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
这些天里梁山军一再催促,金山场却避其锋芒,一直没商谈此事。
可没料到今日却一改常态,那前去金山场的虞侯官胡梁进了场后连待了三个时辰,从日头在正中到日头西斜,梁山军在金山场外张望许久,望到忍不住想要进去找人之时,胡虞侯身影才终于出现,从场里返回了。
“胡虞侯,怎么样?这回怎么待了这么久?他们终于松了口了?”
胡虞侯长舒了一口气,却没答他,而是说道:“我从前只感叹潘大人手腕刚硬,神威勇猛,如今换到这金山场上,这些天谈判下来,方知大人慈爱,爱民如爱子矣!我等身在梁山,后知后觉呀……”
众人皆摸不着头脑,跟随虞侯回归,胡虞侯到了军营,先去主公帐中复命,却被帐外守卫拦下。
胡虞侯面上带笑:“武都头,主公可是有什么要事?我要禀报之事与金山场有关,事有紧急,烦请通报。”
武松神情复杂,支吾了片刻说道:“主公会见贵客,你等会儿吧,待会儿我让人去叫你。”
胡梁见武都头都如此说了,自然也就到一旁等候。
帐中潘邓虽然躺在温柔乡里闭眼假寐,但是耳朵却早已支起来,听到了外面传报,他便不再懒床,磨蹭了一会儿就从他那张行军小床上坐起身来,在煤炉子旁边把衣裳穿上了。
徐观侧躺着支起身,见他坐在床边蜷着身子穿棉袜,火光照在小师侄那张侧脸上,整个人都暖融融的。他把被子围在潘哥儿周围,不叫他冻着,潘邓回头看着师叔的长发散落在锦被上,人也穿着中衣瞧着温柔又体贴,意志力骤然下跌,顺势躺在他怀里又靠了一会儿。
徐观就帮他把衣服穿上了,佩戴严整,又梳了头发,之后揽着他,二人一同依偎着坐在小床上烤火。
潘邓说道:“这天真冷。”
徐观听了又把他抱紧些。
潘邓见师叔误会,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是说这天真冷。”
徐观嗯了一声,亲了他一口,两人又腻了一会儿,潘邓这才从屏风后面转出身来,让武松把胡虞侯叫进账来。
胡梁走进帐中,和主公禀报今日之事,“大人给出的条件他们都答应,我们虽然争执颇多,但也都顺利谈下去了,只是后来却有一事一直悬而未决,乃是那金山场樊首领提了个新条件,他们要脱离亭户的户籍,不然……不然宁可造反,也不屈从。”
潘邓闻言颇为意外地挑了挑眉,“他们真这么说?”
第207章 亭户之苦
胡梁肯定道:“千真万确,属下再三和他们推却,最后干脆明说了,此事不是节度使大人能做主的。他们要是要别的,要官府或是商人收盐价高,那也都是应有之理,属下也就应了,可这脱离亭户户籍……”
胡梁满脸为难,“……那盐铁都是官营,说白了都是赵官家家产,咱们如何做得了主?这这这,这他们不是胡闹吗!”
胡梁唉声叹气,可他心里也知道,亭户想要脱离户籍,并非没有道理。
早在张清将军和赖都监南下秀州之时,他们就奉潘节度使之命一同前来,访问周边村县,调查此处民情。
两浙路作为全国重要的产盐基地,拥有众多盐场。其中最主要分布在秀州南海岸,以及杭州东部部分海岸地带。
这一片地区几乎都是专门从事海盐生产的亭户,世代定居于场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虽然大家都是煮盐的,可煮盐的与煮盐的也有不同,亭户内部也存在分化,上户富户和盐场监官对下户盐民的剥削尤为严重,因此一直以来亭户逃亡的事件频频发生。
秀州亭户之苦,一在官府剥削,官吏中饱私囊,用各种隐蔽手段夺取官府本应该支给盐民的本钱;二在上户联合官吏剥削下户,上户因为家资雄厚,每年煎盐数多,上交赋税也多,因此有协助官府管理基层盐场的权利,多与盐场监官联合欺压下户;三在劳作之苦,正所谓“细民之苦,莫亭户为剧。夏日酷烈,人所必避,独亭户反就之。”不光劳作辛苦,且下户多缺衣少食,有时往往还要受官吏杖责。
苦矣,不怪得此处造反声势巨大,且亭户团结一心,实在是压迫甚重。
而潘邓前期与盐场所谈的条件,增加工钱,缩短劳作的时长,增加收购盐钱,这都是针对缺少生产本钱,给人上工和与雇工无异的下户所想出的解决方法,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些。
至于盐场的核心问题,他其实并没有插手。
潘邓叹了一口气,不是他不为这的百姓考虑,实在是盐场不同于其他,盐是官营买卖,牵扯甚多,这里的事也由不得他做主。
胡梁觑着主公脸色,说道:“大人真心为他们着想,这儿的亭户也忒不识好歹了些,得寸进尺,竟然要脱离户籍!他们也不想想,这事是咱们说了算的吗?”
