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二人相见自有一番叙旧,李应也没忘了正事,与他说起府中白石矿与白土矿矿产丰富,正好可以用来做水泥。一来可以建造房屋,二来可以修补城墙,三来也能为府中百姓增加工作,这四来……
李应凑到白主簿跟前,和他说起了东平府纺织坊自建坊以来,运作下去一年能交给官府多少税银。
说得白畅春眼中冒金光,头晕目涨,缓了一会儿才说道:“倒不是为了税银,主要,主要还是为府中百姓提供生计。”
李应微微一笑,“足下大可放心,我建厂房必不会亏待雇工,该给的银钱一分也不会少,如今本钱已备齐,只剩官府批准,选址建厂了。”
*
李应在白畅春家中详细商议建厂一事,府中百姓大都已恢复生产,街上人来人往,细看其神态已不似前些日子一般麻木。有孩童在街上奔跑,看几眼周边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再看几眼,嗯?城墙上面白白的是什么?
那小郎跑过去,用手一摸。
“阿娘,咱们城墙修好了!”
那女子见城门边上有守兵,连忙跑过去把自家大哥抱在怀里,“莫要乱跑。”
安小郎挣扎着想要下来,娘子手却揽着他,不叫自家大哥动弹。自己却看向那墙面,总觉得那抹墙的土和普通的三合土有些许不同。
这补上的墙好像很硬。
那娘子疑惑地歪了歪脑袋,实在感到困惑,便以手触之,预料之中的触感将她惊了一下,真是硬的!像石头一样!
这是什么?
昨天来到这里的时候,城墙还是到处都有缺损,今天再来到这,不过是一天的时间,这是拿什么土抹的墙面,怎么这样坚固?
旁边也有人细细探看墙上一块块的灰补丁,见了这个娘子,叫到:“索娘,怎么还不归家?”
索娘偏头一看:“伯伯。”
安小郎也叫道:“大伯!”
索娘把大哥放到地上,见附近虽有官兵却并不严厉,只看了他们几眼就继续站岗,她用手摸着墙面,问道:“这不是三合土,这是什么?”
她丈夫兄长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在这儿研究许久了,颜色这么白,许是里面白石多,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凝固得太快了。”
那男子以手触墙面,那块灰白色与墙面相连接的地方一点缝隙都没有,“不过一个晚上,就能变得这么坚固……”他感叹了一会又发起愁来,“也不知道造价几何,若是用料便宜,咱们家的营生怕是难过了……”
索娘听了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家是专门给人盖房抹墙的,一看便知这抹墙的土远在他家三合土之上,伯伯担心也是情理之中。
索娘说道:“我回去和官人知会一声,看他是个什么主意。”
安大伯答道:“好,你两个早点回家,如今世道乱,莫在街上多停留。”
墙头上抹的水泥引来不少人围观,众人只见这城墙虽像打了补丁一样,但这补丁打得异常坚固。如今城墙加固,官府放粮,又有粥棚,他们心中也安定许多。
一个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者破锣嗓子说到:“这北面来的大官做事真是利落……没几天的功夫,把咱们府里收拾得的像模像样,连城墙都找人加固了……我还以为……得乱上半载……”
“这是安家抹的墙面?”
“不是他们家抹的,那天晚上我见了,是城外官兵抹的。”
“吓!当兵的给咱们修城墙呢!你可看仔细了?”
那人被质疑,轻嗤一声,“你还不信,你看我家旁边那一块儿,那是什么?”
众人看去,只见那灰面上划了个道子。
“那天晚上我见有穿着甲胄的在那儿垒砖抹面儿,我心下奇怪,去摸了一下,沾了我一手,还好洗了,不然看着第二天早上就硬了,这手指头就不能要了!”
众人都啧啧称奇。
墙面不提,李应等人主要还是要看城外浇筑的那一方竹筋混凝土。
潘节度说七天之后便可定型,众人在其上洒水保湿,静静等待。等到第四天时,潘邓闲暇之余刚想过去看一眼混凝土,突然接到战报,有斥候从吕镇传信过来,有密报要奏。
此人进到屋中,潘邓一看,正是关胜手下亲信郝思文。潘邓屏蔽左右,郝思文上前小声说道:“禀节度使知,常州府见关将军大军压境,常州府尹投降了。”
潘邓:“?”
