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弹幕] 第101节
第二个人说:“所以,她确实对我们厂子的未来很有信心?”
第三个人说:“有信心有什么用,她能看准认购证,不代表能看准我们厂子未来的发展,反正我是不打算买厂里股票的!”
第四个人附和:“没错,叶薇往厂子里投这么多钱,肯定是脑子瓦特了,与其把钱扔厂里,我不如拿钱去进点货,做点小生意,没准赚的还多。”
第一个人沉吟:“你们说的有道理。”
第二个人没开口,只默默点头。
达成一致意见,四人各自回家,次日上午,又齐齐在财务科碰面。
接下来几天,类似的事不止发生了这一桩,有些人脸皮薄,想着自己前脚说不认购,后脚就在财务科跟人碰到,很不好意思,低着头赶紧登记完就撤了。
有些脸皮厚的非但没觉得不好意思,还觉得对方有意坑自己,自己是受害者,特别理直气壮地跟人吵架。
于是这几天,财务科的人没少看戏。
当然,他们能坐着看戏,主要是因为叶薇认购股票经了财务科的手,所以他们早就听说了消息。
刚得知叶薇准备拿出两百万认购股票时,几人都很震惊。
震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和叶薇共事这么久,却从来都没发现她已经是百万富翁。
是,近一年叶薇身上的变化很大,不仅烫了头发,身上穿的衣服也更有质感了,一看就不便宜。
家里也不止装上了座机,天冷下来后,她申请从水房接了跟水管到家里,把洗衣机也给装上了。
除了这些,他们还知道她在沪东贷款买了一套房和商铺。
为此大院里不少人都觉得叶薇糊涂了,虽然沪东近些年在大搞开发,房子卖得并不便宜。但沪东是什么地方的啊,乡下中的乡下,连他们现在住的杨树区都不如,要不怎么会说“宁要沪西一张床,不要沪东一套房”?
拿着一二十万在哪买房不好,非要去沪东。
这不,叶薇房子买了半年多,到现在别说住,去都没去过几次,实在浪费。
但也正因为叶薇沪东那套房和商铺是贷款,大院里的人才会对她只囤了一百份认购证,且这一百份认购证只赚了四五十万的事深信不疑。
如果叶薇有七八十万,她完全没必要贷款买房嘛,何况她平时开销是比以往大,bb机都用上了,但真正有钱的人都是用大哥大的。
她到现在都没买,不是钱不够,就是舍不得。
而不管是哪个原因,都能从侧面证明她去年赚到的钱没有那么多。
结果现在,她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震惊的第二个原因,自然是她居然要拿出两百万认购机械厂的股票。
两百万啊!
她把钱拿出来买房买车买那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都不会那么震惊,可她竟然要把钱拿来买机械厂的股票。
要不是知道叶薇和谢厂长不熟,他们肯定以为她被对方给蛊惑了。
叶薇也不希望她认购员工股这件事出现变故,自然不会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面对大家或震惊,或不解的表情,只坚持说她看好机械厂的未来。
她这么笃定,财务科的几人就都琢磨了起来。
虽然有厂长下的命令,不敢到处宣扬这件事,但回去后都跟另一半提了,第二天到单位,除了于晴,都拿出了两三万追加认购。
于晴不是不想追加两三万,而是她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她丈夫是其他单位的,而她的工资只能领六份认购证,虽然因为没住机械厂大院,她没有像许多人那样被李菊萍忽悠,贱卖认购证,但她实在没想到认购证价格能涨到五位数。
所以认购证价格涨到三五百时,她就陆续卖了三份认购证给邻居,剩下三份认购证两份自己炒股,一份卖了六千多。
最后算下来,她六份认购证赚了不到一万五。
而去年股市红火,她和丈夫也入手了一些股票,最后血本无归,认购证赚的钱填这窟窿都有些不够。
再加上直到现在,机械厂也没把拖欠的工资发完,而她丈夫工资不高,他们还有孩子要养,所以手头存款实在不多。
前面那两千股,于晴原来都不想认购。
但财务科其他人都表态了,她刚调过来,正是表现的时候,实在不好不随大流,就也说愿意认购两千股。
