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真假假》作者:荷叶杯【完结】
我只是病了,我不爱男人,也不爱我哥
简介:
何惜(受)x俞年(攻)
(不在一个户口本上,没有血缘关系)
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爱上俞年这种事,何惜连南墙也没有
ps:
都非处
校园、he、青春
第1章
1
何惜想学文科。
这件事让校方如临大敌,从理科任课老师,班主任,再到教导主任都对他进行抽丝剥茧般的交谈,甚至是政治老师也来找他谈话。
因为何惜的政治简直一塌糊涂,他选择学文科就是自掘坟墓。
妈妈是记者,爸爸是刑12警。按道理来说,出生在这种家庭,他政治觉悟应该很高,可惜有些事是不讲道理的。
就像关榕有个历史学的妈妈,语文作文还是写爱迪生的灯泡、爱因斯坦的汗水这种老掉牙的例子。
有人说,父母会培养出性格相反的孩子,何惜和关榕大概就是如此。
这些谈话都以失败告终,何惜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
爸爸问他为什么想学文,他说他喜欢历史,一天不学就皮痒。
爸爸当众踹他两脚,问他还痒不痒。
何惜低下头,不说话。
主任制止住爸爸的行为,说:“何爸爸,不要打孩子,咱们讲道理就行。”
“讲道理,他也要听啊,你看他这个样子!”
他是什么样子?
何惜微微抬头,看见充斥着阳光的走廊,玻璃窗上没能映射出他的模样。
窗上突然出现一张脸,是盛阳。盛阳在外面对何惜指指点点,控诉何惜学文科,不过上演的是一场哑剧。
何惜没忍住,笑了一声,让主任和爸爸听见了,主任推门出去,盛阳立马溜走,爸爸趁机又踹他一脚,“你还敢笑?”
该死的盛阳。
2
学文科这件事,主任说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如果何惜不想学文科,可以再回到理科班。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爸爸在外执行任务,妈妈和姑姑都劝说何惜无果。
这天,何惜在小区楼下吃冰淇淋,看见俞年从对面小区出来,低头看手机。
俞年穿得很清爽,白t和浅色牛仔,像何惜手里的香草和海盐冰淇淋双拼。
两秒后,桌上的手机震动两声,何惜点开看,果然是俞年的消息。
俞年问他在哪。
何惜回复:【看马路对面】
俞年穿过马路,五官越来越清晰,何惜看见他在笑。他推门进来,到吧台前点一份巧克力冰淇淋,坐在何惜对面,“听我妈说,你打算学文?”
他妈妈就是何惜的姑姑。
何惜点头,“你也来劝我?”
俞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何惜看着碗里的冰淇淋,吃了一勺又一勺,“我语数外都很好,学文学理都无所谓吧。”
何惜的话不假,他的数学是能参加竞赛的程度,语文也一骑绝尘,英语没低于过130分。
“那你的政治呢?”
何惜轻描淡写:“我只有这一科不好,还有两年时间,急什么。”
俞年吃着冰淇淋,思索片刻,说:“我妈是让我劝你,不过既然你坚持,我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你开心就好。”
何惜很不满意俞年的说法,舀俞年的冰淇淋吃,“你说的真敷衍。”
俞年把自己的冰淇淋挪过去一点,好让他吃起来更方便,笑着问:“哪里敷衍?”
何惜看着他,“我的理科分数更高,你为什么不劝我学理科?”
“你自己都知道理科更好,还是坚持学文科,我劝你有什么用。”
“有没有用另说,但你应该劝一劝我。”何惜有点生气,语气也冲一些。
俞年微微皱起眉,“你这是什么逻辑?”
“你不是很看重分数吗?你高考前那么努力,怎么到我这里,又不看重分数了?”
