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算是默认了这前所未有的安排。
  顺崽满意地点点头,开始处理政务。
  他先听取了工部关于“便民道”二期(京城至通州段)的详细规划和预算汇报。
  琪琪格坐在旁边,听得非常认真,当听到关于招募流民、以工代赈的具体措施时,她忍不住小声问顺崽:“皇上,那些流民的孩子……能不能在工地旁边也设个……小小的学堂?不用学很多,就认几个字,唱唱歌也好?本宫可以教他们。”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工部尚书一愣,随即看向皇帝。
  顺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对工部尚书道:“皇后此议甚善,着工部在二期工程沿线大型工棚聚集区,设立简易‘蒙学堂’,招募识字的落第秀才或军中文书任教,教流民子弟简单识字、算数、以及……嗯,唱歌(他看了琪琪格一眼)。所需费用,从朕的内帑拨付,此事由皇后督办。”他直接将任务交给了琪琪格。
  “臣遵旨!”工部尚书连忙应下,心中暗叹皇后娘娘心细如发。
  接着是户部关于推广蜂窝煤和新型纺纱机的奏报。琪琪格听到有些偏远州县因运输成本高,蜂窝煤价格依旧偏高时,又忍不住拉了拉顺崽的袖子:“皇上,能不能……让那些地方自己挖煤?或者……用别的东西烧,本宫记得草原上有些地方烧牛粪、羊粪砖,也挺暖和的……”
  顺崽失笑,耐心解释:“蜂窝煤推广需要时间,就地取材是条路子。不过牛粪羊粪燃烧值低,烟大,不如煤好,户部。”他转向户部尚书,“着令各地州县,因地制宜,勘探本地可用燃料,并研究如何降低蜂窝煤运输成本,或尝试在煤源丰富之地设立小型煤厂。”
  “微臣明白!”户部尚书额头冒汗,赶紧记下。
  一上午的朝议下来,琪琪格虽然发言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切中民生痛点,提出的建议虽显稚嫩,却充满善意和可行性,让不少大臣刮目相看。
  而顺崽对她毫无保留的支持和信任,更让所有人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后,绝非深宫摆设,而是真正参与帝国治理的“贤内助”。
  午膳后,顺崽在养心殿批阅奏章。琪琪格则带着一众宫女,兴致勃勃地开始“收拾”养心殿东暖阁——她未来的“家”。
  她指挥着宫女们将厚重的、颜色沉闷的帐幔换成了更轻盈、更明亮的湖蓝色云锦。
  把那些过于严肃的古董摆设挪走了一些,换上了她喜欢的、色彩鲜艳的草原风格挂毯和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栽。
  甚至在窗边设了一个小小的、铺着软垫的读书角,放上了顺崽常看的《格物图解》和她自己正在学习的《本草启蒙》。
  整个东暖阁在她的布置下,褪去了几分帝王书房的冷硬,增添了许多温馨的生活气息和少女的灵动。
  傍晚时分,顺崽处理完政务回到东暖阁,看到焕然一新的环境,眼中满是惊喜:“琪琪格,这都是你弄的?真好看!”他尤其喜欢那个读书角。
  “嗯!”琪琪格开心地点头,拉着他的手走到书案前,“皇上,你看这个!”她指着书案上一个新添的、造型别致的琉璃储蓄罐。罐子晶莹剔透,里面已经放了一些金瓜子、银锞子。
  “这是?”
  “这是琪琪格的‘小私库’。”琪琪格小脸微红,有些不好意思,“琪琪格想……把每月的份例银子省下一些,还有……皇上平时赏的小玩意儿,换成钱放进去。等攒多了,就用来……嗯,帮那些工地上的孩子买纸笔,或者给慈幼院添冬衣……就像皇上说的‘以工代赈’,琪琪格想‘以私济公’。”她努力用着新学的词。
  顺崽心头一暖,看着眼前这个心思纯净、满怀善意的少女,感动无以复加,他想了想,从自己腰间解下一个沉甸甸的荷包,将里面所有的金瓜子、银票都倒进了琉璃罐里。
  “皇上?”琪琪格惊讶。
  “这不是你的‘小私库’,”顺崽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而郑重,“这是我们的‘帝后同心基金’,朕出一半,你出一半,以后,凡有济贫、助学、扶幼、赈灾之事,皆可从此基金中支取,由我们皇后亲自掌管。”
  “真的?!”琪琪格眼睛瞬间亮得惊人,如同盛满了星光,她紧紧抱住那个琉璃罐,仿佛抱着最珍贵的宝贝,“琪琪格一定管好!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
  夜幕降临,养心殿东暖阁内灯火通明。
  顺崽在书案前批阅着最后几份奏章,琪琪格则坐在旁边的读书角,就着明亮的烛光,认真地翻看着一本《简易药材图谱》,旁边还摊开一本小册子,她用歪歪扭扭却极其认真的字迹做着笔记——那是她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
  偶尔,顺崽抬起头,看到灯光下琪琪格专注的侧脸,心中便充满了宁静与力量。他放下朱笔,走到她身边坐下。
  “在看什么?”他轻声问。
  “王太医给的图,”琪琪格指着书上一株草药,“这个叫板蓝根,能清热解毒,琪琪格想多认些草药,姑母很厉害,琪琪格也想要懂一点。”她的小脸上满是认真。
  顺崽心中感动,伸手将她揽入怀中:“朕的琪琪格,真是最好的皇后,最好的……小大夫。”
  琪琪格依偎在他怀里,小脸贴着他的胸膛,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只觉得无比安心和幸福。
  “皇上、”她忽然想起什么,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狡黠,“琪琪格今天……表现得好不好?”
