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他派了一个心腹副将送信到应天府,同时让他打探着些消息,朝堂到底因何想要撤兵。
应天府既然发了圣旨,张叔夜再发兵就有抗旨之心了,他本是率领大军在外,自然不能作自毁长城之事,因此便按兵不动,等待应天府旨意。
却没想之后的十几天里,朝堂又连下三份圣旨,叫张叔夜回京。
帐中一片死寂,张叔夜说道:“诸位跟随我许久,也都能看清眼前形势,此战若是功成,朝廷尚有喘息之机;若是就此撤兵,再行攻伐还不知何年何月,长此以往,恐怕国之不存。”
老将痛心疾首,“粟氏有何资格如此插手国政!眼见着大军攻伐在即,他一纸圣旨,说要我们回归就回归?他一家奸贼要毁了祖宗江山!”
韩良臣叹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又转头对张将军说道:“相公如今还为国士伤神,为何不想想自身,此事究竟该如何是好?”
张叔夜叹道:“我没法先顾及自身,这一仗关乎大宋命脉,我不愿做国贼。”
众人听了这话都凛了凛心神,难不成张相公想要抗旨不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吗?
恰在此时,帐外有马匹声传来,来人一路驶到军营之中,之前去应天府的人回来了。
张叔夜赶忙叫人进来,来人匆匆进入帐内,见四周有各副将在,并未言语,张叔夜叹道:“你探听了什么消息就说吧。”
那副将说道:“小人到应天府之后,先是送了信到粟太师府上,粟太师看了信之后面色不悦,但并未呵斥小人,而是起身去了宫中。第二日告知小人立刻返还,小人得相公吩咐,隐在城中未走,打听了几天,才知道事情原委。”
他娓娓道来,“……缘是不知何时,蒋大将军到过相公府上,此事被人传扬,说是蒋大将军欲与相公结为亲家,粟太后极为不满,数番打听,又得知了蒋家三子与大公子往来频繁。今日相公来到淮南,在前线统兵,权柄过重,再加上大公子战败,粟太后便想要叫相公回归,叫她自己族里兄弟顶替相公之位!”
张叔夜皱紧眉头,“荒唐!我两家怎可能结亲?”他站起身来,“粟家这是怕我权柄过重,想要换成自己的心腹……大敌当前就如此沉不住气,我张叔夜何时有过悖逆之举!”
韩良臣十分打抱不平,“将军一向忠勇,不该被如此猜忌!”
那副将又说道:“将军在淮南统兵还只是其一,那粟太后容不下蒋家,这才是根结!”
众人都看向他,只听他又说道:“我在应天府这些时日,听得最多的就是当今皇帝姓蒋不姓赵!粟太后镇压流言,可这人嘴说话她哪管得了?拿了蒋家开刀,还要怕蒋家作乱,连带着张相公也受这无妄之灾!”
张叔夜赶紧制止“你莫胡说,不可轻论皇嗣之事!”
副将见相公如此十分着急,“相公还要执迷不悟?那粟家已经把刀架在你老人家脖子上了!莫说天子,就连朝堂都不姓赵了,姓粟!”
他上前两步,到了主帅近前,殷殷说道:“粟家容不下相公!大公子已经落入敌手,相公该为自己打算,不能再回应天府了!不然二公子怕也性命不保!再效忠下去,怕是要把全家都搭上!”
张叔夜真如被击中一般,直接跌回到了椅子里。
*
建炎五年六月,东南军大军发兵江北,关胜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冲散宋军,一举擒获张叔夜。
头领被擒,其余人等也再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张叔夜被押往苏州府,面见东南王。
潘邓见了故人,给他松了绑绳,张叔夜请罪,“罪臣无颜面对潘公,自请一死。”
潘邓叹道:“我今日见你不是为了这些生死之事,只要问你一句,从前你力保康王,在汴京城时弃城而去,只为确保康王登基;到了江州之后又为我写文,以祈求我出兵相救,此皆可说是为皇室正统。可时至今日此时,粟家当政,你却还要出兵攻打江南,此是为何?”
张叔夜沉默片刻,低头说道:“罪臣万无可赦。”
潘邓说道:“难不成只为你张家钟鸣鼎食,而不管百姓生灵涂炭?”
张叔夜抬起头来,“潘公何出此言?”
他看着潘邓,深吸一口气说道:“你我二人早便相识,难道你不知,我张叔夜生平何时以权谋私过?我两个儿子,一个被你擒获,一个在我军中,都是常年领兵之人,我一家何人过的是钟鸣鼎食的日子?”