又投降了?他记得当初方腊军攻破了湖州,第二天常州就投降了方腊,如今见宋军将至,又要故技重施,真当自己是墙头草,风往那边吹,他往哪边倒?
第141章 包围常州
潘邓问道:“他是怎么投降的?开城门了不成?”
郝思文回道:“并没有开城门,当日大军抵达吕城镇,关将军令我们在镇外安营扎寨。此地距离常州府城不远,常州府探听了消息,紧闭城门,关将军令斥候早晚探听消息,却没想第二天夜间之时,一只飞箭射进营中,带来一封密信。”
郝思文说着将手探进怀中,把那密信呈上。
潘邓挑了挑眉,接过信来,打开细看。
其中有端正字体写道:“敬禀关将军,李哲箭书拜上,昔日贼寇压境,为护百姓免遭荼毒,不得已而降,此举非出本心,实为权宜之计。本府之心忠于朝廷,未敢有二。
今闻王师将至,愿为内应,待将军攻城之日,本府必亲令守将金节迎战,而后佯败,引大军入城,广开城门,恭迎王师,以表忠心。愿将军早日解常州之围,救民于水火。常州府尹齐哲顿首。”
郝思文见潘节度使看完了,踌躇着说道:“关将军恐其是诈降。”
潘邓前后反复又看了几遍,问道:“常州叛军多少?”
“粗略估计不到五千人。”
“攻城有几分把握?”
“咱们军中有火炮,有云梯,只要上了城墙,从里面开了城门,吕城镇一万大军对他五千邪教兵不在话下。”
潘邓点点头,“既然如此,便让关将军原地待命吧。”
郝思文说道:“关将军说就算他是诈降,也可将计就计,赚开城门比起硬攻要少些伤亡,咱们不趁此机会攻下常州吗?”
潘邓摇摇头,“命令有变,告诉关将军,叫他在吕城原地待命。”
郝思文又问道:“那这封信?”
潘邓又看了看手里的信件,微微勾起嘴角:“他那一箭射偏了,咱们什么都没收到。”
*
郝思文带了潘邓的手谕回去复命,潘邓则是叫了府尹杨澎泽来此问话。
杨澎泽说道:“齐哲此人最为圆滑,惯会审时度势,此人家世出身不错,其祖母乃是宗室女,祖父也作过三品大员,他也颇会钻营,两年前做了常州府尹,眼看任期快到,若不是遇到战乱,想来下个月就该回京高升了。”
“原来如此。”潘邓又问道:“常州府如何?”
“……常州和润州相邻,却胜过润州许多,润州算是小富,常州便是大贵。常州府东濒太湖,北襟长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船运十分便利,此地土地平坦,粮食丰产,产业完备,内有三大名产,乃是专门治弓箭火药的杂造局;往来漕运;又有遍地如牛毛的小丝织坊。富豪巨贾齐聚于此,又有许多高官,可以说遍地大富大贵之家。”
“常州府有杂造局?”
“两浙路四个地方,常州、苏州、杭州和广德军有作院。”
潘邓眯起眼睛,府中有作院,却敢投降,其心可诛。
潘邓又问:“你可知驻守常州的白莲教头领是谁?”
杨澎泽说道:“是个叫沈岳的,听说也是那方腊的亲戚,他这人有些一根筋,非常鲁莽,不过他手下有个谋士十分厉害,二人配合无间,攻下过不少城池。”
潘邓大体明白了情况,又叫斥候快马给关胜大军传了指令。
而后回到屋中,又问武松:“你可知道近日是谁外出带兵?”
武松说道:“林将军前几日在丹徒县绞灭村镇中的白莲叛军,前日傍晚才回到城中,昨天张清将军带兵去丹阳了。”
“你去叫林冲过来,我有话讲。”
武松便去军营之中找了林冲,带回潘邓宅中。
潘邓抬头问道:“白莲叛军清剿得如何了?”
