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229节
其实以前确实是这样的,所谓“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韩王安继位后,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等秦兵再至,那就再割让土地。
以这种方式苟存的韩国,根本没有反抗的勇气,也没有反抗的力量,就这样清醒着看着自己一步步被蚕食。
至于韩国为什么不联合旁边的国家一起对抗秦国,这就是历史原因了。
李盛觉得,韩国韩王这一脉,嗯,怎么说呢,不大聪明的样子,反正没有秦国这一脉宗室聪明。
韩国之前打过两次大败仗。
第一次是岸门之战,韩宣惠王十六年,秦军在修鱼(后世河南原阳县附近)打败了韩军,还俘虏了韩军不少将领,情况危急,韩王想联合楚国,当时的相国叫公仲,他不同意这个策略。
他觉得楚国也不大靠谱,秦国连楚国都想打,而且已经打过几次小仗了,联合楚国,只怕也抗不过秦国。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通过秦国的宠臣张仪向秦王求和,献给秦王一座城,并请求和秦国一起打楚国。
相比韩国,还是楚国威胁更大,这样一来,秦国不会再对盟友出手,而且打下来的楚国土地,他们也能得些好处,属于是祸水东引了。
韩王听了,有道理啊!于是派公仲去见秦王了。
另一边楚王听闻此事,也很焦虑,商议后拿出了对应策略:他们趁着韩国与秦国刚开始接洽还没正式联军,直接去援救韩国,派使臣,送重礼,发大军,把战车都推出来,并砸钱让消息流转起来,造成一种“楚国举国之力援救韩国”的架势。
这样一来,韩国不好再攻打楚国,秦国估计也会对韩国心生隔阂了。
这是明谋,但也好破,只要韩王抱紧秦国大腿不放,态度坚定地跟着秦国一起去攻打楚国就可以了!
但是韩王糊涂啊,他一听说楚国要来救兵,当时就高兴起来,还派人去秦国召回公仲。
要是楚国帮着打退了秦军,就不用舍去一座城了!
公仲当时就觉得不好,秦军是兵临城下的威胁,楚国只是摇旗呐喊作势派兵,怎能以楚王之虚言,而拒强秦之盛兵呢?
但是韩王执意如此,他也无法。
韩王于是单方面对秦国毁约,转头打算去和楚国联合抗秦了,即后世所称“朝秦暮楚”。
秦王当即大怒:你敢耍我?!!!
于是当即发兵猛攻韩国,韩国打败,割让土地,还被迫把太子仓送入秦国做质子。
之前信誓旦旦的好大哥楚国呢?人家一个救兵都没来。
这场大战后,韩国就已经大受打击,从此开始了对秦国割地求和做小弟的日子。
但是韩国那会儿还有点心气儿,有时候找准机会,也想咸鱼翻翻身。
九年后,秦国和韩国又有了争端,韩魏两国联合抗秦,在韩国伊阙对战秦军,但是吧,韩魏这两国都不想担任主攻,总是相互观望。
战场上打得就是士气,这边畏畏缩缩,秦军领兵的是白起,他可不客气,这一仗,韩魏联军战死二十四万人。
除了长平之战的四十万,这是战国时代战争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大型战役。
韩国自此一蹶不振。
而战事结束后,韩魏两国还互相推诿,两方也由此结仇。
这样说起来,韩国和楚国有旧怨,与魏国也有不愉快,自己实力也不够看,就算主张联军,都拉不起队伍来。
这样的境况下,韩国还一味地苟且偷安,不想着变法图强,只是粉饰太平,那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咎由自取了。
李斯去见了韩非。
得知韩国割让南阳,韩非心下一叹,痛苦地闭上眼睛,又是这样。
他心底深处,其实也知道,就算秦国不先攻打韩国,只怕将来也保不住王室宗庙,但是,理智上的认知是一回事,直面这种结局,看着母国一日日凋亡萎缩,他的痛苦不会减轻半分。
“你何必这样自苦呢?”李斯不明白,天下大势不可违逆,韩王安软弱无能,韩非却认不清现实,总是对母国抱有希望。
他当年在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不是颇有见解吗?
