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可是整整一个月了,即便整个长安城都传得沸沸扬扬,连老将军都责备了他许多次,锦瑟还是没有任何反应,一切如常。这样的结果是在证明着她确实对他毫无感情吧,成亲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他处寻个依靠罢了。
他心灰意冷,心中戒备松懈,一不小心竟着了那轻音的道。每天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到后来清醒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意识。或许轻音早已知道他的目的,所以干脆利用他达到了来吴王府表演的目的,谁能想到,她竟已经用邪术控制了这许多人。
直到刚才,浑噩的越翎只觉有滚烫的液体溅上他的脸,脑中混沌这才豁然散去,眼前突现的是锦瑟绝望的脸。她看着他,目光先是震惊,然后是悲伤,最后所有的光彩都化为灰烬。
谁能体会亲手杀死自己最心爱的人的感受?!
他真想就这么一刀也刺入自己的心脏,随着她去了。可是此刻轻音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蓦然惊醒,他还不能死,他要手刃那狠毒的女子为锦瑟报仇!
至死,轻音都不能明白,自己的咒术为何会失效,因为她从未懂得真正的爱是什么。
没了笛声的控制,那些侍卫武将都停止了攻击,纷纷力竭倒地,说来这邪术不过是在透支他们的生气从而达到“金刚不坏之身”的效果。戏班剩下的人很快被抓,可对越翎来说,一切都不重要了,他就那么一直抱着锦瑟逐渐冰冷的身体,一动不动,任何人都不许靠近。
巫箬站在离他三丈外的地方,斜睨了身旁那人一眼,“这就是你要给我看的好戏?”
“我哪知道这群人竟会下蛊之术,说来巫姑娘对此应该比我熟悉才对。”李淳风负手而立,刚才他们已经检查过那些被控制的人,发现从他们的七窍中纷纷钻出一种指甲盖大小的黄色小虫,一落地便死了,那笛声正是通过控制这些小虫来控制人的神智动作。
“养虫施蛊不过巫术旁枝末流,虽在南疆一些部族中盛行,我却也只是略有耳闻。不过,我要是早些察觉,锦夫人也不用受这番苦楚了。”说到这儿,巫箬又横了李淳风一眼,“你到底要看热闹看到什么时候?越将军也当真可怜,误交你这种损友。那条披帛,是你派妙衣阁送去的吧?”
李淳风微微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了阿箬你。”
“李太史太抬举我了,我到现在可也没看出那披帛的来历。”
“阿箬不用谦虚,你可还记得那日我给你讲的‘鬼屋’的故事?物老成精,那条披帛也是如此。
自古越地盛产两样东西,一是美人,二是轻纱,当年正是西子浣纱的场景打动了前来为越王复国寻找佳人的范蠡。可惜西施遇人不淑,一生坎坷,但她的前辈可就幸运得多。相传春秋时期,楚王母弟子皙在江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的越女,趁乐声停顿之时,抱着双桨为子皙唱了一支歌,倾述爱慕之心。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她的爱意,将她带回了楚国。这便是后人皆知的《越人歌》的来历,但鲜有人知道,这故事最后还有个离奇的结局。”
“是吗?”巫箬知道这人定会卖关子,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李淳风满意地笑了笑,接着道:“故事的结尾,子皙还是被多疑的楚王害死,越女千方百计寻回夫君的尸首,用一匹轻纱包裹,趁夜逃回了越地,从此不知所踪。但常有人看见,当年子皙和越女相遇的那条江上,有一条小舟随波逐流,摇桨的女子总是唱着那首《越人歌》,她的丈夫与昔日的鄂君长得十分相似。”
“你的意思是……那匹用来包裹子皙尸身的轻纱有起死回生之效?!”
“起死回生说不上,但将魂魄定在人的身体内不让其飘散的作用还是有的,再配上灵丹妙药,子皙死而复生也不是不可能。总之,我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要看巫姑娘妙手回春了。说来,楚越之地,自古盛行巫术,那越女难不成也是巫姑娘的前辈?”
