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75节
吴总呕吐的时候,陈霁云快速回了饭店,找前台要了一瓶矿泉水,等吴总突然递过去,让对方漱口。
漱完口,吴总还想再说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陈霁云塞到了轿车后座,并被关上了车门。
吴总话没说完,心有不甘,隔着车窗比划着双手说着什么。但陈霁云没管,对司机说路上小心,便挥手退到了一边。
司机倒是有些顾忌,开车前打开了后座车窗,吴总连忙探出身,对陈霁云说:“小陈!我说的那事你好好考虑一下,真的,做游戏没前途!你自己说说,为了做那游戏,你是不是把前几年赚的钱都花完了?房子也卖了吧?要是游戏上市不赚钱,你可怎么办啊!赶紧的,现在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啊!”
听吴总说得恳切,陈霁云不得不松口,说道:“我会好好考虑,时间不早了,吴总您回去吧。”
吴总对这回答不算满意,但后面有车要停下来,一直在按喇叭,时间也确实不早了,不是详谈的时候,便消停坐进了车里。
司机见了赶紧关上后座车窗,驱车离开。
皇冠开走,其他车辆驶入车位,陈霁云终于有了动作,转身要往回走。
经过叶薇时,他侧目看了她两眼。
刚才回饭店拿东西,他就注意到了她在看他,但当时匆忙,他瞥一眼就掠了过去。这会不赶时间,脚步便犹豫起来,不知是否该上前问一句。
陈霁云还没拿定主意,身边就掠过一阵风。
一男一女走到叶薇身边,走在前面的年轻女人率先扶起她,问道:“叶总,您没事吧?”
叶薇摆手:“没事,人都送上车了?”
“都送上车了,他们的住址都告诉了司机,车费也付了。”
叶薇点头,由对方扶着起身往外走。
经过陈霁云身边时,叶薇停住了脚步:“对了。”她抬起头,看向面前西装笔挺的青年,问道,“你是做游戏的?”
陈霁云一愣,慢了半拍才回答说:“对。”
“做的什么游戏?上市了吗?”叶薇想想,又解释说,“我也喜欢玩游戏。”
一头雾水的陈霁云听完她的解释,肩膀放松下来,又有些讪讪说道:“我做的游戏还没有上市。”
“哦,那什么时候上市?”
“计划下个月。”
叶薇点头,让助理给了自己一张名片,递给陈霁云说:“你刚才和那个吴总的对话,我都听到了,如果你资金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带着游戏光盘来找我,游戏好的话,我可以考虑投资。”
说完,叶薇不再停留,越过陈霁云走到路边,上了一辆普通的红夏利。
叶薇坐的夏利,和吴总买的皇冠,都是计程车的常见车型。但这两款车价格差距不小,前者就算是早几年买的新款,价格也不会超过十万,而后者吴总买的时候花了五十多万。
但看清名片上的公司名称后,陈霁云不会怀疑叶薇财力比不过吴总,而她使用夏利出行,或许是为了低调。
那么……这是他的机会吗?
陈霁云看着手中名片沉思着。
……
虽然名片顺利给了出去,也没有引起弹幕怀疑,但直到十月中,叶薇也没有收到陈霁云的电话。
说实话,叶薇心里没多少意外情绪。
尽管从那天晚上陈霁云和吴总的交谈,可以看出他不是很擅长拒绝别人,但直到将吴总送走,他也没有松口放弃做游戏。
还有第一次见面,因为认定易拉罐掉进河里不好,就算是喝醉了,他仍一心想将易拉罐捞起来,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有些执拗。
这并不是坏事,写程序搞研发的人,需要这样的执拗。
否则陈霁云早就被吴总说动,放弃做游戏了,又何谈日后的成就?
但也正因为执拗,陈霁云不会轻易联系他。
他们不过萍水相逢,虽然她说自己喜欢玩游戏,但谎言不过是上下嘴皮一碰的事,谁能保证她的话是真是假?