或许是因为,韩非毕竟是韩国王室的公子?
李斯自己就对故地毫无留恋,他心中只想着秦王的霸业得成。
“你走吧,我不想见人。”韩非声音嘶哑,眼睛里带着血色。
他望向李斯离去的背影,苦笑一声捂住眼睛,泪水从指间滑落,呵,多么讽刺。
最欣赏他学术思想的,是韩国注定的敌国君主;而与他针锋相对的,是昔年同拜一师的同门知己。
他为韩国,在秦宫树敌无数,宁可舍去自己性命;两军阵前,韩王却是不战而降,拱手献南阳。
第343章
秦军一半退守边境,另一半就在南阳驻扎下来,李盛在这边跑了几天,觉得有些无聊,和想跟他抢猎物的黑熊打了一架后,带着一只肥嫩的黄羊回去了,他打算先把黄羊送回去给嬴政,再回自己的领地看看,这都十几天了。
除了黄羊还有这边的一种橘黄色山果,系统说是山楂果的近支,比山楂果更大果肉更细腻一点,但是后世应该是消亡了,这种果子对生长环境比较苛刻,春天顶花的时候如果没有遇上雨季,那果子就长不好,会变成青灰色的干瘪样子。
李盛作为一只老虎,纯肉食动物,对这个倒是没啥太大的食欲,但是想想,嬴政应该也没有吃过哦,那还是给铲屎官带回去尝尝鲜吧。
他在树底下转了两圈,跳上去用两只前爪抱住果子最多的一支,噼啪一声,在老虎的重力拖拽下,大概两米长的一支旁枝被拽下来,李盛用嘴巴咬着拖回了营地,后来是士兵们帮着他把果子摘下来挑好,用包袱裹好挂在了脖子上。
临走前他去找了内史腾,用老虎爪爪拍拍他桌子上摊开的笔墨布帛:你要不要写信回去?免费信使哦!
内史腾看了看大老虎胸腔挂着的青金石刻印,想了想,还是把最近南阳城内的情况,包括人口、粮草、还有南阳百姓对秦军的态度都细致地写了上去。
写的都是小事儿,内史腾放下笔,望向韩国的都城新郑,主要是,这场仗打得属实是有点儿太顺了。
这两边儿都没对上呢,那边投降了,他都没想到韩国能就此甘心献出南阳。
毕竟,经过数十年来秦国对韩国的攻势,韩国本来就已经只剩下两座大城了,一个是南阳,另一个就是都城新郑,南阳都没了,新郑就是一座孤城,别说打了,围起来都能被困死,当年邯郸之战,赵国还能拉拢来几个援兵,韩国可没这个外交力量。
李盛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哎,废物到这种程度的,也少见,自己没有军事实力就算了,连个交好的援军都没有,韩国,长久不了了。
内史腾写好帛书晾干,细细叠起来,还附上一张他最近亲自画的舆图,也是帛书,左右看了看,找了个装药丸子的竹节小盒子,用细麻绳捆好,也挂在了老虎的脖子里。
李盛转了转头,因为太轻了没啥感觉,这会儿的帛书都是蚕丝制成的,贵重,也很轻薄。
扭过头蹭了蹭内史腾,他走到门边,用爪子扒拉开门,走了出去,这会儿天色还亮,但是没关系,李盛在这边这几天,每天都出去跑动,已经熟悉了很多小路,可以从林子里走,不会碰上人的。
“嗷呜~哇”
再次回到秦宫,李盛还有点小激动,还没到后门呢,就长长地叫了一声,刚到了后门,就一撇嘴巴把嘴里叼着的黄羊啪叽一下扔到地上,还有脖子里的山楂果,他用一只爪子按着包袱,把自己的头拽出来,甩甩毛毛。
然后蹲在宫墙那儿叫唤,等人给他开门,跑了太久,不想跳墙了,而且现在是白天。
“大王的寅君回来了!”后山这边立刻就有守卫跑出来看,嘴巴里还嚼着什么,看到老虎歪头看他们,还有人拿了一块过来投喂他,李盛看了看,哦,烤鸽子啊,这都烤糊了!
