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至少路上虽然也有人生病被暂时留下,却没有太严重。
并且最开始身子不适留下的人,后续都赶上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辛苦的人,身子抵抗力还是好一些。
终于到了西河道的地界,已经是五月底。
到了西河,已经有当地官员派人来接,不过到了这里,距离到独孤钺他们的老家,还有三日的路程要走。
大家都疲惫不堪,所以也就不会在这里停留,索性一鼓作气的去了就算了。
当地驻军以及早几日快马赶来的韩宁护送,都说府上一切都预备好了,只等着大王带人回去。
终于到了金郡,虞铮从帘子里看着外面,这里与京城建筑大不相同。
所有的建筑都透出一种粗犷,没有太多装饰,却显得更威严。
城门口,文武官员都在跪迎晋王。
这是应该的,晋王本来就是有实权的亲王,地方官跪是没错。何况他如今总管西河一切军政,这些官员们的顶头上司就是他。
独孤钺下马,扶着一个官员起身:都免礼吧,先进城。
那官员忙叫人奏乐,鼓乐相迎,城门内外都是自家亲兵,晋王府的马车陆续进了金郡。
那座府邸坐落在北街,百年来,一直都是金郡中最大,最辉煌,最有权势的一座府邸。
独孤钺没有太多的心潮澎湃,他这些年离家的时候很多,但是也并不是不回家。
如今再回来,也只是有些感触。
虞铮却有许多心潮涌动。
她看着那座府邸,远远地就瞧见了上头的匾额。
如今已经赐给了晋王,自然就是晋王府。
黑色的匾额上,那烫金的字很新。
这是晋王的新起点,也是她的新起点。
越是离得近,就越是看不清,马车从后院进了王府,一路走进了几道门才停下。
柳氏做主,叫马车直接把白侧妃送去住处。
早来的韩宁已经安顿好了。
而且陛下当初下旨过后,就已经派人来了,太后娘娘也叫人来过。
所以这府邸如今没什么不合适的,直接入住就好。
虞铮看着这里,也有不少新建的痕迹,但是主要的建筑还是以前的。
这里远超一个亲王府邸的规格,更像是个小型的王宫。
亭台建筑尺寸一看就不对,比京城里亲王府的都要高大。
京城里的亲王府是华丽精致,这里是古朴大气。
很难说哪一边更好,虞铮只是想,当年的陛下起兵之前,就是在这里生活的。
他们独孤氏,果然是有底蕴的。
第141章 惊险
虞铮是先把柳氏和她的孩子们送回去,然后才回到了自己住处。
柳氏的住处不能称之为正院了,完全是一座殿。
也是有名字的,叫青鸾殿。
虞铮走回去的时候,是含着笑意的。
罗妈妈笑着道:怎么忽然这么高兴?
虞铮道:我只是觉得,如今咱们偏安一隅,却住在这样的地方,想必也不会令人失去斗志。
住习惯了这样的地方,还能习惯京城晋王府吗?
当年柳氏与独孤钺大婚的时候,可不能住这主殿,她当初应该是住某一处院子里。
这里只有大王的银安殿和王妃的青鸾殿能叫殿,别处到底还是差一点,只能是阁。
晚辈们再住,就是各处的院子了。
但是院子里,再去分什么阁,什么院。
所以说这里真的很大。
虞铮的住处,叫鸿雁阁。
叫的是阁却远比京城的翠微院大的多,虞铮也没在外面细看,这会子阳光有些刺眼了。
进了里头,也是一样的大气建筑。高低错落,不是低矮围墙。
她这里的二楼都比京城里的二楼建筑的更高一些。
不是好坏,只是地方特色吧。每个地方的房屋建筑,都是不一样的。
哟,这倒是大。罗妈妈也开眼界了。
虞铮更衣的时候,罗妈妈很不解:按说,这里这么大,这么像样子。怎么他们家的媳妇们,尤其是那储氏,那样子呢?
虞铮想了想:这座王府年代久了,早先他们独孤一脉投靠了前朝,为了安稳他们,才在这里叫他们住下。当年给的就是远超亲王的待遇。再说了,周朝衰微,这里又偏院,只要没造反,做什么宫里的老皇帝能知道?
