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宋江面上的悲戚僵住了,又说道:“兄弟此去乃是为国效力,我宋江哪有阻拦的道理,只是你那二龙山的兄弟,来了梁山之后已与梁山兵编在一起,恐怕难以拆开。”
  鲁智深一挥衣袖:“洒家不管那许多,但凭兄长安排!”
  宋江:“……”
  宋江说道:“如此一来,派哪些士兵随兄弟去西北,还要军师调度一翻,兄弟且先等待些时日。”
  鲁智深自是无不可,“不妨事,听府尹说招安之事确定之后,还要再等些时日,府尹上奏朝廷,要朝廷发了免罪和任命,洒家再启程。”
  宋江闻言宽慰道:“兄弟性格刚烈,忠厚仁义,是个好汉,想必朝廷免罪也用不了许多时日,我明日便让军师开始为兄弟点兵。”
  晁谷又插嘴道:“敬告宋首领知,潘府尹得知鲁兄弟素来性格豪迈,不理琐事,特地要我前来陪同,告知宋首领,此次前去西北,须备兵马钱粮,以供路上花用,还望首领不吝赐下,让鲁兄弟安然到西北,成全招安一事。”
  宋江:“……”
  宋江:为什么连军粮都要我出!
  宋江面上的表情就要维持不住,谦虚的问道:“既已招安,便是朝廷兵马,众位兄弟为何没有军奉?”
  晁少古呵呵一笑:“鲁首领到西北任职,到了那上了任才算招安完成,在那之前只算半个朝廷士兵,潘府尹原本欲出这笔钱粮,可府中上下搜刮几番,不见余粮,众位同僚对了许久的账才想明白这府中余粮原来都在梁山之上呀。”
  几人哈哈干笑几声,晁少古完成了任务,又记下鲁智深要带走的小头领姓名和籍贯,这才告辞而去。
  *
  钱文书和潘邓凑在一起,商量着文书写法,只因他从前也没写过招降书,没有经验。
  潘邓说道:“不妨事,此书信先发往老师府中,叫老师修改后再奉上。”
  钱文书真是有些羡慕了,心道自己儿时读私塾也没此待遇。
  昨日鲁智深来到府衙之中,与潘邓细谈招安一事,谈条件一直谈到深夜,最终的结果是:鲁智深带着四名首领以及两千五百名士卒,在潘邓给出的几个地方里,选择了陈文昭曾经任上的秦凤路渭州府,此地靠近秦凤路与西夏的边境,因此也常年驻军守护,招鲁智深为一兵马都监,镇守此州。
  潘邓先是给老师写信,问可否为鲁智深引荐至渭州,后又写其生平以及免罪书,再加上四位小首领的免罪书,一齐发往东京。
  *
  又过了几日,招安的任命书还没来,小郓哥先回来了,带回了一封陈老师书信,同时眉间有喜色,说道:“潘哥,陈大人拜相了!”
  整个衙门的人都凑过来,问陈相公是否是更升一步,成当朝太师了?小郓哥自豪点头,虽和他没什么关系,却也与有荣焉,府衙一片喜气洋洋,谁不盼着陈相公做当朝太师?陈相公在东平府时便吏治清明,于民于吏都是好官,早该将那奸臣蔡京挤下去,自己登上此位了!
  如此一来,他们东平府在朝中也更有庇佑呢!
  潘邓也喜不自胜,说道:“老师高升,我们府里也要为老师庆祝一番,明日摆……”
  小郓哥却扯了扯他的袖子,说道:“东京有灾。”
  众人都看着他,小郓哥又说:“刚遭了洪灾,东京狼狈一片,听说陛下发了好大的火。”
  众人都明白,这宴席怕是办不成了,潘邓也只好作罢。
  二人回到后堂,潘邓问他:“东京如何了?”
  小郓哥说道:“我去时便见道路泥泞,到了东京,房屋被冲垮的比比皆是,不过所幸没太多人伤亡,干娘在家好好的,我去时屋子已都让人打扫好了。陈太师也安康。”
  “风雅颂和琉璃坊呢?”