他闻了闻,没吃,回过身子拍拍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先跑去找嬴政了,这些东西他们会送去宫里的。
晚上的时候,李盛抱着一个羊腿啃,还有黄羊内脏也是他的,旁边是嬴政和李斯等人一起吃着炙羊肉,还煮了羊肉羹孝敬宫里的几位太后。
李盛啃完肉,把骨头一扔就跑了,累了,睡觉!
第二年的夏天,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都城新郑发起攻势,韩国连一支像样子的军队都还没来得及集合起来,城门就被攻破了,新郑沦陷,韩国的最后一任韩王安,被俘虏,韩国就此灭亡。
韩国打得实在是太顺了,或者说,韩国实在是太弱了,史书上,关于秦灭韩,只有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连一场战役都没有,韩国,就这样狼狈地投降了。
李盛站在新郑城外,看着韩王安带着韩国宗室和文武大臣们脱冠免配,身着素衣出城跪降,内史腾下马接过韩王印信,以及各郡县策卷书籍,令人把韩王监管看顾起来。
这个仪式和当年东周西周被灭的时候还是有点差别的,等系统录完了景象,李盛转过头跳入山林。
这一世,因为吕不韦仍然在朝堂上有一定影响力,他主张不宜对降国亡民过多压迫,而应该以律法道义治国,否则,看到投降的韩国百姓生活困苦艰难,将来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时,遭受的抗击会更加严重。
反之,如果其他五国百姓臣民看到秦国善待降兵降民,那么,他们就不会拼着性命死扛,普通的百姓士兵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能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总会找到安慰自己的希望,百姓士兵能安定,秦国才能安心继续讨伐其他国家。
这个说法,李斯也赞同,现在的嬴政也还没有遭到他国刺客的暗杀,对六国的戒备没有那么强烈,看着桌边拍上来的大爪爪和虎虎明显赞同的眼神,嬴政点头表示允准。
韩国打的这个模板,确实也还可以。
首先,韩国的百姓并没有像楚国赵国那样坚决的反抗意识,大家都不傻,自己家国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少,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征兵一年比一年苛刻,虽然不愿意面对,但是理智上,大家也都明白,秦国破韩,早晚的事儿罢了。
现在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反而消失了。
而且这一世的事情发展也有所变化。
秦国派来的官员还取消了几项赋税,新郑因为今年夏天多雨而歉收,上面也宽限,今年免税,还开仓放粮了一回,于是大家就觉得,日子还能过。
就在韩王安投降的消息穿回咸阳的第三天,得知此事的韩非意图自尽。
李盛被系统地警报声吵醒的时候,他正窝在嬴政屋子里睡觉,被嬴政第三次踹到尾巴后,李盛跳下床趴在地上的竹床上睡了,嗯,这只竹床也有很多条腿,九条,都是最粗的那种竹节,短短的只有一尺高。
最近几天天气暑热,嬴政正式年少血气重的时候,夜里也睡不安稳。
李盛这是刚从前线回来,打算明天上午就回山里住,等天气凉快点儿再回来——拜托,他可是东北虎!身上的毛毛比华南虎都要厚重多了!就算因为长居咸阳,身体会自己调节,但是每年夏天,他还是喜欢在阴凉多树的深山林子里待着。
听到系统的警报声,大老虎立马睁开眼睛,爬起来抖抖毛,走到殿门口轻轻拍拍守门的小宦官,出了殿门一路往西北角跑去。
韩非刚把自己的衣袍扯成段结起来,都还没把桌子搬过去,就感到窗边一阵劲风袭来,巨大的玄虎高高跃起,一爪子拍烂木窗,然后一个起跳从窗户跳进来,站在屋子中间看着他,黑夜里两只金黄色的虎瞳闪闪发亮。
“怎么了!”外面的守卫也听到了声音,赶忙进来查看。
李盛一爪子拍在韩非后脖颈上,看着人昏过去倒在地上。
他觉得韩非有点想不开,自我责任感太重了,韩王安那个没皮没脸的第一责任人都还好好活着呢,他一个宗室旁支公子,已经为救国努力过了,有什么可寻死的?