不过她只是表态,钱没交上去,打算再观望观望。
虽然财务科工作比一线轻松不少,她很想留下来,但如果机械厂撑不下去,她就不太想花两千块换个没有未来的工作了。
直到得知叶薇要认购两百万股,再听科室里其他人宣扬的叶薇在认购证上的斩获……虽然就算他们不宣扬,她也知道叶薇有多厉害,但肯定不会那么快下定决心。
总之,于晴晚上回去后,跟丈夫商量了许久,第二天再来上班,就把拖欠好几天的那两千交了上去。
再等叶薇的认购流程走完,消息传开,机械厂的职工争抢着来认购,于晴回去左思右想,又追加认购了三千股。
……
一周前,厂里领导们使劲浑身解数,算上他们自己,也才组织了不到一百人认购股票,认购金额更是连五十万都不到。
如今不到三天,剩下的两百万股就认购完了。
厂里领导当然很高兴,虽然内部职工股最终确定的份额是是占总股本的百分之十,,但最初他们确实没想到真能募集到五百万。
一两百万,是他们的预期。
而在内部职工股发售初期,一两百万也像是天文数字。
谁想峰回路转,他们募集到的资金不是一两百万,而是足足五百万,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厂里那些成功认购到股票的职工,心情也很高兴。
尤其是最初参与认购的那些职工,原本他们以为认购的钱要打水漂了,谁想不到半个月,职工内部股就成了香饽饽。
而愿意往厂里投钱的人越多,意味着看好机械厂未来的人越多,说不定,他们厂子真能起死回生呢!
但他们高兴了,那些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又或者说还在犹豫,导致没能抢到内部股的职工们心情就不太美妙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
一样东西再好,没有人要,他们也会对它的好心生怀疑。一样东西再不好,大家争着抢着想要,它看起来再不好,他们也会觉得是自己眼花了。
曾经的认购证如此,现在的机械厂职工内部股也是这样。
有些人只是在心里懊悔错失良机,但有些人并不反思自己,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领导闹。
在他们看来,要不是厂里取消认购份额限制,导致厂长和叶薇两个人认购的数额,就占了总份额的一大半,怎么会一股都轮不到他们?
虽然这时候当领导的,大多数都比较在意群众基础,不管真实性格如何,在下属面前都会尽量摆出一副和煦的模样,但这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脾气。
厂里有认购份额限制的时候,你们非但不愿意认购,还摆出了一副生怕上面制定认购任务的态度,厂里能取消认购份额限制?
之前有限制的时候求你们认购你们都不愿意,现在取消限制认购完了你们没有抢到就有意见了,脸怎么这么大呢?
领导们不惯着,把人训一通就赶回去了。
至于他们想让谢超和叶薇减少认购份额的诉求,自然不予理睬,真拿股份认购当买白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满意还能退回去了?
员工认购厂里股票,不管金额多少,厂里都是要出具员工股权证明书的,之后还要把员工持股的名册报到上级部门备案。[1]
手续办完,可不是下面人嚷嚷几句就能变的。
当然,他们也没有一味训人,给画了大饼,说这种好事不会只有一次,只要大家好好工作,厂子越来越好,以后总有机会的。
这话安抚了不少人。
再加上资金到位后,机械厂买了些新设备回来,陆续又改了几条生产线,让更多人回到了工作岗位,那些不怎么相信领导画大饼的人也消停了。
不消停不行啊,领导选人时都会优先考虑那些老实本分,勤劳肯干的,已经错过认购股票,他们只能尽量抓住工作机会。
随着这些人渐渐安分下来,机械厂的改制工作也到了尾声。
这一年的三月底,机械厂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第二机械厂的企业名称也正式更改为信德电器。
……
“你知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吗?”
