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而科举的改变,就是她开始清理图画的第一笔。
  也因为木苔对科举的看重,顺崽也不由得重视了起来,尤其是当范文程拿着前朝状元的卷子给顺崽参详的时候。
  看的顺崽小脸都不由得皱成了一团,他将试卷翻过来看了看,又翻过去,眼中满是不解。
  范文程捏着胡子看着手中的折子,瞧见他皱着小脸的样子,不由得咳嗽了两声,见他望了过来,轻声问道:“皇上,不知您是不解还是?”
  未尽之意,顺崽倒是听懂了,看着自己老师望过来的眼神,他撑着小脑袋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回道:“老师,朕只是觉得这个卷子看着好累哦。”
  闻言,范文程忍不住轻笑了一声,抚摸着胡须的手放了下来,看着小皇帝孩子气的样子,解释道:“明初期,就要求科举主考八股文,上校下行,久而久之,下面的人自然也只钻这方面。”
  “那他们的皇帝看着不累吗?朕瞧着一点有用的好像都没有。”顺崽听他这么一说,有些好奇前朝的皇帝了,又像是想起什么补充道:“朕觉得吧,这个文章的主人研究文章倒是不错,就是做官估摸着不靠谱。”
  听到这话的范文程又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正如皇帝说的,这位文章的主人,的确擅长书法,诗词上也有不少佳作。
  只是做了当上状元,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崇祯帝就殉国了,自然就不提当官之事了。
  这回范文程拿着卷子给皇帝看,也是让他了解了解科举文首应该是什么水平,只不过没想到皇帝不大喜欢八股文这种形式。
  想到这,范文程有点不知道该不该讲另外一件事了。
  顺崽讲卷子放在一旁,站起来晃了晃小脑袋,将倦意甩了出去,瞥见范文程犹豫的样子,不免疑惑问道:“老师是有什么事要说吗?”
  “倒是有一事。”范文程对于皇帝的行事作风其实心里又有个底,虽说现在是摄政王当政,但作为皇帝老师,他是知道这位摄政王、包括其他有实权的亲王其实都在一心辅佐小皇帝,尽管这在他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可在接触顺崽之后,就明白了。
  这位小皇帝别看小,行事作风却都是标准的摄政王模样,甚至偶尔比起摄政王还要锐利一些,往往能看出一件事的最关键之处。
  特别是他一些小发明以及对政务上独特的见解,足以看出皇太后等将他的政治手腕培养的极好。
  再加上他对于摄政王等人的亲切,足以看出他对于亲情的柔和态度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虽不知最后究竟会如何,但起码范文程是愿意辅助这样少事又不至于太冷血的皇帝,特别是在有能力的亲王都甘愿辅助皇帝的情况下,大清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稳定。
  对上顺崽鼓励的眼神时,范文程尽管觉得还要皇帝鼓励才能说出来的样子很奇怪,但还是开口道:“其实今日拿此物来,也是朝中一些大臣提议要不要特召前朝旧臣出山。”
  “啊?”顺崽听见这话眼睛不由得瞪大了,一双猫眼这会显得格外震惊,他看了眼刚看过的考卷,又看了看范文程,好一会才干巴巴地回道:“朕觉得,还是没必要了吧?”
  第45章
  “皇上,觉得不行?”
  看着皇帝的样子,范文程不免觉得有些好笑,难得追问了一句。
  顺崽摇了摇头,原本舒展一些的小脸又皱了起来,他将手中的考卷递到了范文程桌上,嘀咕道:“光这个吊书袋就吊的朕脑袋疼,要是真请他们出山,那朕上朝都要睡着了。”
  说着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嘟囔一句。“说不定,到时候十五叔也跟我一样。”
  听到这话,范文程也想起了朝中的几位亲王,心里也颇为赞同皇帝的想法,他在朝中许久,自然是知晓这些亲王大部分都是实战派,对于文臣那些之乎者也还真是容易睡觉。
  就连如今的摄政王也是如此,别看他处理政务上头头是道,可年少时也曾说过最烦之乎者也念经一类的话,也是后来才好上一些。
  若是真请这些什么明朝老臣出山,他估摸着不出三日,几个亲王就会不耐烦将人赶出去。
  而且朝中也是武将偏多,和他们这些大清老人相处还行,都清楚各自秉性,再加上范文程他们也不是那类人,这才能融和相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上面喜欢什么风格,那他们这些臣子当然是跟着转变,总不能刀架在脖子上还坚持自己那一套吧?