吴总态度虽然傲慢,但他们至少是老相识,他都没有同意吴总开出的条件,又怎么可能因为叶薇一句话,就着急忙慌地联系她。
如果游戏上市无人问津,他也可以死心,后面不管是叶薇投资,还是听吴总的去写办公软件,对他来说没什么差别。
反之如果游戏上市后销量不错,哪怕后续研发烧钱,依旧入不敷出需要拉投资,他也有了资本,可以谈到更好的条件。
所以在这个离游戏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节骨眼,再难他肯定都要熬过去。
叶薇想起刚看到弹幕时,因为弹幕说她是陈霁云的天使投资人,且她是在陈霁云做的游戏有了名气后投资的。所以叶薇以为自己会投资,是因为陈霁云的公司已经到了能上市的程度。
但现在想想,她投资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倒不是说她一点指望上市变现的想法都没有,毕竟第一次见面那会,她连陈霁云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有投资他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弹幕说他会成为科技大佬,而且后面弹幕也明确说过他的公司上市了。
可这是长远目标,而现在,陈霁云的公司肯定离上市遥遥无期。
也不能说遥遥无期,这两年国家稍微放松了对民营企业上市的限制,相较于往年来说,九六年以后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
虽然这些民营企业上市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通过买壳方式走了捷径,有钻空子的嫌疑。但目前没有任何一条规定点明这是违规。所以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
而很多事,一旦开了头,就会变得平常起来。
叶薇认为,未来几年可能会掀起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潮。
至于上面会不会出手干预买壳上市,叶薇认为近几年可能性不大,从民营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可以看出,上面其实有意放松限制。
也许过不了几年,民营企业不用买壳,也可以上市了。
所以叶薇认为,只要陈霁云的公司未来几年发展得好,总会有上市的机会。
不止陈霁云的云端如此,叶薇的宝贝星球亦然。
当然,那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考虑再多也没用,所以叶薇的思绪很快回到了现在。
陈霁云明明很缺钱,却仍能耐住性子等待时机,除了执拗,也可以看出他不仅对这款游戏很有信心,他也比外表看起来更有主意。
想想也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也许能成为好员工,但他绝对无法成为好老板。
哪怕因为才华出众,短时间内做出了一番事业,但不改变性格,迟早也要吃大亏,说不定还不如给人打工过得好。
陈霁云能成为科技大佬,自然是有主意的,否则他早被投资和合作方拆得骨头都不剩了。
也正因为陈霁云有主意,后面谈判,她恐怕很难掌握主动权。
但叶薇又想,也许这也是她能成为陈霁云投资人的主要原因,毕竟资本比她贪婪多了,他们不仅想要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股份,还想插手公司事务,必要时候甚至会架空公司创始人。
而她,能给的钱也许没有投资公司多,但她想要的股份也没有那么多,更不打算插手公司事务。
在陈霁云眼里,她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人。
想到这里,对陈霁云迟迟没有打电话来这件事,叶薇更加淡定。反正游戏上市后,时机合适了,她还可以联系对方谈投资。
云端不是什么大公司,陈霁云更没有多少钱搞宣发。
《西行记》上市那天,他只在沪市本地一家不大不小的报纸,刊登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广告,简单介绍了下游戏内容,以及可以购买游戏光盘的店铺名称和地址。
叶薇会知道这件事,纯属偶然。
在这个年代,报纸是重要的信息渠道,所以沪市能买到的报纸,叶薇家里和公司都有订购一份。
而且叶薇看报纸,不止会看新闻,还会大致扫一下广告,看有没有特别的,以后宝贝星球也可以学一下。
虽然云端公司打的广告很小,还是黑白的,很不显眼,但叶薇还是一眼就看到了。
