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原先技术落后的松江,更是一越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连带着周边长三角地区一并发展起来,经历几百年而不衰。】
  【自此,才有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誉。】
  “衣被天下!”
  朱元璋与马皇后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惊诧。
  元时兴种棉花、爱织棉布是历来已久的传统了,他们并非不知。
  只是没想到,后世竟给予了如此之高的评价。
  “这倒叫人想起了另一句话。”
  马皇后也不卖弄关子,笑盈盈地问朱元璋:“陛下且听,与前朝「苏湖熟,天下足」之语,可还有几分相似?”
  朱明既承了“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壮志,马皇后口中的“前朝”却是略过了元,径直追忆起两宋去了。
  “的确如此。”
  朱元璋同发妻心有灵犀,沉吟片刻还是点了头。
  夫妻俩还准备继续往下讨论,却捕捉到了另一句关键的话——
  【等到了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棉布不仅畅销全国,更是跨海越洋,远销日本、英国等海外市场。】
  【这儿的棉织品,以其精美绝伦的外观、坚韧耐用的质地而闻名。】
  主播哑然失笑:
  【看来继黄道婆之后,她的心血织造也免不了接着“乘风破浪”呀。】
  “清?”
  在家国大事上,朱元璋总是格外敏锐。
  先前从直播间里,他只晓得大明亡于后金人之手。若明后有清,那这“清”,岂不就是后金人立国之名?
  清明清明,好一个后金!
  眼下小夏主播还在直播,任凭自己咬碎一口牙也无济于事。
  朱元璋暗暗咽下这口气,耐心等待夏语冰下播再去问个仔细。
  【无论是弃婴、还是童养媳,黄道婆的悲惨身世固然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但她依旧努力造福一方,最终得以衣被天下。】
  【正因如此,从今往后再提起黄道婆,她不是那个只身漂泊的孤女,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棉神”。】
  【这样的评价主播说了可不算。】
  似乎是提前预判了直播间家人们可能会出现的疑问,夏语冰抿嘴一笑:
  【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黄母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棉神而立。】
  “如此也好。”
  太平公主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即便后人无从得知,在这个称谓之下,婆婆的真实姓名究竟是什么,但她的功名毕竟还是流芳百世了。”
  见她故作姿态,上官婉儿不由笑道:“殿下何必愁眉苦脸的?”
  “学了一身技艺,又能热心传授、叫家乡人受益,乃至福泽天下、以凡人之身得立祠堂。”
  她以手托腮:“想必也是欣慰的吧。”
  【桩桩件件细数下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更是当之无愧了。】
  说到这里,主播更加激动,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谁说这婆婆老啊,这婆婆可太棒了!】
  甭管听没听过这个梗,此言一出,惹得直播间里里外外纷纷笑开。
  在一片快活的笑声中,主播默默展开先前的地图,将黄道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圈画出来。
  【各位请看,从松江到崖州,需要多久?】
  “这题我会!”
  长到现在,尚且年幼的太平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就是东都洛阳,可对着地图,她倒是能说得有模有样。
  “那得看是走什么路。”
  太平一面在光幕上比划着,一面兴致勃勃地同上官婉儿分析起来:“若是一开始就择了水路,打出海口一路南下是一种算法。”
  “若是择了陆路……”
  上官婉儿接过话头,走到公主身边:“取驿道南下,自广州出海便是另一种算法。”
  “总之——”
  太平公主一锤定音:“无论如何,费上一个月总是要的。”
  “若是慢些……”她想了想,又细心补充道:“便是两三个月也在情理之中。”
  “可后世科技必然更加发达,小夏姐姐想问的恐怕不止于此。”
  恰如上官婉儿所言,夏语冰稍作停顿,留给观众们一定的思考空间之后,很快就继续阐述了下去:
  【别说是在车马都很慢的古代,时至今日,上海到广州的距离,依旧远到高速铁路都无法直达,就连乘坐飞机也得花去三个小时。】
  三个小时!