这边挨着边境,还要靠他们来抵挡一下突厥,所以这里的人作风都豪放。媳妇是娶进来的,本来进了这里,估摸也很震惊了,没想到几年之内,自家夫君成了皇子,有些人稳不住也是有的。她们毕竟没有从小像独孤氏的人那样过日子。你看昭瑞公主她们那些,也是女眷,就大不一样,完全没有抖起来的样子吧?
从小的经历,和半路来的经历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罗妈妈了然:原来如此。
奶娘别顾着我,快去休息吧,这里这么大,您自己选一处合适的屋子住进去就是。别往背阴地方去,能晒着太阳才好。
罗妈妈笑着去了。
出去就嘱咐堆雪:先把膳房打听好在哪里,即将午时了,先把饭菜送来给侧妃用。
堆雪应道:您老放心吧,已经知道了,翠黛已经带着照月去了。
这一路,她们跟膳房的人打交道很多,怎么也不会找不到的。
后院里的女眷们都在忙碌的时候,虞铮已经叫人出去请本地名医了。
为的就是白侧妃身子不适,胎像不稳。
是的,白侧妃前几日就见了红,虽然没有小产,却也已经是很不好了。
才一到地方,晋王府就出来请名医为侧妃白氏安胎,可见这位白侧妃的恩宠。
还有人隐约记得,当年王府的四公子身边确实有个白氏,但是西河的人,反倒不如京城的知道独孤钺宠爱白氏。
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晋王和晋王妃,至于虞铮前朝贵女,在这里的关注度不如京城。
独孤钺接见过了所有官员后,宣布三日后摆宴。
众人走后,独孤钺亲自手书,送回京城给陛下和太后娘娘,好叫长辈们安心。
一旦到了地方,众人浑身的筋骨都松了。
这一放松,别人是休息,白侧妃就不成了。
独孤钺才刚到了柳氏这里,先看过了孩子们,坐下来没说几句话呢,白侧妃那边就派人来传话,说是白侧妃不大好了。
独孤钺蹙眉,柳氏站起来:咱们去看看吧,她这一路也是折磨。
她俩都去了,虞铮听闻后,也一道去了。
白侧妃这一放松,又见了红,肚子剧痛,状态非常不好。
府医和几个有经验的婆子照顾着,那几个有经验的婆子是一路带着的。
此时她们也都是满脸的担忧,领头的孙妈妈道:回大王王妃的话,还是要给白侧妃安胎,这会子要是生只怕不成。
这话说的很明白了,按说是八月生,这会子才六月初二,差两个月呢。
什么七活八不活,那都是巧合,侥幸。
就白侧妃这个身子骨,这会子要是生出来,孩子必死无疑。
独孤钺不懂这个,但是他知道这些人懂:那就安胎。
说来容易,还好虞铮请的名医们赶来,还真就有个白胡子老头有点本事。
他给白侧妃扎针安胎,就是有个问题,要在肚子下方行针。
老郎中又不是神仙,要下针,必要看见。
他也很耿直,直言道:小人若要行针,就只怕是要冒犯了。
独孤钺很不解:治病救人还有人怪你吗?