确定《西行记》今天上市,晚上下班时,叶薇绕路去了最近的专卖店,买了套游戏光盘回家。
第112章 游戏火了 这时候,游戏光盘的销售渠道……
这时候, 游戏光盘的销售渠道有很多,大多数电脑城都有专门软件柜台或店铺,沪市还有连锁的软件专卖店。
像这样专门的店铺,光盘种类会比较多, 游戏也很齐全, 市面上火的游戏, 基本都能在这里买到。
另外就是音像店, 和百货商场的玩具柜台,也会有少量游戏光盘售卖。
除了上面这些以正版为主的正式渠道,还有一些非正式渠道可以买到游戏光盘, 比如路边摊, 这种卖的基本都是盗版光盘。
叶薇自己是做生意的,名下的宝贝星球, 这几年也一直受盗版所扰, 自然不会去买盗版光盘,去的一般是专卖店。
但《西行记》是新游戏,陈霁云人脉也不够。
也许不是人脉不够, 和游戏一样,办公软件也需要用光盘下载,陈霁云以前做过办公软件,肯定认识不少代理。
只是从做办公软件到做游戏的跨度太大,《西行记》又是他公司做出来的第一个游戏,销量好坏未知, 所以愿意承接这款游戏代理的老板不多。
报纸上罗列的有正版销售的专卖店,并没有叶薇常去的那家,所以她绕了点路,去了两条街外的另一家专卖店。
跟她常去的那家专卖店比起来, 这家规模小很多,而且主要销售的是影碟磁带,只有一个小招牌上面写了有各类软件光盘出售。
进去以后,对门几个货架上摆放着的果然是各种碟片磁带,软件光盘的货架被摆在了最里面。
货架上倒是没有落灰,光盘看着也都是正版,就是游戏不多,只有几款热门的。
《西行记》作为一款刚上市,且没什么宣传的游戏,光盘自然被摆在了最下面。数量也不多,只有十套。
而且看货架留出的空间,叶薇怀疑上市第一天,这款游戏光盘一套都没有卖出去。因为上面货架都有空缺,可见老板补货没有那么及时。
拿着光盘去结账,叶薇旁敲侧击了一番。
通常情况下,不管东西卖得好不好,当老板的都会说卖得好,因为有时候顾客可能有意向,一听老板说不好,就改变主意不买了。
但这专卖店的老板也不知道是不看好这款游戏的未来,还是对游戏开发商有意见,不仅说了实话,还抱怨道:“其他公司有软件上市,别的不说,总要在报纸上打几天广告吧?就这款游戏,上市了开发商什么宣传都没有,要不是他们愿意代销,我才不让这款游戏光盘上货架。”
代销说白了,就是陈霁云公司供货,专卖店老板卖出去后再结钱。
这样的好处是销售方只需要出货架,而不用承担货卖不出的风险,或者不需要压钱。所以这样的合作模式,通常意味着销售方更强势。
叶薇抬头瞥一眼柜台旁边,被其他软件广告挡住的《西行记》的广告牌,想这款游戏想打开销路估计不容易。
……
到家吃完晚饭,叶薇直接钻进了书房,拆开包装,拿出光盘放到主机读取。
光盘套装看着挺大,但里面东西不多,只有一张cd光盘,一份说明书,一张回函卡,以及一张海报。
说明书很厚,有七十多页,印刷也不错,可以看出花了钱。
而它的套装价格,在今年上市的游戏中不算贵,整套定价是六十八元。
但如果和平均工资比,这价格又不算便宜。
漱完口,吴总还想再说什么,但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陈霁云塞到了轿车后座,并被关上了车门。
吴总话没说完,心有不甘,隔着车窗比划着双手说着什么。但陈霁云没管,对司机说路上小心,便挥手退到了一边。
司机倒是有些顾忌,开车前打开了后座车窗,吴总连忙探出身,对陈霁云说:“小陈!我说的那事你好好考虑一下,真的,做游戏没前途!你自己说说,为了做那游戏,你是不是把前几年赚的钱都花完了?房子也卖了吧?要是游戏上市不赚钱,你可怎么办啊!赶紧的,现在迷途知返,为时未晚啊!”
听吴总说得恳切,陈霁云不得不松口,说道:“我会好好考虑,时间不早了,吴总您回去吧。”
吴总对这回答不算满意,但后面有车要停下来,一直在按喇叭,时间也确实不早了,不是详谈的时候,便消停坐进了车里。
司机见了赶紧关上后座车窗,驱车离开。
皇冠开走,其他车辆驶入车位,陈霁云终于有了动作,转身要往回走。
经过叶薇时,他侧目看了她两眼。
刚才回饭店拿东西,他就注意到了她在看他,但当时匆忙,他瞥一眼就掠了过去。这会不赶时间,脚步便犹豫起来,不知是否该上前问一句。
陈霁云还没拿定主意,身边就掠过一阵风。
一男一女走到叶薇身边,走在前面的年轻女人率先扶起她,问道:“叶总,您没事吧?”
叶薇摆手:“没事,人都送上车了?”
“都送上车了,他们的住址都告诉了司机,车费也付了。”
叶薇点头,由对方扶着起身往外走。
经过陈霁云身边时,叶薇停住了脚步:“对了。”她抬起头,看向面前西装笔挺的青年,问道,“你是做游戏的?”
陈霁云一愣,慢了半拍才回答说:“对。”
“做的什么游戏?上市了吗?”叶薇想想,又解释说,“我也喜欢玩游戏。”
一头雾水的陈霁云听完她的解释,肩膀放松下来,又有些讪讪说道:“我做的游戏还没有上市。”
“哦,那什么时候上市?”