他越说心中越难过,国破家亡的愤慨涌上心头,“……我这些年身为一介文臣,领兵南征北战,就是为了天下正统!这世间若正统不在,百姓才要生灵涂炭!”
张叔夜继而直面潘邓,“你只管在这江南称王称霸,可想没想过,你手中兵权是从何处得来?若天下人都似你一般,纵你有天能称帝,安知手下不会效仿此行径!你手下的节度使就不会造你的反?届时国难一统,天下大乱,生民困苦可与今日而语?”
张叔夜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几乎是吼的,武松皱紧了眉头,示意旁边人过去,两边过来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把他擒住,往后带走。
张叔夜挣扎着,喊得更大声了:“……周平王东迁,诸侯崛起,春秋战国之间天下大乱五百余年;东汉黄巾起义之后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又逢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四百年;大唐灭亡,五代十国,七十年后太祖才一统天下!乱世之中人如草芥,那时才是真的百姓苦!你手握重兵,坐镇江南,当时为何不救皇室?大宋三百余年,真要见他分崩离析,让中原再入乱世?这一乱又要多少年是个头?是你不为百姓还是我不为!”
张叔夜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只为钟鸣鼎食?你才是争权夺势无所不用其极!潘邓你个乱臣贼子!天下迟早要毁在你手里!”
说完了之后深觉天下将崩,苦累无望涌上心头,也不管两边守卫擒着他,坐地上大哭起来,“完了……祖宗江山,两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啊……全完了……哇啊……”
林朔在旁边听着,翻了个白眼,也不管老人家嚎啕大哭,叱道:“主公就说了一句,你要说多少句!”
潘邓暗叹口气,从怀里拿出布巾来摸了把脸,过了一会看向张叔夜幽幽说道:“大宋亡国,你还怨到我身上不成?苏学士说‘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此言确实有理,你既然说一统之前必有乱世,难不成不知现在已是乱世,亟待一统?你那大宋早已亡了!”
说完了又吩咐武松把张叔夜带走,叫他去和自家儿子团圆,而后对张叔夜说道:“国之兴亡皆有定数,没有不死之国,事已至此,你说这些有的没的有什么用?天下群雄并立,我有决心成天下之主,重现太平盛世!”
张叔夜还哭呢。
潘邓说道:“你自己想吧,你若一心求死,我不管你;你若真有终结乱世的决心,说什么别的节度使会跟我一样造我的反,那就该想想法子,大一统之后怎么防止此事,这才是正事!你光抱怨有什么用!”
说完挥挥手,“带走!”
第317章 收编敌军
张叔夜被人拽走了,潘邓又下令,让关胜收拢投降的宋军,将三万余人分散几处,打乱原有的编制,与江南军混编。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让新兵与老兵一同训练。
新来的宋军哪里受过这种高强度训练?每日早起啥都没干先背着重甲跑五里地!之后又是舞刀弄棒耍把式,夜里还必须得洗衣裳,到了第二日清早,又是五里地!
是以新兵各个苦不堪言,可刚要抱怨,却又看见老兵一骑绝尘把他们甩在身后,心里又憋屈又不服气。
这不光是劳累,这还关乎他们新兵小集体的脸面!只是无论如何愤慨,到了清晨的时候,依旧还是远远看着老兵背影,眼泪往肚子里流,发誓明日一定!
新兵各个累得脑瓜子发懵,一天又一天,整日里想得都是中午吃饭吃啥好的、下晌吃饭要吃几个白面大炊饼、终于要睡觉了、他们新兵跑五公里终于能在规定时辰跑完了!
从刚开始的一项都不达标,到了如今好歹有一项能叫指挥使满意点头,新兵心中也踏实了许多,终于感觉自己慢慢融入进了江南军了。
今日不光有此喜讯,指挥使还宣布明日要上思想教育课,众人都欣喜非常,各个坐到校场上腰杆笔直,听上面指挥使拿着大喇叭慷慨激昂。
“……咱们这些军队,这些士兵,就是咱国土的屏障,就是咱们百姓的依靠!看没看过家门口贴的门神?咱们就是整个江南的门神!往后,还是整个天下的门神!”
“我听有人说,咱们这些当兵的,是个贱职,是没人干的活计,说旁的好人家都不愿意把闺女托付给咱,这是谁说的?谁说的?纯他娘的放屁!咱们江南不兴这一套!这江南有了咱们,才能抵御外敌,维护安稳!反过来说,老百姓对咱们那也是没话说!咱们东南军民一家亲,坚决不搞军民对立!”