  “匠人没有伤亡,只是屋子器具有损毁的,李三娘已找人修缮了。”
  潘邓心中惦念师叔,赶紧把老师的信拆开来。
  陈老师信中说了自己荣升太师一事,又说了朝中近期发生的大事,其一就是洪水袭来,此洪灾可以称得上是史无前例,起居郎李纲上书,将此视为“大异”和“天戒”,触怒皇帝,皇帝下诏辩解“即非灾异”,又将李纲贬谪。
  陈文昭又叫小学生不要担心东京,一切都好,师父师叔和你干娘都安康。
  潘邓这才放下心来
  陈文昭又说了西夏战事,最后说到西夏有可能会求和,快者两月之内,到那时伐辽又会更进一步。
  接着说了朝中之事,潘邓为何只收到十枚金牌?乃是陈老师得皇帝厚爱,遭人嫉妒,有人拿此做筏子,弹劾于他。经几番上书自辩,庭中议论,你师叔又当堂辩护,这才留了十个,小学生莫要不珍惜云云。
  潘邓挠挠头,师叔往常不是不理政事,怎么还为他当堂辩护起来,说起来他还没问此番出使归来,师叔升了什么官呢,竟然也不送信来,真是薄情郎。
  许宜听了紧皱眉头,说道:“岂能拿招安之事当儿戏?府尹费了多大的劲才让梁山老实招安,怎么朝中大人这样拆台?”
  潘邓叹了口气:“朝中便是如此,争权夺势,脚跟决定脑袋,站到什么位置就说什么样的话罢了。”
  陈文昭接着叮嘱道:如今朝廷既要筹备伐辽之事,西北又有战事未完,东京遭了洪灾,再加上蔡京离去,陛下也越发俭省,不愿花钱。因此一来莫再提及赈灾东平府一事,二来招安怕是会更加困难,只因众受招士兵不能聚集一处,需分散各地,朝中没钱支应,只能让代各地发放军饷,若是地方没法接收,便是无处可去,怕是要一拖再拖了。
  钱文书在地上转了好几个圈,急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这……这,咱们,咱们好不容易安定东平府,怎么能不招安呢?”
  潘邓也蹙起眉来,这可不好办了,招安刚要开始进行,就出了此事……潘邓打算还是给老师写信,起码要让鲁智深先走成这一遭!
  许宜等人也愁眉苦脸,潘邓见众位同僚没大有精神,干巴巴劝慰道:“不妨事,我们只慢慢招安就好,走一步看一步,我托老师再四处问询,总有地方既有余钱养兵,又愿意要土匪兵的。”
  晁少古:“……”
  到底是谁愿意要土匪兵呀!他们都巴不得送出手的,当别的府的人傻吗?
  *
  自从鲁智深已确认了招安,虽还没离开梁山,却已经让风气大有不同,梁山上下都意识到,他们是真的要招安了。
  小头领都想找大头领依靠,没见施恩、曹正几个人就跟着鲁智深有了出路吗?梁山几个武将顿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百十位首领表面上还很和谐,背地里却已经四分五裂,各自为营。
  此时却有一件事犯了难,那就是马军、步军都有武将首领带头,可水军却没有。
  梁山之上的水军首领,包括阮氏三雄、张氏兄弟、李俊与童氏兄弟,一共八人,他们八人有个共性——具是草莽出身。
  而梁山水军正好不到三千人,这三千人肯定要编到一块,该由谁来首领?
  张横自然想要由李俊统领水军,他兄弟二人与童威、童蒙两兄弟跟着李俊做个小头目。
  只是他们几个先前得罪了潘府尹,此事却又不太好说了。
  童威见张横如此想,叹道:“那阮氏三雄颇得府尹青睐,怕最后是他们三个摘了桃子。”
  张横不屑道:“他们三个有什么才能?不过是三个臭打鱼的,哪里比得上我们几个?便是样样都不如!”
  童威说道:“可此事咱们说了不算,宋江大哥也说了不算呀。”
  张横看向他,童威说道:“这事是潘府尹说了算的!”
  张横心下一凛,也明白了事有厉害,此时也不容他做白日梦了,说道:“兄弟待要如何?”
  童威说道:“我们几人已得罪了府尹,现在山上十个人里八个人想招安,去打辽国,说什么赚取功名,都快魔怔了。兄弟你想想招安这事谁做主?是潘府尹!想招安的日后哪个不要看他脸色行事?梁山如此势微,再待在山上,哪还有我们的活路?咱们趁乱跑吧!”
  童猛却显得有些犹豫,“我们又能跑去哪儿?难道还能回浔阳江不成?”
  “多想无益,以咱们的本事,找片水洼,哪儿都能活!”
  张横当即就收拾行李,又找了李俊,四人相商一同逃跑,回到南方去。张顺此时刀伤未愈,还躺着养病,浑身发热,睡时比醒时少,张横给兄弟穿好了衣裳,裹了几层布巾,打算背他下山。
  此时山上并不平静,军师正细想点兵一事,柴进也要给鲁首领准备粮草、军马,以及板车、马车,小喽啰们蠢蠢欲动。
  人心浮动,正是他们趁乱逃走的好时机。
  一行人找僻静处下山,来到梁山泊,解了两艘小舟,滑入水里。
  夜色暗沉,水中寂静,只有鼓噪虫鸣,和船划破水面的声音,张横和童威撑船,脑袋里都绷着一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