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此策自有其威慑,这从当年太上皇让潘邓宣抚江东两浙就能看出来,潘宣抚使在任五年之内江南再无反叛,连海上流寇都少了十之八九,足可见统兵权与调兵权统一是如何重要。
  只可惜叫不知情的人唏嘘,如今潘邓业已身死,再不能保卫国土了。
  *
  金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江南,百姓们倒是觉得没什么,他们南方本来就是天高皇帝远,那金人任凭他怎么打也打不到长江以南来!是以隔岸观火,并无危急感,只是频频感叹天下不太平,这才过去半年的时间,战火竟然又重启了。
  不光北面紧张,苏州局势更加的波云诡谲,苏州城里的老百姓虽然也每天按时上工下工,但是抵挡不住那流言一直在田间工厂和街头瓦舍里流传。
  肥料厂里面一个小工见四下无人,问身边的兄弟,“李大,你听说没……咱们潘大人死了?”
  李大翻了个白眼,看着曹小,“胡说什么呢?潘大人前几天刚来咱们这儿巡视厂房,咱俩还亲眼见得,你这是听谁说的?怎么就睁着眼睛说瞎话?”
  别个队的王小听了他两个在这儿嘀咕,悄悄凑过来,“……我也听说这传言了,这是怎么传出来的?有人说前两天来咱们厂的不是真的潘大人,是个替身!”
  李大真是不愿与他两个听风就是雨的人说些个没用的话,“咱潘大人好好的呢,谁说他死了?都别乱说!”
  王小又说道:“那你说既然没死,那为啥都这么传?”
  曹小见王小兄弟不似那李大死脑筋,就凑进和他嘀咕道:“我总感觉咱们苏州府要有大事……你没看自从东京城的天使来了一回,咱们苏州城门就紧闭着,已经关了两个多月了!现在全城戒严,我家在城外,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就住在咱们宿舍……”
  王小感同身受,唏嘘道:“我也两个多月没回去看看了,我婆娘都不知道我咋样了……”
  李大说道:“人家官府不都张榜了,上头大黑字写着呢,咱们关城门,是因为外边太乱了。年初的时候金军把汴京围起来,个把月才走,如今又来,咱们潘大人怕苏州出事,才戒严的!”
  曹小说道:“咱苏州府离京城远着呢,能出什么大事儿?”
  李大说道:“这谁能说得准?那北狄到哪儿是咱们说了算的?现在世道这么乱,咱们有地方挣钱,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兵把守着,叫别人进不来,这是多大的福气!你们忘了五年前白莲教起义的事了?死了多少人!苏州府剩了一半都不到!现在这种生活够好了,都别不知足了!”
  曹小和王小无缘故被训了一顿,十分不服气,嘟囔道:“哪个不知道现在日子过得好,我两个又没说什么……”
  种种猜想在民间流传着,苏州府百姓整日里除了嘀咕想不明白外边人为啥都说咱潘大人死了,就是对苏州城封锁有些恐慌,不过眼见着每日照常做工,小娃每日也照常上学堂,慌乱之中也有些安心就是了。
  但与寻常百姓不同,皇帝在全国设立四个总管的消息传到苏州府后,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感到这件事情不对劲。
  当一向处处都要集权的王朝突然建立了这种要命的总管制——并且还是在四京这样的内地而不是边疆的时候,往往象征着中央就快要支撑不住了。
  潘邓听了此事只是略一皱眉,这种制度就像一根吊命参,只不过眼看着皇帝吃得太晚了,金军正在一步步南下,一两个月的时间,大家根本来不及反应。
  反而他记得前世是在南宋初期,将领们为了抵御金军,或多或少地借鉴了这个总管制,才使得当时几个有名的将领有了足够的权力,统筹军事筹集粮草,将金军赶离了南方。不过在金军撤离之后,高宗就紧急将此制度解除了,更不惜杀死将领与金求和。
  潘邓一边拿着勺子吃着杏仁酪,一边哼道:“早干嘛去了!”
  小郓哥根本不知道兄弟在说啥,也一边吃冰酪一边附和道:“是呢!早干嘛去了!孩子死了他知道来奶了!”
  小哥俩吃完了杏仁酪,小郓哥去找王婆,过会儿还要去城里看制药厂,这是他前两天刚从东平搬来的,目前人员还不熟悉,要他照看着在苏州府安了家;潘邓则去了前堂,林冲这两个月带兵走遍了两浙各州府,愿意归顺的府尹就继续叫他们执掌一方,不愿意归顺的都抓了回来,现在就在宣抚使府上。
  潘邓打眼扫过去,不过五人,乃是婺州处州两地的官员,再看向林冲,林冲拱手答道:“这两州林参军已派人接管。”
  潘邓点点头,看着面前几人,其中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头拄着拐棍率先说道:“下官婺州尹彭浩拜见楚国公,敢问一句,国公为何反宋?”
