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这新创的产业,能为多少流民解决生计问题?能给官府交多少税收?能给河北的士兵提供多少粮食?
  二人都点点头,开始有些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比赛,也明白了大人之意,人都说士农工商,商在最末,可这比赛最后的评审若是人尽皆知,岂不也能为商正名?
  潘邓接着说道:“……以往民间开办工厂就有带动鳏寡孤独以及流氓的生计问题的先例,在战乱过后的江南办此赛事,让民间明白官府提倡的走向,一是有利于百姓生计,二也利于技艺发展。”
  据潘邓这两年来在江南所见,此处传统民族工业基本都有中型作坊,如白酒、调味品、陶瓷、造船、制造茶叶、文化用品、纺织等,其大小工坊规模介于家庭作坊与大工厂之间,成规模性的作坊雏形。
  潘邓对于这种经济现状很是满意,在宋朝不抑商的风气之下,这里几乎具备工业时代的雏形,他在前世时也听过种种论断,皆说宋朝是古代各个王朝之中最接近现代化工业时代的王朝。
  只是在靖康之耻过后,这样的开放繁荣又被压抑了下来,经济与思想都急转而下了。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望,靖康就好像是华夏的一个拐点,将十二世纪繁荣的第一国,硬生生拐到了另一条道路之上。如今潘邓就站在这个拐点上,他也很想看到,如果此地不受靖康的纷扰,而是拐上另外一条持续繁荣的道路,它又会走向何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乡村的城郭化,世界市场的开辟。在这四个要素聚集的情况下,大工业的思想就在人们脑海中诞生,江南地区本就沿海,此地出现的大型作坊也说明了此地有现代化根基。
  如今他宣府两浙江东二地,无论来日如何,他做此地上官一天,就有必要叫江南沿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只不过只凭借官府的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也要结合富商的力量。今年创业大赛开完之后,明年他还要在江南风尚月刊之上刊登‘大宋发明’版面,叫工业之火在此燎原。
  潘宣抚使制定了指导思想,林朔和袁常棣二人就开始操办了。
  先是在苏州府私下里举办了富商动员大会,之后又出榜了苏州府的创建大民族工坊的奖励机制,目的是为了让富商能更多地吸纳流民。其中包括必须要符合官府制定的雇工规范,建厂之前要先向官府说明,地址也要事先申请,官府会给一定的税收上的减免,厂里也要有官府要给派发思想政治老师等,从根本上杜绝群体中容易出现的传邪教风气。
  而后是就是办编辑部,办大赛,苏州府往年由京城被调职到此,名义上是升,实际上则是贬的各级官员都被潘邓征用,一时间热火朝天。
  苏州府群僚在此忙碌,北方京城也同样忙乱复杂。
  *
  东京城内,马扩带着几个金使,只用了十六天,一路从河北风尘仆仆回到汴京,将几个使者放到鸿胪寺,自己则直奔皇宫。
  二府官员全都进宫议事,只除了在家养病的当朝太师。
  赵佶擦擦额头上的汗,知道当初陈太师是被谁气得嘎嘣一下晕倒了,他既然不来,自己也没面皮去叫陈太师来皇宫,只能亲自主持议事。
  如今局势大好,燕京已经牢牢把握在手中,金国又承诺将山前六州归还大宋,只剩下西京和山后诸州,还有营平滦三州需要和金国商谈。
  王黼说道:“我们一开始就说好的,给岁币的前提是要要回燕云十六州所有土地,如今他只给我们山前六州,那约定还怎么能作数!明日接见金使,定要要回西京与营平滦三州!”
  “就是就是!”
  “如果要不回来,那咱们岁币也得减少,不能全给!”
  第232章 一再退让
  王黼的话得到一致赞同,第二日两国交涉,由王黼作为主战力,舌战群使,奈何这几个金使也不是善茬,站在大宋的国土之上,依旧寸步不让,坚持完颜阿骨打大王在国书里写的各样条件。
  王黼气道:“我朝与贵国早有约定,岁币之事,须以归还燕云十六州全境为前提,如今贵国只愿归还山前六州,此等背信之举,岂能令人信服!”
  金国使节冷笑一声,“南臣此言差矣,燕云十六州乃我大金将士浴血奋战夺来的土地,岂能轻易让与大宋?山前六州已是我国大王看在与宋朝友好的交情上格外开恩,若贵国仍不知足,只怕此事难以善了!”
  余深闻言眉头一皱,语气凌厉上前说道:“使节此言,莫非是要背弃盟约?当初两国白纸黑字,约定以岁币换燕云全境,如今贵国出尔反尔,莫非视我大宋如无物?燕云十六州乃我朝故土,岂能容你金国强占!”