闸北区的某间咖啡厅里,叶薇询问坐在对面的年轻人。
年轻人叫陈宜玉,是沪市大学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系的一名学生,而她所学的专业是商业美术设计。
叶薇找她,是希望她能为宝贝星球设计商标。
刚得知叶薇的目的时,陈宜玉非常惊讶。
她虽然从小学画,但天分实在一般,否则她读的不会是商业美术设计,而会是专业绘画专业。
何况专业好成绩也过得去的美术生,首选是央美或者清美,然后是八大美院中的其他院校。
而她就读的沪市大学美术学院,并非八大美院之一。
虽然入学后,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在老师口中也算是比较有灵气的,但她今年才上大二,经验和已经工作好几年的师兄师姐没法比。
叶薇不去找成熟的设计工作室,却来找她这个一不算很有天分,二经验为零的菜鸟……肯定是因为她便宜。
尽管笃定叶薇没钱,但陈宜玉挺重视这份工作。
她家庭条件不算差,否则她也学不了美术,但要说很好,也没有。
所以进入现在的专业后,她无数次安慰过自己,还好当初没有选专业绘画,不然别说以后就业,家里有没有能力供她读完大学都是问题。
好像这样,就能证明她选择现在的专业,不是因为天分不够,而是因为贫穷。
不过商业美术设计虽然没有专业绘画那么烧钱,但开支也比普通专业高不少,陈宜玉不想让父母太有压力,上大学后一直在兼职。
叶薇给的这份工作在她看来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成了,既能赚到钱,又能攒经验,说不定对她毕业找工作都有好处。
当然,前提是她能给出叶薇满意的设计。
为了这一点,陈宜玉提前做了不少准备,但她没想到叶薇一来就问了个,在她看来和今天碰面目的毫不相干的问题。
她心里有些疑惑,迟疑几秒点头:“我知道,还买过。”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是康师傅去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因为方便,味道也不错,一推出来就卖爆了。
但叶薇想谈论的不是这些,她说:“那你记得这款牛肉面的包装上,印着的‘康师傅’的卡通形象吗?”
陈宜玉隐约明白了叶薇的意思,点头说:“记得,是厨师形象的卡通人物?”
“对,我想找你设计的,就是这样的卡通人物形象。”
陈宜玉认为叶薇找她是因为没钱,而她只是个还没出社会的大学生,设计费用便宜,但这并不是主因。
甚至,这连原因之一都不算。
找陈宜玉前,叶薇联系过成熟的商业设计工作室,但过程并不愉快。
第三个人说:“有信心有什么用,她能看准认购证,不代表能看准我们厂子未来的发展,反正我是不打算买厂里股票的!”
第四个人附和:“没错,叶薇往厂子里投这么多钱,肯定是脑子瓦特了,与其把钱扔厂里,我不如拿钱去进点货,做点小生意,没准赚的还多。”
第一个人沉吟:“你们说的有道理。”
第二个人没开口,只默默点头。
达成一致意见,四人各自回家,次日上午,又齐齐在财务科碰面。
接下来几天,类似的事不止发生了这一桩,有些人脸皮薄,想着自己前脚说不认购,后脚就在财务科跟人碰到,很不好意思,低着头赶紧登记完就撤了。
有些脸皮厚的非但没觉得不好意思,还觉得对方有意坑自己,自己是受害者,特别理直气壮地跟人吵架。
于是这几天,财务科的人没少看戏。
当然,他们能坐着看戏,主要是因为叶薇认购股票经了财务科的手,所以他们早就听说了消息。
刚得知叶薇准备拿出两百万认购股票时,几人都很震惊。
震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和叶薇共事这么久,却从来都没发现她已经是百万富翁。
是,近一年叶薇身上的变化很大,不仅烫了头发,身上穿的衣服也更有质感了,一看就不便宜。
家里也不止装上了座机,天冷下来后,她申请从水房接了跟水管到家里,把洗衣机也给装上了。
除了这些,他们还知道她在沪东贷款买了一套房和商铺。
为此大院里不少人都觉得叶薇糊涂了,虽然沪东近些年在大搞开发,房子卖得并不便宜。但沪东是什么地方的啊,乡下中的乡下,连他们现在住的杨树区都不如,要不怎么会说“宁要沪西一张床,不要沪东一套房”?