潘邓沉吟片刻,还没再想出什么法子,帐外又有人通传,张虞侯也从芦沥场回来了,正在帐外求见。
张图进了大帐,满脸的愁容,“主公,事情有变,芦沥场前几日已经要投降,可不知怎么的,今天又改了口,说非要给他们脱去户籍,不然不投降了!任由我怎么说都不管用,一门心思认准了死理,这是谁给他们出的主意?他们胆子怎么这么大!”
胡梁大惊失色,“芦沥场也要脱籍!”
张图惊讶道:“怎么回事?还有哪个和芦沥场一般?”
二人共同看向潘邓,潘邓长叹了一口气,叫了武松进账,“去看看派出去的使者都回来了吗?等人到齐了,咱们开会。”
*
最后两个使者紧赶慢赶地到了大帐之内,此时月明星稀,帐里灯火通明,潘邓坐在主位,依旧拿了他那大茶缸喝茶。
帐中有从郓王殿下那来的徐参军、军中张将军、昨天刚到此地的李大官人,还有一众自潘邓南下以来从梁山军中挑选出的文职小吏。
众人对开会流程已十分熟悉了,纷纷各自就位,手中拿着本笔。胡虞侯主持这次会议,与各位同僚说了当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亭户要求脱离户籍一事,帐里众人议论纷纷。
秦虞侯听了这话,赶紧说道:“今日浦东盐场也有此说法,属下刚回到营中,还没向主公汇报。”
另一人也赶紧说道:“小人,小人替刘虞侯传递消息,刘虞侯身在沙要场,暂且回不来,今日沙要场也有此说法,说要叫他们投降,除非把他们招安了,不再做着盐户,不然免谈!”
众人面面相觑,合着这几个盐场都背地里商量好了,合起伙来对付他们呢!
张图皱紧了眉头,别说他们如今已跟着主公许久,早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身,就算他们只是个平头老百姓,也知道这事根本不可能,“这哪里是主公能做主的?我看他们是反悔了,不想投降了,诚心难为咱们!这是要找个由头要跟咱们梁山硬碰硬!”
张清听了这话却摇摇头,“咱们梁山军在此驻军许久,可盐场从没派斥候出来探查过,可见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咱们动武。如今运河又被切断,白莲教也难以支援,除非他们神兵天降,从海上有了援兵,不然不可能如此自寻死路。”
那这是为了什么?他们该不会真以为主公能给他们脱离户籍吧?
此时一个沉默许久的虞侯官说道:“小人前两日从袁部场返回,今日才到营中,袁部场虽不似西边四场要求脱籍,可他们却说,投降可以,唯一的要求是要招安入咱们梁山军。”
众人都炸开了锅,“他们要入咱们梁山军?这怎么可能!”
“凭他们也要入咱们梁山军?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这盐场的人一个两个的怎都这样为难人?咱们劝降是节度使仁义在,不忍心叫他们打仗一个个都死了,他们倒好,不承情就算了,还净说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
众人七嘴八舌,那从袁部场返还的虞侯接着说道:“……前几日我也颇为迷惑,不过今日听了几位同僚之言才豁然开朗,由此看来,亭户们想的都差不离,不管是脱籍还是招安,都只不想再煮盐了。”
“说的简单,他们不煮盐了要去做什么?是哪个地方有地耕不成?没别的事做不说,没人煮盐了,老百姓吃什么?”
众人又七嘴八舌,有人说亭户得寸进尺;有人说他们这要求就算是郓王殿下从中转圜,也不会实现;更多人还是主张继续和谈,正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不管他们提出多么离谱的条件,也要看咱们答应不答应,慢慢磨就是了!
此方案虽颇受认可,却也有隐忧,如今多事之秋,郓王殿下还待在苏州府,等待此事完结。因此还是该早下定论,以免夜长梦多。
潘邓听他们说了半天,也没聊到点子上,敲了敲桌子,帐里安静下来。
潘邓说道:“两浙盐场究竟如何,咱们不是没调查过,亭户们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家里,盐场里大体是个什么样子,众位心中也都有成算,如今百姓都已揭竿造反,必是积怨已久,提出这个条件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既是劝降,便要把握好这一点。”
这些天里梁山军一再催促,金山场却避其锋芒,一直没商谈此事。
可没料到今日却一改常态,那前去金山场的虞侯官胡梁进了场后连待了三个时辰,从日头在正中到日头西斜,梁山军在金山场外张望许久,望到忍不住想要进去找人之时,胡虞侯身影才终于出现,从场里返回了。
“胡虞侯,怎么样?这回怎么待了这么久?他们终于松了口了?”
