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说着他又拿出来那套《治平杂录》,“陈老大人所讲,放到哪朝哪代都不过时,你认真研读,凡事莫要一意孤行,多与府中人商议……”
周臣拿了父亲给的书,也照样放到篮子里,“孩儿知晓,必会尽心竭力。”
*
中原一战大捷,西北有功之臣纷纷到苏州府拜见皇帝,朝廷设宴款待,潘邓见了杨家后人,也说道:“和杨志有五分相似。”
鲁智深哈哈大笑,笑了几声,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朝廷宴会上,又收敛了笑容,神情严肃,两手一拱,“臣也以为如此。”
这下轮到潘邓笑了,“人都说鲁将军乃性情中人,如今一见,粗中有细,如此一来,朕把关中交托给将军,十分安心。”
过了两日朝廷任命,林关二位将军收复中原有功,被加封国公,食邑四千户。
杨雄收复关中有功,被封为忠武将军,潘邓依旧叫杨家军驻守西北,而鲁智深、王进、史进几人被封为宁远将军,驻守京兆府、洛阳府和郑州府。
至于宋江,潘邓则把他招回来,放到张叔夜手下做一中郎将。潘邓前世历史上张叔夜可是真正剿灭了宋江一伙的,有他镇着,不怕宋江作妖!
往中原去的众官员都在寒山寺码头乘上了船,顺着运河一直到了开封府。中原在乱了十数年后,终于又有官府管事了。
各地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生产,给老百姓创造好的生产环境,而后便是处理本地积压多年的刑狱案件。
潘邓特地派了苏州府法学学生北上,在中原几府试点搞司法分离,即官府只管政事,而在州府以及辖下县乡另建法院,专管诉讼。
这一政策一出,老百姓都竖起大拇哥,“这是看咱们老百姓案子忒多了,特意建了一个新府衙,你别说,咱们官家果然就跟传闻一样,为咱们百姓着想,真是明君!”
“是极是极!”
老百姓平日想到官府的时候不多,其中之一个切身实际的无非是和他人有了争端之后要找官府做主。
百姓自己做不了主的上报给官府之后,有官员给处理;官府和法院审查力求公平公正,为百姓着想;有能力平不平事,这是官府公信力的关键。
法院制度实行没两月,中原一地人心大安。
*
潘邓这两个月在苏州府也没闲着,他在思索收复燕山一事,光空口白牙叫董平交出手中兵权,他一定不肯,因此不如先亮亮刀锋。
正好建国一周年,潘邓打算在黄河河畔举行大阅兵和实战演习,展示一下新研发的火药和武器。
众所周知,黄河无比暴躁,动辄改道。在潘邓的前世,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而现在这个时候,入海口就在燕京北几十里不远处,是沧州和营平滦三州的交界处,也是从前大宋与辽国的边界。
众臣听说陛下要在黄河边上举办阅兵仪式,纷纷建议不如就在沧州一带的黄河边上越兵。正好也让那姓董的看看,陛下叫你归降,究竟是占你的便宜,还是大国风范根本就没那么多算计,拿下你一点都不费力气!
潘邓点头赞同,沧州地方虽然偏了点,可这会儿他阅兵的目的一来是震慑董平,二来就是震慑金人,如今中原归越,燕云十六州剩下的那几州也该在计划之内了。
既然是阅兵,潘邓陛下定要亲临,如此盛大场面,也不能没有外邦友人一同观赏,潘邓摸摸下巴,派马政父子二人出使燕山府,邀董平做客。
*
临近十月,一行人到了燕京,马扩陈明陛下之意,又说了陛下对燕京的打算,董平果然大怒,“他一国之君,出尔反尔,自己不觉得没有脸皮吗!”
马扩连忙劝他,“兄弟莫要动怒,此事也不是陛下出尔反尔……兄弟你仔细想想,如今大越刚刚建国,不是那大宋末年时候天下大乱的模样,如何能封个异姓王?便是陛下封你做燕山王了,兄弟你这位置坐得舒坦吗?”
董平瞪向马扩,这人怎么回事?说些什么胡话?什么叫他坐得舒坦不舒坦?他有什么不舒坦的!
第343章 劝说董平
马扩见董平怒目而对,知道他没懂,又解释说道:“……咱们就不说是大越,而是大宋,但凡那赵家人挺过了这次动乱,又站起来了,你这燕山王还能好生生在北地不成?你趁乱自立这事,赵家早晚要清算……”
马扩话音一转,“……不过如今好了,那大宋已经爬不起来了,这天下是咱们潘大王做主了!兄弟再无后顾之忧!”