拿着一二十万在哪买房不好,非要去沪东。
这不,叶薇房子买了半年多,到现在别说住,去都没去过几次,实在浪费。
但也正因为叶薇沪东那套房和商铺是贷款,大院里的人才会对她只囤了一百份认购证,且这一百份认购证只赚了四五十万的事深信不疑。
如果叶薇有七八十万,她完全没必要贷款买房嘛,何况她平时开销是比以往大,bb机都用上了,但真正有钱的人都是用大哥大的。
她到现在都没买,不是钱不够,就是舍不得。
而不管是哪个原因,都能从侧面证明她去年赚到的钱没有那么多。
结果现在,她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怎么能不让人感到震惊?
震惊的第二个原因,自然是她居然要拿出两百万认购机械厂的股票。
两百万啊!
她把钱拿出来买房买车买那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他们都不会那么震惊,可她竟然要把钱拿来买机械厂的股票。
要不是知道叶薇和谢厂长不熟,他们肯定以为她被对方给蛊惑了。
叶薇也不希望她认购员工股这件事出现变故,自然不会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面对大家或震惊,或不解的表情,只坚持说她看好机械厂的未来。
她这么笃定,财务科的几人就都琢磨了起来。
虽然有厂长下的命令,不敢到处宣扬这件事,但回去后都跟另一半提了,第二天到单位,除了于晴,都拿出了两三万追加认购。
于晴不是不想追加两三万,而是她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
她丈夫是其他单位的,而她的工资只能领六份认购证,虽然因为没住机械厂大院,她没有像许多人那样被李菊萍忽悠,贱卖认购证,但她实在没想到认购证价格能涨到五位数。
所以认购证价格涨到三五百时,她就陆续卖了三份认购证给邻居,剩下三份认购证两份自己炒股,一份卖了六千多。
最后算下来,她六份认购证赚了不到一万五。
而去年股市红火,她和丈夫也入手了一些股票,最后血本无归,认购证赚的钱填这窟窿都有些不够。
再加上直到现在,机械厂也没把拖欠的工资发完,而她丈夫工资不高,他们还有孩子要养,所以手头存款实在不多。
前面那两千股,于晴原来都不想认购。
但财务科其他人都表态了,她刚调过来,正是表现的时候,实在不好不随大流,就也说愿意认购两千股。
不过她只是表态,钱没交上去,打算再观望观望。
虽然财务科工作比一线轻松不少,她很想留下来,但如果机械厂撑不下去,她就不太想花两千块换个没有未来的工作了。
直到得知叶薇要认购两百万股,再听科室里其他人宣扬的叶薇在认购证上的斩获……虽然就算他们不宣扬,她也知道叶薇有多厉害,但肯定不会那么快下定决心。
总之,于晴晚上回去后,跟丈夫商量了许久,第二天再来上班,就把拖欠好几天的那两千交了上去。
再等叶薇的认购流程走完,消息传开,机械厂的职工争抢着来认购,于晴回去左思右想,又追加认购了三千股。
……
一周前,厂里领导们使劲浑身解数,算上他们自己,也才组织了不到一百人认购股票,认购金额更是连五十万都不到。
如今不到三天,剩下的两百万股就认购完了。
厂里领导当然很高兴,虽然内部职工股最终确定的份额是是占总股本的百分之十,,但最初他们确实没想到真能募集到五百万。
一两百万,是他们的预期。
而在内部职工股发售初期,一两百万也像是天文数字。
谁想峰回路转,他们募集到的资金不是一两百万,而是足足五百万,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厂里那些成功认购到股票的职工,心情也很高兴。
尤其是最初参与认购的那些职工,原本他们以为认购的钱要打水漂了,谁想不到半个月,职工内部股就成了香饽饽。
而愿意往厂里投钱的人越多,意味着看好机械厂未来的人越多,说不定,他们厂子真能起死回生呢!
但他们高兴了,那些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又或者说还在犹豫,导致没能抢到内部股的职工们心情就不太美妙了。
人都有从众心理。
一样东西再好,没有人要,他们也会对它的好心生怀疑。一样东西再不好,大家争着抢着想要,它看起来再不好,他们也会觉得是自己眼花了。
曾经的认购证如此,现在的机械厂职工内部股也是这样。
有些人只是在心里懊悔错失良机,但有些人并不反思自己,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领导闹。
在他们看来,要不是厂里取消认购份额限制,导致厂长和叶薇两个人认购的数额,就占了总份额的一大半,怎么会一股都轮不到他们?