或许是他和这时候的人想法不大一样吧。
看着有人管,李盛跑回去继续睡觉了。
嬴政得知此事,倒是不怎么惊讶,似乎早有预料,倒是对虎虎夜里去救他有些诧异:他觉得韩非若是想以身殉国,他也无所谓成全了他。
不过呢,李盛想到将来秦国一统后,那会儿嬴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啊,像韩非这种人才,要是万一到时候想开了,圆融自洽了,愿意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也能用一用,哪怕是修一修律法呢,这个时代文化人太少了,像韩非这种见识高远的思想家就更少,还是先留着吧。
至于他能不能释怀,李盛以自己年少时期的经验妄自猜测一下,觉得应该也有这个可能性吧。
他小时候家里还没发达那会儿,有阵子他很厌恶上学,偶尔迟到,然后就会被罚站一节课,大家都在好好上课,只有自己站在教室门口,他就很羞愧很难过。
但是如果别的同学也迟到了跟他一起罚站,他心里就好受多了,如果今天是小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迟到的人很多,他就更不在乎这件事了,甚至还能和一起罚站的朋友们做鬼脸挤眼睛搞怪。
他斗胆猜测一下,韩国灭国几乎没什么伤亡,百姓都能好好继续生活,等韩非看到六国接连灭亡,而且赵国楚国战争更惨烈的样子,两相对比,他会不会慢慢释怀呢?
反正关着他也不过是多费点粮食,先关着看看吧。
嬴政有些担心:“若是他暗中为患?”
李盛伸出一只爪爪拍拍他的手心,又一微微使力,闪着寒光的爪勾从肉垫中弹出来:放心啦!他已经砸了积分让系统时刻关注,要是韩非真要搞事,他会出手的!
韩王安继位后,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等秦兵再至,那就再割让土地。
以这种方式苟存的韩国,根本没有反抗的勇气,也没有反抗的力量,就这样清醒着看着自己一步步被蚕食。
至于韩国为什么不联合旁边的国家一起对抗秦国,这就是历史原因了。
李盛觉得,韩国韩王这一脉,嗯,怎么说呢,不大聪明的样子,反正没有秦国这一脉宗室聪明。
韩国之前打过两次大败仗。
第一次是岸门之战,韩宣惠王十六年,秦军在修鱼(后世河南原阳县附近)打败了韩军,还俘虏了韩军不少将领,情况危急,韩王想联合楚国,当时的相国叫公仲,他不同意这个策略。
他觉得楚国也不大靠谱,秦国连楚国都想打,而且已经打过几次小仗了,联合楚国,只怕也抗不过秦国。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通过秦国的宠臣张仪向秦王求和,献给秦王一座城,并请求和秦国一起打楚国。
相比韩国,还是楚国威胁更大,这样一来,秦国不会再对盟友出手,而且打下来的楚国土地,他们也能得些好处,属于是祸水东引了。
韩王听了,有道理啊!于是派公仲去见秦王了。
另一边楚王听闻此事,也很焦虑,商议后拿出了对应策略:他们趁着韩国与秦国刚开始接洽还没正式联军,直接去援救韩国,派使臣,送重礼,发大军,把战车都推出来,并砸钱让消息流转起来,造成一种“楚国举国之力援救韩国”的架势。
这样一来,韩国不好再攻打楚国,秦国估计也会对韩国心生隔阂了。
这是明谋,但也好破,只要韩王抱紧秦国大腿不放,态度坚定地跟着秦国一起去攻打楚国就可以了!
但是韩王糊涂啊,他一听说楚国要来救兵,当时就高兴起来,还派人去秦国召回公仲。
要是楚国帮着打退了秦军,就不用舍去一座城了!
公仲当时就觉得不好,秦军是兵临城下的威胁,楚国只是摇旗呐喊作势派兵,怎能以楚王之虚言,而拒强秦之盛兵呢?