  两人不约而同地惊呼出声。
  即便对后世科技之发达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任谁听到这样一个答案,都没法不为之意外。
  哪怕她们并不清楚“小时”这个单位之下应当如何计时,但也能估算出大约是与“时辰”相似的,至多超不过半日光景。
  “婉儿……”太平轻声呼唤同伴:“我真想去那个时代瞧一瞧啊。”
  身为金枝玉叶,已经享尽锦衣珍馐,但由技术限制所带来的天堑沟壑,却无法凭借天下供养就能跨越。
  那是百代人前赴后继所蹚出来的一条荆棘路,她深知不易,可既然亲眼目睹,又怎能无动于衷?
  “殿下。”太平的触动上官婉儿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这一次,她没有选择鼓励或安慰,而是径直走到了太平公主的对面。
  就在眼前,上官婉儿缓缓低头,与她对视。
  眼神坚定,丝毫不允许对方退让:“若这是您心之所向,则更当尽心竭力。”
  她当然可以对公主殿下说些“会有机会的”、“您也可以”之类,不痛不痒的安慰,偏偏这一回,上官婉儿不愿。
  【今古通】的出现本就是偶然,眼下她们看得兴致勃勃,乃至心生向往,然后呢?
  谁也不知什么时候【今古通】又会如它来时一样,去得悄无声息,更不可能指望这样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果真就能带着她们穿越古今,去见证那个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
  纵使上官婉儿再如何喜欢《壁上鸣》直播间、再如何钦佩小夏姐姐,于她而言,这与书本无异。不过是自己增长见识、获取知识的新手段罢了。
  公主殿下少年心性,看个新鲜无伤大雅,若是一味沉迷,那可不是件好事。
  也绝非天后陛下将她送到太平公主身边的用意。
  太平微微垂眸,似乎被上官婉儿的这番话触动。
  房里的沉默刚要蔓延开来,无所谓,主播会出手——
  秉承着“绝不让话落到地上”的宗旨,夏语冰再度开口:
  【但上海与广州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很近,近到一缕丝、一根线、一块布,就能将两地紧密相连。】
  【无论是发明创造,还是文化交流,抑或是自身成长,婆婆不语,只是一味埋头织线。】
  主播的话说得轻松,架不住家人们气氛烘托到位:
  【蝉鸣后又初雪:或许对于古代人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纺织妇女根本入不了士大夫们的眼。】
  【蝉鸣后又初雪:但正因如此,婆婆才能走出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评价,走进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心里。】
  【猪的鼻子有两个孔:忽然好感动啊www】
  【猪的鼻子有两个孔:虽然黄道婆手里拿着的只是丝线,但就像是战士拿起了自己的武器一样充满勇气。】
  【做最自由的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纺织女工活跃,还要感谢婆婆呢~】
  【做最自由的崽:所以家人们,拥有经济实力才是让人尊重的最大底气啊!】
  弹幕议论纷纷,观点立场各不相同,主播一一看过,才做出总结:
  【其实不单单是一个黄道婆,英雄叙事似乎向来都备受历史的偏爱,因为有名望、有地位、有大作为的人更值得被大书特书。】
  【至于能工巧匠,那是要被看作“不务正业”的。】
  【在被忽视的芸芸众生里,女性更是饱受轻视。】
  【但如我们所见,那些不可为终究会可为,因为总有人愿意为了后来者开辟道路。】
  【哪怕仅仅是凭借自己手中一针一线。】
  【这才有了今日自由自在的我们。】
  虽然从未谋面,但在夏语冰心里,黄道婆的形象应当是温柔而强大的,她长长地舒一口气,没有惆怅,没有感慨,话里话外只有坚定不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家人们可不要辜负前辈们的努力呀!】
  【几百年过去了,民间依然传颂着这首歌谣,来表达对婆婆的喜爱与怀念。】
  直播已近尾声,主播选择用一首可爱的童谣作结: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即便婆婆的名字再也不可考,甚至就连“黄”这个姓氏都未必准确,但歌谣代代传唱,后人始终会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位勤劳勇敢有智慧的科学家,为纺织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