“咱俩不一样,如果是你,当然是学什么开心就学什么,反正你也不是不学无术的学生。”
哪里不一样。
如果说,他学文科不开心呢。
不开心为什么还要学文科?他觉得自己陷入了误区。
他到底在和谁较劲。
他的目光落在俞年拿木勺的手上,发现俞年食指关节有颗小红痣,他记得以前没有的。他又看看自己的手背,也是不知道哪年冒出来的两颗栗色小痣。
3
手机再次震动,打断何惜的思绪。
有两条消息,一条是盛阳,让他去打球,一条是俞年,俞年发来一份文件。
“我记得你要参加数学竞赛,我有个舍友就是竞赛保送的,我问了他一些经验,发给你了。”俞年说。
何惜想拒绝,因为当初俞年没有依靠任何人,还是考得很好,但又怕俞年刨根问底,于是说了“谢谢”,但始终没有点开这份文件,直到他高三最后一次竞赛失败。
“我朋友让我去打球,我得走了。”何惜大口吃完冰淇淋,坐地铁去篮球馆。
盛阳看见他,大喊他脑子有泡,跑去学文科。
何惜便说他提政治分数比盛阳提语文分数快多了。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又问他是不是坚持要学文科,他说是。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那就努力学吧,只要你以后不后悔就行。”
何惜问:“妈,我学文科,为什么你和我爸反应那么大?”
“还不是为了你好,谁会扬短避长啊!”妈妈轻叹一声,“算了,你们这些小孩子,最不喜欢听这种话,总要走一段弯路才会承认长辈的话是对的。”
可能是因为记者的缘故,妈妈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对于某些事,就算不能理解,也能抱有极大的同理心。
可俞年为什么反应那么平淡。
4
第二天的晚饭,何惜在姑姑家吃。
姑父和爸爸都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两家经常在一起吃饭。
何惜坐在客厅的沙发里看电视,电视柜上摆着四张照片,其中一张是全家福,另三张单人照片。
俞年和姑姑、姑父任何一个人都不像,他的鼻梁没有姑父高,眼睛没有姑姑大,他没有姑姑和姑父的缺点,也没有他们的优点,只能用刚刚好来形容,连上睫毛和下睫毛都长得刚刚好。
就是这些刚刚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俞年。
俞年不是姑姑的亲生儿子,是姑父抓捕人贩子时捡来的,那时俞年尚在襁褓中,经过dna匹配仍然找不到亲生父母,于是姑父把他带回家抚养。这件事,何惜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电视频道突然被切掉,何惜抬头看着站在身边的俞年,俞年坐下来,换成少儿频道。
何惜回想刚才的频道在放映什么,似乎是主角在接吻,他说:“我不是小孩子了。”
俞年看了他一眼,笑道:“习惯了。”
于是他把频道切回去,女主坐在男主身上,他们似乎在做/爱。
何惜看了眼厨房里的姑姑,对俞年说:“还是改掉吧。”
5
以前的俞年比现在要激动,那时候他会捂住何惜的眼睛,自己看得很认真。现在这么淡定,是因为做过,所以不好奇吗?
何惜偷瞄一眼俞年。
俞年21岁,谈恋爱也很正常。谈恋爱做/爱的话,也很正常。
刚才一闪而过的电影片段在脑中重现,只是里的男主变成了俞年的脸。
何惜一定是脸红了,而且脸很烫,因为俞年的手有点凉,他捏住何惜的脸,笑着说:“看不出来啊,你的脸皮这么薄?”
何惜打掉他的手,抓起身后的抱枕扔到俞年脸上,然后歪倒在另一个抱枕上。
他脸红是因为电影片段,还是因为自己的脑补。
何惜不知道,只知道心跳频率很不正常,他觉得自己就像蒸过的苹果,热腾腾的,咬一口,是酸的。
6
妈妈来的时候,带了一大袋酱排骨。
胃是情绪器官这种事,在何惜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吃了两块排骨就不想吃了,连一碗米饭也吃不完,但又怕妈妈说他浪费,只能尽力往嘴里塞。
这时候,俞年的脚碰了下他的脚,何惜看向俞年,俞年把自己的空碗递过来,他们悄悄换掉碗,何惜装模作样扒拉两下,放下碗,说吃饱了,然后擦擦嘴跑到客厅,脱掉鞋,曲起腿,抱住抱枕,把脸埋进抱枕里偷偷地笑。
有种恶作剧成功的快意。
吃完饭,俞年帮忙收拾碗筷,洗了一串葡萄,坐过来,问何惜为什么心情不好。
何惜说没有,然后拽下一颗葡萄吃。
他知道俞年一定不会信。
因为爸妈工作原因,何惜简直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姑姑是高中教师,俞年和他也差不多少,可以说,俞年上大学以前,何惜和俞年在一起的时间,或许比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但凡有点异样,俞年都能察觉到。
我只是病了,我不爱男人,也不爱我哥
简介:
何惜(受)x俞年(攻)
(不在一个户口本上,没有血缘关系)
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爱上俞年这种事,何惜连南墙也没有
ps:
都非处
校园、he、青春
第1章
1
何惜想学文科。
这件事让校方如临大敌,从理科任课老师,班主任,再到教导主任都对他进行抽丝剥茧般的交谈,甚至是政治老师也来找他谈话。
因为何惜的政治简直一塌糊涂,他选择学文科就是自掘坟墓。
妈妈是记者,爸爸是刑12警。按道理来说,出生在这种家庭,他政治觉悟应该很高,可惜有些事是不讲道理的。
就像关榕有个历史学的妈妈,语文作文还是写爱迪生的灯泡、爱因斯坦的汗水这种老掉牙的例子。
有人说,父母会培养出性格相反的孩子,何惜和关榕大概就是如此。
这些谈话都以失败告终,何惜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
爸爸问他为什么想学文,他说他喜欢历史,一天不学就皮痒。
爸爸当众踹他两脚,问他还痒不痒。
何惜低下头,不说话。
主任制止住爸爸的行为,说:“何爸爸,不要打孩子,咱们讲道理就行。”
“讲道理,他也要听啊,你看他这个样子!”