董平摆摆手,“说那些作甚?你怎知大宋就会找我清算?那赵官家亲自和你说的不成?说那些都没用!现在燕山是我做主!”
马扩讶然,“这还用赵官家和我说?兄弟也在皇宫里做过禁军,难道不知朝堂之中官员脾性?不必赵官家提起,但凡大宋挺过了这一茬,又恢复生机了,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就等着将你活剥了呢!”
马政也苦口婆心说道:“归根结底,大王如今基业,乱世可存,盛世不能存!”
“大王自据守燕山一地,若是往前倒几十年,不是投奔大宋便是要投奔辽国,那两个大国之间怎容你这小地割据?只是如今近几年天下大乱,赵氏宗庙倾颓,辽国灭国,金国无暇他顾,这才有了燕山王、关中王、蜀地伪朝……此皆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大越一统江山,乱世终结,蜀地和王襄都已伏诛,兄弟万万别再胡思乱想了,为自己找好出路才是正道啊!”
董平越听越刺耳,只看在旧日相识才没发火,冷哼一声,“我燕山雄兵数十万,也不惧他大越,若是真要我燕京,就叫他姓潘的来取!”
说完转身挥袖离去。
只留下两位马正使远远看着他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了,马扩才转头和陈太师说道:“太师,你看他。”
陈文昭叫人招待两位使者,问道:“本来以原来的条件,董大王都不甚愿意,如今一再压价,为得哪般?”
要按常理来说,如今求稳是要事,封王就封王了,虽说是异姓王,可不见大宋还把童贯封为异姓王了吗?等过个几十年,过个一两代,慢慢把他爵位降下去也就成了,非要在此时出尔反尔,不是成心激董平?一个不当,怕好事也成坏事了。
马扩凑过去小声说道:“太师不知,早就有此打算,陛下欲以燕山府为首都……”
陈文昭瞪大了眼睛,“他真这么说?”
父子二人一齐点头,“千真万确。”
这下轮到陈文昭吃惊了,“为何要以燕山府为首都?这地方一到冬天冷死了,哪里是个做国都的地方?再者说以燕山为都城,那国界线要北去多少里?又要征战多少年?”
这怕是把燕云十六州都夺回来都不成,起码要打到原来的辽上京巴林左去,可那鬼地方更是死冷寒天的,还全是辽人,要它作甚?这怎么刚一登基,就如此穷兵黩武!
马扩叹了口气,“劝也劝了,谁能劝动陛下?陛下的性子太师是知晓的,但凡陛下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马政也说道:“朝中那些大臣起初也不同意,轮番相劝,陛下说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些个人就抹眼泪不出声了,叫唤着什么‘天生潘氏,社稷长存!’、‘臣虽老矣,愿同陛下一同守国门!’,之前的事就不再提了……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陈文昭愣了一会儿后叹气说道:“早年他还没发迹的时候,我叫他去大金,回来路过宋辽边界,他回京就与我就感慨连连,言大宋无国防而不得不养兵,以致国家冗兵;养兵却又不能战,只因战必需胜,败则直接退到黄河以南。不得不养兵,养兵却又不能战,边境百姓时不时被辽国那些士兵打谷草,泱泱大国沦落到如此境地,何其可怜……当时我以为他是真明白了,却没想到,他是真明白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等豪迈!这种话也就只有他那小学生能说得出来了!
陈文昭哑然一笑,潘邓如今已不是小学生了,是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了。
“罢了,你们那大越君臣都商量好的事,我这个外人就不置喙了,既然如此,你两个好好劝董大王吧。”
马扩连忙说道:“太师也帮我等劝劝董大王……”
马政也说道:“陛下并没有强行夺取燕山的意思,平日里提及董大王,依旧以兄弟相称,若是董大王不弃,仍愿封国公!如今大越收复中原,也只有林关两位将军加封国公,陛下实无强取豪夺之意……”
陈文昭摆摆手,“我都知道,你两个先去歇息吧,今日你们到来,待会儿董大王怕是又要招人议事了。”
马政父子两个当即告退,陈文昭则去了王府议事堂。
封地之内官员虽不似朝廷一般齐全,但该有的近几年陆续也都有了,董平坐在主位上,一群官员在底下站着,吏部老司曹苦口婆心,“……见好就收吧大王,那潘邓眼见着就是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咱们能怎么办呢?难不成真和他抗衡?抗衡不了呀!”