老头
咳咳,既如此,那就请无关人先出去,请侧妃露出肚腹便是。老郎中都被晋王这理所当然的话说的自惭形秽了。
不就是你们有钱人颇多忌讳么。
痛的神志不清的白侧妃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柳氏带着众人退到了外间候着,里头只留下白侧妃贴身的奴婢,以及柳氏身边的月桃照看。
过了一会,老郎中收了针,众人再去看,白侧妃剧烈的腹痛就止住了。
虽然还是隐隐作痛,但是最起码没那么严重。
眼下不敢说不会出事,但是只要不动,就还有指望。老郎中缓慢的道:只是这位贵人身子实在虚弱,小人看着她还有心疾,只怕这一路行来劳累过甚,实在是诸多不利。后头这两个月要是能卧床静养,就会好的。
话显然没说尽,没有当着病人本人说那些不好的话的。
白侧妃听了这话,松口气,到了地方,她肯定能安心休息了。
柳氏打赏了老郎中,并且说好了再过几日叫他再来一趟。
并且最开始身子不适留下的人,后续都赶上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辛苦的人,身子抵抗力还是好一些。
终于到了西河道的地界,已经是五月底。
到了西河,已经有当地官员派人来接,不过到了这里,距离到独孤钺他们的老家,还有三日的路程要走。
大家都疲惫不堪,所以也就不会在这里停留,索性一鼓作气的去了就算了。
当地驻军以及早几日快马赶来的韩宁护送,都说府上一切都预备好了,只等着大王带人回去。
终于到了金郡,虞铮从帘子里看着外面,这里与京城建筑大不相同。
所有的建筑都透出一种粗犷,没有太多装饰,却显得更威严。
城门口,文武官员都在跪迎晋王。
这是应该的,晋王本来就是有实权的亲王,地方官跪是没错。何况他如今总管西河一切军政,这些官员们的顶头上司就是他。
独孤钺下马,扶着一个官员起身:都免礼吧,先进城。
那官员忙叫人奏乐,鼓乐相迎,城门内外都是自家亲兵,晋王府的马车陆续进了金郡。
那座府邸坐落在北街,百年来,一直都是金郡中最大,最辉煌,最有权势的一座府邸。
独孤钺没有太多的心潮澎湃,他这些年离家的时候很多,但是也并不是不回家。
如今再回来,也只是有些感触。
虞铮却有许多心潮涌动。
她看着那座府邸,远远地就瞧见了上头的匾额。
如今已经赐给了晋王,自然就是晋王府。
黑色的匾额上,那烫金的字很新。
这是晋王的新起点,也是她的新起点。
越是离得近,就越是看不清,马车从后院进了王府,一路走进了几道门才停下。
柳氏做主,叫马车直接把白侧妃送去住处。
早来的韩宁已经安顿好了。
而且陛下当初下旨过后,就已经派人来了,太后娘娘也叫人来过。
所以这府邸如今没什么不合适的,直接入住就好。
虞铮看着这里,也有不少新建的痕迹,但是主要的建筑还是以前的。
这里远超一个亲王府邸的规格,更像是个小型的王宫。
亭台建筑尺寸一看就不对,比京城里亲王府的都要高大。
京城里的亲王府是华丽精致,这里是古朴大气。
很难说哪一边更好,虞铮只是想,当年的陛下起兵之前,就是在这里生活的。
他们独孤氏,果然是有底蕴的。
第141章 惊险
虞铮是先把柳氏和她的孩子们送回去,然后才回到了自己住处。
柳氏的住处不能称之为正院了,完全是一座殿。
也是有名字的,叫青鸾殿。
虞铮走回去的时候,是含着笑意的。
罗妈妈笑着道:怎么忽然这么高兴?
虞铮道:我只是觉得,如今咱们偏安一隅,却住在这样的地方,想必也不会令人失去斗志。
住习惯了这样的地方,还能习惯京城晋王府吗?
当年柳氏与独孤钺大婚的时候,可不能住这主殿,她当初应该是住某一处院子里。
这里只有大王的银安殿和王妃的青鸾殿能叫殿,别处到底还是差一点,只能是阁。
晚辈们再住,就是各处的院子了。
但是院子里,再去分什么阁,什么院。
所以说这里真的很大。
虞铮的住处,叫鸿雁阁。
叫的是阁却远比京城的翠微院大的多,虞铮也没在外面细看,这会子阳光有些刺眼了。
进了里头,也是一样的大气建筑。高低错落,不是低矮围墙。
她这里的二楼都比京城里的二楼建筑的更高一些。
不是好坏,只是地方特色吧。每个地方的房屋建筑,都是不一样的。
哟,这倒是大。罗妈妈也开眼界了。
虞铮更衣的时候,罗妈妈很不解:按说,这里这么大,这么像样子。怎么他们家的媳妇们,尤其是那储氏,那样子呢?
虞铮想了想:这座王府年代久了,早先他们独孤一脉投靠了前朝,为了安稳他们,才在这里叫他们住下。当年给的就是远超亲王的待遇。再说了,周朝衰微,这里又偏院,只要没造反,做什么宫里的老皇帝能知道?
