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潘邓拜见了晁天王,一边有三阮、林冲、刘唐、杜迁、张清等人在相陪,刘唐也红了眼眶,觉得自己没有看错,潘押司是重情义的人,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忘了他们大哥。
杜迁在一旁神游天外,默默地回想之前的时候,大约三年之前,这位潘小哥和他们老大总共也就见了一面,关系有这么好吗?想了好一会儿,当时的事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关系挺好的吧。
夜风瑟瑟,吹起衣衫,将少年人衬得单薄起来,林冲见潘邓伤心,安慰道:“潘兄弟不要悲伤过度,伤了身体,已经晚了,回去休息吧。”
几个人回到了林冲的院子里,进屋之后林冲请潘邓上坐,拜见潘知府。
张清也第二个跟着拜见知府,其他人才反应过来,也都学着一一拜见。
潘邓连忙扶起他们,“兄弟们何必如此,都快起来吧,我与诸位都不是第一次相见,如此倒显得生分了。”
林冲说道:“礼有尊卑,大人虽来到了我山寨之中,我们弟兄也不能没了礼数。”
潘邓一一将他们扶起来,自己又坐到炕沿上,其余众人都在屋内坐了,潘邓问起这些年发生的事,以及晁天王因何遇难。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这几年的梁山往事,从宋江被王英绑上清风山,得了一帮兄弟来到梁山;到宋江被押送江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再到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最后说了晁盖在曾头市中箭。
“……晁天王轻信了那两个诈降的僧人,被诱入敌人的包围圈中,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颊。那一箭着实厉害,当日林兄奋力将晁天王救回,但是没想到箭上有毒,大哥伤重,不治而亡了。”阮小二回忆着当日之事,语气悲痛。
林冲说道:“那支箭上刻有“史文恭”三字,晁寨主临终前留下遗言,称谁能捉住射死他的凶手,谁就可以成为梁山泊之主。后来,卢员外上山,捉了史文恭,为寨主报了仇,但卢员外坚决不肯接寨主之位,只拥护宋江为寨主。”
“宋江也屡次不受,后来他与卢员外约定,攻打东平与东昌两府,宋江攻打东平府,卢员外攻打东昌府,谁能先将其攻破,谁就做山寨之主。”
张清听前面的事没什么反应,就当听话本子,听到攻打东昌府,冷哼一声,别过身去。若不是潘府尹在这,他才不愿同这些人为伍。
潘邓也心中有恨,“我东平东昌两府,竟成他宋江争权夺势的筏子了。”
阮小五见潘府尹有气,怕他觉得弟兄几个不作为,连忙说道:“潘府尹容禀,弟兄们不是没制止过,实在是人微言轻,晁天王在世之时,已隐隐被他宋江压一头,晁天王故去之后,我们几个在山寨上一点分量也没了。”
潘邓问道:“宋江在这山上可是一呼百应?”
几人点点头,“都听他的话。”
潘邓又问:“这山上的首领哪个是投奔他来的,哪个是被他骗上山来的?一一说来。”
几人又说了山上百十来个首领,一直说到后半夜去,潘邓才点点头,心中勉强有数。
夜色已深,林冲说道:“潘府尹今天晚上就在这屋里住吧,有我在这里,不必担心,必定保你安全。明天一早我兄弟几个定送知府下山。”
阮氏三雄也说道:“必定把府尹平安护送到东平府。”
“只怕宋江不会轻易让我下山。”
阮小二冷哼道:“如今他还不是梁山之首,这梁山也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的!”
潘邓想到他几个在梁山本就处境艰难,今日又处处维护自己,怕更是恶了宋江,却不提及只言片语,明日还要送自己下山,心中也承情,说道:“我担忧东平,明日必定要下山,却也还要和宋江道别后再走。”
他心中忧心东平府,问道:“你们如今谁知东平如何了?”
林冲说道:“梁山早就已经撤兵,那日杀了程太守,抢劫州府之后,并未在东平府驻扎。”
张清问道:“东昌府呢?”
林冲回道:“梁山军也没在东昌府驻扎,抢劫了州府就回山寨了。”
张清松了口气,林冲却面目并不轻松,说道:“只是据我所知,东平仍然不太平,这乃是兵祸,却不是梁山军所为。”
潘邓问:“这是为何?”
林冲犹豫着不知该不该讲,张清急了,说道:“东昌府呢?”