  “好!非常好!”顺崽毫不吝啬地夸奖,“比朕想象的还要好!那些大臣们,都对你刮目相看呢。”
  “那……”琪琪格眼睛转了转,带着点小撒娇,“琪琪格想吃……小厨房新做的蜂蜜奶糕了!要加双倍蜂蜜的。”
  顺崽看着她那副小馋猫的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朕这就让人去做,双倍蜂蜜,管够。”
  第74章 番外一
  清晨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玻璃窗,洒在坤宁宫东暖阁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旧书籍特有的气息,这里并非真正的寝殿,而是被精心复原的历史陈列馆,还原了顺治帝帝(顺崽)与孝惠章皇后(琪琪格)大婚初期在此居住时的场景。
  一群身着新式学堂制服的少年少女,在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带领下,安静地参观着。
  教授姓林,是皇家格致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专攻“顺治革新”史。
  “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顺治大帝与孝惠章皇后大婚后的起居之所。”林教授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对历史的敬畏,“这里的一桌一椅,一器一物,都承载着一段改变帝国命运的传奇。”
  学生们好奇地打量着四周:靠窗的暖炕上铺着素雅的锦垫,炕桌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册翻开的、字迹略显稚嫩却工整的《本草启蒙》笔记,墙上挂着草原风格的挂毯和一幅描绘“便民道”通车盛况的工笔画。
  书架上除了经史子集,更多的是《格物图说》、《算学精要》、《水利工事纪要》等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窗边那个铺着软垫的读书角,旁边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琉璃储蓄罐,里面空空如也,但标签上清晰写着“帝后同心基金(复制品)”。
  “教授,”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生举手问道,“历史书上说顺治大帝是‘神工皇帝’,孝惠章皇后是‘科技之母’,他们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厉害吗?那些水泥路、纺纱机、燧发枪,真的是他们发明的?”
  林教授微微一笑,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泛黄的、封面绘着简易齿轮和试管图案的线装书:“看,这是顺治大帝亲笔批注的《格致院初年辩难录》,里面记载的,可不仅仅是发明,你们看这里,”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用朱笔批注的一段话。”
  “…鲁大用问:轮轴之力,何以省之?朕示以杠杆、滑轮。然其惑:省力几何?何以知之?朕令其制大小轮轴数副,悬重物测之,列表明之。格物之道,非空谈玄理,乃实测、明数、究理也!后世学子,当谨记:格物致知,数理为基,实验为证!”
  林教授指着批注,“顺治大帝强调的,不是他‘发明’了什么,而是他倡导并确立了一种方法——以数学为基础,以实验为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才是‘光熹革新’的灵婚,水泥、纺机、枪械,都是这种方法结出的硕果。孝惠章皇后更是身体力行,她主持修订的《百工验效规范》,确立了产品质量标准化的雏形;她推动的‘妇幼慈济院’体系,成为现代医疗与社会保障的启蒙。”
  学生们听得入神,一个男生指着那个琉璃罐:“教授,那个‘帝后基金’是做什么的?”
  “问得好!”林教授眼中闪过赞赏,“‘帝后同心基金’,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由皇室设立的、专注于科技研发与民生改善的慈善基金!它最初的资金,就来源于帝后二人节省下的个人用度。基金早期资助了无数格致院的穷苦学子、民间巧匠的奇思妙想、偏远州县的医馆学堂。你们知道现在遍布全国的‘皇家格致大学’奖学金、‘孝贤皇后’妇幼医学研究基金,其源头都是它!它象征着帝后二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崇高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