这边挨着边境,还要靠他们来抵挡一下突厥,所以这里的人作风都豪放。媳妇是娶进来的,本来进了这里,估摸也很震惊了,没想到几年之内,自家夫君成了皇子,有些人稳不住也是有的。她们毕竟没有从小像独孤氏的人那样过日子。你看昭瑞公主她们那些,也是女眷,就大不一样,完全没有抖起来的样子吧?
从小的经历,和半路来的经历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罗妈妈了然:原来如此。
奶娘别顾着我,快去休息吧,这里这么大,您自己选一处合适的屋子住进去就是。别往背阴地方去,能晒着太阳才好。
罗妈妈笑着去了。
出去就嘱咐堆雪:先把膳房打听好在哪里,即将午时了,先把饭菜送来给侧妃用。
堆雪应道:您老放心吧,已经知道了,翠黛已经带着照月去了。
这一路,她们跟膳房的人打交道很多,怎么也不会找不到的。
后院里的女眷们都在忙碌的时候,虞铮已经叫人出去请本地名医了。
为的就是白侧妃身子不适,胎像不稳。
是的,白侧妃前几日就见了红,虽然没有小产,却也已经是很不好了。
才一到地方,晋王府就出来请名医为侧妃白氏安胎,可见这位白侧妃的恩宠。
还有人隐约记得,当年王府的四公子身边确实有个白氏,但是西河的人,反倒不如京城的知道独孤钺宠爱白氏。
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晋王和晋王妃,至于虞铮前朝贵女,在这里的关注度不如京城。
独孤钺接见过了所有官员后,宣布三日后摆宴。
众人走后,独孤钺亲自手书,送回京城给陛下和太后娘娘,好叫长辈们安心。
一旦到了地方,众人浑身的筋骨都松了。
这一放松,别人是休息,白侧妃就不成了。
独孤钺才刚到了柳氏这里,先看过了孩子们,坐下来没说几句话呢,白侧妃那边就派人来传话,说是白侧妃不大好了。
独孤钺蹙眉,柳氏站起来:咱们去看看吧,她这一路也是折磨。
她俩都去了,虞铮听闻后,也一道去了。
白侧妃这一放松,又见了红,肚子剧痛,状态非常不好。
府医和几个有经验的婆子照顾着,那几个有经验的婆子是一路带着的。
此时她们也都是满脸的担忧,领头的孙妈妈道:回大王王妃的话,还是要给白侧妃安胎,这会子要是生只怕不成。
这话说的很明白了,按说是八月生,这会子才六月初二,差两个月呢。
什么七活八不活,那都是巧合,侥幸。
就白侧妃这个身子骨,这会子要是生出来,孩子必死无疑。
独孤钺不懂这个,但是他知道这些人懂:那就安胎。
说来容易,还好虞铮请的名医们赶来,还真就有个白胡子老头有点本事。
他给白侧妃扎针安胎,就是有个问题,要在肚子下方行针。
老郎中又不是神仙,要下针,必要看见。
他也很耿直,直言道:小人若要行针,就只怕是要冒犯了。
独孤钺很不解:治病救人还有人怪你吗?
老头
咳咳,既如此,那就请无关人先出去,请侧妃露出肚腹便是。老郎中都被晋王这理所当然的话说的自惭形秽了。
不就是你们有钱人颇多忌讳么。
痛的神志不清的白侧妃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柳氏带着众人退到了外间候着,里头只留下白侧妃贴身的奴婢,以及柳氏身边的月桃照看。
过了一会,老郎中收了针,众人再去看,白侧妃剧烈的腹痛就止住了。
虽然还是隐隐作痛,但是最起码没那么严重。
眼下不敢说不会出事,但是只要不动,就还有指望。老郎中缓慢的道:只是这位贵人身子实在虚弱,小人看着她还有心疾,只怕这一路行来劳累过甚,实在是诸多不利。后头这两个月要是能卧床静养,就会好的。
话显然没说尽,没有当着病人本人说那些不好的话的。
白侧妃听了这话,松口气,到了地方,她肯定能安心休息了。
柳氏打赏了老郎中,并且说好了再过几日叫他再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