“李太史想得太多了。”巫箬面色一冷,举步向越翎走去。
那一天,锦瑟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父亲笑呵呵地坐在回廊里看她在院中练习舞鞭,鹅毛似的大雪在她的鞭下化作碎玉,在阳光下闪着七色的光。突然,她察觉到假山后有动静,想也没想,一鞭挥去,吓出了躲在那儿的人。十几岁的少年一身戎装,英气逼人,却在看见她的时候红了双颊。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她负了她的夫君。
越翎,等着我……
第49章 重阳糕(一) 原来他正低头看着她,眼……
九月初九,天气渐寒。
因为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巫箬早早起来,将准备好的茱萸包进一个个纸包里,准备送给通济坊的街坊过节之用。
俗话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和上巳节一样,重阳也是大唐百姓十分看重的节日。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忙着筹备过节的一应物品。佩茱萸可以辟邪,所以巫箬才有此一举。
只是她还没包多少,水月堂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不用猜都知道是那位闲得没事干的李太史。今日他难得一身朴素的白衣,仍没束冠,头发用锦缎随意系着,怀里还抱着一个小酒坛。
他现如今到水月堂简直跟到自己家一样,把酒放到她面前的桌上,很是熟练地拉过一把凳子坐下,道:“重阳佳节,光有茱萸怎么行?猜猜这坛菊花酒是谁送的?”
巫箬想起那位人淡如菊的女子,拿起一包茱萸递给他,“帮我谢谢越夫人,这是我的回礼,也麻烦李太史转交了。”
“好说好说,不过也不忙在这一时。”李淳风接过茱萸包,放进袖子里,然后又从里面掏出个香袋来,天知道那袖子里究竟能藏多少东西,“正好,你也送些茱萸果给我辟邪吧。”
辟邪?那些邪祟都想避着你还差不多。巫箬白了他一眼,随手抓了一把茱萸装进他的香袋。
李淳风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将香袋系紧,挂在了腰带上。
看他如此显摆,巫箬也忍不住看了一眼他那宝贝香袋,宝蓝色的缎面上绣着并蒂的莲花,也不知是哪家大姑娘送的……她有些扶额的冲动,看来真的是近墨者黑,日日听着这通济坊的街坊们家长里短,自己居然也开始有这样的念头了。
幸好李淳风没看出她的异样,继续说道:“今日过节,自然也不能少了重阳糕,不如让那位文四娘送些过来,正好和我们一起过节。”
等等。巫箬停下手里的话,挑眉看他:“我何时说要与你一起过节了?”
李淳风笑意更浓,“现在说不也一样?放心,阿箬你的邀请我一定会接受的。这样好了,中午的饭菜就由我来准备,我猜你厨房里应该又没什么东西了吧。不如现在就陪我去集市转转好了,要是龙兄夫妇也来得话,这就要好好准备了。”
这人怎么又自说自话起来了?巫箬正待拒绝,结果被他一把握住手腕拉了起来,踉踉跄跄地往外走,一边还听他吩咐小元小音:“两个小鬼头,要想今天有好吃的,就把剩下的茱萸全部包好了等我们回来。”
待出了水月堂,巫箬才醒过神来,拂开他的手,“我自己会走。”
李淳风也不再越矩,只笑道:“那一会儿你可得帮我拿东西。上次为了给你做饭,可没把我累死。”
巫箬真想回他一句,又没人非叫他做,不过吃都已经吃了,这时候又说这种话,似乎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想想还是算了,只点头道:“你负责买就行,都交给我拿。”
李淳风嘴角勾起深深的笑,到了集市,买了两个菜篮子,一个给她,一个自己拎着,这才说道:“我可不忍心让你一个人提。”
卖篮子的大婶听了忙夸:“这位公子可真会体贴人,这年头,能陪娘子出来买菜的相公可不多咯。”
他体贴就不会硬让她来……等等,什么相公娘子的,巫箬正要纠正大婶的说法,李淳风已经推着她的背往前走,“前面卖的萝卜好像不错,走走走,快去看看。”
眨眼就远离了卖篮子的摊子。
巫箬真想把他敲成一个萝卜。
集市上卖菜的很多,买菜的也不少。两人挤在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逛了一圈下来,两个篮子都被塞了个满,可李淳风还是坚持要去鱼肆买条鱼。
“年年有余嘛。”他如是解释。
过重阳又不是过年,巫箬真有些哭笑不得。
到了鱼肆,地上满是木盆,里面的鱼挤在一起,不时溅出几朵水花来。李淳风也不顾地上的水会不会弄湿绢鞋,在那儿百般挑剔,一会嫌这条太小,一会又嫌那条太大,大小合适了,又嫌那鱼死气沉沉不够有劲儿。
鱼肆老板大约是有些急了,抓起一条不停乱蹦的鱼递过来,一迭声地说:“这条够有劲儿了吧,你看这蹦的……”
他心灰意冷,心中戒备松懈,一不小心竟着了那轻音的道。每天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到后来清醒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意识。或许轻音早已知道他的目的,所以干脆利用他达到了来吴王府表演的目的,谁能想到,她竟已经用邪术控制了这许多人。
直到刚才,浑噩的越翎只觉有滚烫的液体溅上他的脸,脑中混沌这才豁然散去,眼前突现的是锦瑟绝望的脸。她看着他,目光先是震惊,然后是悲伤,最后所有的光彩都化为灰烬。
谁能体会亲手杀死自己最心爱的人的感受?!
