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临走,老郎中跟听松说了实话:这位贵人的胎啊,弱胎。要想保得住,光有医术不成,且要细心照管,方能保母子平安呢。
  第142章 西河发展
  听松蹙眉:这么严重?
  这还是生出来以后,贵人这个身子,生的时候也要万分小心才是。不然
  听松忙道:老神仙慎言,您老日后可不能这么说话。奴婢听了不碍事,这话叫别人听去了,您还不知道?这富贵人家最是是非多的?
  老郎中一愣,忙打嘴:该死该死,一辈子改不了这臭毛病。
  就算不是这大户的人家,他也因为自己太耿直吃过亏的。
  倒不是说老郎中就觉得要跟听松说这话,主要是虞铮叫人去请的啊。
  人家也不知道听松是跟着谁的,还以为跟着晋王本人的呢。
  您下回来啊,尽管记住,不该说的话就别说,话别说太满,事儿呢,尽心尽力就是了。听松是觉得这位老郎中慈眉善目的,医术看着也好,交好也是有好处的。日后他们侧妃也要怀孕生孩子,未必就用不上人家。
  如今这天高皇帝远的,可没有太医用。
  老郎中忙不迭点头:成,那小人记下了。
  听松笑着送他出去。
  如今这府上一切还都没捋顺呢,不过认识听松的人,都叫一声听管事。
  他听了笑呵呵的。
  其实他没有什么准确的职位,就是虞侧妃身边的内侍领头的。
  侧妃身边的内侍,都没有品阶。
  王妃身边也是一样的,也就只有大王身边的内侍才有品阶。
  但是他们没有品阶,可以有差事。
  确实管理了不少事,叫一声管事就没错。
  听松往回走的时候想,这也是侧妃的本事,以前可没人这么称呼他,时间久了,就都不一样了。
  听松仰起头,看着这府邸里高大的建筑想,不知道要住几年。
  这也挺好的,就是太大,太高,总显得人有些矮小。
  白氏睡过去后,独孤钺照旧跟柳氏去了青鸾殿。
  虞铮也就回去了,大家都需要好好休息。
  虞铮晚膳都没吃,从下午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起来的时候终于觉得自己睡饱了,只是饿的不得了。
  急吼吼的吃过了早膳,就见银安殿那边传话,说叫虞侧妃去说话。
  虞铮于是换上一身红裙子,往那边赶去。
  一进去,就见有两个人坐着。那两个人见了她,忙不迭起身行礼。
  虞铮也见过他们,一个是李先生,一个是邹先生。
  都是府上的幕僚。
  李先生是李将军的大哥,只是可惜身子不好,没有上过战场。
  邹先生是个四十来岁的读书人,留着山羊胡,看着倒也和善。
  都免礼,先生们来的早,早膳用过了吗?
  多谢侧妃关怀,都用了。这一路有劳侧妃多照应了。李先生给虞铮作揖。
  虞铮摆摆手: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
  说话间,独孤钺出来。
  他对众人点头:东君来。
  虞铮于是走上去,就坐在了他侧边。韩宁和林布,还有周将军和廖将军。
  这里是银安殿侧殿的书房,倒不是大殿。
  如今来了这里,独孤钺也要隔几日就开个会,到时候就会在大殿上了。
  都说说。独孤钺说完这话就闭嘴。
  众人面面相觑,廖将军看大家没开口,就先开口说起来。
  他们说的是军事,布防,巡查,怎么安排。
  毕竟这里是边境,要时刻防备突厥来犯。
  并且,既然独孤钺如今有了军政大权,那么军事上,他肯定是需要重新部署的。
  虞铮不懂军事,只是听着。
  今日这个会议就是内部的会议,没有当地官员,都是自家人。
  所以独孤钺就叫虞铮坐在这里,要是有当地官员的情况下,她就不太合适这么早就在这里了。
  等军事说完,结论就是独孤钺过几天需要去巡视,先把西河走一遍。
  下面开始说民事。
  西河别的倒也还好,就是土地贫瘠,戈壁多,种庄稼吃亏。每年都不够吃,更不好养兵。李先生皱眉。
  西河地广人稀,地是不愁的,可这人周将军也皱眉。
  众人说了几句后,虞铮开口:妾这里,倒有些想法,这一路无聊,也想了许多。只是我不懂种地,诸位且听听。
  众人闭嘴,都看向她。
  虞铮对独孤钺笑了笑道:戈壁滩不好种粮食,这我是知道的。既然粮食不好种,何不换一些东西呢?
