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首领!”武副将喊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若是连你都没办法了,我们千来人要怎么办!”
周兰心被这惊雷似的一声爆喝惊醒,神志清明起来。
没有独自带过军队之前,周兰心不知道一千人代表着什么,一千人站在面前是多么庞大的队伍,又是多么重的担子。
这些时日以来,周兰心带着千人大队由湖州前往常州,一路之上粮食、疾病、内斗、逃兵,层出不穷的事比以往她经历过的都要多,也让周兰心知道了,掌管军队不说攻城略地,光是不让它乱起来,能顺着一个方向走就很不容易。更别说率领一千人,在这乱世之中有饭吃,每个人能活下去。
周兰心将自己从担忧父兄家人的情绪中拔出,开始担忧这群跟她一路北上,听她号令的湖州父老,她的目光坚定起来,“去列队吧。”
武向遵命去列队。
这两营人马有四十往上的老者,还有不到十五的幼童,有百来妇女,大多数都身体孱弱,瘦骨嶙峋,到宜兴的路上已死了百来人。
有人悄声问周首领,“首领,大王不会真派咱们去攻城吧?”说是攻城,实际上不就是要他们去送死?
一个小猴子这些日子受周兰心照顾,和她熟稔些许,此时害怕得凑近了,“首领,咱们,咱们怎么办。”
周兰心看着这小孩,他名为明明已经十岁了,却还只到她腰那么高,整个人又瘦又小,一只耳朵没了,连带着侧脸一道长疤。
周兰心摸摸那小孩的头,将他脑袋靠在自己身上,抱了一会儿又将小孩松开了,看向这些天跟她一路北上到宜兴的乡亲,“都去列队吧。”
有人流泪了,“周首领,我们真要去攻城,也都活不了了,你带我们走吧……”
周兰心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走不走得掉两说,走了又能去哪?“我自有打算,都依令行事。”
她牵过武副将牵来的马匹,一个利落的甩身上了马,说道:“邓大王命我们今晚做前头兵去攻打宜兴城,众位的身家性命皆在此晚!我周兰心带你们从湖州来到宜兴,必要把你们囫囵个都带回去!有哪位勇士与我做先锋官?”
话音刚落,队伍里零零散散的出来几个男子,虽都是面有沧桑,身形瘦削,但也算矮子里面拔将军,属于营中较为悍勇的士兵了。
周兰心说到:“众位跟随我来,其余人等听武副将安排行事。”
*
午夜时分,邓元觉大军处依旧光亮点点,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把这一片照得亮如白昼
现在他也不在乎是否隐蔽了,今日这番假消息将他耐心耗尽,今晚便要攻城!
邓元觉说道:“攻城兵、攻城炮都准备好了吗?”
“报告大王,一切妥当。”
“那群肉盾呢?”
说话之间,士兵通报,周首领前来拜见。
邓元觉微微不耐,但也还是接见了周首领。
周兰心拜见邓大王,说道:“郭坛主派我等援助大军,邓大王有命,原不敢辞,只是我营中士兵身体羸弱,怕受不得墙上箭矢,听闻大军有没用的甲胄,可否借我营中士兵一用?”
堂中众人都流露出听什么笑话一般的神色,都是送死之人,哪个还会将那贵重的甲胄给你们这帮人穿?
邓元觉说道:“甲胄已没了。”
周兰心又说道:“若是没有甲胄,只有头盔也好。”
邓元觉心中不耐:“头盔也没有。”
周兰心又说道:“我等愿为大王身先士卒,做前头兵攻城,只求大王体恤,便是没有甲胄,头盔,只有茅草卷身也可,众儿郎必将竭尽全力,恭祝大王顺利夺得宜兴城!”
只是要点茅草,再不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邓元觉说道:“既然如此,自去粮仓抱茅,不准延误战机。”
“多谢大王。”周兰心再拜而退。
邓元觉在账内安排兵马,准备从南面和西面两路夹击宜兴城,宜兴城南方是平原,西面有丘陵,东面则是太湖,只要从南方与西方两处进攻,城内宋军便无路可走,只能后撤,他大军攻城之后,只要再往北驱赶几百里,就能坐稳宜兴。
邓元觉手下一万大军派八营攻南城门,另外八营去西山丘陵之上,可借地势攻城,余下士兵留在营中看守。
等各营听令,一切都布置妥当了,邓元觉叫人去吩咐周兰心带兵前进。
周兰心领着两营人马率先前往宜兴城门,指挥攻城的首领问道:“周首领的人马怎么看着少了些,好像不足两营?”
