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成历史名人的宠物 第173节
  喝了两口水,李盛就窝回去睡大觉,一觉从早上睡到了半夜,他醒来的时候,正殿还亮着光,这都快三更了啊。
  李盛飞过去一看,刘彻正在灯下翻典籍,给他好大儿想名字。
  面前落下一片阴影,刘彻抬头,大金雕站在桌边,正扭过头来看他写的字,还伸出翅膀尖尖指了指最上面那个。
  “据?刘据?阿曜也最喜欢这个字吗?我也最中意这个名字,据有天下,这名字好,有王者之气。”
  自己跟宝贝大金雕心意相通,刘彻很开心:“阿曜,朕有生之年,一定要把匈奴赶到祁连山后面去,我会留给据儿一个大大的江山,一个四方平定,边疆宁和的大汉!”
  李盛伸出翅膀跟铲屎官击掌表示肯定,又拍拍他的肩膀:去休息吧!
  谁知道刘彻兴奋过头,根本睡不着,在床上躺了没两刻钟,就又爬起来跑到后边去看地图了。
  刚有了儿子的刘彻现在满脑子就是想着,要亲手打造一个盛世,他百年之后亲手交到刘据的手上。
  要么说内驱力才是人努力的最大动力呢,这会儿刘彻就半夜不睡觉,跑到地图前面,开始在心里思考怎样才能从匈奴手中夺回河南地了。
  这些地盘,他都要打下来,将来都是他老刘家的,是他好大儿刘据的!
  第250章
  盼了十年才盼来的儿子,降生又有异象,刘彻把刘据看得比眼珠子都要紧,连着好几天,除了接见大臣处理公务,其余时间都去漪澜殿待着,看都看不够。
  因为落后的医疗条件,古代婴儿夭折率很高,哪怕到了清朝,孩童过了三岁长辈才能松一口气,满七岁才叫“立住了”,历史上的刘据也是在七岁的时候才被封为皇太子。
  但这一次不同,刘彻觉得他好大儿生有异象,一定是有福气的孩子,肯定会平安健康地长大,既然如此,那还犹豫什么,不如就在满月后立为太子!
  然后就被大金雕按住了——还是先缓缓吧,襁褓中立为太子,总会让他想起不吉利的往事,何况如今宫中只会有一个皇子,立与不立有何差别。
  若是名分早定,一应规制都要配齐,太子宫殿和附属官员都要配好,说不定还要早早地搬出去太子宫住着,人多事儿多,还是算了,先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最要紧。
  等再过几年,卫青也成了大将军,能掌控局面,刘据也懂事了,到时候水道渠成,才是最好的安排。
  刘彻很听劝,或者说,很听大金雕的劝,也就不坚持了,不过,没能立成太子有些遗憾的刘彻,决定先立皇后,
  历史上的卫子夫是在生下孩子一个月后被立为皇后,而这一次,产后十天,刘彻就已经昭告天下,发了诏书,只等将来卫子夫恢复身体后再举行仪式。
  漪澜殿中人人面有喜色,他们在宫中过活,最大的指望就是跟个好主子,卫夫人成了皇后,他们出去办差连脚步都轻快了,各处的管事以前就殷勤,毕竟卫夫人是宫中唯一一个诞育皇嗣的,如今就更是了不得了,这以后就是他们顶头上司了啊!
  “扶香妹妹,您看这糕,里面的馅儿可是取最上尖儿的那一份儿金丝小枣做的,香甜软糯又不腻口,特别好吃,皇后娘娘一定喜欢,还有这汤饼,汤都炖了足足一夜,香浓得很呢。”厨娘也不用下边的人,她亲自装盒,对着漪澜殿的来人笑成了一朵花。
  扶香只是个漪澜殿中负责花草的小宫女,最近几天宫里添了皇子,皇后只肯用她们这些老人伺候小皇子,就忙乱了些,她这是第一次出来提点心,就被这样奉迎一番,有些不知所措,赶忙弯腰一礼就提着点心跑了。
  那厨娘见人走远了,这才直起腰来叹息一声。
  人的运道真是说不定,她还记得这小宫女呢,当年刚进宫,胆子小,个子也矮,被同屋的人欺负得背地里偷偷哭,还被她瞧见过。
  她当时还觉得这小姑娘可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人坑了,宫苑深深,谁会计较?
  可谁能想到现在呢?
