁海港是其中之一。”皇帝道。
陈敬时错愕抬头,对上皇帝平静的目光,又低下头去。
皇帝对他说:“你尽管放手去干,朕保你身家性命,声誉前程。”
第154章 有人被老师留下谈话了……
平安气喘吁吁地回到博兼堂,他为了躲开小叔公兜了好大一个圈子。
珉王探过一个脑袋:“你被狗撵啦?”
平安一脸嫌弃地看着他,刚刚听完皇帝和凌伯伯的奏对,感受更加直观,这家伙跟他恩威并施的父皇相比,确实差了那么一点儿。
想到清儿的外科手术、研究所的酒精、□□、大蒜素……心里还真有点压力,珉王殿下年纪还小,一定要想到办法让皇帝大叔多活几年啊。
“我小叔公要外放了,陛下找他一定有要事交代,我得避避风头,免得背锅。”平安道。
“哦……”珉王道:“你也别担心,没什么大事,我父皇想开海。”
平安错愕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他也是从《奸臣传》只言片语的记载当中得知,在明年和后年,朝廷会因是否取消海禁、重开市舶司爆发剧烈争议,海商集团、漕政集团、保守派官员、皇室利益等各个派系相互博弈之后,最终仅开了三个港口。
珉王嘿嘿笑道:“我猜的。”
“这也猜得出来?”
珉王点点头:“那日你不在学堂,陈师傅告诉我,齐州私盐案只是冰山一角,全国所有的沿海港口都存在走私现象,老百姓靠海吃海,海禁堵了他们的活路,把普通百姓逼成盗匪,不惜铤而走险参与走私,甚至勾结倭寇变成海盗。
“我想着,大概只有开海,给沿海百姓合法贸易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都能想到的事,我父皇不会想不到。”
“有道理。”平安道:“不过重开海禁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反对之声会高过支持的声音。”
珉王点点头:“所以,我父皇只能私下和几个官员通通气,真正要开海,还得从长计议。”
陈敬时回来时,已经到了午膳时间,他将毛笔挂好,放孩子们去下房用膳。
“珉王殿下。”陈敬时忽然叫住了珉王:“臣有几句话想跟殿下单谈。”
珉王看向伙伴们,以平安为首,众人满目担忧地看着他,然后一窝蜂跑出了门——有人被老师留下谈话了,还不快跑啊!!!
珉王:“……”
陈敬时微哂道:“咱们出去走走?”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