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一直到金国遣使来到东京,皇帝这才算是打消疑虑——既然金国还肯派使臣来,那就说明两国邦交依旧存在,并无什么大事。
  上回大宋派使团去金国,名义上是庆祝金国皇帝吴乞买继位;这回金国派使臣来到东京,名义上却是向大宋皇帝告知他们已经抓住了耶律延禧,喜通捷报。
  捉住了耶律延禧,就代表着如今的金国已经彻底消灭了辽国,他们在北方成为了真正的霸主。
  金国的使团从四月往东京走,一直走到六月份,到了东京城之后,皇帝设宴招待,一直叫使团在东京停留了两个月,等到八月份才叫使团回归。
  在这期间,奏报不断,金军在河北山西等地调动;金国国相粘罕和兀术也曾在大宋边境上阅兵;也曾有人见到金国军队在边境上征集粮草。
  然而种种在童贯看来都不能称之为金国即将入侵的先兆,只因金国使团如今正在东京城,此正彰显两国邦交之和。在这点上,童贯和皇帝的想法高度一致。
  多数消息自童大王处便被拦下,他不敢告诉皇帝发生了什么,满朝文武也少有人敢告诉皇帝真相。
  童贯眼见着风吹草动,深感大事不妙,却一直没有什么行动,报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一直到前几日雄州董平传信来,说郭药师的常胜军中有一个小头领叛逃,叫韩指挥使的,直往北面去了,童贯这才感觉大祸临头。
  焦急之下,童贯便让马扩带人去金国探听虚实,叫他找金国权臣打探消息,看他们是否真要南侵。临走之时特意交代马扩,“如今还有两州迟迟没来得及交割,你此次去金军之中,便以此为幌子,催促他们尽快交割,暗地里则探听虚实,看他们的军队究竟想做什么,若有什么不好,尽快传信!”
  马扩得了指令,带着使臣出使金国,面见粘罕,询问交割一事。
  粘罕正好前几日接见了长胜军叛变的韩首领,探听了许多宋朝河北的事,此时听南使询问,哈哈大笑,“蔚州应州乃是我家地盘!何时是你大宋朝的?不光不会交割,你们还得割给我们几座城来赔罪!”
  *
  金国出兵檄文直接发往燕京。
  其上痛陈大宋与金国联盟之时,数次毁约,言宋昔之作为,是图我疆,今伐汴宋,是图彼地,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若赵佶深悔前非,听命不违,则以黄河为界,黄河以来皆系我民!
  金军所图甚广,若以黄河为界,就相当于除了燕云十六州之外,大宋还要割去山西河北,何其贪婪!
  童贯内心虽十分惧怕,但此时他也不由得气得牙根痒痒,此金军豺狼狗豹之徒,欺人太甚!
  金国军队就算再勇猛,杀到黄河以南也要走好长的路,在这沿途路上都有大宋军队防守,一节节把金军拦下,只要他后勤粮草跟不上,定会力不从心,届时便会不攻自破!
  马扩此时早已返回营地,听了童贯计策之后,又建议道:“河东路险,河北平坦,大王不如死守山西,同时再派人驻守河北,以防金军在此东西两线骤然南下,只要阻拦住他们的脚步,时日一长,金军自会不战而降。”
  童贯十分认同,从金国南下渡黄河也只有这东西两线,山西自然由他来守,至于河北就由董平和郭药师驻守,如此一来,万无一失。
  然而备战几天之后,童贯原来的雄心壮志渐渐被磨灭,心里的恐惧又升了起来。他左思右想,马扩之计固然好,却不非得要他本人驻守山西。
  十月初一金军西路军的使者到达太原,向童贯发战帖,十月初二童贯便准备回汴京。
  太原守军张将军力劝童贯留下,“大王为何此时要回汴京?大王只要驻守山西,我山西儿郎自能抵御外敌,大王这个时候走,叫我们怎么办?”
  大敌当前,主帅逃走,还有什么军心可言?
  童贯十分不耐烦,一甩袍袖,“本王只是宣抚此地,并不要守土,你几个才是这儿的守军,若是叫本王在这替你们抵御外敌,要你几个有什么用!”
  他将几个守将破口大骂一番,而后又温和说道:“等本王到了东京城,定会支援人手来此!”说着马不停蹄逃回汴京。
  在他逃跑之前还没忘了安排马扩,童贯给了马扩一万多人,叫他去河北支援董平。
  马扩带领人手就要前往河北,然而走到半路,却突然听到消息,河北之地的董平已打了胜仗了!
  第242章 改元靖康
  董平胜了?金军东路军已经打到了燕京?