林冲拱手,“各处县乡聚众的教徒首领、传教法师均已抓获,现关在润州府牢中,等候发落。”
“你做得好。”潘邓夸赞道,“现还有一事要教你去做。”
“听凭主公吩咐。”
“我此次南下,皇帝命我为广德军节度使,带领梁山两万人马讨贼,节度六州军政大事。可如今我还未清点广德军兵力,只知广德军中有一万五千禁军在此就粮,你先奉我之意,带领人马从江宁府南去往广德军,点兵一万,从湖州西方出兵。我再派张清从常州府南边借道南下,你二人夹击,共伐湖州府。”
林冲拱手:“末将听令。”
李应凑到白主簿跟前,和他说起了东平府纺织坊自建坊以来,运作下去一年能交给官府多少税银。
说得白畅春眼中冒金光,头晕目涨,缓了一会儿才说道:“倒不是为了税银,主要,主要还是为府中百姓提供生计。”
李应微微一笑,“足下大可放心,我建厂房必不会亏待雇工,该给的银钱一分也不会少,如今本钱已备齐,只剩官府批准,选址建厂了。”
*
李应在白畅春家中详细商议建厂一事,府中百姓大都已恢复生产,街上人来人往,细看其神态已不似前些日子一般麻木。有孩童在街上奔跑,看几眼周边总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再看几眼,嗯?城墙上面白白的是什么?
那小郎跑过去,用手一摸。
“阿娘,咱们城墙修好了!”
那女子见城门边上有守兵,连忙跑过去把自家大哥抱在怀里,“莫要乱跑。”
安小郎挣扎着想要下来,娘子手却揽着他,不叫自家大哥动弹。自己却看向那墙面,总觉得那抹墙的土和普通的三合土有些许不同。
这补上的墙好像很硬。
那娘子疑惑地歪了歪脑袋,实在感到困惑,便以手触之,预料之中的触感将她惊了一下,真是硬的!像石头一样!
这是什么?
昨天来到这里的时候,城墙还是到处都有缺损,今天再来到这,不过是一天的时间,这是拿什么土抹的墙面,怎么这样坚固?
旁边也有人细细探看墙上一块块的灰补丁,见了这个娘子,叫到:“索娘,怎么还不归家?”
索娘偏头一看:“伯伯。”
安小郎也叫道:“大伯!”
索娘把大哥放到地上,见附近虽有官兵却并不严厉,只看了他们几眼就继续站岗,她用手摸着墙面,问道:“这不是三合土,这是什么?”
她丈夫兄长摇摇头,“我也不知道,我在这儿研究许久了,颜色这么白,许是里面白石多,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凝固得太快了。”
那男子以手触墙面,那块灰白色与墙面相连接的地方一点缝隙都没有,“不过一个晚上,就能变得这么坚固……”他感叹了一会又发起愁来,“也不知道造价几何,若是用料便宜,咱们家的营生怕是难过了……”
索娘听了也知道这个道理,她家是专门给人盖房抹墙的,一看便知这抹墙的土远在他家三合土之上,伯伯担心也是情理之中。
索娘说道:“我回去和官人知会一声,看他是个什么主意。”
安大伯答道:“好,你两个早点回家,如今世道乱,莫在街上多停留。”
墙头上抹的水泥引来不少人围观,众人只见这城墙虽像打了补丁一样,但这补丁打得异常坚固。如今城墙加固,官府放粮,又有粥棚,他们心中也安定许多。
一个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者破锣嗓子说到:“这北面来的大官做事真是利落……没几天的功夫,把咱们府里收拾得的像模像样,连城墙都找人加固了……我还以为……得乱上半载……”
“这是安家抹的墙面?”
“不是他们家抹的,那天晚上我见了,是城外官兵抹的。”
“吓!当兵的给咱们修城墙呢!你可看仔细了?”
那人被质疑,轻嗤一声,“你还不信,你看我家旁边那一块儿,那是什么?”
众人看去,只见那灰面上划了个道子。
“那天晚上我见有穿着甲胄的在那儿垒砖抹面儿,我心下奇怪,去摸了一下,沾了我一手,还好洗了,不然看着第二天早上就硬了,这手指头就不能要了!”
众人都啧啧称奇。
墙面不提,李应等人主要还是要看城外浇筑的那一方竹筋混凝土。
潘节度说七天之后便可定型,众人在其上洒水保湿,静静等待。等到第四天时,潘邓闲暇之余刚想过去看一眼混凝土,突然接到战报,有斥候从吕镇传信过来,有密报要奏。
此人进到屋中,潘邓一看,正是关胜手下亲信郝思文。潘邓屏蔽左右,郝思文上前小声说道:“禀节度使知,常州府见关将军大军压境,常州府尹投降了。”
潘邓:“?”
又投降了?他记得当初方腊军攻破了湖州,第二天常州就投降了方腊,如今见宋军将至,又要故技重施,真当自己是墙头草,风往那边吹,他往哪边倒?