周兰心答道:“一路上风餐露宿,条件艰苦,我带的这些人本就身体孱弱。有些个扛不住的路上就去了,本也不足两营,只一营多点。”
那首领又问道:“尔等可知如何攻城?”
周兰心答道:“我等自入军营以来便是勤杂兵,不懂刀剑,不知如何攻城,邓大王只叫我们到前头去,探明宜兴城状况,首领不如派爬城士兵与我等一同前往,大部队跟在我们后面。”
那首领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如此节省了他这一营人马,便叫二十几个拿了飞钩绳索的士兵到前面去,再叫攻城炮跟在后面。只等开了城门之后,叫她这群先头兵先进城去挨上第一波刀箭,自己的士兵再前去冲锋。
*
宜兴瞭望塔之上,几个士兵手拿千里江山镜探查情况,一人说道:“邓元觉大军先头兵一营半人,步兵,正往南城门赶,第二波两营人马跟在先头兵五里之后。”
话音刚落,马上有人下瞭望塔传递消息。
“等等……”那拿着千里江山镜的士兵皱紧了眉头,转动镜筒,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邓元觉大军那边好像起火了,有烟。”
*
城内已经开始列队,队伍排列整齐,临时搭建的军营之中,分发铠甲和兵器的匆匆忙忙,明显就是在做战前准备
董小五牙关打颤,神思不属,他到现在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半夜要备战,不过却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
城中如此严密部署,难不成是得了什么消息?
薛成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一下午都心不在焉的……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啊?”董小五这才听见薛兄弟的问话,不自在的笑了笑,“我有什么对你说的呀。没有没有。”
薛成也就不再管他,自顾自收拾行装,穿了甲胄。
城门处燃起点点火把。
瞭望塔上侦察兵的消息一个个往下传递,敌军已经快到城下了。
*
离城门不足三里,周兰心往后看了看等候在那里的大军,又看看在自己军中的二十个攀墙手,下令攻城。
勤杂兵们对视几眼,手无寸铁、蔫不吱声地乌泱乌泱冲向城门,那几个爬墙手冲在最先,甩钩爬墙。
瞭望塔上侦察兵看着已经到了脚底的大军,说道:“先头兵都是老幼妇孺,没有武器;爬墙手东西各十个人;攻城炮据此三里;大军距离这五里地……嗯?”
那士兵看了又看,“敌军内讧!”
那爬墙手趁着月黑风高爬了墙,却突然听到抽刀声,他心下一凛,转头看去,只见寒光袭来,背上一阵刺痛,跌下城墙。
周兰心下令从背后偷袭诛杀,队伍一阵混乱,城头上火把点亮,眼见城头弓箭手已经弯弓瞄准,只等一声令下就要放箭。周兰心在城前脱了甲,露出里面的白衣,两名部下顺势扬起一块白布来,在黑夜中飘荡,周兰心扬起嗓子往城上喊道:“我乃杭州太守明瀚海之女,逃出城中为父求援!恳请节度使一见,救我父亲!”
第150章 家父明瀚海
大军攻城之时潘邓正从床上爬起来,穿戴整齐了,一边绑袖一边听城门士兵来报。
听着听着却颇有些疑惑,怎么每个字都听得懂,连起来又有些抽象呢?
“你是说杭州太守明瀚海的千金做了反贼,原本是带着一群人前来做肉盾攻城,到了门口又白衣而降?”
士兵连连点头,“节度使英明!”
潘邓:“嘶……明翰海?”
明兄今年多大了?他任由武松给他系甲胄,一边掰着手指头,算出来大概三十五岁……不对,明兄做了杭州太守了?当初自东平一别便没再有音讯,没想到如今竟然做了杭州如此富庶之地的太守……不对,是杭州太守!那个被方腊太子方天定重重围困四个月,现在不一定惨到了什么模样的杭州!
“怪不得!”潘邓感叹到。
武松给主公批了甲,又给他拿了头盔和佩剑献上,“主公说什么?”
潘邓拿过头盔带上,摇了摇头。怪不得水浒原著之中,方腊起义之后,杭州是最先沦陷的,可如今竟然和守兵一万两千的苏州城并立江南,屹立不倒,原来是有能人镇守,明兄威武呀!