  潘邓见这老头颤颤巍巍的,也不忍冷言厉色,便说道:“性命相逼,不得已而反。”
  彭府尹说道:“造反之举,实乃下下之策,新主无知,不明白宣抚使大德,你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书朝廷,陈述利害,或许尚有一线生机……朝廷向来以仁义为本,祖宗有言不杀士大夫尔,若我等联名上书,或许会收回成命……”
  他那双浑浊的双眼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说道:“……再者,你若举兵造反,天下人皆视为逆贼,届时四方围攻,江东之地又如何能保全?莫要因一时之愤,而将江东百姓置于水火之中……”
  潘邓说道:“我心已决,开弓岂有回头箭?于朝廷来说亦是如此。”
  又有一人忍不住上前劝道:“大人若以江东百姓为念,当思长远之计!如今恰逢北面金人来袭,大人若能以江东之兵,联合各方势力,共同抵御外敌,既能保全百姓,又能立下不世之功。朝廷若知大人有此忠心,又岂会再治罪于你?可你若举兵造反,不仅是与朝廷为敌,更会失去天下人心!万望大人三思而后行,莫要因一时之愤,而铸成千古之恨!”
  潘邓又看向他说道:“朝廷已然要赐死我,又岂会叫我领兵?只怕人还没到东京,便已做反贼论处了。我死尚可,要叫江东这八万士兵怎么办?又叫江东百姓如何?如今局势动荡,金人虎视眈眈,汴京尚不知能否保全,我非圣人,只想守这一地平安罢了。”
  他看着面前几人说道:“诸位之心,我潘邓亦知晓了,只是今日之事,非我所愿,实乃迫不得已。皇帝昏庸,听信谗言,欲赐死我。我若不反,性命难保,几位皆是江东栋梁,若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定能保全江东百姓,为天下谋一条生路。望几位三思。”
  这下轮到这几个人沉默了,他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潘邓既然造反,那不从他的人在这起事的当口被杀了也是理所当然,可如今此人如此谦卑,倒叫他几人有些摸不准了。
  彭浩说道:“我等身为朝廷命官,食君禄而忠君事,造反之举终究是逆天行事,若我等助你,便是背叛朝廷,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我等?”
  潘邓说道:“望几位不要拘泥于忠义之名,而忽百姓之实。”
  彭浩摇头,“忠义之道不可违,望大人好自为之。”
  潘邓说道:“既然如此,我便将几位放归,几位是去扬州府,还是去应天府?”
  这下几人包括彭浩在内,都流露出惊讶之色,过了好一会儿,彭浩说道:“将我几人送到江北岸即可,多谢潘公。”
  几人也弯腰言谢:“多谢潘公。”
  *
  花了两月的时间平定两浙,整顿兵马,眼看已有落叶飘落,潘邓披挂上马,是时候去北方了。
  第256章 潘邓复活
  九月十七,天现异像,夜晚百年未见的流星雨流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光乍晓,东方有青光浮现,五色斑斓,旭日东升,两浙宣抚使潘邓应天感召,死而复生!
  就连苏州府内的人都摸不着头脑,潘大人什么时候死了?怎么复活了?这没头没尾的话是哪传出来的?这不是瞎扯吗!
  曹小和王小两个在化肥厂里,听了这消息十分震惊,跑到空场地上,面对东方已经淡下去就快看不见的云霞一番的跪拜,“这是神谕呀,神谕!”
  李大跟在他俩身后出来,“……”
  苏州府人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对天现异象,自家大人死而复生的接受程度很高。府里潘大人死了的流言不攻自破,你甭管死没死,反正现在活着了!
  府里的彩布销量大增,不少人买了扎成彩条挂在门口,迎风飘扬。现在百姓家家户户生活比以往好多了,找个由头又是庆祝一番,家家打了二两酒,买上两斤肉,父母孩儿又是好饭一顿。
  出门买酒菜顺便把这个月的《江南风尚》也买回来,家里有识字的就自己翻看,不识字的就叫自家孩儿下了学堂给读。不少人翻看着这期刊物,颇为奇怪,就连街面上卖烤饼的都发出疑惑:“咦,这不是苏学士。你看这篇,这上头写着:苏东坡,一……一什么烟雨任平生,这苏东坡不就是苏学士,我听说早年间太上皇就把这些人的诗词什么都禁了,现在难不成是解了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