周臣拿了父亲给的书,也照样放到篮子里,“孩儿知晓,必会尽心竭力。”
*
中原一战大捷,西北有功之臣纷纷到苏州府拜见皇帝,朝廷设宴款待,潘邓见了杨家后人,也说道:“和杨志有五分相似。”
鲁智深哈哈大笑,笑了几声,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朝廷宴会上,又收敛了笑容,神情严肃,两手一拱,“臣也以为如此。”
这下轮到潘邓笑了,“人都说鲁将军乃性情中人,如今一见,粗中有细,如此一来,朕把关中交托给将军,十分安心。”
过了两日朝廷任命,林关二位将军收复中原有功,被加封国公,食邑四千户。
杨雄收复关中有功,被封为忠武将军,潘邓依旧叫杨家军驻守西北,而鲁智深、王进、史进几人被封为宁远将军,驻守京兆府、洛阳府和郑州府。
至于宋江,潘邓则把他招回来,放到张叔夜手下做一中郎将。潘邓前世历史上张叔夜可是真正剿灭了宋江一伙的,有他镇着,不怕宋江作妖!
往中原去的众官员都在寒山寺码头乘上了船,顺着运河一直到了开封府。中原在乱了十数年后,终于又有官府管事了。
各地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恢复生产,给老百姓创造好的生产环境,而后便是处理本地积压多年的刑狱案件。
潘邓特地派了苏州府法学学生北上,在中原几府试点搞司法分离,即官府只管政事,而在州府以及辖下县乡另建法院,专管诉讼。
这一政策一出,老百姓都竖起大拇哥,“这是看咱们老百姓案子忒多了,特意建了一个新府衙,你别说,咱们官家果然就跟传闻一样,为咱们百姓着想,真是明君!”
“是极是极!”
老百姓平日想到官府的时候不多,其中之一个切身实际的无非是和他人有了争端之后要找官府做主。
百姓自己做不了主的上报给官府之后,有官员给处理;官府和法院审查力求公平公正,为百姓着想;有能力平不平事,这是官府公信力的关键。
法院制度实行没两月,中原一地人心大安。
*
潘邓这两个月在苏州府也没闲着,他在思索收复燕山一事,光空口白牙叫董平交出手中兵权,他一定不肯,因此不如先亮亮刀锋。
正好建国一周年,潘邓打算在黄河河畔举行大阅兵和实战演习,展示一下新研发的火药和武器。
众所周知,黄河无比暴躁,动辄改道。在潘邓的前世,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而现在这个时候,入海口就在燕京北几十里不远处,是沧州和营平滦三州的交界处,也是从前大宋与辽国的边界。
众臣听说陛下要在黄河边上举办阅兵仪式,纷纷建议不如就在沧州一带的黄河边上越兵。正好也让那姓董的看看,陛下叫你归降,究竟是占你的便宜,还是大国风范根本就没那么多算计,拿下你一点都不费力气!
潘邓点头赞同,沧州地方虽然偏了点,可这会儿他阅兵的目的一来是震慑董平,二来就是震慑金人,如今中原归越,燕云十六州剩下的那几州也该在计划之内了。
既然是阅兵,潘邓陛下定要亲临,如此盛大场面,也不能没有外邦友人一同观赏,潘邓摸摸下巴,派马政父子二人出使燕山府,邀董平做客。
*
临近十月,一行人到了燕京,马扩陈明陛下之意,又说了陛下对燕京的打算,董平果然大怒,“他一国之君,出尔反尔,自己不觉得没有脸皮吗!”
马扩连忙劝他,“兄弟莫要动怒,此事也不是陛下出尔反尔……兄弟你仔细想想,如今大越刚刚建国,不是那大宋末年时候天下大乱的模样,如何能封个异姓王?便是陛下封你做燕山王了,兄弟你这位置坐得舒坦吗?”
董平瞪向马扩,这人怎么回事?说些什么胡话?什么叫他坐得舒坦不舒坦?他有什么不舒坦的!
第343章 劝说董平
马扩见董平怒目而对,知道他没懂,又解释说道:“……咱们就不说是大越,而是大宋,但凡那赵家人挺过了这次动乱,又站起来了,你这燕山王还能好生生在北地不成?你趁乱自立这事,赵家早晚要清算……”
马扩话音一转,“……不过如今好了,那大宋已经爬不起来了,这天下是咱们潘大王做主了!兄弟再无后顾之忧!”