应天府既然发了圣旨,张叔夜再发兵就有抗旨之心了,他本是率领大军在外,自然不能作自毁长城之事,因此便按兵不动,等待应天府旨意。
却没想之后的十几天里,朝堂又连下三份圣旨,叫张叔夜回京。
帐中一片死寂,张叔夜说道:“诸位跟随我许久,也都能看清眼前形势,此战若是功成,朝廷尚有喘息之机;若是就此撤兵,再行攻伐还不知何年何月,长此以往,恐怕国之不存。”
老将痛心疾首,“粟氏有何资格如此插手国政!眼见着大军攻伐在即,他一纸圣旨,说要我们回归就回归?他一家奸贼要毁了祖宗江山!”
韩良臣叹道:“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又转头对张将军说道:“相公如今还为国士伤神,为何不想想自身,此事究竟该如何是好?”
张叔夜叹道:“我没法先顾及自身,这一仗关乎大宋命脉,我不愿做国贼。”
众人听了这话都凛了凛心神,难不成张相公想要抗旨不尊,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吗?
恰在此时,帐外有马匹声传来,来人一路驶到军营之中,之前去应天府的人回来了。
张叔夜赶忙叫人进来,来人匆匆进入帐内,见四周有各副将在,并未言语,张叔夜叹道:“你探听了什么消息就说吧。”
那副将说道:“小人到应天府之后,先是送了信到粟太师府上,粟太师看了信之后面色不悦,但并未呵斥小人,而是起身去了宫中。第二日告知小人立刻返还,小人得相公吩咐,隐在城中未走,打听了几天,才知道事情原委。”
他娓娓道来,“……缘是不知何时,蒋大将军到过相公府上,此事被人传扬,说是蒋大将军欲与相公结为亲家,粟太后极为不满,数番打听,又得知了蒋家三子与大公子往来频繁。今日相公来到淮南,在前线统兵,权柄过重,再加上大公子战败,粟太后便想要叫相公回归,叫她自己族里兄弟顶替相公之位!”
张叔夜皱紧眉头,“荒唐!我两家怎可能结亲?”他站起身来,“粟家这是怕我权柄过重,想要换成自己的心腹……大敌当前就如此沉不住气,我张叔夜何时有过悖逆之举!”
韩良臣十分打抱不平,“将军一向忠勇,不该被如此猜忌!”
那副将又说道:“将军在淮南统兵还只是其一,那粟太后容不下蒋家,这才是根结!”
众人都看向他,只听他又说道:“我在应天府这些时日,听得最多的就是当今皇帝姓蒋不姓赵!粟太后镇压流言,可这人嘴说话她哪管得了?拿了蒋家开刀,还要怕蒋家作乱,连带着张相公也受这无妄之灾!”
张叔夜赶紧制止“你莫胡说,不可轻论皇嗣之事!”
副将见相公如此十分着急,“相公还要执迷不悟?那粟家已经把刀架在你老人家脖子上了!莫说天子,就连朝堂都不姓赵了,姓粟!”
他上前两步,到了主帅近前,殷殷说道:“粟家容不下相公!大公子已经落入敌手,相公该为自己打算,不能再回应天府了!不然二公子怕也性命不保!再效忠下去,怕是要把全家都搭上!”
张叔夜真如被击中一般,直接跌回到了椅子里。
*
建炎五年六月,东南军大军发兵江北,关胜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冲散宋军,一举擒获张叔夜。
头领被擒,其余人等也再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张叔夜被押往苏州府,面见东南王。
潘邓见了故人,给他松了绑绳,张叔夜请罪,“罪臣无颜面对潘公,自请一死。”
潘邓叹道:“我今日见你不是为了这些生死之事,只要问你一句,从前你力保康王,在汴京城时弃城而去,只为确保康王登基;到了江州之后又为我写文,以祈求我出兵相救,此皆可说是为皇室正统。可时至今日此时,粟家当政,你却还要出兵攻打江南,此是为何?”
张叔夜沉默片刻,低头说道:“罪臣万无可赦。”
潘邓说道:“难不成只为你张家钟鸣鼎食,而不管百姓生灵涂炭?”
张叔夜抬起头来,“潘公何出此言?”
他看着潘邓,深吸一口气说道:“你我二人早便相识,难道你不知,我张叔夜生平何时以权谋私过?我两个儿子,一个被你擒获,一个在我军中,都是常年领兵之人,我一家何人过的是钟鸣鼎食的日子?”