*
城门之前,周兰心举白旗投降,身后大军早已看出势头不好,万分警觉,待令行事。
周兰心被这惊雷似的一声爆喝惊醒,神志清明起来。
没有独自带过军队之前,周兰心不知道一千人代表着什么,一千人站在面前是多么庞大的队伍,又是多么重的担子。
这些时日以来,周兰心带着千人大队由湖州前往常州,一路之上粮食、疾病、内斗、逃兵,层出不穷的事比以往她经历过的都要多,也让周兰心知道了,掌管军队不说攻城略地,光是不让它乱起来,能顺着一个方向走就很不容易。更别说率领一千人,在这乱世之中有饭吃,每个人能活下去。
周兰心将自己从担忧父兄家人的情绪中拔出,开始担忧这群跟她一路北上,听她号令的湖州父老,她的目光坚定起来,“去列队吧。”
武向遵命去列队。
这两营人马有四十往上的老者,还有不到十五的幼童,有百来妇女,大多数都身体孱弱,瘦骨嶙峋,到宜兴的路上已死了百来人。
有人悄声问周首领,“首领,大王不会真派咱们去攻城吧?”说是攻城,实际上不就是要他们去送死?
一个小猴子这些日子受周兰心照顾,和她熟稔些许,此时害怕得凑近了,“首领,咱们,咱们怎么办。”
周兰心看着这小孩,他名为明明已经十岁了,却还只到她腰那么高,整个人又瘦又小,一只耳朵没了,连带着侧脸一道长疤。
周兰心摸摸那小孩的头,将他脑袋靠在自己身上,抱了一会儿又将小孩松开了,看向这些天跟她一路北上到宜兴的乡亲,“都去列队吧。”
有人流泪了,“周首领,我们真要去攻城,也都活不了了,你带我们走吧……”
周兰心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走不走得掉两说,走了又能去哪?“我自有打算,都依令行事。”
她牵过武副将牵来的马匹,一个利落的甩身上了马,说道:“邓大王命我们今晚做前头兵去攻打宜兴城,众位的身家性命皆在此晚!我周兰心带你们从湖州来到宜兴,必要把你们囫囵个都带回去!有哪位勇士与我做先锋官?”
话音刚落,队伍里零零散散的出来几个男子,虽都是面有沧桑,身形瘦削,但也算矮子里面拔将军,属于营中较为悍勇的士兵了。
周兰心说到:“众位跟随我来,其余人等听武副将安排行事。”
*
午夜时分,邓元觉大军处依旧光亮点点,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把这一片照得亮如白昼
现在他也不在乎是否隐蔽了,今日这番假消息将他耐心耗尽,今晚便要攻城!
邓元觉说道:“攻城兵、攻城炮都准备好了吗?”
“报告大王,一切妥当。”
“那群肉盾呢?”
说话之间,士兵通报,周首领前来拜见。
邓元觉微微不耐,但也还是接见了周首领。
周兰心拜见邓大王,说道:“郭坛主派我等援助大军,邓大王有命,原不敢辞,只是我营中士兵身体羸弱,怕受不得墙上箭矢,听闻大军有没用的甲胄,可否借我营中士兵一用?”
堂中众人都流露出听什么笑话一般的神色,都是送死之人,哪个还会将那贵重的甲胄给你们这帮人穿?
邓元觉说道:“甲胄已没了。”
周兰心又说道:“若是没有甲胄,只有头盔也好。”
邓元觉心中不耐:“头盔也没有。”
周兰心又说道:“我等愿为大王身先士卒,做前头兵攻城,只求大王体恤,便是没有甲胄,头盔,只有茅草卷身也可,众儿郎必将竭尽全力,恭祝大王顺利夺得宜兴城!”
只是要点茅草,再不给好像有点说不过去了,邓元觉说道:“既然如此,自去粮仓抱茅,不准延误战机。”
“多谢大王。”周兰心再拜而退。
邓元觉在账内安排兵马,准备从南面和西面两路夹击宜兴城,宜兴城南方是平原,西面有丘陵,东面则是太湖,只要从南方与西方两处进攻,城内宋军便无路可走,只能后撤,他大军攻城之后,只要再往北驱赶几百里,就能坐稳宜兴。
邓元觉手下一万大军派八营攻南城门,另外八营去西山丘陵之上,可借地势攻城,余下士兵留在营中看守。
等各营听令,一切都布置妥当了,邓元觉叫人去吩咐周兰心带兵前进。
周兰心领着两营人马率先前往宜兴城门,指挥攻城的首领问道:“周首领的人马怎么看着少了些,好像不足两营?”