他真想就这么一刀也刺入自己的心脏,随着她去了。可是此刻轻音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蓦然惊醒,他还不能死,他要手刃那狠毒的女子为锦瑟报仇!
至死,轻音都不能明白,自己的咒术为何会失效,因为她从未懂得真正的爱是什么。
没了笛声的控制,那些侍卫武将都停止了攻击,纷纷力竭倒地,说来这邪术不过是在透支他们的生气从而达到“金刚不坏之身”的效果。戏班剩下的人很快被抓,可对越翎来说,一切都不重要了,他就那么一直抱着锦瑟逐渐冰冷的身体,一动不动,任何人都不许靠近。
巫箬站在离他三丈外的地方,斜睨了身旁那人一眼,“这就是你要给我看的好戏?”
“我哪知道这群人竟会下蛊之术,说来巫姑娘对此应该比我熟悉才对。”李淳风负手而立,刚才他们已经检查过那些被控制的人,发现从他们的七窍中纷纷钻出一种指甲盖大小的黄色小虫,一落地便死了,那笛声正是通过控制这些小虫来控制人的神智动作。
“养虫施蛊不过巫术旁枝末流,虽在南疆一些部族中盛行,我却也只是略有耳闻。不过,我要是早些察觉,锦夫人也不用受这番苦楚了。”说到这儿,巫箬又横了李淳风一眼,“你到底要看热闹看到什么时候?越将军也当真可怜,误交你这种损友。那条披帛,是你派妙衣阁送去的吧?”
李淳风微微一笑,“果然什么都瞒不了阿箬你。”
“李太史太抬举我了,我到现在可也没看出那披帛的来历。”
“阿箬不用谦虚,你可还记得那日我给你讲的‘鬼屋’的故事?物老成精,那条披帛也是如此。
自古越地盛产两样东西,一是美人,二是轻纱,当年正是西子浣纱的场景打动了前来为越王复国寻找佳人的范蠡。可惜西施遇人不淑,一生坎坷,但她的前辈可就幸运得多。相传春秋时期,楚王母弟子皙在江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的越女,趁乐声停顿之时,抱着双桨为子皙唱了一支歌,倾述爱慕之心。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接受了她的爱意,将她带回了楚国。这便是后人皆知的《越人歌》的来历,但鲜有人知道,这故事最后还有个离奇的结局。”
“是吗?”巫箬知道这人定会卖关子,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李淳风满意地笑了笑,接着道:“故事的结尾,子皙还是被多疑的楚王害死,越女千方百计寻回夫君的尸首,用一匹轻纱包裹,趁夜逃回了越地,从此不知所踪。但常有人看见,当年子皙和越女相遇的那条江上,有一条小舟随波逐流,摇桨的女子总是唱着那首《越人歌》,她的丈夫与昔日的鄂君长得十分相似。”
“你的意思是……那匹用来包裹子皙尸身的轻纱有起死回生之效?!”
“起死回生说不上,但将魂魄定在人的身体内不让其飘散的作用还是有的,再配上灵丹妙药,子皙死而复生也不是不可能。总之,我能做的已经做了,接下来就要看巫姑娘妙手回春了。说来,楚越之地,自古盛行巫术,那越女难不成也是巫姑娘的前辈?”