但是韩王执意如此,他也无法。
韩王于是单方面对秦国毁约,转头打算去和楚国联合抗秦了,即后世所称“朝秦暮楚”。
秦王当即大怒:你敢耍我?!!!
于是当即发兵猛攻韩国,韩国打败,割让土地,还被迫把太子仓送入秦国做质子。
之前信誓旦旦的好大哥楚国呢?人家一个救兵都没来。
这场大战后,韩国就已经大受打击,从此开始了对秦国割地求和做小弟的日子。
但是韩国那会儿还有点心气儿,有时候找准机会,也想咸鱼翻翻身。
九年后,秦国和韩国又有了争端,韩魏两国联合抗秦,在韩国伊阙对战秦军,但是吧,韩魏这两国都不想担任主攻,总是相互观望。
战场上打得就是士气,这边畏畏缩缩,秦军领兵的是白起,他可不客气,这一仗,韩魏联军战死二十四万人。
除了长平之战的四十万,这是战国时代战争死亡人数排名第二的大型战役。
韩国自此一蹶不振。
而战事结束后,韩魏两国还互相推诿,两方也由此结仇。
这样说起来,韩国和楚国有旧怨,与魏国也有不愉快,自己实力也不够看,就算主张联军,都拉不起队伍来。
这样的境况下,韩国还一味地苟且偷安,不想着变法图强,只是粉饰太平,那么,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咎由自取了。
李斯去见了韩非。
得知韩国割让南阳,韩非心下一叹,痛苦地闭上眼睛,又是这样。
他心底深处,其实也知道,就算秦国不先攻打韩国,只怕将来也保不住王室宗庙,但是,理智上的认知是一回事,直面这种结局,看着母国一日日凋亡萎缩,他的痛苦不会减轻半分。
“你何必这样自苦呢?”李斯不明白,天下大势不可违逆,韩王安软弱无能,韩非却认不清现实,总是对母国抱有希望。
他当年在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不是颇有见解吗?
或许是因为,韩非毕竟是韩国王室的公子?
李斯自己就对故地毫无留恋,他心中只想着秦王的霸业得成。
“你走吧,我不想见人。”韩非声音嘶哑,眼睛里带着血色。
他望向李斯离去的背影,苦笑一声捂住眼睛,泪水从指间滑落,呵,多么讽刺。
最欣赏他学术思想的,是韩国注定的敌国君主;而与他针锋相对的,是昔年同拜一师的同门知己。
他为韩国,在秦宫树敌无数,宁可舍去自己性命;两军阵前,韩王却是不战而降,拱手献南阳。
第343章
秦军一半退守边境,另一半就在南阳驻扎下来,李盛在这边跑了几天,觉得有些无聊,和想跟他抢猎物的黑熊打了一架后,带着一只肥嫩的黄羊回去了,他打算先把黄羊送回去给嬴政,再回自己的领地看看,这都十几天了。
除了黄羊还有这边的一种橘黄色山果,系统说是山楂果的近支,比山楂果更大果肉更细腻一点,但是后世应该是消亡了,这种果子对生长环境比较苛刻,春天顶花的时候如果没有遇上雨季,那果子就长不好,会变成青灰色的干瘪样子。
李盛作为一只老虎,纯肉食动物,对这个倒是没啥太大的食欲,但是想想,嬴政应该也没有吃过哦,那还是给铲屎官带回去尝尝鲜吧。
他在树底下转了两圈,跳上去用两只前爪抱住果子最多的一支,噼啪一声,在老虎的重力拖拽下,大概两米长的一支旁枝被拽下来,李盛用嘴巴咬着拖回了营地,后来是士兵们帮着他把果子摘下来挑好,用包袱裹好挂在了脖子上。
临走前他去找了内史腾,用老虎爪爪拍拍他桌子上摊开的笔墨布帛:你要不要写信回去?免费信使哦!