林冲说道:“东昌府府尹在此,并无大碍。”
张清又松了口气。
林冲又说:“只是我听说东昌府今早贴了告示,已将张清兄弟悬赏了。”
张清惊愕,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面上先是愤懑,又是哀伤,半晌没说出话来,像个泄了气的水袋似的。
杜迁见他这样子,说道:“你可知秦明首领?他前一日上了梁山,后一日他那青州慕容太守不光悬赏他,还把他一家老小全杀了。”
他本意是安慰张清,却没想到张清听了这话,眼中隐有泪光。
林冲又看向潘邓,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我怕府尹听了之后心中焦急,却又没法子只能干着急,才不欲说。潘府尹不知兵匪一家?兵若没了约束,与匪等同。那东平府厢军没了首领,便有趁机纵火抢劫的,府中幸有能吏,又有好都头管得士兵,只有些许犯禁之人,听李大官人说,已有好几桩案。府尹来得早,东平尚不算太乱,再来晚些怕要遭殃。”
潘邓听了心中果然急躁,怕东平一日无主,会有大规模兵乱,却又无法插翅飞出梁山去,叹了口气说道:“夜已深了,都回去睡吧。”
几人告辞,一一离了屋子,却都没走远,在这院里其他屋睡下了。
潘邓和张清说道:“张都监不必心急,你被宋江掠来梁山满打满算也只一两天。从前在东昌府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谁都看在眼里的,等到下山以后,我自会为你说请事实,还你清白。”
张青这才算是一颗石头落地,心里也宽慰许多,拱手道:“多谢潘府尹。”
屋里只剩下林冲一个,潘邓问道:“梁山兵力有多少?”
林冲说道:“梁山上此时有兵五万人。”
潘邓心猛的跳了一下,五万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他脸上的惊愕太过明显,林冲虽知道这是自己院子,还是左右检查了窗户门后,回来才说道:“平常说是五万人,实际上是三万六千余人,押司三年前来时,梁山已有五千人,如今过了三年,并了几个大山头,又有小伙匪寇投奔,再加上流亡的百姓,至今三万六千余人了。”
潘邓还是难以相信,“这么多的兵,梁山放得下吗?”
林冲说道:“士卒都在山后,别处也有,梁山不止这一处山头,还有其他地盘。”
说到这,他叮嘱道:“梁山兵力远胜周边各府许多,府尹莫要小瞧梁山兵,万不可冲动行事。”
潘邓则是默默的看着烛火出神,那火苗忽忽地,映着潘邓眼里的光忽明忽暗,三万六千匪兵……
*
潘邓这边和几人叙旧,宋江也在想对策。
他神情有些焦急,今天本来是众位拥立他为当梁山之主,选定良辰吉日,建立罗天大醮的日子,结果事情商量到一半,半路杀出一个知府来,把这一切都搅和黄了。
他心里颇有些后悔,问吴用道:“他之前说的那番话,先生看可否能动摇我们梁山的军心?”
宋江一向称自己为正义之师,山上的首领心里也都认自己是忠义之人,就算是被他骗上山来的那些倒霉蛋,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不会挑明,大家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如今被这个外人这么打脸,他怕自己的名声受损,如此一来,那些不是自己的亲信之人,还会认自己这个老大吗。
吴用说道:“这有何难,他不过说两句话,不足以动摇哥哥地位,即便是有人心有不满,可他们聚不成团,群龙无首,如何能对哥哥有威胁?况且嘴又不光长在他身上,我们只要略施小计便可。”
说话间吴用吩咐一个小喽啰,“你这样这样,再那样那样。”
那小喽啰听了满口答应,退了下去。
吴用说道:“潘府尹再义正言辞,也是官府中人,弟兄们早晚要知道他与我们不是一条心,就算心有动摇,迟早也要回到哥哥身边。”
宋江点头赞道,“果然是智多星,兄弟智计,有如神助,得兄弟相帮,实乃天赐之福也。”
宋江又问,“我请他上山,原以为能有一个官员来说诏安一事,岂料未得其相助,反遭其厌恶,如此形势,若是放他下山,东平府和我们挨着,咱们以后可有安宁日子?他和当朝相公也熟,难免不会厌弃我们,到时候耽误了各位兄弟们的前程,这可如何是好?”
吴用揣摩着,捋着颌下胡须,说道:“事已至此,不如我们?”
第96章 怒斥呼延灼
宋江听了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不可,他是当朝宰相的学生,一方太守,若是杀了他,岂不是为我们梁山招致祸害?”