“李太史想得太多了。”巫箬面色一冷,举步向越翎走去。
那一天,锦瑟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日,父亲笑呵呵地坐在回廊里看她在院中练习舞鞭,鹅毛似的大雪在她的鞭下化作碎玉,在阳光下闪着七色的光。突然,她察觉到假山后有动静,想也没想,一鞭挥去,吓出了躲在那儿的人。十几岁的少年一身戎装,英气逼人,却在看见她的时候红了双颊。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原来一直以来,都是她负了她的夫君。
越翎,等着我……
第49章 重阳糕(一) 原来他正低头看着她,眼……
九月初九,天气渐寒。
因为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巫箬早早起来,将准备好的茱萸包进一个个纸包里,准备送给通济坊的街坊过节之用。
俗话说“三月上巳,九月重阳”,和上巳节一样,重阳也是大唐百姓十分看重的节日。这一段时间,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忙着筹备过节的一应物品。佩茱萸可以辟邪,所以巫箬才有此一举。
只是她还没包多少,水月堂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不用猜都知道是那位闲得没事干的李太史。今日他难得一身朴素的白衣,仍没束冠,头发用锦缎随意系着,怀里还抱着一个小酒坛。
他现如今到水月堂简直跟到自己家一样,把酒放到她面前的桌上,很是熟练地拉过一把凳子坐下,道:“重阳佳节,光有茱萸怎么行?猜猜这坛菊花酒是谁送的?”
巫箬想起那位人淡如菊的女子,拿起一包茱萸递给他,“帮我谢谢越夫人,这是我的回礼,也麻烦李太史转交了。”
“好说好说,不过也不忙在这一时。”李淳风接过茱萸包,放进袖子里,然后又从里面掏出个香袋来,天知道那袖子里究竟能藏多少东西,“正好,你也送些茱萸果给我辟邪吧。”
辟邪?那些邪祟都想避着你还差不多。巫箬白了他一眼,随手抓了一把茱萸装进他的香袋。
李淳风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将香袋系紧,挂在了腰带上。
看他如此显摆,巫箬也忍不住看了一眼他那宝贝香袋,宝蓝色的缎面上绣着并蒂的莲花,也不知是哪家大姑娘送的……她有些扶额的冲动,看来真的是近墨者黑,日日听着这通济坊的街坊们家长里短,自己居然也开始有这样的念头了。
幸好李淳风没看出她的异样,继续说道:“今日过节,自然也不能少了重阳糕,不如让那位文四娘送些过来,正好和我们一起过节。”
等等。巫箬停下手里的话,挑眉看他:“我何时说要与你一起过节了?”
李淳风笑意更浓,“现在说不也一样?放心,阿箬你的邀请我一定会接受的。这样好了,中午的饭菜就由我来准备,我猜你厨房里应该又没什么东西了吧。不如现在就陪我去集市转转好了,要是龙兄夫妇也来得话,这就要好好准备了。”
这人怎么又自说自话起来了?巫箬正待拒绝,结果被他一把握住手腕拉了起来,踉踉跄跄地往外走,一边还听他吩咐小元小音:“两个小鬼头,要想今天有好吃的,就把剩下的茱萸全部包好了等我们回来。”
待出了水月堂,巫箬才醒过神来,拂开他的手,“我自己会走。”
李淳风也不再越矩,只笑道:“那一会儿你可得帮我拿东西。上次为了给你做饭,可没把我累死。”
巫箬真想回他一句,又没人非叫他做,不过吃都已经吃了,这时候又说这种话,似乎颇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想想还是算了,只点头道:“你负责买就行,都交给我拿。”
李淳风嘴角勾起深深的笑,到了集市,买了两个菜篮子,一个给她,一个自己拎着,这才说道:“我可不忍心让你一个人提。”
卖篮子的大婶听了忙夸:“这位公子可真会体贴人,这年头,能陪娘子出来买菜的相公可不多咯。”
他体贴就不会硬让她来……等等,什么相公娘子的,巫箬正要纠正大婶的说法,李淳风已经推着她的背往前走,“前面卖的萝卜好像不错,走走走,快去看看。”
眨眼就远离了卖篮子的摊子。
巫箬真想把他敲成一个萝卜。
集市上卖菜的很多,买菜的也不少。两人挤在人群里,东瞧瞧西看看,逛了一圈下来,两个篮子都被塞了个满,可李淳风还是坚持要去鱼肆买条鱼。
“年年有余嘛。”他如是解释。
过重阳又不是过年,巫箬真有些哭笑不得。
到了鱼肆,地上满是木盆,里面的鱼挤在一起,不时溅出几朵水花来。李淳风也不顾地上的水会不会弄湿绢鞋,在那儿百般挑剔,一会嫌这条太小,一会又嫌那条太大,大小合适了,又嫌那鱼死气沉沉不够有劲儿。
鱼肆老板大约是有些急了,抓起一条不停乱蹦的鱼递过来,一迭声地说:“这条够有劲儿了吧,你看这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