  现在漪澜殿里的宫女,走出来都比人硬气三分,听说陛下已经赏了他们全宫三四回了,每次都是赏金子。
  扶香把点心拿回宫,就听见殿内欢笑声一片,是娘娘的兄弟姐妹们来了吧。
  漪澜殿内,霍去病弯腰看着这个小表弟:“这眉毛像姨母,面庞倒是像陛下。”
  见小孩子睡醒了,睁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人看,他一时手痒,伸出一根手指头戳了戳胖脸蛋。
  小刘据也不哭,一歪头,把人的手指头咬住了,他还没长牙,咬人倒是不疼,就是糊了霍去病一手的口水。
  霍去病接过宫女递上来的热手巾擦洗,旁边的卫老夫人又开始催卫青了。
  “你也说说你弟弟,如今咱们家也算是改换门楣了,什么好姑娘找不着?他就是犟着不肯成婚。”
  卫青端坐在一旁,也不急,笑眯眯道:“将来儿子立了大功,岂不是更有好姻缘?好男儿建功立业志在四方,如今陛下用兵,正是机会,婚事也不急这一时。”
  小孩子免疫力低,李盛没进小婴儿的屋子,在外面偏殿趴着了,听了这话倒是很赞同,卫青将来的姻缘,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卫子夫如今是有子万事足,之前她只担心自己一直没能生子,君恩如流水,说不得什么时候陛下就转了心思在旁人身上,她自己失宠倒是无妨,只是她还有女儿呢,皇女们将来的食邑可全凭陛下做主。
  如今就都好了。
  见母亲着急,她也含笑劝道:“阿青如今得陛下重用,将来若再攒攒战功,有个能传代的爵位,婚事自然也更好,母亲不用挂念。”
  见二子女儿都这样说,卫媪也就罢了。
  小孩子长得很快,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刘据已经认得了许多人,连大金雕都认得了。
  说起来也很神奇,兴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这个岁数的小孩子对一切生物都没什么认知?
  反正刘据一点都不怕这只大鸟。
  刘据八个月的时候,跟系统确认过,李盛才第一次出现在刘据面前。
  一人一鸟第一次见面,刘据就敢上手扒拉金雕的尾巴,小胖手软绵绵,力气倒是不小,差点就给他雕叔拽下一根尾巴上羽毛来。
  李盛赶紧躲了,这小崽子手上没轻没重的,讲道理都讲不通,又有“幼崽无罪”的加成,惹不起惹不起。
  不过很快,李盛就找到了跟刘据玩耍的新方式:他可以用爪子抓着提篮带小朋友玩儿飞高高。
  对此,卫皇后表示很正常,刘珺、刘瑛两个公主,还有霍去病这个外甥,哪个没被提着飞过?她吩咐人在底下铺上厚厚的草垫子,再多放两层褥子,就任由阿曜带着儿子玩儿了。
  飞了一刻钟,李盛把提篮放下,让卫子夫给儿子喂水喝,这高兴得,一会儿嗷嗷叫,一会儿嘎嘎笑,那小嫩嗓子都快喊劈了。
  当年刘珺和刘瑛降生的时候,李盛就给准备了一整套的羊皮狐狸皮兔皮獭兔皮,到了刘据这儿,也一样,他亲自去打的猎,还顺道给刘彻又抓了一只漂亮的大野鸡做羽扇,跟他之前放在未央宫里的那只凑成一对,正好摆在他御座两边。
  随着刘据长大,时间走向了元朔二年。
  打了几场胜仗后,刘彻也有胆气了,一到春天就派兵去干扰匈奴,不知道是不是被刘彻打毛了,这一年,不等刘彻出兵,匈奴春天就先开始侵袭上谷、渔阳两郡,杀掠千余人。
  哪怕搁置了草原上牛羊生产迁移草场的大事,也要来汉国边境搞事,匈奴算是豁出去了,我不痛快,你汉人也别想痛快!
  刘彻见了战报,当即就下令,以卫青为主帅,出云中郡反攻匈奴。
  卫青带军六万,从云中郡出发,沿着黄河河道从东向西边进军,一路上杀缴了不少小股部队,但跑了一天,他们还是没遇到敌方主力。
  这天傍晚,卫青正对着火光摊开地图研究,就听见旁边“砰——”地一声,似乎有什么重物落地,扬起一片灰尘。
  他扭头看过去,是一只羊,头上似乎还破了一处——等等,这不是破了,而是颜料染的颜色!
  卫青一下子就站起来,走过来看了两眼,野山羊可不会有人给做标记,那这必然是匈奴人养的了!能养牛羊还做标记,必定是很多人在一处栖息,牛羊很多,才会想办法分辨!
  人多,牲畜多,看来是个大草场,而且阿曜出去了没多久,顶多也就两刻钟,那就不会太远!
  可惜,现在天已经黑了,只能等明天再去追击。
  就在他想的这一会儿,大金雕就又抓回来一只羊,这只羊羊角上系着一根黑色的破绳。
  卫青就站在那儿,看着阿曜往来数次,抓了五只羊,这才落下来休息。
  卫青呼出一口气来:“把这些羊都宰了!都吃饱了,好好休息一夜,明天,咱们就去打匈奴人!”
  士兵们都高兴起来,架起火把炊具,他们人多,吃不到多少肉,但好歹有羊汤喝了!
  卫青则走到大金雕旁边,帮它理一理羽毛:“阿曜你也变坏了,之前都是去抓野羊的,现在倒是省事儿,直接去偷匈奴人的羊了,不过,这事儿办得正好!”
  大金雕低头蹭蹭他的手臂,瞪他一眼,啾啾叫了两声表示不服气:这话说得,那能叫偷吗?