杜迁在一旁神游天外,默默地回想之前的时候,大约三年之前,这位潘小哥和他们老大总共也就见了一面,关系有这么好吗?想了好一会儿,当时的事想不起来了,好像是关系挺好的吧。
夜风瑟瑟,吹起衣衫,将少年人衬得单薄起来,林冲见潘邓伤心,安慰道:“潘兄弟不要悲伤过度,伤了身体,已经晚了,回去休息吧。”
几个人回到了林冲的院子里,进屋之后林冲请潘邓上坐,拜见潘知府。
张清也第二个跟着拜见知府,其他人才反应过来,也都学着一一拜见。
潘邓连忙扶起他们,“兄弟们何必如此,都快起来吧,我与诸位都不是第一次相见,如此倒显得生分了。”
林冲说道:“礼有尊卑,大人虽来到了我山寨之中,我们弟兄也不能没了礼数。”
潘邓一一将他们扶起来,自己又坐到炕沿上,其余众人都在屋内坐了,潘邓问起这些年发生的事,以及晁天王因何遇难。
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这几年的梁山往事,从宋江被王英绑上清风山,得了一帮兄弟来到梁山;到宋江被押送江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再到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最后说了晁盖在曾头市中箭。
“……晁天王轻信了那两个诈降的僧人,被诱入敌人的包围圈中,被一支毒箭射中面颊。那一箭着实厉害,当日林兄奋力将晁天王救回,但是没想到箭上有毒,大哥伤重,不治而亡了。”阮小二回忆着当日之事,语气悲痛。
林冲说道:“那支箭上刻有“史文恭”三字,晁寨主临终前留下遗言,称谁能捉住射死他的凶手,谁就可以成为梁山泊之主。后来,卢员外上山,捉了史文恭,为寨主报了仇,但卢员外坚决不肯接寨主之位,只拥护宋江为寨主。”
“宋江也屡次不受,后来他与卢员外约定,攻打东平与东昌两府,宋江攻打东平府,卢员外攻打东昌府,谁能先将其攻破,谁就做山寨之主。”
张清听前面的事没什么反应,就当听话本子,听到攻打东昌府,冷哼一声,别过身去。若不是潘府尹在这,他才不愿同这些人为伍。
潘邓也心中有恨,“我东平东昌两府,竟成他宋江争权夺势的筏子了。”
阮小五见潘府尹有气,怕他觉得弟兄几个不作为,连忙说道:“潘府尹容禀,弟兄们不是没制止过,实在是人微言轻,晁天王在世之时,已隐隐被他宋江压一头,晁天王故去之后,我们几个在山寨上一点分量也没了。”
潘邓问道:“宋江在这山上可是一呼百应?”
几人点点头,“都听他的话。”
潘邓又问:“这山上的首领哪个是投奔他来的,哪个是被他骗上山来的?一一说来。”
几人又说了山上百十来个首领,一直说到后半夜去,潘邓才点点头,心中勉强有数。
夜色已深,林冲说道:“潘府尹今天晚上就在这屋里住吧,有我在这里,不必担心,必定保你安全。明天一早我兄弟几个定送知府下山。”
阮氏三雄也说道:“必定把府尹平安护送到东平府。”
“只怕宋江不会轻易让我下山。”
阮小二冷哼道:“如今他还不是梁山之首,这梁山也不是他一人说了算的!”
潘邓想到他几个在梁山本就处境艰难,今日又处处维护自己,怕更是恶了宋江,却不提及只言片语,明日还要送自己下山,心中也承情,说道:“我担忧东平,明日必定要下山,却也还要和宋江道别后再走。”
他心中忧心东平府,问道:“你们如今谁知东平如何了?”
林冲说道:“梁山早就已经撤兵,那日杀了程太守,抢劫州府之后,并未在东平府驻扎。”
张清问道:“东昌府呢?”
林冲回道:“梁山军也没在东昌府驻扎,抢劫了州府就回山寨了。”
张清松了口气,林冲却面目并不轻松,说道:“只是据我所知,东平仍然不太平,这乃是兵祸,却不是梁山军所为。”
潘邓问:“这是为何?”
林冲犹豫着不知该不该讲,张清急了,说道:“东昌府呢?”