胡虞侯长舒了一口气,却没答他,而是说道:“我从前只感叹潘大人手腕刚硬,神威勇猛,如今换到这金山场上,这些天谈判下来,方知大人慈爱,爱民如爱子矣!我等身在梁山,后知后觉呀……”
众人皆摸不着头脑,跟随虞侯回归,胡虞侯到了军营,先去主公帐中复命,却被帐外守卫拦下。
胡虞侯面上带笑:“武都头,主公可是有什么要事?我要禀报之事与金山场有关,事有紧急,烦请通报。”
武松神情复杂,支吾了片刻说道:“主公会见贵客,你等会儿吧,待会儿我让人去叫你。”
胡梁见武都头都如此说了,自然也就到一旁等候。
帐中潘邓虽然躺在温柔乡里闭眼假寐,但是耳朵却早已支起来,听到了外面传报,他便不再懒床,磨蹭了一会儿就从他那张行军小床上坐起身来,在煤炉子旁边把衣裳穿上了。
徐观侧躺着支起身,见他坐在床边蜷着身子穿棉袜,火光照在小师侄那张侧脸上,整个人都暖融融的。他把被子围在潘哥儿周围,不叫他冻着,潘邓回头看着师叔的长发散落在锦被上,人也穿着中衣瞧着温柔又体贴,意志力骤然下跌,顺势躺在他怀里又靠了一会儿。
徐观就帮他把衣服穿上了,佩戴严整,又梳了头发,之后揽着他,二人一同依偎着坐在小床上烤火。
潘邓说道:“这天真冷。”
徐观听了又把他抱紧些。
潘邓见师叔误会,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就是说这天真冷。”
徐观嗯了一声,亲了他一口,两人又腻了一会儿,潘邓这才从屏风后面转出身来,让武松把胡虞侯叫进账来。
胡梁走进帐中,和主公禀报今日之事,“大人给出的条件他们都答应,我们虽然争执颇多,但也都顺利谈下去了,只是后来却有一事一直悬而未决,乃是那金山场樊首领提了个新条件,他们要脱离亭户的户籍,不然……不然宁可造反,也不屈从。”
潘邓闻言颇为意外地挑了挑眉,“他们真这么说?”
第207章 亭户之苦
胡梁肯定道:“千真万确,属下再三和他们推却,最后干脆明说了,此事不是节度使大人能做主的。他们要是要别的,要官府或是商人收盐价高,那也都是应有之理,属下也就应了,可这脱离亭户户籍……”
胡梁满脸为难,“……那盐铁都是官营,说白了都是赵官家家产,咱们如何做得了主?这这这,这他们不是胡闹吗!”
胡梁唉声叹气,可他心里也知道,亭户想要脱离户籍,并非没有道理。
早在张清将军和赖都监南下秀州之时,他们就奉潘节度使之命一同前来,访问周边村县,调查此处民情。
两浙路作为全国重要的产盐基地,拥有众多盐场。其中最主要分布在秀州南海岸,以及杭州东部部分海岸地带。
这一片地区几乎都是专门从事海盐生产的亭户,世代定居于场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虽然大家都是煮盐的,可煮盐的与煮盐的也有不同,亭户内部也存在分化,上户富户和盐场监官对下户盐民的剥削尤为严重,因此一直以来亭户逃亡的事件频频发生。
秀州亭户之苦,一在官府剥削,官吏中饱私囊,用各种隐蔽手段夺取官府本应该支给盐民的本钱;二在上户联合官吏剥削下户,上户因为家资雄厚,每年煎盐数多,上交赋税也多,因此有协助官府管理基层盐场的权利,多与盐场监官联合欺压下户;三在劳作之苦,正所谓“细民之苦,莫亭户为剧。夏日酷烈,人所必避,独亭户反就之。”不光劳作辛苦,且下户多缺衣少食,有时往往还要受官吏杖责。
苦矣,不怪得此处造反声势巨大,且亭户团结一心,实在是压迫甚重。
而潘邓前期与盐场所谈的条件,增加工钱,缩短劳作的时长,增加收购盐钱,这都是针对缺少生产本钱,给人上工和与雇工无异的下户所想出的解决方法,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好一些。
至于盐场的核心问题,他其实并没有插手。
潘邓叹了一口气,不是他不为这的百姓考虑,实在是盐场不同于其他,盐是官营买卖,牵扯甚多,这里的事也由不得他做主。
胡梁觑着主公脸色,说道:“大人真心为他们着想,这儿的亭户也忒不识好歹了些,得寸进尺,竟然要脱离户籍!他们也不想想,这事是咱们说了算的吗?”