“计划下个月。”
叶薇点头,让助理给了自己一张名片,递给陈霁云说:“你刚才和那个吴总的对话,我都听到了,如果你资金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带着游戏光盘来找我,游戏好的话,我可以考虑投资。”
说完,叶薇不再停留,越过陈霁云走到路边,上了一辆普通的红夏利。
叶薇坐的夏利,和吴总买的皇冠,都是计程车的常见车型。但这两款车价格差距不小,前者就算是早几年买的新款,价格也不会超过十万,而后者吴总买的时候花了五十多万。
但看清名片上的公司名称后,陈霁云不会怀疑叶薇财力比不过吴总,而她使用夏利出行,或许是为了低调。
那么……这是他的机会吗?
陈霁云看着手中名片沉思着。
……
虽然名片顺利给了出去,也没有引起弹幕怀疑,但直到十月中,叶薇也没有收到陈霁云的电话。
说实话,叶薇心里没多少意外情绪。
尽管从那天晚上陈霁云和吴总的交谈,可以看出他不是很擅长拒绝别人,但直到将吴总送走,他也没有松口放弃做游戏。
还有第一次见面,因为认定易拉罐掉进河里不好,就算是喝醉了,他仍一心想将易拉罐捞起来,可以看出他这个人有些执拗。
这并不是坏事,写程序搞研发的人,需要这样的执拗。
否则陈霁云早就被吴总说动,放弃做游戏了,又何谈日后的成就?
但也正因为执拗,陈霁云不会轻易联系他。
他们不过萍水相逢,虽然她说自己喜欢玩游戏,但谎言不过是上下嘴皮一碰的事,谁能保证她的话是真是假?
吴总态度虽然傲慢,但他们至少是老相识,他都没有同意吴总开出的条件,又怎么可能因为叶薇一句话,就着急忙慌地联系她。
如果游戏上市无人问津,他也可以死心,后面不管是叶薇投资,还是听吴总的去写办公软件,对他来说没什么差别。
反之如果游戏上市后销量不错,哪怕后续研发烧钱,依旧入不敷出需要拉投资,他也有了资本,可以谈到更好的条件。
所以在这个离游戏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节骨眼,再难他肯定都要熬过去。
叶薇想起刚看到弹幕时,因为弹幕说她是陈霁云的天使投资人,且她是在陈霁云做的游戏有了名气后投资的。所以叶薇以为自己会投资,是因为陈霁云的公司已经到了能上市的程度。
但现在想想,她投资肯定不是这个原因。
倒不是说她一点指望上市变现的想法都没有,毕竟第一次见面那会,她连陈霁云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有投资他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弹幕说他会成为科技大佬,而且后面弹幕也明确说过他的公司上市了。
可这是长远目标,而现在,陈霁云的公司肯定离上市遥遥无期。
也不能说遥遥无期,这两年国家稍微放松了对民营企业上市的限制,相较于往年来说,九六年以后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有明显增加。
虽然这些民营企业上市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通过买壳方式走了捷径,有钻空子的嫌疑。但目前没有任何一条规定点明这是违规。所以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路。
而很多事,一旦开了头,就会变得平常起来。
叶薇认为,未来几年可能会掀起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潮。
至于上面会不会出手干预买壳上市,叶薇认为近几年可能性不大,从民营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加可以看出,上面其实有意放松限制。
也许过不了几年,民营企业不用买壳,也可以上市了。
所以叶薇认为,只要陈霁云的公司未来几年发展得好,总会有上市的机会。
不止陈霁云的云端如此,叶薇的宝贝星球亦然。
当然,那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考虑再多也没用,所以叶薇的思绪很快回到了现在。
陈霁云明明很缺钱,却仍能耐住性子等待时机,除了执拗,也可以看出他不仅对这款游戏很有信心,他也比外表看起来更有主意。
想想也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也许能成为好员工,但他绝对无法成为好老板。