内史腾看了看大老虎胸腔挂着的青金石刻印,想了想,还是把最近南阳城内的情况,包括人口、粮草、还有南阳百姓对秦军的态度都细致地写了上去。
写的都是小事儿,内史腾放下笔,望向韩国的都城新郑,主要是,这场仗打得属实是有点儿太顺了。
这两边儿都没对上呢,那边投降了,他都没想到韩国能就此甘心献出南阳。
毕竟,经过数十年来秦国对韩国的攻势,韩国本来就已经只剩下两座大城了,一个是南阳,另一个就是都城新郑,南阳都没了,新郑就是一座孤城,别说打了,围起来都能被困死,当年邯郸之战,赵国还能拉拢来几个援兵,韩国可没这个外交力量。
李盛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哎,废物到这种程度的,也少见,自己没有军事实力就算了,连个交好的援军都没有,韩国,长久不了了。
内史腾写好帛书晾干,细细叠起来,还附上一张他最近亲自画的舆图,也是帛书,左右看了看,找了个装药丸子的竹节小盒子,用细麻绳捆好,也挂在了老虎的脖子里。
李盛转了转头,因为太轻了没啥感觉,这会儿的帛书都是蚕丝制成的,贵重,也很轻薄。
扭过头蹭了蹭内史腾,他走到门边,用爪子扒拉开门,走了出去,这会儿天色还亮,但是没关系,李盛在这边这几天,每天都出去跑动,已经熟悉了很多小路,可以从林子里走,不会碰上人的。
“嗷呜~哇”
再次回到秦宫,李盛还有点小激动,还没到后门呢,就长长地叫了一声,刚到了后门,就一撇嘴巴把嘴里叼着的黄羊啪叽一下扔到地上,还有脖子里的山楂果,他用一只爪子按着包袱,把自己的头拽出来,甩甩毛毛。
然后蹲在宫墙那儿叫唤,等人给他开门,跑了太久,不想跳墙了,而且现在是白天。
“大王的寅君回来了!”后山这边立刻就有守卫跑出来看,嘴巴里还嚼着什么,看到老虎歪头看他们,还有人拿了一块过来投喂他,李盛看了看,哦,烤鸽子啊,这都烤糊了!
他闻了闻,没吃,回过身子拍拍自己带回来的东西,先跑去找嬴政了,这些东西他们会送去宫里的。
晚上的时候,李盛抱着一个羊腿啃,还有黄羊内脏也是他的,旁边是嬴政和李斯等人一起吃着炙羊肉,还煮了羊肉羹孝敬宫里的几位太后。
李盛啃完肉,把骨头一扔就跑了,累了,睡觉!
第二年的夏天,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都城新郑发起攻势,韩国连一支像样子的军队都还没来得及集合起来,城门就被攻破了,新郑沦陷,韩国的最后一任韩王安,被俘虏,韩国就此灭亡。
韩国打得实在是太顺了,或者说,韩国实在是太弱了,史书上,关于秦灭韩,只有短短的三十几个字,连一场战役都没有,韩国,就这样狼狈地投降了。
李盛站在新郑城外,看着韩王安带着韩国宗室和文武大臣们脱冠免配,身着素衣出城跪降,内史腾下马接过韩王印信,以及各郡县策卷书籍,令人把韩王监管看顾起来。
这个仪式和当年东周西周被灭的时候还是有点差别的,等系统录完了景象,李盛转过头跳入山林。
这一世,因为吕不韦仍然在朝堂上有一定影响力,他主张不宜对降国亡民过多压迫,而应该以律法道义治国,否则,看到投降的韩国百姓生活困苦艰难,将来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时,遭受的抗击会更加严重。
反之,如果其他五国百姓臣民看到秦国善待降兵降民,那么,他们就不会拼着性命死扛,普通的百姓士兵都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能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总会找到安慰自己的希望,百姓士兵能安定,秦国才能安心继续讨伐其他国家。
这个说法,李斯也赞同,现在的嬴政也还没有遭到他国刺客的暗杀,对六国的戒备没有那么强烈,看着桌边拍上来的大爪爪和虎虎明显赞同的眼神,嬴政点头表示允准。
韩国打的这个模板,确实也还可以。