他是什么样子?
何惜微微抬头,看见充斥着阳光的走廊,玻璃窗上没能映射出他的模样。
窗上突然出现一张脸,是盛阳。盛阳在外面对何惜指指点点,控诉何惜学文科,不过上演的是一场哑剧。
何惜没忍住,笑了一声,让主任和爸爸听见了,主任推门出去,盛阳立马溜走,爸爸趁机又踹他一脚,“你还敢笑?”
该死的盛阳。
2
学文科这件事,主任说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如果何惜不想学文科,可以再回到理科班。
高一升高二的暑假,爸爸在外执行任务,妈妈和姑姑都劝说何惜无果。
这天,何惜在小区楼下吃冰淇淋,看见俞年从对面小区出来,低头看手机。
俞年穿得很清爽,白t和浅色牛仔,像何惜手里的香草和海盐冰淇淋双拼。
两秒后,桌上的手机震动两声,何惜点开看,果然是俞年的消息。
俞年问他在哪。
何惜回复:【看马路对面】
俞年穿过马路,五官越来越清晰,何惜看见他在笑。他推门进来,到吧台前点一份巧克力冰淇淋,坐在何惜对面,“听我妈说,你打算学文?”
他妈妈就是何惜的姑姑。
何惜点头,“你也来劝我?”
俞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何惜看着碗里的冰淇淋,吃了一勺又一勺,“我语数外都很好,学文学理都无所谓吧。”
何惜的话不假,他的数学是能参加竞赛的程度,语文也一骑绝尘,英语没低于过130分。
“那你的政治呢?”
何惜轻描淡写:“我只有这一科不好,还有两年时间,急什么。”
俞年吃着冰淇淋,思索片刻,说:“我妈是让我劝你,不过既然你坚持,我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你开心就好。”
何惜很不满意俞年的说法,舀俞年的冰淇淋吃,“你说的真敷衍。”
俞年把自己的冰淇淋挪过去一点,好让他吃起来更方便,笑着问:“哪里敷衍?”
何惜看着他,“我的理科分数更高,你为什么不劝我学理科?”
“你自己都知道理科更好,还是坚持学文科,我劝你有什么用。”
“有没有用另说,但你应该劝一劝我。”何惜有点生气,语气也冲一些。
俞年微微皱起眉,“你这是什么逻辑?”
“你不是很看重分数吗?你高考前那么努力,怎么到我这里,又不看重分数了?”