  马扩一边往燕京赶路,一边沿途招纳士兵,多是些平民百姓、义勇之士,加入军中,一同到河北防守。
  燕京城立在大宋北端,城池坚固,又有郭药师及其军队在此固守,难以攻破。
  金军东路军领军的是二太子完颜宗望,他眼见着两次受挫,往南行进不了,心中焦急,一边叫人去四周打探形势,看有没有其他道路可以前行;一边叫大军压境,企图震慑宋军。
  他军中参军乃是从辽国来的降臣,名叫耶律晚山的,见主帅心中焦急,询问道:“将军做何想?”
  完颜宗望说道:“谁不知常胜军的威名?咱们在他手里已吃过一次败仗,我不欲与他硬碰硬,如今咱们在东,他们在西,他常胜军虽守在燕京城,可任由他北面坚若磐石,南面依旧有路,守军可就不是他了!”
  耶律晚山说道:“话虽如此,他河北还有一个名将,名叫董平的,听说南面军就是他在河北指挥,而决胜千里之外。咱们刚刚吃了败仗,可见此人也十分不好惹。”
  完颜宗望眉头一皱,想起这个人来,顿时犯了嘀咕,过了一会儿他问道:“依军师所见,若是咱们硬要强攻一方,是攻北还是攻南?”
  耶律晚山笑了笑,“将军不必心急,以臣所见,不必强攻,智取便可成事。那郭药师和董平虽有不世武功,可将军也不止他二位,还有张刘两位将军;且在燕山府一地,就算是打仗的事,真正主事的却不是他两个将军能做主的,其中关窍多得很,官员相互掣肘,咱们只旁敲侧击,他们便能土崩瓦解了……”
  *
  七日过后,燕京城传出消息,郭药师投降了!
  董平大惊失色,他此时已经剿灭往南来的金军部队,行进到了燕京城以南的良乡一地,准备派军支援燕京,可没想到郭药师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投降了!这是为何!
  董平急火攻心,拽着传信的人喊道:“怎么回事!”
  那传信的虞侯也满头是汗,哆嗦着说道:“郭将军给金人写了降表,又把燕京府官员绑了聚在一起,说他愧对大宋,也不能保全气节,之后就,就宣布要投降了……”
  董平怒道:“我问你怎么回事!他为什么投降了!”
  那传信的虞侯哆嗦着从怀里掏出一纸书信来,上面写的还是凌乱的契丹语,董平急忙找了军中参军,叫他给读了。
  参军从头读到尾,面上也有些戚戚然,说道:“郭将军说他愧对大宋朝皇帝,也愧对董都尉的看重,里面说了他常胜军都是辽人,有惹事的时候,都是董都尉给他摆平;他也不愿放权,对自己军队从不严加看管,童大王屡次找麻烦,都是都尉开脱;他都记在心里,只是今生不能再与董都尉共奉一主了,只因为……”
  那参军看着信纸,吞吞吐吐地说道:“……只因为张刘二位将军欲要投降金军,知金军一直想要他郭药师,因此欲将他项上人头作为投名状,送给完颜宗望,他得知此事,便不能再守燕京……他一人守节,却不能让常胜军陪他丧命,因此拜别都尉……”
  董平沉默不言,军帐之中寂静得可怕,那前来送消息的虞侯官咽了下口水,说道:“前,前几日,金军攻燕京城久攻不下,在城外驻守了几天,忽然就转变了策略,改为强攻燕京城东北门,此东北门正是张刘二位将军驻守之地……”
  “后来不知怎的,一夜之间,郭将军就把燕山府大人们都绑起来了,就说要投降,蔡大人想要自戕,被郭大将军拦了下来,之后他们就在那屋里一直对着哭,郭将军派小人去雄州送信,后来的事我就不知了……小人一路往雄州走,没想到在良乡就遇见了董都尉……现如今八成郭将军已经将燕山府交给金军了……”
  董平倏地起身,拿起自己的镔铁长枪,“我大宋费尽力气得来的燕山府,绝不能让它再收回去!点一万人,我要亲自去会会完颜宗望!”
  *
  十月十六,童贯回到汴京城,此时的汴京已经隐隐听到金军南下的风声,只是事情还未传开,又有皇帝命令,宫中和市井都不太议论边防军事。
  可如今童贯回归,明眼人都能看出局势紧张,皇帝手里拿着之前燕京府蔡大人发的密报,从前并未将此信交给外朝讨论,如今也攥不住了,叫了二府议事。
  朝堂大员到宫中与皇帝商议金军南下一事,许多人都是头一次听说此事,听到金军已经打到太原府了,惊骇非常,众位大臣一直到黑夜才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