虽然这时候当领导的,大多数都比较在意群众基础,不管真实性格如何,在下属面前都会尽量摆出一副和煦的模样,但这不代表他们真的没有脾气。
厂里有认购份额限制的时候,你们非但不愿意认购,还摆出了一副生怕上面制定认购任务的态度,厂里能取消认购份额限制?
之前有限制的时候求你们认购你们都不愿意,现在取消限制认购完了你们没有抢到就有意见了,脸怎么这么大呢?
领导们不惯着,把人训一通就赶回去了。
至于他们想让谢超和叶薇减少认购份额的诉求,自然不予理睬,真拿股份认购当买白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满意还能退回去了?
员工认购厂里股票,不管金额多少,厂里都是要出具员工股权证明书的,之后还要把员工持股的名册报到上级部门备案。[1]
手续办完,可不是下面人嚷嚷几句就能变的。
当然,他们也没有一味训人,给画了大饼,说这种好事不会只有一次,只要大家好好工作,厂子越来越好,以后总有机会的。
这话安抚了不少人。
再加上资金到位后,机械厂买了些新设备回来,陆续又改了几条生产线,让更多人回到了工作岗位,那些不怎么相信领导画大饼的人也消停了。
不消停不行啊,领导选人时都会优先考虑那些老实本分,勤劳肯干的,已经错过认购股票,他们只能尽量抓住工作机会。
随着这些人渐渐安分下来,机械厂的改制工作也到了尾声。
这一年的三月底,机械厂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第二机械厂的企业名称也正式更改为信德电器。
……
“你知道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吗?”
闸北区的某间咖啡厅里,叶薇询问坐在对面的年轻人。
年轻人叫陈宜玉,是沪市大学美术学院美术设计系的一名学生,而她所学的专业是商业美术设计。
叶薇找她,是希望她能为宝贝星球设计商标。
刚得知叶薇的目的时,陈宜玉非常惊讶。
她虽然从小学画,但天分实在一般,否则她读的不会是商业美术设计,而会是专业绘画专业。
何况专业好成绩也过得去的美术生,首选是央美或者清美,然后是八大美院中的其他院校。
而她就读的沪市大学美术学院,并非八大美院之一。
虽然入学后,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在老师口中也算是比较有灵气的,但她今年才上大二,经验和已经工作好几年的师兄师姐没法比。
叶薇不去找成熟的设计工作室,却来找她这个一不算很有天分,二经验为零的菜鸟……肯定是因为她便宜。
尽管笃定叶薇没钱,但陈宜玉挺重视这份工作。
她家庭条件不算差,否则她也学不了美术,但要说很好,也没有。
所以进入现在的专业后,她无数次安慰过自己,还好当初没有选专业绘画,不然别说以后就业,家里有没有能力供她读完大学都是问题。
好像这样,就能证明她选择现在的专业,不是因为天分不够,而是因为贫穷。
不过商业美术设计虽然没有专业绘画那么烧钱,但开支也比普通专业高不少,陈宜玉不想让父母太有压力,上大学后一直在兼职。
叶薇给的这份工作在她看来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成了,既能赚到钱,又能攒经验,说不定对她毕业找工作都有好处。
当然,前提是她能给出叶薇满意的设计。
为了这一点,陈宜玉提前做了不少准备,但她没想到叶薇一来就问了个,在她看来和今天碰面目的毫不相干的问题。
她心里有些疑惑,迟疑几秒点头:“我知道,还买过。”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是康师傅去年推出的一款产品,因为方便,味道也不错,一推出来就卖爆了。
但叶薇想谈论的不是这些,她说:“那你记得这款牛肉面的包装上,印着的‘康师傅’的卡通形象吗?”
陈宜玉隐约明白了叶薇的意思,点头说:“记得,是厨师形象的卡通人物?”
“对,我想找你设计的,就是这样的卡通人物形象。”
陈宜玉认为叶薇找她是因为没钱,而她只是个还没出社会的大学生,设计费用便宜,但这并不是主因。
甚至,这连原因之一都不算。
找陈宜玉前,叶薇联系过成熟的商业设计工作室,但过程并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