林冲说道:“东昌府府尹在此,并无大碍。”
张清又松了口气。
林冲又说:“只是我听说东昌府今早贴了告示,已将张清兄弟悬赏了。”
张清惊愕,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面上先是愤懑,又是哀伤,半晌没说出话来,像个泄了气的水袋似的。
杜迁见他这样子,说道:“你可知秦明首领?他前一日上了梁山,后一日他那青州慕容太守不光悬赏他,还把他一家老小全杀了。”
他本意是安慰张清,却没想到张清听了这话,眼中隐有泪光。
林冲又看向潘邓,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我怕府尹听了之后心中焦急,却又没法子只能干着急,才不欲说。潘府尹不知兵匪一家?兵若没了约束,与匪等同。那东平府厢军没了首领,便有趁机纵火抢劫的,府中幸有能吏,又有好都头管得士兵,只有些许犯禁之人,听李大官人说,已有好几桩案。府尹来得早,东平尚不算太乱,再来晚些怕要遭殃。”
潘邓听了心中果然急躁,怕东平一日无主,会有大规模兵乱,却又无法插翅飞出梁山去,叹了口气说道:“夜已深了,都回去睡吧。”
几人告辞,一一离了屋子,却都没走远,在这院里其他屋睡下了。
潘邓和张清说道:“张都监不必心急,你被宋江掠来梁山满打满算也只一两天。从前在东昌府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谁都看在眼里的,等到下山以后,我自会为你说请事实,还你清白。”
张青这才算是一颗石头落地,心里也宽慰许多,拱手道:“多谢潘府尹。”
屋里只剩下林冲一个,潘邓问道:“梁山兵力有多少?”
林冲说道:“梁山上此时有兵五万人。”
潘邓心猛的跳了一下,五万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他脸上的惊愕太过明显,林冲虽知道这是自己院子,还是左右检查了窗户门后,回来才说道:“平常说是五万人,实际上是三万六千余人,押司三年前来时,梁山已有五千人,如今过了三年,并了几个大山头,又有小伙匪寇投奔,再加上流亡的百姓,至今三万六千余人了。”
潘邓还是难以相信,“这么多的兵,梁山放得下吗?”
林冲说道:“士卒都在山后,别处也有,梁山不止这一处山头,还有其他地盘。”
说到这,他叮嘱道:“梁山兵力远胜周边各府许多,府尹莫要小瞧梁山兵,万不可冲动行事。”
潘邓则是默默的看着烛火出神,那火苗忽忽地,映着潘邓眼里的光忽明忽暗,三万六千匪兵……
*
潘邓这边和几人叙旧,宋江也在想对策。
他神情有些焦急,今天本来是众位拥立他为当梁山之主,选定良辰吉日,建立罗天大醮的日子,结果事情商量到一半,半路杀出一个知府来,把这一切都搅和黄了。
他心里颇有些后悔,问吴用道:“他之前说的那番话,先生看可否能动摇我们梁山的军心?”
宋江一向称自己为正义之师,山上的首领心里也都认自己是忠义之人,就算是被他骗上山来的那些倒霉蛋,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不会挑明,大家都揣着明白当糊涂,如今被这个外人这么打脸,他怕自己的名声受损,如此一来,那些不是自己的亲信之人,还会认自己这个老大吗。
吴用说道:“这有何难,他不过说两句话,不足以动摇哥哥地位,即便是有人心有不满,可他们聚不成团,群龙无首,如何能对哥哥有威胁?况且嘴又不光长在他身上,我们只要略施小计便可。”
说话间吴用吩咐一个小喽啰,“你这样这样,再那样那样。”
那小喽啰听了满口答应,退了下去。
吴用说道:“潘府尹再义正言辞,也是官府中人,弟兄们早晚要知道他与我们不是一条心,就算心有动摇,迟早也要回到哥哥身边。”
宋江点头赞道,“果然是智多星,兄弟智计,有如神助,得兄弟相帮,实乃天赐之福也。”
宋江又问,“我请他上山,原以为能有一个官员来说诏安一事,岂料未得其相助,反遭其厌恶,如此形势,若是放他下山,东平府和我们挨着,咱们以后可有安宁日子?他和当朝相公也熟,难免不会厌弃我们,到时候耽误了各位兄弟们的前程,这可如何是好?”
吴用揣摩着,捋着颌下胡须,说道:“事已至此,不如我们?”
第96章 怒斥呼延灼
宋江听了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万万不可,他是当朝宰相的学生,一方太守,若是杀了他,岂不是为我们梁山招致祸害?”