首先,韩国的百姓并没有像楚国赵国那样坚决的反抗意识,大家都不傻,自己家国君什么水平,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土地一年比一年少,赋税一年比一年重,征兵一年比一年苛刻,虽然不愿意面对,但是理智上,大家也都明白,秦国破韩,早晚的事儿罢了。
现在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来了,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绪反而消失了。
而且这一世的事情发展也有所变化。
秦国派来的官员还取消了几项赋税,新郑因为今年夏天多雨而歉收,上面也宽限,今年免税,还开仓放粮了一回,于是大家就觉得,日子还能过。
就在韩王安投降的消息穿回咸阳的第三天,得知此事的韩非意图自尽。
李盛被系统地警报声吵醒的时候,他正窝在嬴政屋子里睡觉,被嬴政第三次踹到尾巴后,李盛跳下床趴在地上的竹床上睡了,嗯,这只竹床也有很多条腿,九条,都是最粗的那种竹节,短短的只有一尺高。
最近几天天气暑热,嬴政正式年少血气重的时候,夜里也睡不安稳。
李盛这是刚从前线回来,打算明天上午就回山里住,等天气凉快点儿再回来——拜托,他可是东北虎!身上的毛毛比华南虎都要厚重多了!就算因为长居咸阳,身体会自己调节,但是每年夏天,他还是喜欢在阴凉多树的深山林子里待着。
听到系统的警报声,大老虎立马睁开眼睛,爬起来抖抖毛,走到殿门口轻轻拍拍守门的小宦官,出了殿门一路往西北角跑去。
韩非刚把自己的衣袍扯成段结起来,都还没把桌子搬过去,就感到窗边一阵劲风袭来,巨大的玄虎高高跃起,一爪子拍烂木窗,然后一个起跳从窗户跳进来,站在屋子中间看着他,黑夜里两只金黄色的虎瞳闪闪发亮。
“怎么了!”外面的守卫也听到了声音,赶忙进来查看。
李盛一爪子拍在韩非后脖颈上,看着人昏过去倒在地上。
他觉得韩非有点想不开,自我责任感太重了,韩王安那个没皮没脸的第一责任人都还好好活着呢,他一个宗室旁支公子,已经为救国努力过了,有什么可寻死的?
或许是他和这时候的人想法不大一样吧。
看着有人管,李盛跑回去继续睡觉了。
嬴政得知此事,倒是不怎么惊讶,似乎早有预料,倒是对虎虎夜里去救他有些诧异:他觉得韩非若是想以身殉国,他也无所谓成全了他。
不过呢,李盛想到将来秦国一统后,那会儿嬴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啊,像韩非这种人才,要是万一到时候想开了,圆融自洽了,愿意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也能用一用,哪怕是修一修律法呢,这个时代文化人太少了,像韩非这种见识高远的思想家就更少,还是先留着吧。
至于他能不能释怀,李盛以自己年少时期的经验妄自猜测一下,觉得应该也有这个可能性吧。
他小时候家里还没发达那会儿,有阵子他很厌恶上学,偶尔迟到,然后就会被罚站一节课,大家都在好好上课,只有自己站在教室门口,他就很羞愧很难过。
但是如果别的同学也迟到了跟他一起罚站,他心里就好受多了,如果今天是小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迟到的人很多,他就更不在乎这件事了,甚至还能和一起罚站的朋友们做鬼脸挤眼睛搞怪。
他斗胆猜测一下,韩国灭国几乎没什么伤亡,百姓都能好好继续生活,等韩非看到六国接连灭亡,而且赵国楚国战争更惨烈的样子,两相对比,他会不会慢慢释怀呢?
反正关着他也不过是多费点粮食,先关着看看吧。
嬴政有些担心:“若是他暗中为患?”
李盛伸出一只爪爪拍拍他的手心,又一微微使力,闪着寒光的爪勾从肉垫中弹出来:放心啦!他已经砸了积分让系统时刻关注,要是韩非真要搞事,他会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