第141章 包围常州
潘邓问道:“他是怎么投降的?开城门了不成?”
郝思文回道:“并没有开城门,当日大军抵达吕城镇,关将军令我们在镇外安营扎寨。此地距离常州府城不远,常州府探听了消息,紧闭城门,关将军令斥候早晚探听消息,却没想第二天夜间之时,一只飞箭射进营中,带来一封密信。”
郝思文说着将手探进怀中,把那密信呈上。
潘邓挑了挑眉,接过信来,打开细看。
其中有端正字体写道:“敬禀关将军,李哲箭书拜上,昔日贼寇压境,为护百姓免遭荼毒,不得已而降,此举非出本心,实为权宜之计。本府之心忠于朝廷,未敢有二。
今闻王师将至,愿为内应,待将军攻城之日,本府必亲令守将金节迎战,而后佯败,引大军入城,广开城门,恭迎王师,以表忠心。愿将军早日解常州之围,救民于水火。常州府尹齐哲顿首。”
郝思文见潘节度使看完了,踌躇着说道:“关将军恐其是诈降。”
潘邓前后反复又看了几遍,问道:“常州叛军多少?”
“粗略估计不到五千人。”
“攻城有几分把握?”
“咱们军中有火炮,有云梯,只要上了城墙,从里面开了城门,吕城镇一万大军对他五千邪教兵不在话下。”
潘邓点点头,“既然如此,便让关将军原地待命吧。”
郝思文说道:“关将军说就算他是诈降,也可将计就计,赚开城门比起硬攻要少些伤亡,咱们不趁此机会攻下常州吗?”
潘邓摇摇头,“命令有变,告诉关将军,叫他在吕城原地待命。”
郝思文又问道:“那这封信?”
潘邓又看了看手里的信件,微微勾起嘴角:“他那一箭射偏了,咱们什么都没收到。”
*
郝思文带了潘邓的手谕回去复命,潘邓则是叫了府尹杨澎泽来此问话。
杨澎泽说道:“齐哲此人最为圆滑,惯会审时度势,此人家世出身不错,其祖母乃是宗室女,祖父也作过三品大员,他也颇会钻营,两年前做了常州府尹,眼看任期快到,若不是遇到战乱,想来下个月就该回京高升了。”
“原来如此。”潘邓又问道:“常州府如何?”
“……常州和润州相邻,却胜过润州许多,润州算是小富,常州便是大贵。常州府东濒太湖,北襟长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船运十分便利,此地土地平坦,粮食丰产,产业完备,内有三大名产,乃是专门治弓箭火药的杂造局;往来漕运;又有遍地如牛毛的小丝织坊。富豪巨贾齐聚于此,又有许多高官,可以说遍地大富大贵之家。”
“常州府有杂造局?”
“两浙路四个地方,常州、苏州、杭州和广德军有作院。”
潘邓眯起眼睛,府中有作院,却敢投降,其心可诛。
潘邓又问:“你可知驻守常州的白莲教头领是谁?”
杨澎泽说道:“是个叫沈岳的,听说也是那方腊的亲戚,他这人有些一根筋,非常鲁莽,不过他手下有个谋士十分厉害,二人配合无间,攻下过不少城池。”
潘邓大体明白了情况,又叫斥候快马给关胜大军传了指令。
而后回到屋中,又问武松:“你可知道近日是谁外出带兵?”
武松说道:“林将军前几日在丹徒县绞灭村镇中的白莲叛军,前日傍晚才回到城中,昨天张清将军带兵去丹阳了。”
“你去叫林冲过来,我有话讲。”
武松便去军营之中找了林冲,带回潘邓宅中。
潘邓抬头问道:“白莲叛军清剿得如何了?”
林冲拱手,“各处县乡聚众的教徒首领、传教法师均已抓获,现关在润州府牢中,等候发落。”
“你做得好。”潘邓夸赞道,“现还有一事要教你去做。”
“听凭主公吩咐。”
“我此次南下,皇帝命我为广德军节度使,带领梁山两万人马讨贼,节度六州军政大事。可如今我还未清点广德军兵力,只知广德军中有一万五千禁军在此就粮,你先奉我之意,带领人马从江宁府南去往广德军,点兵一万,从湖州西方出兵。我再派张清从常州府南边借道南下,你二人夹击,共伐湖州府。”
林冲拱手:“末将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