  侧妃说的是什么?李先生赶紧接话。
  首先一样,紫花苜蓿,就是极好的东西。西河土地贫瘠,但是也养育了不少牛羊马匹,这些牲畜都需要吃。这紫花苜蓿就是极好的东西。再隔壁上种下,还能肥田,种的久了,就可以挡住不少风沙,渐渐的良田也多了。
  重要的一点,这东西对马来说,是极好的草料。咱们西河这么大,怎么能不多养马?马啊,能做什么,众人不必深思,也都明白。
  突厥人厉害,不就是因为他们战马多,铁蹄踏处叫人无法抵挡么?
  众人点点头,其实他们都不太懂种地,但是养马这件事,他们是激动的。
  虞铮也知道这一点,她也还没有具体的计划,只是设想。
  再一个,就是葡萄。葡萄只是需要水,它们不挑地有多贫瘠。
  这周将军直性子:那什么牧草,好歹能喂牲口,那葡萄也不能饱腹吧
  他觉得这虞侧妃毕竟是个女人,还是后院里那些风花雪月,不懂事。这想一出是一出的。
  也不知道大王怎么就叫她来了。
  虞铮对他只是笑了笑:葡萄不能饱腹,但是可以酿酒。葡萄酒历来都是金贵的东西,诸位都饮酒,也该知道那葡萄酒与烈酒的价值几何。一亩地的葡萄酿酒换来的钱,远比种植粮食更多。有钱了,难道不能买粮?
  本朝并不禁止与外邦经商往来,到时候葡萄酒并不愁销路,好的就往京城,往别的城市卖,什么价值都是我们说了算。普通的,就往突厥,甚至吐蕃卖,一样都能赚钱。我认为,人要懂得变通,既然西河的土地种不出足够养活西河人的粮食,那为什么不种一些别的,拿钱去买粮食?
  第143章 求个活路
  周将军词穷,他想象不到,这事他只知道确实有葡萄酒。
  但是觉得花里胡哨的,不太靠谱。
  廖将军忙道:这是个法子,只是要从长计议。
  能行就干,从长什么?独孤钺皱眉:一年是一年的作物,耽误了又一年。
  虞铮笑道:确实要等一等,土地,人口,规矩,全都要敲定。今年可以开一小片试验田,大王要做的事很多,这件事,妾回头好好写一份单子给大王过目。
  独孤钺点头:嗯。
  虞侧妃说的也是,咱们才来,首先大王还是要去巡视一圈。先稳住地方。后头咱们想办事就方便多了。咱们万事不能着急,就先照着五年来看吧。李先生道。
  独孤钺点头:嗯。
  众人心情还是激动的,纵然有人心急,也不是不能忍耐。
  接下来,还要与当地官员宴饮,事儿多得很。
  前院散了,众人走后,独孤钺道:想做就做。
  虞铮笑了笑:我只是动嘴,下面人要跑断腿,这件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只是,朝廷每年拨下来多少粮草养兵马,我估计也不会太宽裕。咱们自己必须要生财有道。如李先生所言,咱们先看五年。
  虞铮伸手拉住了独孤钺的手:大王而立之年,也该再进一步。
  独孤钺对她笑了一下,还笑的很明显,捏住她的手指:好。
  他内心也很复杂,他的女人与他这样计算日后,这种感觉很神奇。
  柳氏也会与他讲日后,孩子大了以后。
  但是他听着就有些遥远。
  他知道,孩子总会长大的。但是他只是觉得,他也还年轻,他还想要做许多事,所以对孩子长大后能做什么,没有任何概念。
  他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觉得,那都是很遥远的事。
  现在的他,要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事。
  他要往上走,孩子们日后才可以少跪几个人。
  独孤钺伸手把人一把抱在怀里,看着她的脸,这一路辛苦,她也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