  金使脸色一沉,声音也提高了,“南臣何必咄咄逼人!我大金将士为夺取这些土地,付出了多少勇士性命?贵国只凭一纸文书,便想坐享其成,未免太过天真!若南国坚持索要燕云十六州,那此便休要再提!”
  余深气道:“而金国如此,分明是失信之举!我大宋堂堂上国,岂能受此蒙蔽?燕云十六州乃是我大宋祖宗之地,岂容尔等霸占!今日若不归还,休怪我大等兴兵讨伐!”
  金使也面露愠色,“南臣休要在此危言耸听!我大金自灭辽以来,浴血奋战,方得燕云之地,尔等宋人,坐享其成竟还贪得无厌,欲索要更多!山前六州已是我大王开恩,尔等竟还妄图全要,真是痴人说梦!我大金勇士哪个怕打仗不成?若尔等一意孤行,我大金自当迎战!”
  议事堂之上气氛陷入冷凝,此时金国占了燕云十六州绝大多数土地,而宋朝却只占燕京与涿易两州,两相对比之下,相差甚远。宋朝朝臣本就不想再战,而想要以岁币换取国土,如今见金使不吃硬的,他们自然也不想撕破脸。
  王黼手背后打了个手势,杨戬上前说道:“我二国一直彼此友好,何必说这样的话?之前国书上明明写着,我大宋要燕云十六州故土,金国又为何视而不见?”
  金使见宋臣终于不再咄咄逼人,几个人小声说了几句话,一人面向宋臣说道:“我们大王刚收到的马使节带来的国书,后面写着宋国丞相的名字,上面写大宋遇到危急,要去西北,不能去燕京,约定明年再与金国一同夹击,可为何大宋自己撕毁盟约,先攻燕京?可是欺骗我们金国,要自己独吞燕京?”
  这一诘问让宋臣哑口无言,过了好一阵子,余深才说道:“我大军本欲出战西夏,可没想西夏见我军天威,不战而降,大军在西北回撤,到河北时恰巧遇到辽国降将,奉上燕京来投奔上朝,我大宋如何能不收?”
  两方你来我往,金使死咬住国书不松口,只将山前六州还与宋朝,并要岁币五十万不能少。
  可王黼见燕云十六州难以全部归还,便依旧想要将西京和营平滦三州拿回。
  金使说道:“我们只给山前六州,其他一律不给!你这样狮子大开口,我们简直没有办法谈,我几个就算回去禀告阿骨打大王,那这一来一回也只能是白做功!”
  谈到这里,局面僵持住了,双方休战,来日再谈。
  金国寸步不让,大宋不想开战的话,简直没有什么办法,赵佶又和二府商量了一番,待到下回谈判,西京便不再提,只因西京有雁门关可守,但营平滦三州必须要要回,此地乃是河北腹地,其战略意义对目前的大宋来说更加重要。
  只是经此一番舌战,不少人意识到了金国的强硬,他们仿佛真的不是来商谈的,而只是做个递国书的信使,不欲让步一分。
  这样一来,再与金国谈判,若是不能把条件谈下来,岂不做了罪人?百年之后,后人不知要如何嘀咕自己呢!是已无人想要再去谈判了。
  赵佶见此,他也不想和金使过多吵嚷,索幸直接派人去鸿胪寺,通知金使二府商议的结果:大宋不减少岁币,但是希望两国能各退一步,金国把营平滦三州归还大宋。
  金使收到了皇帝的回复,几个人在鸿胪寺小房里商议一番。他们都知道这三州是完颜阿骨打大王想要做关口的,怎么可能让出来?遂依旧回绝。
  事情谈到这里,便也无需再谈,赵佶直接写了国书,叫使者带回去让金国皇帝考虑。
  国书之上写了三点,西京和山后诸州暂且不管,大宋要营平滦三州;岁币不变;至于金国要带走山前六州的非汉族人,便叫大金皇帝自己取用,具体如何搬迁,日后再做讨论。
  金国使者拿了国书便要返程,走时还不忘带上马正使做南国使者。马扩走之前,赵佶叮嘱他不要忘了和金国皇帝争取营平滦三州,“此三地物产贫瘠,他金国便是拿在手里也生不出几个钱,反而还要消耗大量兵力驻守,实在很不划算,不如给我们。”
  之后赵佶悄声说道:“朕与卿家透个底,你若见金国皇帝不舍得这三州,便在岁币上加五万两银和五万匹布,就算是给他们的补偿了。”
  马扩听后拱手说道:“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