周兰心答道:“一路上风餐露宿,条件艰苦,我带的这些人本就身体孱弱。有些个扛不住的路上就去了,本也不足两营,只一营多点。”
那首领又问道:“尔等可知如何攻城?”
周兰心答道:“我等自入军营以来便是勤杂兵,不懂刀剑,不知如何攻城,邓大王只叫我们到前头去,探明宜兴城状况,首领不如派爬城士兵与我等一同前往,大部队跟在我们后面。”
那首领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如此节省了他这一营人马,便叫二十几个拿了飞钩绳索的士兵到前面去,再叫攻城炮跟在后面。只等开了城门之后,叫她这群先头兵先进城去挨上第一波刀箭,自己的士兵再前去冲锋。
*
宜兴瞭望塔之上,几个士兵手拿千里江山镜探查情况,一人说道:“邓元觉大军先头兵一营半人,步兵,正往南城门赶,第二波两营人马跟在先头兵五里之后。”
话音刚落,马上有人下瞭望塔传递消息。
“等等……”那拿着千里江山镜的士兵皱紧了眉头,转动镜筒,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邓元觉大军那边好像起火了,有烟。”
*
城内已经开始列队,队伍排列整齐,临时搭建的军营之中,分发铠甲和兵器的匆匆忙忙,明显就是在做战前准备
董小五牙关打颤,神思不属,他到现在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半夜要备战,不过却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
城中如此严密部署,难不成是得了什么消息?
薛成问道:“你这是怎么了?一下午都心不在焉的……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啊?”董小五这才听见薛兄弟的问话,不自在的笑了笑,“我有什么对你说的呀。没有没有。”
薛成也就不再管他,自顾自收拾行装,穿了甲胄。
城门处燃起点点火把。
瞭望塔上侦察兵的消息一个个往下传递,敌军已经快到城下了。
*
离城门不足三里,周兰心往后看了看等候在那里的大军,又看看在自己军中的二十个攀墙手,下令攻城。
勤杂兵们对视几眼,手无寸铁、蔫不吱声地乌泱乌泱冲向城门,那几个爬墙手冲在最先,甩钩爬墙。
瞭望塔上侦察兵看着已经到了脚底的大军,说道:“先头兵都是老幼妇孺,没有武器;爬墙手东西各十个人;攻城炮据此三里;大军距离这五里地……嗯?”
那士兵看了又看,“敌军内讧!”
那爬墙手趁着月黑风高爬了墙,却突然听到抽刀声,他心下一凛,转头看去,只见寒光袭来,背上一阵刺痛,跌下城墙。
周兰心下令从背后偷袭诛杀,队伍一阵混乱,城头上火把点亮,眼见城头弓箭手已经弯弓瞄准,只等一声令下就要放箭。周兰心在城前脱了甲,露出里面的白衣,两名部下顺势扬起一块白布来,在黑夜中飘荡,周兰心扬起嗓子往城上喊道:“我乃杭州太守明瀚海之女,逃出城中为父求援!恳请节度使一见,救我父亲!”
第150章 家父明瀚海
大军攻城之时潘邓正从床上爬起来,穿戴整齐了,一边绑袖一边听城门士兵来报。
听着听着却颇有些疑惑,怎么每个字都听得懂,连起来又有些抽象呢?
“你是说杭州太守明瀚海的千金做了反贼,原本是带着一群人前来做肉盾攻城,到了门口又白衣而降?”
士兵连连点头,“节度使英明!”
潘邓:“嘶……明翰海?”
明兄今年多大了?他任由武松给他系甲胄,一边掰着手指头,算出来大概三十五岁……不对,明兄做了杭州太守了?当初自东平一别便没再有音讯,没想到如今竟然做了杭州如此富庶之地的太守……不对,是杭州太守!那个被方腊太子方天定重重围困四个月,现在不一定惨到了什么模样的杭州!
“怪不得!”潘邓感叹到。
武松给主公批了甲,又给他拿了头盔和佩剑献上,“主公说什么?”
潘邓拿过头盔带上,摇了摇头。怪不得水浒原著之中,方腊起义之后,杭州是最先沦陷的,可如今竟然和守兵一万两千的苏州城并立江南,屹立不倒,原来是有能人镇守,明兄威武呀!
*
城门之前,周兰心举白旗投降,身后大军早已看出势头不好,万分警觉,待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