  按照历史记载,你这场出征是大胜,就算没有我,你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往前走,明天,汉军就会把那群匈奴人打败,那他们养的牛羊到时候不都变成咱们的了?
  鹰鹰只是提前拿点战利品而已,拿走注定会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顶多就是预支,怎么能算偷呢?!
  第251章
  第二天早上,天边刚有微弱的光亮,汉军就已经整装待发,开始向着西边行进。
  当天光大亮的时候,卫青已经杀到了黄河以西的高阙。
  他站在高坡上,看着下面大大小小的帐篷,手中的长剑高举,映出凌冽的冷光:“杀下去!”
  在卫青带着主力军队开大的时候,李盛正在高空中指引着着五百鹰扬卫还有跟卫青要来的两千兵,披坚执锐,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他昨天来抓羊的时候,已经探查过了,匈奴人抓来的很多汉人,白天被逼着干活儿,牧羊砍草,夜晚则都被捆住手脚仍在这边的牛羊圈里。
  现在太阳才刚刚升起来,牛羊还没来得及被放到草场上去,这边也有守卫,但大部队没在这,六个据点都算上也就两千人,而且还是刚被马蹄声震醒,匆忙穿好衣服刚从帐篷里出来。
  能被选入鹰扬卫的,都是骑射高超。
  在离着那排帐篷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张次公从后背抽出一支长箭,满弓紧弦,这支箭精准地射中了对面一个刚拿起砍刀的匈奴人。
  第一支箭的破空声就像一声信号,随着箭雨落下,对面很多还没来得及拿武器的匈奴人都被射倒在地上,惊愕又愤怒地看着这些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汉人。
  这边的哗乱很快惊动了其它据点的守军,还不等他们逃跑,张次公放下弓,用手里的剑鞘挑起地上的一支长刀握在手里,一夹马腹冲杀上去。
  “韩说!带人去抓几个活的!”张次公歪头躲开一支箭,劈手把左边的一个正拿着匕首往他身下马脖子上扎的匈奴妇女砍倒,扬声朝着后边喊了一句。
  “得令!”韩说带人往旁边的帐篷冲去,这么大的聚集部落,必然有照顾牛羊的兽医,这种人会随着草场迁徙,对草原上的地形特点和部落的分布最了解了。
  事实证明,掌握一门外语还是非常加分的,韩说一个个帐篷翻过去,很快就从对面略带急切的话语中推断出信息。
  韩说是真的挺努力的,为了更熟悉草原上的语言特点,去年秋天还专程去边境找他哥待了俩月,边境常有匈奴人侵边,参与这种防卫战争,一来,能熟悉敌军在战场上的常用语言,二来,也方便抓几个匈奴人练习对话。
  这一场战争,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汉军压倒性优势的单方面杀掠,很快就结束了,卫青击败了这一片的匈奴主力,看着那些残余部队逃窜离开,制止了将领们的继续追击,他望向东南边的一大片牛羊,他们不熟悉草原上的路径,万一被带跑偏了,进入另一个部落的驻兵地点,就得不偿失了,还是先把眼前的缴获收拢了最实在。
  “卫将军!咱们得带上他们。”张次公面色沉重,他身后,是一大片被劫掠到此处的汉民,面黄肌瘦,衣衫残破,很多人脚上连一双鞋子都没有,就这样光着脚踩在草叶和砂砾上。
  这会儿看到汉朝大军,有些人甚至忍不住哭起来,他们是大汉的子民啊!被匈奴劫到这茫茫无边的草原上来,亲人父母再也看不见,日复一日地被鞭打、被逼迫劳作,刚到这里时惊慌和苦楚,在长久的磋磨里变作了麻木的钝痛,他们都觉得,这辈子似乎都回不去了。
  卫青呼出一口气来:“自然是要带他们回去的。”
  这些人出身边民,连妇女都会骑马,卫青让人把匈奴人的马拉过来给他们骑,收拢了辎重,赶走牛羊,临走前又把所有的帐篷翻了一遍,带走了所有值钱的东西。
  这些人是去年冬天被匈奴从渔阳郡掠走的,卫青把那些马也送给了他们,带他们回了渔阳。
  李盛落在城墙上,看着下面一片哭喊声,听得人心里发酸。
  有个老人,妻子难产去世了,他没续娶,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可边地常有战事,长子抵抗匈奴在战争中牺牲了,小儿子又被掠走,他已经哭瞎了眼,今天被人扶着来城门边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一时间竟不敢信,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颤着手凑近了自己的孩子从头摸到脚,抱着失而复得的人痛哭起来。
  下边哭声一片,李盛不忍再看,叹一口气,飞向大军离开的方向。
  这一战非常顺利,“车骑将军卫青,度西河至高阙,获首二千三百级,车辎畜产毕收为卤”。
  也因此一战,卫青从关内侯升为列侯,封号长平,是为长平侯。
  刘彻对卫青的战功很满意,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想要的,不是击败匈奴人,而是把匈奴彻底从河南地赶跑!
  这是自秦末失去河南地之后,数代汉帝的心志所在。
  因为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河南地实在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