“咱俩不一样,如果是你,当然是学什么开心就学什么,反正你也不是不学无术的学生。”
哪里不一样。
如果说,他学文科不开心呢。
不开心为什么还要学文科?他觉得自己陷入了误区。
他到底在和谁较劲。
他的目光落在俞年拿木勺的手上,发现俞年食指关节有颗小红痣,他记得以前没有的。他又看看自己的手背,也是不知道哪年冒出来的两颗栗色小痣。
3
手机再次震动,打断何惜的思绪。
有两条消息,一条是盛阳,让他去打球,一条是俞年,俞年发来一份文件。
“我记得你要参加数学竞赛,我有个舍友就是竞赛保送的,我问了他一些经验,发给你了。”俞年说。
何惜想拒绝,因为当初俞年没有依靠任何人,还是考得很好,但又怕俞年刨根问底,于是说了“谢谢”,但始终没有点开这份文件,直到他高三最后一次竞赛失败。
“我朋友让我去打球,我得走了。”何惜大口吃完冰淇淋,坐地铁去篮球馆。
盛阳看见他,大喊他脑子有泡,跑去学文科。
何惜便说他提政治分数比盛阳提语文分数快多了。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又问他是不是坚持要学文科,他说是。妈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那就努力学吧,只要你以后不后悔就行。”
何惜问:“妈,我学文科,为什么你和我爸反应那么大?”
“还不是为了你好,谁会扬短避长啊!”妈妈轻叹一声,“算了,你们这些小孩子,最不喜欢听这种话,总要走一段弯路才会承认长辈的话是对的。”
可能是因为记者的缘故,妈妈看过形形色色的人,对于某些事,就算不能理解,也能抱有极大的同理心。
可俞年为什么反应那么平淡。
4
第二天的晚饭,何惜在姑姑家吃。
姑父和爸爸都在外执行任务的时候,两家经常在一起吃饭。
何惜坐在客厅的沙发里看电视,电视柜上摆着四张照片,其中一张是全家福,另三张单人照片。
俞年和姑姑、姑父任何一个人都不像,他的鼻梁没有姑父高,眼睛没有姑姑大,他没有姑姑和姑父的缺点,也没有他们的优点,只能用刚刚好来形容,连上睫毛和下睫毛都长得刚刚好。
就是这些刚刚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俞年。
俞年不是姑姑的亲生儿子,是姑父抓捕人贩子时捡来的,那时俞年尚在襁褓中,经过dna匹配仍然找不到亲生父母,于是姑父把他带回家抚养。这件事,何惜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
电视频道突然被切掉,何惜抬头看着站在身边的俞年,俞年坐下来,换成少儿频道。
何惜回想刚才的频道在放映什么,似乎是主角在接吻,他说:“我不是小孩子了。”
俞年看了他一眼,笑道:“习惯了。”
于是他把频道切回去,女主坐在男主身上,他们似乎在做/爱。
何惜看了眼厨房里的姑姑,对俞年说:“还是改掉吧。”
5
以前的俞年比现在要激动,那时候他会捂住何惜的眼睛,自己看得很认真。现在这么淡定,是因为做过,所以不好奇吗?
何惜偷瞄一眼俞年。
俞年21岁,谈恋爱也很正常。谈恋爱做/爱的话,也很正常。
刚才一闪而过的电影片段在脑中重现,只是里的男主变成了俞年的脸。
何惜一定是脸红了,而且脸很烫,因为俞年的手有点凉,他捏住何惜的脸,笑着说:“看不出来啊,你的脸皮这么薄?”
何惜打掉他的手,抓起身后的抱枕扔到俞年脸上,然后歪倒在另一个抱枕上。
他脸红是因为电影片段,还是因为自己的脑补。
何惜不知道,只知道心跳频率很不正常,他觉得自己就像蒸过的苹果,热腾腾的,咬一口,是酸的。
6
妈妈来的时候,带了一大袋酱排骨。
胃是情绪器官这种事,在何惜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吃了两块排骨就不想吃了,连一碗米饭也吃不完,但又怕妈妈说他浪费,只能尽力往嘴里塞。
这时候,俞年的脚碰了下他的脚,何惜看向俞年,俞年把自己的空碗递过来,他们悄悄换掉碗,何惜装模作样扒拉两下,放下碗,说吃饱了,然后擦擦嘴跑到客厅,脱掉鞋,曲起腿,抱住抱枕,把脸埋进抱枕里偷偷地笑。
有种恶作剧成功的快意。
吃完饭,俞年帮忙收拾碗筷,洗了一串葡萄,坐过来,问何惜为什么心情不好。
何惜说没有,然后拽下一颗葡萄吃。
他知道俞年一定不会信。
因为爸妈工作原因,何惜简直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姑姑是高中教师,俞年和他也差不多少,可以说,俞年上大学以前,何惜和俞年在一起的时间,或许比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但凡有点异样,俞年都能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