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瑜看着孙策那满是斗志的模样,不再多言。他心中清楚,荆州之行未必能旗开得胜,但这些话他不便再说。
  孙灵的武艺他是知晓的,自保足矣。她基础扎实,寻常男子不是她的对手,身手敏捷,逃跑也快。只要不与人硬拼,再加上今日送她的那两件装备,性命当无大碍。
  若非事务缠身,他本打算同行,如今只能让他们先行一步。
  父亲骁勇善战,孙策认为自己也不差,保护妹妹绰绰有余。既然她这般想去,不如带上她,正好让她见识自己在战场上的英姿。这么一想,他豁然开朗:“公瑾说得对。若孟英非去不可,跟在我身边最安全。”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周瑜微微沉吟,目光温和地看向吴夫人:“伯母,有一事,晚辈想请伯母帮忙。”
  此前周瑜与孙家交好,从未如此正式地相求,吴夫人微微一愣:“公瑾但说无妨,只要能帮得上忙,伯母绝不推辞。”
  “晚辈与孟英的婚约,还请伯母寻得一个恰当的时机告知。”
  此言一出,孙策有些意外:“两年前你不是说孟英年岁尚小,不必操之过急吗?”
  两年前,孙坚夫妇与周瑜父母便为孙灵和周瑜定下了口头婚约。当时周瑜认为孙灵年幼,不宜过早提及婚约,待她十四岁时再正式订婚,若在此之前有合适时机再告知孙灵也不迟。
  周瑜行事向来周全,两年前便察觉到孙灵对娃娃亲的反感,如今不同往日了。“如今,时机已然成熟。若孟英不愿,晚辈也绝不强求。”
  孙策和吴夫人相视一笑,吴夫人轻叹:“傻孩子,她怎么会不愿意呢?平日里周大哥长周大哥短的,心里早就有了你。”
  周瑜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算是默认。
  孙灵并不知晓周瑜是如何说服孙策的。她原本还盘算着如何蒙混过关,那天从郊外骑马归来,不过是去军营探了探路,计划混入士兵之中。
  当孙策告知她三日后便要动身时,她愣住了,一时间竟反应不过来。如此一来,她事先准备的那些伪装计划都用不上了,事情也无需这般麻烦。
  孙策与孙灵即将动身,归期未定。男儿参战,众人都有心理准备,但孙灵要去,大家都很舍不得。
  吴夫人忙前忙后,为孙灵准备合身的夹袄,生怕她在路上晚上着凉,或是遇到天气降温受寒。她还精心制作了干粮、卤味肉干。这些可长期保存的卤味肉干,是孙灵研制出的食谱。
  男子在外多粗糙,不甚讲究,唯恐孙灵在吃穿用度上受了委屈。待一切准备妥当,竟成了一个大包裹。
  朱氏性格沉静,颇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她嘱咐夫君孙策记得多写信回来报平安。朱氏还特意请来道士,为孙策和孙灵各制作了一个平安符。这些符箓经过道士的开光加持,据说能保佑佩戴者平安。
  她亲手将平安符缝制在孙策和孙灵的衣物内侧,希望他们在战场上能多一份庇佑。
  孙权更是舍不得孙灵。平日里,孙灵常将脑海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改头换面,当作故事讲给他听。因此,孙权常常疑惑,为何姐姐只比他大两岁,却懂得比他多得多呢?
  孙灵便笑着解释,这是因为她多看了两年书呀!临别前,他们约定好,孙权在家要好好读书、练武,待她回来时要检查功课。
  众人皆对孙灵依依不舍,总觉得若她不在,这孙家会失却许多欢乐,变得苦闷。孙灵与家人们一一告别,收下大家送的礼物。
  于是,孙灵和孙策就这样带着大包小包出发了。
  第3章
  191年4月,孙策和孙灵抵达宛城,孙坚的军营驻扎在河谷,正计划向荆州腹地推进。
  一到军营,孙策便被一群士兵簇拥着走了,孙灵则由贴身护卫带着前往孙坚的营帐等候。
  此时,孙坚正与几位谋士、将领聚在一起,商讨作战计划。他们决定向西南方向推进,目标直指襄阳。
  襄阳是荆州的北部重镇,掌控着荆州的门户,因此成为孙坚此行的第一站。
  军事会议结束后,孙坚、程普和黄盖一同回到营帐。听说儿子来了,孙坚掀开帐帘就喊:“伯符!伯符!”