  尤其是范文程,他年少时就因,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被掳降民之列,编入满洲八旗镶红旗下为奴,要不是凭借着一干胆气和兄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展示自己才华,这才有了出路。
  在努尔哈赤手底下当上了文官,后又跟着皇太极。
  几番历练下,范文程也将自己从单纯的文臣,转变为文武双全的模式,一身体格,说是武将也不为过。
  这也是他和明朝那些文官们的区别,作为大清前期的文臣,他多半时候都在和武将打交道,在尚武的朝廷里,他能一步步从奴隶变成皇帝心腹,甚至还一度担任劝降大任,其格局、谋略非一般文臣可比拟。
  这也是顺崽不讨厌他的原因,范文程是文臣,却非一般的文臣,也非一般的老师。
  “嗯,臣晓得了。”范文程应了一声,瞥见小皇帝还没舒展的样子,补充了一句说道:“臣也觉得会睡着。”
  闻言,顺崽一下就乐了起来,拉着范文程来到了大书桌旁。“老师,你看,其实朕想改改科举。”
  范文程听见这话不由得挑了挑眉头,心里也不由得一跳,但面上他还是淡定地问道:“不知道皇上想如何改?”
  这话一出顺崽就听出有戏,把自己准备好的计划书从一旁的夹缝里拿出来,摊开在范文程面前说道:“这样,科举单考什么八股文、四书五经不可取,那些诗词华句可以拿来做学问,但做不了一个好官。”
  说着顺崽就指了指自己做的册子,着重地说道:“科举选的是当官的人选,这些都是要当地方官的人,不能单凭诗词歌赋就能做官,做官讲究地就是为民为国,自然就要针对性考试。”
  “朕查阅了史书,发现唐朝时,科举分了不少科目,其中就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1,当然现在不可能这么科目,不过我们可以缩减一下,先针对明经、明法、明算、一史、时务策这几个科目开展。”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只是现在的科举只靠八股文以及四书五经久已,其他科目想必都已经无人问津,一时之间恐怕大部分会有大部分落榜。
  范文程想到这,自然也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样一来,恐怕科举落榜之人太多,要是趁机捣乱就不好了。”
  顺崽摆了摆手明白他的意思,忙说道:“此次科举肯定是不行了,但是下一届可以,而且我说的这些也不要求他们全都会,可以分科目考!”
  ?分科目考?这还是范文程第一次听说,但他很快就明白顺崽的意思了,分科目考,也就是代表可以更快的培养出一位人才,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显得人员太过多,导致后期朝廷人员繁杂、臃肿。
  “怕是朝中发不出这么多俸禄。”范文程看着顺崽亮晶晶的眼眸,也不好直接打击他的想法,作为皇帝有想法是好事,他应该鼓励,但也怕皇帝真的觉得好,兴起就开始实施就不好了,所以范文程只能委婉的提醒道。
  顺崽听他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分科目的确是好事,但单一的人才多了,朝廷似乎也一时间容不下那么多人。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看着册子不免有些苦恼,看来这改革科举一事的确是很难,也难怪额娘想了那么久,还么想出来。
  许是看着顺崽变得恹恹的样子,范文程还以为是自己的说法打击到小皇帝,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看向皇帝刚摊开的图纸上,开始仔细的阅览了起来。
  不一样,范文程脑中就有了想法,他思忖片刻后说道:“不如这样,下下一届考生除一门主科目外,需选取两门或是三门科目进行考试,这样一来说不定能选出不少各类精通的人才,也有时间让书院、府院等地针对科举培养新式的人才。”
  这个办法的确不错,但这会轮到顺崽犹豫了,他眨巴眨巴眼颇为迟疑地问道:“一下增加这么多,会有人来考吗?到时候不会没人来吧?”
  闻言,范文程皱紧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皇帝的稚言稚语让他不禁想起家中的孙儿,也会用这种语气担忧下雨时会不会有人来找他玩的样子。
  “皇上放心,这天底下不缺书生,更不缺想当官的人。”
  这话范文程说的极有道理,这天下的书生的确不少,想做官的自然是更多了,若是不在主考八股文这些繁文缛节的科目,而是明经、明法、明算这些反而会有更多人热衷于科考。
  毕竟有些人的确不擅长死记硬背,反而更偏好算术、律法一类,就好比范文程就有一个学生,对四书五经不咋感兴趣,反而对律法研究起来头头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