哪怕因为才华出众,短时间内做出了一番事业,但不改变性格,迟早也要吃大亏,说不定还不如给人打工过得好。
陈霁云能成为科技大佬,自然是有主意的,否则他早被投资和合作方拆得骨头都不剩了。
也正因为陈霁云有主意,后面谈判,她恐怕很难掌握主动权。
但叶薇又想,也许这也是她能成为陈霁云投资人的主要原因,毕竟资本比她贪婪多了,他们不仅想要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股份,还想插手公司事务,必要时候甚至会架空公司创始人。
而她,能给的钱也许没有投资公司多,但她想要的股份也没有那么多,更不打算插手公司事务。
在陈霁云眼里,她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人。
想到这里,对陈霁云迟迟没有打电话来这件事,叶薇更加淡定。反正游戏上市后,时机合适了,她还可以联系对方谈投资。
云端不是什么大公司,陈霁云更没有多少钱搞宣发。
《西行记》上市那天,他只在沪市本地一家不大不小的报纸,刊登了一则豆腐块大小的广告,简单介绍了下游戏内容,以及可以购买游戏光盘的店铺名称和地址。
叶薇会知道这件事,纯属偶然。
在这个年代,报纸是重要的信息渠道,所以沪市能买到的报纸,叶薇家里和公司都有订购一份。
而且叶薇看报纸,不止会看新闻,还会大致扫一下广告,看有没有特别的,以后宝贝星球也可以学一下。
虽然云端公司打的广告很小,还是黑白的,很不显眼,但叶薇还是一眼就看到了。
确定《西行记》今天上市,晚上下班时,叶薇绕路去了最近的专卖店,买了套游戏光盘回家。
第112章 游戏火了 这时候,游戏光盘的销售渠道……
这时候, 游戏光盘的销售渠道有很多,大多数电脑城都有专门软件柜台或店铺,沪市还有连锁的软件专卖店。
像这样专门的店铺,光盘种类会比较多, 游戏也很齐全, 市面上火的游戏, 基本都能在这里买到。
另外就是音像店, 和百货商场的玩具柜台,也会有少量游戏光盘售卖。
除了上面这些以正版为主的正式渠道,还有一些非正式渠道可以买到游戏光盘, 比如路边摊, 这种卖的基本都是盗版光盘。
叶薇自己是做生意的,名下的宝贝星球, 这几年也一直受盗版所扰, 自然不会去买盗版光盘,去的一般是专卖店。
但《西行记》是新游戏,陈霁云人脉也不够。
也许不是人脉不够, 和游戏一样,办公软件也需要用光盘下载,陈霁云以前做过办公软件,肯定认识不少代理。
只是从做办公软件到做游戏的跨度太大,《西行记》又是他公司做出来的第一个游戏,销量好坏未知, 所以愿意承接这款游戏代理的老板不多。
报纸上罗列的有正版销售的专卖店,并没有叶薇常去的那家,所以她绕了点路,去了两条街外的另一家专卖店。
跟她常去的那家专卖店比起来, 这家规模小很多,而且主要销售的是影碟磁带,只有一个小招牌上面写了有各类软件光盘出售。
进去以后,对门几个货架上摆放着的果然是各种碟片磁带,软件光盘的货架被摆在了最里面。
货架上倒是没有落灰,光盘看着也都是正版,就是游戏不多,只有几款热门的。
《西行记》作为一款刚上市,且没什么宣传的游戏,光盘自然被摆在了最下面。数量也不多,只有十套。
而且看货架留出的空间,叶薇怀疑上市第一天,这款游戏光盘一套都没有卖出去。因为上面货架都有空缺,可见老板补货没有那么及时。
拿着光盘去结账,叶薇旁敲侧击了一番。
通常情况下,不管东西卖得好不好,当老板的都会说卖得好,因为有时候顾客可能有意向,一听老板说不好,就改变主意不买了。
但这专卖店的老板也不知道是不看好这款游戏的未来,还是对游戏开发商有意见,不仅说了实话,还抱怨道:“其他公司有软件上市,别的不说,总要在报纸上打几天广告吧?就这款游戏,上市了开发商什么宣传都没有,要不是他们愿意代销,我才不让这款游戏光盘上货架。”
代销说白了,就是陈霁云公司供货,专卖店老板卖出去后再结钱。
这样的好处是销售方只需要出货架,而不用承担货卖不出的风险,或者不需要压钱。所以这样的合作模式,通常意味着销售方更强势。
叶薇抬头瞥一眼柜台旁边,被其他软件广告挡住的《西行记》的广告牌,想这款游戏想打开销路估计不容易。
……
到家吃完晚饭,叶薇直接钻进了书房,拆开包装,拿出光盘放到主机读取。
光盘套装看着挺大,但里面东西不多,只有一张cd光盘,一份说明书,一张回函卡,以及一张海报。
说明书很厚,有七十多页,印刷也不错,可以看出花了钱。
而它的套装价格,在今年上市的游戏中不算贵,整套定价是六十八元。
但如果和平均工资比,这价格又不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