  结果映入眼帘的却是俏生生站在中央的孙灵。
  孙灵近距离看清了父亲的模样。他身形魁梧,广额阔面,虎体熊腰的身材把战甲撑得紧绷绷的。额头系着标志性的赤帻,古锭刀随意挂在腰间。
  两人大眼瞪小眼,愣了好一阵。
  黄盖随后进来,笑着打破沉默:“这不是孟英吗?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他打量着孙灵,只见她身着合身的窄袖战袍,头发高高束在脑后,巴掌大的小脸上神情镇定自若。她的皮肤本就白皙,长途跋涉中蹭上了一些黑灰,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却格外有神。
  虽然才十一岁,举手投足间已透着将门之女的英气。
  孙坚分别向孙灵介绍了程普和黄盖。
  孙灵自然是认得这两位叔叔的,便乖巧地一一行礼称呼。
  程普捧腹大笑:“差点都认不出来了,变化真大啊!”
  程普身材魁梧,面容粗犷,手持铁脊蛇矛,是孙坚麾下第一猛将。
  黄盖身形稍显瘦削,眼神锐利,使一对铁鞭,既能冲锋陷阵,又善治理地方。
  两人都是追随孙坚多年的心腹大将。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孙坚一直与他们交好,两位老将也十分敬重孙坚。
  关于黄盖,有一句谚语很有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句话源自《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典故。
  在真实的历史上,周瑜和黄盖的关系确实非常融洽。在赤壁之战中,正是黄盖提出了火攻策略,周瑜采纳了这一计策。黄盖假言要投降,曹操信以为真,没有防备。
  最终,黄盖驾船接近曹军,点燃船只,火势迅速蔓延,曹军大败。
  程普兴致勃勃地给孙灵讲起战场趣事,绘声绘色的描述逗得她开怀大笑。
  黄盖在一旁含笑看着,不时补充几句。
  两位老将对这位聪慧勇敢的将门之女格外喜爱,言谈间满是长辈的慈爱。
  程普、黄盖都有要事在身,闲聊几句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程普、黄盖拱手告退后,帐内只剩父女二人。
  孙坚望着女儿灵动的双眸,心中既怜且愧。
  他常年征战在外,与这掌上明珠聚少离多,此刻纵有责备之意,话到嘴边却化作一声轻叹。
  “军中险地,你怎的来了?”
  孙灵微微点头:“我是来当说客的。”
  “说客?”孙坚浓眉微蹙,“何人能遣动我的孟英当说客?”
  “非他人所遣。”孙灵直视孙坚,“女儿只想问父亲,为何定要攻伐荆州?”
  孙坚闻言失笑,却见女儿神色肃穆,不由正色道:“随为父来。”
  他引着孙灵登上营外高坡,汉水对岸襄阳城的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孙坚解下大氅铺于草甸,示意女儿同坐。
  四月的晚风掠过新草,带着江水湿润的气息。
  孙坚详细告诉孙灵他攻打荆州的原因。
  在讨伐董卓之前,他是皇帝任命的长沙太守,董卓把手朝政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刘表接管荆州。
  所以按正统性来说,荆州的部分地盘本就属于孙坚。
  荆州地处要冲,北接宛洛,南连江汉,西通巴蜀,东达吴会,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若能占据荆州,进可攻,退可守,对江东基业至关重要。
  他不收复荆州,还有许多人虎视眈眈,若是被那些豺狼虎豹占了先,江东儿郎岂不成了笼中之鸟?
  所以他这是先下手为强。
  孙灵不禁感慨。孙坚真是眼光独到。早在191年,曹操和刘备都还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孙坚就已经看到了荆州的重要性。
  荆州地处魏、吴、汉三地的中央,后来果然风波不断:赤壁之战、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些大戏都在这里上演。
  孙坚有如此才干,却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刘表治理荆州期间,采取保境安民之策,使得荆州经济富庶,百姓安居。正因为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荆州是一片净土,因此吸引了不少人才前来投奔,其中以诸葛亮、庞统最为著名。
  然而刘表为人保守,只求自保,缺乏进取之心,最终导致荆州被他人所夺。
  孙灵劝道:“荆州如今百姓安乐,刘表虽无大志,却也治理有方。我们若强行攻打,岂不成了破坏太平的罪人?”
  孙坚摇头,“乱世之中,不进则退。董卓祸国,诸侯并起,此时若不图强,他日必为他人所制。荆州物产丰饶,若得此地,可为我孙氏基业奠定根基。刘表优柔寡断,非成大事之人。”
  孙灵仍不放弃:“再说,荆州并非易取之地,刘表手下有蒯氏兄弟等谋士,还有诸多将领,我们若贸然进攻,未必能轻易取胜,反而会陷入苦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