他越说心中越难过,国破家亡的愤慨涌上心头,“……我这些年身为一介文臣,领兵南征北战,就是为了天下正统!这世间若正统不在,百姓才要生灵涂炭!”
张叔夜继而直面潘邓,“你只管在这江南称王称霸,可想没想过,你手中兵权是从何处得来?若天下人都似你一般,纵你有天能称帝,安知手下不会效仿此行径!你手下的节度使就不会造你的反?届时国难一统,天下大乱,生民困苦可与今日而语?”
张叔夜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几乎是吼的,武松皱紧了眉头,示意旁边人过去,两边过来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把他擒住,往后带走。
张叔夜挣扎着,喊得更大声了:“……周平王东迁,诸侯崛起,春秋战国之间天下大乱五百余年;东汉黄巾起义之后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又逢五胡乱华,天下大乱四百年;大唐灭亡,五代十国,七十年后太祖才一统天下!乱世之中人如草芥,那时才是真的百姓苦!你手握重兵,坐镇江南,当时为何不救皇室?大宋三百余年,真要见他分崩离析,让中原再入乱世?这一乱又要多少年是个头?是你不为百姓还是我不为!”
张叔夜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只为钟鸣鼎食?你才是争权夺势无所不用其极!潘邓你个乱臣贼子!天下迟早要毁在你手里!”
说完了之后深觉天下将崩,苦累无望涌上心头,也不管两边守卫擒着他,坐地上大哭起来,“完了……祖宗江山,两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啊……全完了……哇啊……”
林朔在旁边听着,翻了个白眼,也不管老人家嚎啕大哭,叱道:“主公就说了一句,你要说多少句!”
潘邓暗叹口气,从怀里拿出布巾来摸了把脸,过了一会看向张叔夜幽幽说道:“大宋亡国,你还怨到我身上不成?苏学士说‘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此言确实有理,你既然说一统之前必有乱世,难不成不知现在已是乱世,亟待一统?你那大宋早已亡了!”
说完了又吩咐武松把张叔夜带走,叫他去和自家儿子团圆,而后对张叔夜说道:“国之兴亡皆有定数,没有不死之国,事已至此,你说这些有的没的有什么用?天下群雄并立,我有决心成天下之主,重现太平盛世!”
张叔夜还哭呢。
潘邓说道:“你自己想吧,你若一心求死,我不管你;你若真有终结乱世的决心,说什么别的节度使会跟我一样造我的反,那就该想想法子,大一统之后怎么防止此事,这才是正事!你光抱怨有什么用!”
说完挥挥手,“带走!”
第317章 收编敌军
张叔夜被人拽走了,潘邓又下令,让关胜收拢投降的宋军,将三万余人分散几处,打乱原有的编制,与江南军混编。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让新兵与老兵一同训练。
新来的宋军哪里受过这种高强度训练?每日早起啥都没干先背着重甲跑五里地!之后又是舞刀弄棒耍把式,夜里还必须得洗衣裳,到了第二日清早,又是五里地!
是以新兵各个苦不堪言,可刚要抱怨,却又看见老兵一骑绝尘把他们甩在身后,心里又憋屈又不服气。
这不光是劳累,这还关乎他们新兵小集体的脸面!只是无论如何愤慨,到了清晨的时候,依旧还是远远看着老兵背影,眼泪往肚子里流,发誓明日一定!
新兵各个累得脑瓜子发懵,一天又一天,整日里想得都是中午吃饭吃啥好的、下晌吃饭要吃几个白面大炊饼、终于要睡觉了、他们新兵跑五公里终于能在规定时辰跑完了!
从刚开始的一项都不达标,到了如今好歹有一项能叫指挥使满意点头,新兵心中也踏实了许多,终于感觉自己慢慢融入进了江南军了。
今日不光有此喜讯,指挥使还宣布明日要上思想教育课,众人都欣喜非常,各个坐到校场上腰杆笔直,听上面指挥使拿着大喇叭慷慨激昂。
“……咱们这些军队,这些士兵,就是咱国土的屏障,就是咱们百姓的依靠!看没看过家门口贴的门神?咱们就是整个江南的门神!往后,还是整个天下的门神!”
“我听有人说,咱们这些当兵的,是个贱职,是没人干的活计,说旁的好人家都不愿意把闺女托付给咱,这是谁说的?谁说的?纯他娘的放屁!咱们江南不兴这一套!这江南有了咱们,才能抵御外敌,维护安稳!反过来说,老百姓对咱们那也是没话说!咱们东南军民一家亲,坚决不搞军民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