潘邓沉吟片刻,还没再想出什么法子,帐外又有人通传,张虞侯也从芦沥场回来了,正在帐外求见。
张图进了大帐,满脸的愁容,“主公,事情有变,芦沥场前几日已经要投降,可不知怎么的,今天又改了口,说非要给他们脱去户籍,不然不投降了!任由我怎么说都不管用,一门心思认准了死理,这是谁给他们出的主意?他们胆子怎么这么大!”
胡梁大惊失色,“芦沥场也要脱籍!”
张图惊讶道:“怎么回事?还有哪个和芦沥场一般?”
二人共同看向潘邓,潘邓长叹了一口气,叫了武松进账,“去看看派出去的使者都回来了吗?等人到齐了,咱们开会。”
*
最后两个使者紧赶慢赶地到了大帐之内,此时月明星稀,帐里灯火通明,潘邓坐在主位,依旧拿了他那大茶缸喝茶。
帐中有从郓王殿下那来的徐参军、军中张将军、昨天刚到此地的李大官人,还有一众自潘邓南下以来从梁山军中挑选出的文职小吏。
众人对开会流程已十分熟悉了,纷纷各自就位,手中拿着本笔。胡虞侯主持这次会议,与各位同僚说了当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亭户要求脱离户籍一事,帐里众人议论纷纷。
秦虞侯听了这话,赶紧说道:“今日浦东盐场也有此说法,属下刚回到营中,还没向主公汇报。”
另一人也赶紧说道:“小人,小人替刘虞侯传递消息,刘虞侯身在沙要场,暂且回不来,今日沙要场也有此说法,说要叫他们投降,除非把他们招安了,不再做着盐户,不然免谈!”
众人面面相觑,合着这几个盐场都背地里商量好了,合起伙来对付他们呢!
张图皱紧了眉头,别说他们如今已跟着主公许久,早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身,就算他们只是个平头老百姓,也知道这事根本不可能,“这哪里是主公能做主的?我看他们是反悔了,不想投降了,诚心难为咱们!这是要找个由头要跟咱们梁山硬碰硬!”
张清听了这话却摇摇头,“咱们梁山军在此驻军许久,可盐场从没派斥候出来探查过,可见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咱们动武。如今运河又被切断,白莲教也难以支援,除非他们神兵天降,从海上有了援兵,不然不可能如此自寻死路。”
那这是为了什么?他们该不会真以为主公能给他们脱离户籍吧?
此时一个沉默许久的虞侯官说道:“小人前两日从袁部场返回,今日才到营中,袁部场虽不似西边四场要求脱籍,可他们却说,投降可以,唯一的要求是要招安入咱们梁山军。”
众人都炸开了锅,“他们要入咱们梁山军?这怎么可能!”
“凭他们也要入咱们梁山军?这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这盐场的人一个两个的怎都这样为难人?咱们劝降是节度使仁义在,不忍心叫他们打仗一个个都死了,他们倒好,不承情就算了,还净说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话!”
众人七嘴八舌,那从袁部场返还的虞侯接着说道:“……前几日我也颇为迷惑,不过今日听了几位同僚之言才豁然开朗,由此看来,亭户们想的都差不离,不管是脱籍还是招安,都只不想再煮盐了。”
“说的简单,他们不煮盐了要去做什么?是哪个地方有地耕不成?没别的事做不说,没人煮盐了,老百姓吃什么?”
众人又七嘴八舌,有人说亭户得寸进尺;有人说他们这要求就算是郓王殿下从中转圜,也不会实现;更多人还是主张继续和谈,正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不管他们提出多么离谱的条件,也要看咱们答应不答应,慢慢磨就是了!
此方案虽颇受认可,却也有隐忧,如今多事之秋,郓王殿下还待在苏州府,等待此事完结。因此还是该早下定论,以免夜长梦多。
潘邓听他们说了半天,也没聊到点子上,敲了敲桌子,帐里安静下来。
潘邓说道:“两浙盐场究竟如何,咱们不是没调查过,亭户们是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家里,盐场里大体是个什么样子,众位心中也都有成算,如今百姓都已揭竿造反,必是积怨已久,提出这个条件来也在情理之中,我们既是劝降,便要把握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