董平摆摆手,“说那些作甚?你怎知大宋就会找我清算?那赵官家亲自和你说的不成?说那些都没用!现在燕山是我做主!”
马扩讶然,“这还用赵官家和我说?兄弟也在皇宫里做过禁军,难道不知朝堂之中官员脾性?不必赵官家提起,但凡大宋挺过了这一茬,又恢复生机了,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就等着将你活剥了呢!”
马政也苦口婆心说道:“归根结底,大王如今基业,乱世可存,盛世不能存!”
“大王自据守燕山一地,若是往前倒几十年,不是投奔大宋便是要投奔辽国,那两个大国之间怎容你这小地割据?只是如今近几年天下大乱,赵氏宗庙倾颓,辽国灭国,金国无暇他顾,这才有了燕山王、关中王、蜀地伪朝……此皆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大越一统江山,乱世终结,蜀地和王襄都已伏诛,兄弟万万别再胡思乱想了,为自己找好出路才是正道啊!”
董平越听越刺耳,只看在旧日相识才没发火,冷哼一声,“我燕山雄兵数十万,也不惧他大越,若是真要我燕京,就叫他姓潘的来取!”
说完转身挥袖离去。
只留下两位马正使远远看着他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了,马扩才转头和陈太师说道:“太师,你看他。”
陈文昭叫人招待两位使者,问道:“本来以原来的条件,董大王都不甚愿意,如今一再压价,为得哪般?”
要按常理来说,如今求稳是要事,封王就封王了,虽说是异姓王,可不见大宋还把童贯封为异姓王了吗?等过个几十年,过个一两代,慢慢把他爵位降下去也就成了,非要在此时出尔反尔,不是成心激董平?一个不当,怕好事也成坏事了。
马扩凑过去小声说道:“太师不知,早就有此打算,陛下欲以燕山府为首都……”
陈文昭瞪大了眼睛,“他真这么说?”
父子二人一齐点头,“千真万确。”
这下轮到陈文昭吃惊了,“为何要以燕山府为首都?这地方一到冬天冷死了,哪里是个做国都的地方?再者说以燕山为都城,那国界线要北去多少里?又要征战多少年?”
这怕是把燕云十六州都夺回来都不成,起码要打到原来的辽上京巴林左去,可那鬼地方更是死冷寒天的,还全是辽人,要它作甚?这怎么刚一登基,就如此穷兵黩武!
马扩叹了口气,“劝也劝了,谁能劝动陛下?陛下的性子太师是知晓的,但凡陛下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马政也说道:“朝中那些大臣起初也不同意,轮番相劝,陛下说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些个人就抹眼泪不出声了,叫唤着什么‘天生潘氏,社稷长存!’、‘臣虽老矣,愿同陛下一同守国门!’,之前的事就不再提了……没办法,只能这样了。”
陈文昭愣了一会儿后叹气说道:“早年他还没发迹的时候,我叫他去大金,回来路过宋辽边界,他回京就与我就感慨连连,言大宋无国防而不得不养兵,以致国家冗兵;养兵却又不能战,只因战必需胜,败则直接退到黄河以南。不得不养兵,养兵却又不能战,边境百姓时不时被辽国那些士兵打谷草,泱泱大国沦落到如此境地,何其可怜……当时我以为他是真明白了,却没想到,他是真明白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何等豪迈!这种话也就只有他那小学生能说得出来了!
陈文昭哑然一笑,潘邓如今已不是小学生了,是个一统天下的君王了。
“罢了,你们那大越君臣都商量好的事,我这个外人就不置喙了,既然如此,你两个好好劝董大王吧。”
马扩连忙说道:“太师也帮我等劝劝董大王……”
马政也说道:“陛下并没有强行夺取燕山的意思,平日里提及董大王,依旧以兄弟相称,若是董大王不弃,仍愿封国公!如今大越收复中原,也只有林关两位将军加封国公,陛下实无强取豪夺之意……”
陈文昭摆摆手,“我都知道,你两个先去歇息吧,今日你们到来,待会儿董大王怕是又要招人议事了。”
马政父子两个当即告退,陈文昭则去了王府议事堂。
封地之内官员虽不似朝廷一般齐全,但该有的近几年陆续也都有了,董平坐在主位上,一群官员在底下站着,吏部老司曹苦口婆心,“……见好就收吧大王,那潘邓眼见着就是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咱们能怎么办呢?难不成真和他抗衡?抗衡不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